国有企业审计工作存在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吕美芳
作者简介:吕美芳(1987—),女,江西九江人,汉族,本科,庐山市国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级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研究方向:国企内部审计
【摘要】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在于内部审计,这对国有企业运营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本文就以国有企业审计工作为探究重点,通过对国有企业开展审计工作的调查,进一步探讨国有企业在审计工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根据不同问题产生原因,提出具体的优化对策,希望能够给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有序进行提供一定参考,保证审计工作效果。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审计问题;审计对策
现阶段,国有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因为错误认识,无法将其效能充分发挥,再加上部分国有企业未成立独立的审计工作团队,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相互脱节,审计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整改,严重制约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对于这些状况,国有企业应构建一套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成立独立的审计工作团队,将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充分结合,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将内部审计工作价值全面发挥,更好地防控各种风险,为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一、内部审计的意义
内部审计指的是由企业内部成立审计机构,或者配备审计人员,通过对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有效监管,对内部控制和预算执行效果综合评价,协助管理者找到和处理各种问题,保证企业稳定运营和健康发展的一项审计活动。
二、国有企业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不足
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其价值发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够独立,其原因在于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管理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运行中难免会受上级领导及其他部门的干预。在某种情况下,内部审计部门甚至会成为部门领导实现特定目标的手段,其独立性下降,无法顺利履行相关责任。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如果缺少独立性,将会引发以下问题:第一,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结果的公正性与客观性。如果审计部门工作不独立,其提供的审计结果也容易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不能真实展现国有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第二,阻碍审计监督效能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责在于对企业开展的各种经济活动动态监督,如果其独立性不足,该职能将无法正常履行。第三,如果审计工作长期缺少独立性,则容易引发各种风险,导致内控失效,不利于国有企业长远发展。
2. 内部审计体系不太完善
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方面发展时间比较短,相关的工作体系缺失或者缺乏完善性,没有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要求进行创新,内部审计执行结果出现偏差。虽然部分国有企业构建了内部审计工作体系,但是在体系内容上比较空泛,没有科学划分管理职责,工作流程不太明确,奖罚机制缺失,导致审计工作往往是审计人员结合以往工作经验来运行。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缺少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内部审计整改机制缺失,即便企业制定了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往往是参考上级部门下发的审计工作要求来制定,缺少对企业实际情况的考量,使得内部审计工作价值无法全面发挥。内部审计整改机制的缺失,即便通过内部审计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是也无法起到督促整改的效果,使得内部审计工作过于形式化,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目标快速实现。
3.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脱节
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了解主要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管理上,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联性,更不会将两者充分结合,使得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相互脱节,具体展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内部审计部门不能为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指导。其次,在落实内部审计工作中,未从风险防控角度出发,无法实现风险防控的全面覆盖,不能取得理想的审计工作效果。再次,内部审计不能精准识别和评估企业经营发展中潜在风险问题,导致风险频繁出现,让企业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例如,部分国有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没有识别和评估财务风险,企业在财务管理方案制定上出现各种漏洞,无法保证国有企业资产安全。
4. 审计发现问题未能及时整改
问题整改是审计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更是保证审计目标顺利完成的关键。但是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在开展审计工作中,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整改,具体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审计工作的重视度不高。因为国有企业在组织结构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内部审计工作权威性不足,被审计部门没有给予内部审计工作高度重视,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整改,配合度不高。其次,缺少有效的内部审计问题整改监督机制。因为部分国有企业没有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整改督促机制,导致问题整改工作开展缺少依据,审计工作结果无法有序落实,影响审计工作质量。
三、国有企业审计工作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1. 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工作中的核心要素,更是保证审计工作效果的关键。对于审计工作独立性来说,也就是指审计部门及审计人员在落实审计工作过程中,不可出现影响审计工作客观性的利益关系。例如,某国有企业原有的审计部门由财务部门负责,使得审计结果容易受财务人员影响,独立性和客观性无法保证。要想将该问题有效处理,该企业对审计机构进行全面改革,提高其工作独立性。通过对企业治理结构优化处理,让审计工作地位明显提高,更好地保证审计工作权威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审计人员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在具体操作中,国有企业需要把审计部门设置在股东或者董事会旗下,同时赋予其相应的权限,不会受其他部门的干预,将审计结果直接汇报给股东或者董事会。此外,调整审计部门隶属层次,一般设定在董事会和监事会之下,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独立性和权威性。
