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策略研究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策略研究
部德萍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中的具体问题,并根据策略提出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策略,以期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制度改革提供建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行政事业单位;规范化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其非税收入管理是财政改革的一部分,对于保障公共服务的提供、提高财政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税收入管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不规范的非税收入管理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分配不公。因此,如何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税收入管理,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意义
      1. 引导非税收入管理标准化
      首先,标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财政管理的透明度。非税收入是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之一,如果管理不规范,容易引发不透明和财务混乱。通过制定明确的管理标准,政府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非税收入的来源、用途和流向,从而增强财政管理的透明度,降低腐败和滥用资金的风险。其次,标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规范的管理标准可以减少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标准化管理可以消除重复性工作、减少人力和时间资源的浪费,使财政管理更具效益。再次,标准化管理有助于公平分配资源。在非标准化管理下,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可能会过多依赖非税收入,而另一些可能得不到足够的资源支持。通过引导非税收入管理标准化,政府可以更好地分配资源,确保各个单位都能够公平分享非税收入的机会和财政支持。
      2. 提高各部门之间协同能力,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
      首先,规范化管理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能力。在非税收入管理规范化的框架下,不同部门需要更好地协调工作,确保非税收入的合理分配和使用。这促使各部门加强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以更好地满足组织整体的财务需求。这种协同能力的提高不仅有益于资源的高效利用,也有助于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其次,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在清晰的管理框架下,更容易理解和履行自己的职责,增强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规范化管理还能提供明确的激励机制,通过奖励系统激发员工的动力,提高工作质量。再次,规范化管理有助于减少内部纷争和不合规行为。在非规范化管理下,资源分配和使用不够透明,容易导致不同部门之间的争议和不满。规范化管理能够减少争议的发生,使资源分配更加公平和透明.
二、事业单位非税收入现存主要问题
      1. 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机制有待健全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机制,导致只能依赖政府部门发布文件来开展收缴工作。但因部分文件科学性不足,直接影响收缴质量。此外,一些单位还增加了不符合规定的缴费项目,为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带来一定困扰。征收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缺乏统一征收标准,导致征收工作的规范化难以保障。收支管理过程中,部分财务人员也未明确参照基准来控制收入和支出,导致单位资产流失。非税收入在财政收入中起着关键作用。尽管国家已经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来改进非税收入收缴工作,但由于管理系统的针对性不强,工作人员无法运用明确的管理系统进行收缴管理,导致乱收现象发生。管理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的基础状况有一定影响。若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之间会相互推诿,无法有效处理工作。
      2. 收缴工作体系不完善
      首先,事业单位非税收入的收缴缺乏明确的规范和标准。不同的事业单位可能制定不同的收费政策和标准,缺乏统一性,导致了不确定性和混乱。这使得缴费人难以理解、核实和预测应交的费用,容易引发争议和不满。其次,收缴工作的流程和程序不够清晰。在一些事业单位中,缴费的程序不够透明,收费环节存在混淆,缴费人难以追踪费用的流向,容易产生疑虑。此外,一些单位可能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缴费人无法获取必要的信息,难以了解缴费细则。再次,缺乏监督和反馈机制。事业单位收费工作存在缺乏透明度和公平性的问题。部分单位收费政策和标准不够公开,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同时,一些事业单位存在收费的不合理差异,不同缴费人可能面临不同的费用,导致了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3. 非税收入收费项目种类过多,管理结构不够合理
      首先,非税收入项目种类过多。许多事业单位为了筹集资金,不断增加非税收入的收费项目,导致了收费项目的繁杂化。这不仅使缴费人难以理清各项费用,还使管理人员难以有效地管理和监督这些项目。其次,管理结构不够合理。在一些事业单位中,非税收入的管理结构可能较为复杂,责任划分不清晰,管理层次过多。这可能导致信息流通不畅,决策延迟,影响了管理效率和决策的准确性。再次,费用的不合理性和不透明性。由于收费项目众多,存在一些费用的不合理性和不透明性。有些项目的费用可能过高,难以理解其合理性,而有些项目的费用可能隐藏在复杂的管理结构中,难以核实。这可能引发不满和争议。
      4. 激励与约束机制导向功能错位
      根据预算规划,财政支出必须建立在稳定收入的基础上,这是确保事业单位正常运营的基本前提。为激发事业单位主动征收非税收入的积极性,很多上级单位都制定了创收任务,并发布《非税收入激励约束考核办法》。尽管此类激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地方政府筹集财政收入的能力,但也会产生与预期相反的效果。由于当前非税收入管理背景缺乏法律法规约束,激励措施会进一步刺激具有执收执罚权限的事业单位设定不合理的收费或私自提高收费标准,从而导致非税收入管理行为的规范性降低。尽管国家推出了减税降费政策,在全国范围内仍有许多事业单位以各种名义向企业或个人收取罚没收入,这与国家政策明显相矛盾。
