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数字化背景下国企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数字化背景下国企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李一斌
作者简介:李一斌(1986—),男,浙江兰溪人,汉族,本科,兰溪市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金融学
    【摘要】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其财务信息化建设不仅关系企业可持续发展,还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不断涌现,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经历深刻的变革。据此,本文分析数字化背景下国企财务信息化现状分析,阐述其必要性,并提出多样化的发展路径。希望能够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数字化;国企;财务;信息化;建设路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转型已发展为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财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国企现代化管理的主要部分,也是促进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近些年,国资委高度重视财务数字化建设,多次强调国企应加快财务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脚步。国企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面临很多挑战,例如缺少战略、整体与创新思维,财务管理职能定位没有第一时间调整,技术应用不够深入等。上述问题严重制约国企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与效果。正因如此,深入研究数字化背景下国企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路径,对促进国企高质量发展、提高国家整体经济实力有重大意义。
    一、数字化背景下国企财务信息化现状分析
    1. 现阶段国企财务信息化水平
    (1)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现阶段,大部分国企已认识到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并投入大量资源展开财务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升级工作。财务信息系统通常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资金管理以及预算控制系统等,能够实现财务业务流程自动化处理。部分领先国企应用ERP系统,将财务与采购、生产以及销售等业务环节紧密集成,形成比较完善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但是也有部分国企在财务信息系统建设上十分滞后,应用的系统老旧、功能单一且后续维护困难等。
    (2)智能化技术应用情况
    随着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国企在财务智能化方面也取得初步成效。部分企业开始试用RPA 技术自动完成重复性高、标准化的财务流程作业,例如发票处理以及凭证录入等,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通过对海量财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为企业提供精准的财务决策支持。但是智能化技术在国企财务领域的应用是初级阶段,技术成熟度、人才储备和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需要加强。
    (3)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
    在财务数据管理与分析方面,国企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大部分企业都建立比较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明确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等各个环节的职责与流程。同时,随着BI 工具的应用,企业能够便捷地对财务数据可视化分析,快速洞察业务趋势以及潜在的风险。但是部分国企在数据管理与分析方面仍有不足,例如数据质量不高、数据孤岛以及分析工具不够先进等问题,影响数据价值的充分发挥。
    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信息系统不统一、数据孤岛现象
    国企有多个业务部门与分支机构,在财务信息化建设期间通常各自为政,缺少统一规划与协调。导致不同系统的数据标准有差异以及接口不兼容,形成数据孤岛现象。数据孤岛增加数据整合与分析的难度,而且严重影响企业决策准确性。
    (2)智能化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国企之间在规模、实力与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其在智能化技术应用水平上,参差不齐。部分领先企业已经能够熟练运用RPA、大数据等智能化技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也有一些落后企业则仍停留在以往的手工操作阶段,很难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
    (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
    随着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数据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国企在采集、存储、处理以及传输财务数据的期间面临着安全威胁,例如黑客攻击、病毒入侵以及内部泄露等。在此同时,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企业对数据隐私保护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但是部分国企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仍有漏洞与不足,需要加强制度建设以及技术防护。
    二、数字化背景下国企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 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财务是企业的主要管理职能之一,其信息化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与竞争力。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财务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变得高效精准。国企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是响应国家数字化战略的举措,也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选择。国企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地融入数字经济生态,实现与相关企业的无缝对接,从而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
    2. 提高竞争力
    财务信息化建设能积极提高国企的竞争力:首先,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国企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财务信息系统,减少人力操作,提高财务处理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其次,增强决策支持能力,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应用使国企能够深入挖掘财务数据背后的价值,发现业务趋势以及潜在风险,为管理层提供精准且全面的决策支持。再次,优化资源配置,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帮助国企实现财务与业务的深度融合,通过实时掌握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最后,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财务信息系统能够实时监控企业的财务风险,例如资金流动性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等,帮助国企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来防范化解。
