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信息化》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初探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信息化》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初探
泰安技师学院周红负责申报的《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比较研究》课题获批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研究院 2023 年度重点课题立项,课题编号:SZ23B21
周 红

      【摘要】核心素养是对未来人才培养规格的描述,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纷纷研制各具特色的核心素养框架。教育部陆续发布普通高中学段、中等专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义务教育学段的课程标准,凝练各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科育人、课堂育人的具体路径。中等专业学校专业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课程育人的重要使命,探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核心素养是实现学科育人、全科育人的重要路径。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视角,探讨会计事务专业《会计信息化》核心素养的内涵,引领核心素养的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核心素养
      人类社会迈入 21 世纪,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数字经济不断迭代,知识创新成为显著特征,世界各国纷纷把科技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力求通过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实力。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竞争,背后是人才竞争,人才培养战略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战略的目标,也即人才应具备的素养已成为教育的主题。
一、研究背景
      1. 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主题
      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公民使其更好地适应 21 世纪的工作与生活?核心素养是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立足全球对未来人才培养规格作出的科学研判。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分别研制本国特色的核心素养框架,如 OECD 的《为了成功人生和健全社会的核心素养》、日本的《21 世纪型能力》、美国的《21 世纪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成为世界各国 21 世纪人才培养的共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 年 9 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3 方面、六大素养、18 个基本要点。2017 年刘晟、魏锐等提出“21 世纪核心素养 5C 模型”,5C 指的是:文化理解与传承、审辨思维、创新、沟通与合作五方面素养,简称 5C 素养。核心素养理论标志着我国教育进入素养时代,推动“知识为本”“能力为本”向“素养为本”的教育改革、课程改革转型。
      2.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改革
      世界各国在推进相应的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将 21 世纪素养融入学校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目标中以形成课程目标体系,进而实现学校课堂主阵地课程主渠道对各学段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以实现全科全程全员育人。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布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逐步实现从教育理念向教育实践的转化,核心素养进课标、进教材、进课堂,形成用学科核心素养来承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创新。2016 年 9 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教育中观层面“培育什么人”的问题,教育部于 2018 年 1 月、2020年 8 月和 2022 年 4 月陆续发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1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2020 年版)》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新课标凝练提出了各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学生发展的各学段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明确了学科育人、课程育人的具体路径。
      现阶段已形成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缺少专业课程学科核心素养;为此探讨专业课程学科核心素养,并由此开展核心素养引领的课程改革和教育实践,是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重要路径。限于篇幅,本文仅探讨《会计信息化》这一课程的核心素养,以此为例。
二、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事务专业《会计信息化》核心素养
      1. 课程性质
      2014 年 1 月实施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中定义,会计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会计核算,以及利用上述技术手段将会计核算与其他经营管理活动有机结合的过程。会计信息化朝着处理全程自动化,内外系统集成化,操作终端移动化、处理平台云端化、财务分析智能化等趋势发展。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事务专业的核心课,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应用会计信息化软件对业、财、票、税的一体化业务的处理能力,有助于增强会计信息意识,发展会计思维,培养具有会计视野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2. 课程任务
      本课程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会计信息化知识与技能的项目学习和应用实践,形成企业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工匠精神、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 课程理念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课程作为教育目标的载体,承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应把教育目标转化为课程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由教育理论变为教学实践,实现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2)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推动课程深层次改革
      根据《会计信息化》学科本质,凝练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发展学科育人的独特功能,进而培养学生形成本学科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
      (3)重构课程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化处理
      选取会计信息化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内容,按工作过程进行有序化处理,按会计信息化岗位设计教学单元即“项目”;用仿真会计信息化软件、教学云平台及真实的经济业务创设任务情境;运用数字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项目、教学平台与数字资源构建结构化课程。专业知识的结构化、条件化、情境化助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学中思,推动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