2. 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
为了将审计工作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有效处理,让内部审计工作有序进行,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科学划分审计工作权限与职责,国有企业应结合内部管理要求和评价标准,如任期经济责任、内部控制、风险防控、预算管理等,赋予内部审计人员对应的权限,同时还要避免矫枉过正,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与发展。第二,确定每年审计工作量。审计工作量的确定包括内部审计工作范畴、内部审计工作职责等,内部审计工作范畴包括财务收支审计、预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第三,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在流程中确定内部审计工作方法和工作时间,避免工作被无限延长。第四,制定内部审计保密机制,如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对于保密文件和处罚标准提出具体要求,获取的重要资料和保密协议,应严格按照保密流程进行审核,避免重要信息泄露。第五,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结果,做好审计披露工作。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应做到格外谨慎,审计证据和审计结果需要经过复核,尤其是每条审计结果需要明确违反哪些要求和政策,不可因主观因素随意得出结论。内部审计工作结果具有保密性,是否对外公布、以哪种方式公布,则需要经过企业上级领导的审核。第六,完善内部审计考核与奖罚制度。合理的评价能够调动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内部审计工作以常态化的形式落实。在考核评价中,考评的重点在于审计工作量、审计工作结果、问题整改等。
3. 促进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结合
风险管理也就是根据国有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将其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保证企业发展目标顺利完成。当前,风险管理成为国有企业领导主要职责,更是考核企业领导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监督管理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和防控潜在风险,制定详细的风险防控措施,为国有企业战略发展做出一定贡献。为了实现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相互融合,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把内部审计融入风险管理体系中。众所周知,内部审计是防控风险的有效方式,通过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工作,从内部审计角度出发获取风险信息,实现风险识别与防控,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风险防控的重要防线,给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第二,保证审计工作威严性,对企业潜在风险进行调查与监督。按照管理要求,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已经是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方式及风险管理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估。内部审计自身比较权威和独立,无法参与到具体业务流程中,主要是对业务运营成果进行监督,而风险管理更强调事前与事中管理,通过拓展审计工作范畴,对风险管理部门提交的管理方案、管理结果等进行监督与评价,识别内部管理中的漏洞,评估风险管理效果。第三,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科学编制内部审计风险识别与管理方案,从企业整体角度出发,识别和评估各种风险,实现内部审计管理的全面覆盖,在风险管理方案中确定审计工作计划,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4. 及时整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
审计问题整改是审计部门在提供审计报告和提出审计决策以后,由被审计部门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与处理的过程,审计问题整改是否到位将会影响审计工作目标的实现,是国有企业实现以审计整改推动自身良好发展的有效方式。企业在开展审计整改工作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第一,加强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体系建设,科学划分管理职责,将主体责任落实到位。通过明确审计部门在审计问题整改中的主要责任,对审计问题整改过程动态监管,全面检查。对于被审计部门来说,是在审计问题整改过程中处于责任主体的位置,负责将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通过成立审计委员会,对审计问题整改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责任主体整改工作完成情况,根据检查结果,如实反馈整改结果,由上级领导作出决策。第二,构建完善的审计问题整改联合机制。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和企业内部纪检监察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一同实施关联审计,对于企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经济项目,特别是和“三重一大”相关的项目,应采取联合审计方式,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保证问题整改到位。第三,加强后续审计追踪。采用“回头看”的方式,追踪调查问题整改实施情况,引导被审计部门注重审计结果及问题整改,实现审计结果顺利转化。
四、结语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通过开展审计工作,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和防控各种风险,引导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顺利完成战略发展目标。在开展审计工作时,要想将审计价值充分发挥,应保证审计工作独立性,成立专业的审计部门,完善审计工作体系,扩大审计工作范畴,创新审计工作方式,将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工作充分结合,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保证国有企业战略目标快速实现,更好防控各种风险,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雅丽. 国有企业提升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成效的路径研究[J]. 会计师,2024(1):76-78.
[2] 何非.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质量提升建议[J]. 大众投资指南,2023(14):77-79.
[3] 伊映雪. 国有企业提升内部审计效能的三个途径[J]. 中国商界,2023(4):177-179.
[4] 郭贝贝.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河北企业,2022(12):97-99.
[5] 袁希.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投资与创业,2022,33(2):211-213.
[6] 胡婷. 内部审计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J]. 财会学习,2021(30):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