    3. 促进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企整体数字化转型有重大意义。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国企能够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财务与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从而提高信息透明度与共享度。促进流程再造,基于财务信息系统对财务管理流程展开梳理与优化,消除冗余环节,从而提高流程效率与质量。培育数字文化,财务信息化建设期间,国企需要培养工作人员的数字思维与技能,促进形成全员参与、共同促进数字化转型的良好氛围。此外,国企还能引领业务创新,财务信息化为国企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与强大的分析工具,能够帮助企业发现新的业务增长点与商业模式,从而引领业务创新与发展。
    三、数字化背景下国企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1. 统一信息系统、打破数据孤岛
    首先,制定统一标准,在集团或企业层面制定统一的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标准以及数据规范,保障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在信息系统建设期间遵循同一标准与规范。其次,整合现有系统。对现有的财务信息系统展开全面梳理与评估,识别出重复建设以及功能重叠的系统,并整合优化。通过接口开发以及数据迁移等方法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数据共享。最后,建立数据平台,构建企业级财务数据平台,集中存储、管理与分析所有财务相关数据。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对数据展开清洗、整合以及挖掘与分析,为管理层提供全面、准确且及时的决策支持。
    2. 推进智能化技术应用
    首先,明确应用场景,结合企业实际业务需求明确智能化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场景。例如自动化报账系统、智能风控模型以及财务预测分析等,保障智能化技术能够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其次,应用先进技术,积极引入RPA、AI 以及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财务信息化水平。通过技术选型以及供应商评估等方式,选择适合企业需求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再次,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财务与IT 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具备财务与信息技术双重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在此同时,积极引进外部专业人才,为智能化技术应用提供人才保障。最后,持续优化迭代,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第一时间收集用户反馈与业务需求变化,对智能化系统持续优化升级。在此同时,关注行业最新动态以及技术发展趋势,保持企业在智能化技术应用方面的领先地位。
    3. 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首先,明确服务中心定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使企业的财务数据处理与服务中心,负责集中处理各业务单元、各分支机构的财务数据,并提供标准化以及高效率的财务服务。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来实现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管理。其次,规划服务内容与流程,详细规划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与流程,包括账务处理、资金结算、报表编制以及税务管理等。保障服务流程标准化及自动化,减少人为干预,并提高处理效率与准确性。再次,搭建信息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功能完善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这一平台应支持多用户并发操作,具备高可用性及安全性等特性。在此同时,实现与业务系统、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保障数据流通顺畅。最后,推广与培训,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期间,需加强内部宣传与推广,使各业务单元、各分支机构充分认识到其意义。在此同时,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认知度以及操作能力。
    4. 建立数据中台、挖掘数据价值
    首先,数据整合与清洗,对来自不同业务系统、财务系统的数据整合,消除数据冗余以及不一致性。通过数据清洗保障数据质量,为数据分析提供可靠基础。其次,建设数据中台,构建企业级数据中台是数据存储、处理及分析的枢纽。采用分布式架构、大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与高效分析。再次,数据挖掘与分析,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财务数据深度挖掘,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与趋势。并结合业务需求,构建财务分析模型,从而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在此同时,企业利用可视化工具,将分析结果用户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决策者。最后,数据驱动决策,将数据分析结果融入企业决策期间,实现数据驱动决策。通过定期发布财务分析报告、召开数据分析会议等方法使管理层充分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为制定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支持。
    5. 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首先,制定安全策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数据安全策略。明确数据安全目标、原则和措施与责任分工,保障数据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其次,加强技术防护,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访问控制以及入侵检测等技术方法加强数据在存储、传输与处理期间的安全防护。在此同时,定期展开安全漏洞扫描与风险评估,第一时间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再次,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制定数据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责任人与联系方式。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数据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如果发生数据安全事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降低损失与影响。最后,加强工作人员培训与意识提高,定期组织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通过案例分析、警示教育等方法,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数据安全的意义,自觉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与操作流程。
    四、结语
    在数字化浪潮下,国企财务信息化建设已发展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路径。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国企财务信息化建设将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希望国企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能够构建起高效、智能且安全的财务信息化体系,实现财务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探索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无限可能,为国企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赵凯锋. 国企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提质增效的实践路径[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4(8):105-107.
[2] 高迪. 大数据时代国企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与转型分析[J]. 金融客,2024(4):90-92.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