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 ESG 表现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梁晓慧
【摘要】随着人们对社会责任认识的不断提升,全球环境问题频出,企业 ESG行为越来越受到利益相关者的重视。企业 ESG 表现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评判企业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良好的 ESG 表现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基于此,本文分析了 ESG 表现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现状,重点从多角度研究了 ESG 表现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提出利用 ESG 表现促进企业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ESG 表现;企业创新;企业发展
一、引言
随着数字经济浪潮的席卷,企业的财务战略重心转变,从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单一维度,拓展至包括股东、员工、客户、社区及环境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创造综合价值的多元化格局。这一转变标志着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需肩负起增进社会责任、维护环境友好与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任。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我国于 2020 年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双碳”目标,即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并争取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此目标的设定不仅加速了国家层面“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入实施,也为企业界注入了绿色创新的强大动力,推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手段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ESG 表现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现状
近年来,全球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国际社会对环境挑战的严峻性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成为社会各界普遍认同的核心理念。在经济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如何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通过创新引领企业持续成长,成为了学术界热议的焦点议题。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综合评估框架,将企业的环境表现、社会贡献及治理水平纳入考量,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性提供了关键路径。
尽管已有研究初步探讨了企业 ESG 表现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但总体而言,该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尚有待加强。例如,李井林等人(2021)的研究表明,企业通过提升 ESG 表现,可有效缓解融资难题,从而增强其创新能力与绩效。杨金坤(2021)的研究则指出,社会责任信息的透明化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减轻代理冲突,进而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然而,Sen(2006)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认为企业在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上的投资被视为非盈利性支出,因为这些资源投入并不直接转化为经济收益,而是管理者出于个人声誉考量,可能牺牲了原本可用于研发和创新活动的资源。这些研究为理解企业履行环境与社会责任的动机及其经济影响提供了重要视角,但在解析 ESG 表现如何具体作用于创新绩效的内在机制方面,仍存在研究空白。此外,当前部分研究局限于ESG 单一维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缺乏对 ESG 整体框架的综合考量。
三、ESG 表现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1. 企业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提高企业创新效率
首先,企业将环境保护视为己任,不仅严格遵守环保法规,还积极寻求技术创新突破,力求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此类企业显著增加对创新资源的投资与转化,加速环保技术的实际应用,优化生产链条,显著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其次,企业通过展现较好的环境绩效,有效缓解了外部环保政策的制约,为创新活动争取到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环保业绩突出的企业常能赢得政府的青睐与实质性支持,包括税收减免、财政资助等,这些外部激励与内部资源的深度融合,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力,使得研发投资更加精准聚焦,特别是在“双碳”战略的指引下,企业更加专注于绿色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环保产品的快速迭代与市场推广,实现了创新效率的显著提升。例如,大禹节水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指导各生产制造部门认真贯彻节能减排理念,不断健全完善环保和节能减排的相关制度,制定环境管理方案和防治措施,落实节能减排工作。2023年,大禹节水共取得专利 61 项 ( 其中包括发明专利 6 项 ),以及软件著作权 12 项。2023 年,公司承担或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 课题 / 子课题 9 项。2023 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达 12,337.55 万元。“禹慧”系列智能灌溉控制器凭借其创新的设计和可靠的性能,有效填补了集团在机井智能控制领域的产品空缺,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2. 企业良好社会责任能促进企业创新效率
一是高度重视员工福祉与职业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吸引并保留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些人才成为企业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共享与创新,加速了创新成果的产出。二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信号效应,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有效增强了市场对其的信任度,拓宽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为创新活动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效率。例如,在环境方面,联合水务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低碳环保的水务运营模式,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和设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回收率,减少废水的排放和污染,改善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报告期内,公司全年污水处理量达 14418.56 万吨,年度削减污染物(以化学需氧量 COD 计)44894 吨。
3. 良好的企业治理能促进企业创新效率