三、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措施
      1. 确立非税收入征管职能
      首先,确立非税收入征管职能有助于明确责任和权限。在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中,明确的征管职能可以帮助确定各部门的责任和权限范围。这有助于防止工作职责重叠和责任模糊,提高管理效率。其次,征管职能的明确定义了工作流程和程序。非税收入的征管需要一套清晰的程序和工作流程,以确保费用的正确征收和使用。通过确立征管职能,可以制定明确的工作指南和规范,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执行任务。再次,确立征管职能有助于提高管理的透明度。明确的征管职能可以使工作流程更加透明,使公众和缴费人能够更容易地了解费用的征收和使用情况。这有助于建立信任,减少争议和不满。此外,征管职能的明确定义了工作的目标和目标。非税收入的征管需要明确的目标和目标,以确保管理的有效性。通过确立征管职能,可以明确工作的目标,帮助组织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最后,征管职能的明确定义有助于提高财政管理的效率。在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中,明确征管职能可以减少工作的冗余和浪费,提高管理的效率。这有助于优化资源的利用,提高财政管理的效益。
      2. 建立系统化非税收入内控制度
      首先,明确内控制度的目标和范围。在建立系统化非税收入内控制度时,首要任务是明确控制的目标和范围。这包括确定内控制度的覆盖范围,即哪些方面需要进行内控,以及设定内控目标,明确内控制度的核心任务。其次,建立内控政策和流程。内控政策是内控制度的基础,它应明确内控的原则、政策、程序和方法。内控流程应设计详细的工作程序,包括非税收入的收取、核对、记录、报告等流程。这有助于确保工作按照规范进行,提高内控的有效性。再次,明确内控责任和权限。建立内控制度需要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和权限,确保工作的责任划分明确。不同的工作环节需要分配不同的责任,以确保内控的全面性和连续性。此外,明确内控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内部监督和审计机制。最后,建立内控培训和沟通机制。内控制度需要得到全体工作人员的认可和支持,因此,建立内控培训和沟通机制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培训,工作人员可以了解内控的重要性和方法,增强内控意识。通过沟通,可以确保内控政策的传达和执行,及时解决内控中的问题和疑虑。
      3.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事业单位统一非税收入征缴管理系统
      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非税收入管理中需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提升事业单位非税收入管理水平,应建立全国统一政府非税收入征缴管理系统。此系统可有效实现电子化收缴过程,简化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征缴工作,提高征缴管理效率、节省人力和时间。同时,此系统还可实现电子化退付过程,将事业单位非税收入收缴系统与中央财政、人民银行信息系统对接,提供电子化服务,包括退付申报、退付审核和退款等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此外,此系统还能够实时对账,通过共享财政部门单位、代理银行和执收单位的信息,实现对事业单位非税收入的集中化和动态化管理与监控。
      4. 规范事业单位非税收入激励与约束机制
      过去征收过程中遏制非法和违规行为,如不正当收费、乱罚款和设立私人资金池等现象出现较多。其原因不仅在于相关部门的监督审查不够严格,还与非税收入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相协调有很大关系。要解决此类问题,关键在于改变长期形成的非税收入征收任务下达方式,只有减轻事业单位承担非税收入任务压力,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公众利益。此外,还要加快“收支两条钱”改革进程。若继续采用非税收入比例分成或按比例返还制度,将难以有效遏制事业单位非税收入征收混乱现象。因此,需切断非税收入利益链,确保事业单位征收非税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使非税收入的收入、支出和管理全部纳入财政预算范围。
      5. 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需要建立标准的收费政策,包括费用的种类、标准、征收方式和减免政策等。这些政策应基于法律法规,并经过公开和透明的程序制定。标准的政策可以帮助确保费用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同时,加强监督和审计。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审计机制,包括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和独立审计等。这些机制可以帮助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和不合规行为,及时加以纠正。监督和审计机制有助于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合规性。此外,建立公开和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需要向公众和缴费人提供透明的信息,包括收费政策、费用标准、征收流程和管理结果等。公开和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可以建立信任,减少争议和不满。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非税收入当下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的征管主体多元化、收缴工作随意、信息化的建设不足、非税收入收费项目种类过多以及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导向功能错位等方面。其通过针对性的改革配套措施,可实现对非税收入的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霞 . 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管理的困境及建议 [J]. 山西财税,2023(8):52-54.
[2] 胡吉明 . 盘活闲置房产挖潜开源增收——浅析县域行政事业单位闲置低效房产盘活的困境与出路 [J]. 国有资产管理,2023(9):70-80.
[3] 本刊编辑部 . 金融改革发展建言录——两会经济金融界部分代表委员谈金融 [J]. 中国金融,2020(11):23-45.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