      (4)推进以学科实践为标志的育人方式变革
      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项目探究活动,经历项目分析—项目计划—项目学习—项目实施—项目评价—成果展示—反思学习过程,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中发现问题,运用会计知识、方法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强调做中悟、学中思建构知识,建立知识与知识、知识与自我、知识与社会的联结,体会学科思想与方法,增强学生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4. 具体内容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之后具有的学科特点的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会计信息化》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后形成的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能力,会用会计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会计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会计的语言表达世界,拥有信息意识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具体内涵表述如下。
      (1)会计信息化基本概念
      会计信息化基本概念,包括:会计信息化(技术)、会计信息化(课程)、会计信息化软件、财税云平台、会计信息化账务处理程序、系统初始化、账套、操作员、权限等,是对课程的基本了解和认识,有助于对传统会计与会计信息化建立联结。学习这些基本概念,可以更好地了解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和信息技术给会计带来的全方位的变革,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中感知会计职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信息意识,提高数字化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2)会计信息化处理能力
      会计信息化业务处理能力是信息化环境下,通过项目学习熟练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判断,形成运用会计方法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系统初始化、总账业务、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采购与应付业务、销售与应收业务、库存与核算业务、会计报表、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等。
      通过项目学习熟练掌握各种类型经济业务的会计判断,提高运用会计的方法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通过学科实践生成的关键能力,是形成职业能力的基础。关注做中悟、学中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开展创造性学习实践,倡导学习思想、学习方法、学习成就的交流与分享,提高学习力,培养创造力,增强个人认知和学习自信。
      (3)会计理念
      会计理念是指对学生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报告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会计基本概念、会计原理、会计方法、专业术语、账务处理程序等的深刻理解、思考和多场景的应用,包括:管理意识、会计理念。
      这些理念的形成,有助于学生从会计的视角、用会计的眼光观察世界,如资产及其减值、投资与消费、收入与支出、成本与费用、核算与监督等,学生可用这样的理念思考学习、职业和人生。学生需要学会用资金、资产、负债、收入、支出、成本、盈亏、透支、坏账、折旧、盘点、报废、减值、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偿债能力等会计语言(专业术语和会计方法)表达现实世界,用会计的方法经营和管理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信息意识,形成思考的独特视角,提高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会计信息化思维
      会计思维包括:链式思维、创新思维、计算思维、数据思维。
      链式思维是指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运用会计信息化软件进行业、财、税、票一体化处理,形成购销存供应链、账务处理财务链、发票管理链、纳税申报业务链一体化处理的一系列流程思维。会计信息化学习中培养链式思维,有助于学生增强对经济业务事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增强对业务、财务、电子发票、税务的一体化化会计处理的理解和认识,感知会计业务处理的集成化,形成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认知。
      创新思维是指结合学情和课程特点,通过基于典型工作任务驱动的《会计信息化》项目学习,在真实工作情境中运用多种形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育创新素养形成创新能力。
      计算思维是运用会计的原理、方法和会计信息技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记账、算账、报账等的思维活动。会计信息化学习中培养的计算思思维,有助于学生增强对会计信息系统工作原理的感知,在提升会计信息化业务处理能力的过程中,加强人与人、事物与事物的关联的认知,更好地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全局的视角、系统思维思考问题,用系统的方法解决问题。
      数据思维是在信息环境下,运用会计信息技术处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形成用的用数据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数据的定量分析,可以获得到准确的信息;透过数据的表象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关联与本质,从而挖掘数据的价值,借助数据描述开展预测和决策。
      (5)会计信息社会责任
      会计信息社会责任是指对会计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力和洞察力,能够依法依规使用信息,在使用信息资源过程中关注信息带来的社会问题,具有对信息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负责的行动能力。
      (6)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表现为运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与技术开展自主或协作学习,经历创新实践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数字素养,是个体在数字社会的学习力,助力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以上六个核心要素相对独立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EB/OL].(2014-3-30)[2023-11-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
[2] 刘晟,魏锐,等 .21 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课程、教学与评价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2016(3):38-45.
[3] 汪刚,姚洁 . 会计信息化实用教程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2.
[4] 余文森 .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38.
[5] 王健 . 培育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打造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职业人才——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施思考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6):19-23.
[6] 何克抗 . 创造性思维理论 -DC 模型的建构与论证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0.[7] 教育部 .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 年版)[S].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