首先,ESG 表现较好的企业构建了完善的内部治理架构,有效平衡了股东、管理层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减少了管理层短视决策的发生,确保了创新资源的科学配置与高效利用,避免了因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创新投入的情况。其次,健全的治理体系促使企业积极披露ESG 信息,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与可信度,这不仅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还吸引了更多关注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的资本流入,特别是那些偏好投资于具备良好 ESG 表现企业的投资者与债权人。这些资金的注入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创新实力与市场竞争力。例如,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23 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 (ESG) 报告》指出,重庆水务持续优化治理结构,健全公司治理规章,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注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专注公司治理效能的提升。在这样的治理结构下,企业清晰明确了碳减排的实施路径、支撑体系和保障措施,为公司实现碳减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利用 ESG 表现促进企业创新的策略
1. 深化 ESG 责任践行,激活绿色创新潜力
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其是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关键力量。企业应深度融合经济成长与社会责任,积极拥抱 ESG 理念,力求在 ESG 绩效上取得较好表现。优质的 ESG 表现作为市场认可的标志,能有效减轻企业的融资负担,为绿色创新项目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激发企业内部的绿色创新活力。企业需将 ESG 理念深度嵌入生产运营、产品研发及资本投资的各个环节,强化环保意识,主动担起绿色发展的责任,营造以创新为驱动、绿色为引领的企业文化氛围,引领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征途上稳健迈进。
2. 完善 ESG 评价体系,强化企业治理与激励
为有效发挥 ESG 的引领作用,企业应着手构建健全的 ESG 评价框架,依据 ESG 实践成果实施差异化的奖惩策略。通过设立 ESG 表现红黑榜、明确责任清单以及实施奖惩机制,对现有 ESG 评价体系进行细化和优化。对于在 ESG 领域表现突出的企业,应赋予其税收减免、融资便利等实质性奖励;而对 ESG 表现不佳的企业,则需从财政、金融及监管等多角度加强监管,提高其环境改善和社会责任履行的成本。同时,鼓励企业积极、主动地披露 ESG 信息,提升信息的透明度与可比性,为外部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决策信息。
3. 强化市场监督力量,提升外部投资者监督效果
外部投资者作为 ESG 信息披露的重要驱动力,其监督作用对于推动企业 ESG 表现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ESG 信息的充分披露,有助于减少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使投资者能够更全面地评估企业的真实价值。在“双碳”战略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宏观背景下,投资者应主动发挥其监督作用,不仅关注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还应将环境绩效和社会责任纳入投资决策的考量之中。通过加强对企业 ESG 实践的外部监督,促使企业更加重视 ESG 原则,优化内部管理,有效控制风险,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4. 构建多方协同框架,强化 ESG 表现以驱动企业创新
第一,针对重污染企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源头,其策略调整至关重要:首先是主动担当起绿色转型的社会责任,通过优化 ESG 指标,不断升级绿色生产技术,有效减少碳排放;其次,借助数字化浪潮,加速企业内部的数字化转型,提升管理智能化,同时增加对绿色创新的投资,推动绿色转型进程,展现其向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决心,以此吸引政府政策与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最后,充分利用绿色政策红利,积极筹措资金,确保绿色创新项目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并通过高效管理促进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激发企业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政府作为政策制定与实施的主体,应发挥以下关键作用:一是利用数字技术搭建信息披露系统,提高企业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透明度,促进内外部监督机制的协同作用,共同推动企业治理的完善;二是构建与“双碳”目标相契合的 ESG 评估体系,加强对 ESG 评级机构的监管,特别是对重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评估的公正性与准确性;三是持续增强对绿色创新领域的财政投入,结合金融、税收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为致力于绿色转型的重污染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
第三,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的重要提供者,应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紧密围绕绿色发展战略,依托政府提供的信息交流平台,精准识别并扶持绿色企业及具有转型潜力的重污染企业,实现绿色金融的精准滴灌;二是深化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特别是在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领域,提升金融服务的灵活性与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绿色金融工具,助力其绿色转型进程。
五、结语
综上所述,鉴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绿色经济转型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绿色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企业应深刻认识到绿色创新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ESG 表现作为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因素,企业应积极优化 ESG实践,以增强企业的社会形象与道德资本,进而推动绿色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企业应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为外部投资者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决策信息,共同推动企业绿色创新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丽娜 . 数字化转型、企业 ESG 责任表现和创新绩效 [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4(7):146-152.
[2] 张敏,李艳 .“双碳”背景下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设立对流通企业 ESG 表现的影响研究 [J]. 商业经济研究,2024(14):140-143.
[3] 黄华继,周雯,刘泽晨 .ESG 表现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 [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0(5):30-40.
[4] 孟 凡 军, 蔡 明 洁, 王 云 迪, 等 .ESG 表 现 对 企 业 绿 色 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以山东太阳纸业为例 [J]. 中国商论,2024,33(13):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