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背景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徐 迟
【摘要】步入 21 世纪以来,基于新医改政策大力实施的时代背景,各医院间的竞争已呈白热化,为降低医院运营成本,力求在改善医疗服务品质的基础上,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务必将固定资产管理视为事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就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来看,数字赋能背景下的固定资产管理效能同预期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未能实现促进医院运营质量提升,保障医院稳定运作的作用价值。为此,本文将以数字赋能背景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为题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一、固定资产管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数字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医院固定资产利用率,在保障固定资产正常运转的基础上,为医院运营稳定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数字经济化时代背景,医院面临着更为复杂的资产管理挑战,摒弃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推动固定资产管理迈向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医院为谋求运营稳定的必然之举。大力推进固定资产管理数字化建设在提升资产管理效率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医院资产决策的可行性与科学性。首先,医院固定资产多为造价成本高昂的医疗设备,医院在购置医疗设备时需要支出大量的成本费用,如若未能借助固定资产管理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管理维护,必然会损耗大量的维护费用,不仅会影响医疗设备的工作性能,同时也会削弱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固定资产数字化通过监督把控医院固定资产涉及的登记、清查、移交、维护保养等关键环节,能够实现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合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由此提高患者的医疗满意度,为医院打开口碑扩大知名度创设有利前提。
其次,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数字化建设能够杜绝重复采购问题的产生出现,在优化医院固定资产类别结构的同时,实现医院固定资产优化配置。医院内部长期存在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医院管理层更为关注医疗采购在提高医疗收入方面起到的作用价值,而轻视对固定资产开展的后期管理工作。固定资产数量、使用状况以及使用收益尚不明确,不仅会削弱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同时也会对医院经营运作带来极大威胁。而数字化建设可以通过电子标签、条码、RFID 等技术手段改进传统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留有的弊端问题,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实时监控,在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的同时,消除因“家底不清”而对医院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再次,基于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管理效率低下、账实不符等问题极为常见,固定资产管理数字化建设能够实现医院固定资产信息的快速传递以及安全存储,相关数据信息可实时追溯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准确性,资产采购、领用、维修均能有据可循,从根本上杜绝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诱发的一系列隐患问题。不仅如此,在医院内部推进数字化建设,完善数字化系统也能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就诊服务,在提高医疗诊疗效率的同时,保障患者的切实利益,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
最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数字化建设能够帮助医院缓解新医改背景下医院面临的管理压力,通过减少纸质管理文档的应用,既有助于节约资产管理成本同时也提高了资产数据的安全性,避免了因数据篡改或泄露而对固定资产管理效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此外,通过数字化管理建设也能借助数字化分析工具对医院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汇总,为医院管理层规划医院发展路径,制定医院战略决策提供依据支持。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固定资产管理缺少制度依据
医院所辖的固定资产较为繁复,多数医院为保障固定资产管理效能均已大力推进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但结合当前现状来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大都是依据国家提出的相关法规条例而制定完善,并未参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所需,制度条例同医院实际情况差异巨大,从而使得现有制度不具备一定的可执行性。加之多数医院并未设立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用以负责有关固定资产的管理事宜,使得管理责任存在划分不清无法落实的现状,一旦出现管理问题,相关部门及所属负责人便会互相推诿责任,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资产丢失或资产滥用等问题长期存在,严重阻碍了医院经营运作,同时也弱化了固定资产管理效能。
2. 资产采购缺乏合理性
多数医院并未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制定好详细的采购规划,根本原因在于管理人员未了解医院固定资产所需,同时对医院现有固定资产把握不足,使得资产采购存在不合理问题。部分医院为提高竞争力,未能参考医院战略目标,而是投入了大量的购置资金,用以采购高端医疗设备,医院诊疗需求同采购的产品设备不符,使得固定资产大量闲置,不仅损耗了医院流动资金,同时还会诱发诸多风险问题。少数医院为解决这一现状问题提高资产采购的合理性,因而成立了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固定资产采购事宜进行协商探讨,但由于委员会成员多为医院管理人员,未能参考临床人员的经验意见,从而适得其反,诱发了设备不匹配、使用效率不高以及闲置时间过长等问题,导致成立管理委员会的初衷未能实现。此外,部分管理者忽略了固定资产验收的重要性,在验收固定资产时仅关注实物同采购计划是否相符,而未检查资产规格性能,从而对后续管理环节造成了不利影响。
3. 资产使用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
领用固定资产的部门以及相关人员需要承担起管理维护固定资产的责任义务。通常来讲,固定资产是由资产使用人员负责管理,然而由于医院资产使用人员大都不具备管理能力且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够明了,从而加大了医院固定资产损失风险,不仅会导致医院固定资产维修成本加剧,还会折损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甚至会对患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此外,医院的固定资产调用相对随意,对于出借的固定资产,医院并未做好入账工作,管理混乱使得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问题较为常见,不仅导致固定资产数据缺失安全性,也加剧了资产挪用或丢失风险。
4. 核算不够清晰,影响决策准确性
资产规模较大且涉及的资产类别较为复杂,使得医院在开展固定资产核算工作时面临着较大的管理压力。多数医院由于忽略了资产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并未构建起健全完善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制度用以辅助资产核算工作,不仅导致资产核算效率低下,同时也为医院运营发展带来了诸多阻碍影响。加之医院并未大力推进管理数字化建设,医院现有管理系统已无法满足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医院管理发展所需,相对低下的资产管理效能使得固定资产持续递减。此外,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界定不够清晰,存在着固定资产确认和实际相脱节的问题,部分医院将消耗量较大或质量不高的资产纳入固定资产范围,不仅加大了固定资产核算工作量,同时也降低了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性,导致核算出的资产账目无法真实地反馈医院固定资产价值。
三、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优化的策略
1. 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
管理人员应依据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所需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予以健全完善,通过优化制度体系并对管理流程加以细化改进,在医院内部营造重视资产管理的良好风气,并将各相关科室部门所应承担的管理责权划分清楚,以此提高医院资产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采购部门要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入库检查制度,对购置的固定资产规格以及性能进行核对查验,并将核验通过的固定资产登记入册。财务科要核对相关的凭证和文件,对于已无维修必要或超出规定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应按照报废流程对资产进行清算。物资供应科应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的保养维护工作,以保障固定资产的使用性能,避免因设备仪器无法正常工作影响患者就诊治疗。不仅如此,为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还需建立固定资产分类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的申领与保管责任必须落实到个人,如若资产出现遗失应第一时间对责任人进行追究问责,如若管理人员出现人事调动,要根据医院的有关规定,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及时进行交接。
2. 加强固定资产采购管理
医院资产利用率同医院经营效益息息相关,固定资产作为医院资产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医院医疗服务以及开展科研活动的核心关键。医院若想基于新医改政策背景实现可持续发展,务必加强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首先医院应对成本管理组织架构加以健全完善,协调各科室管理职能并将其细化至各岗位,避免在未做足市场调研的情况下超支购入资产或购置不符合医院运营所需的固定资产,由此杜绝固定资产的损耗浪费,确保医院现有资产能够得以实现价值最大化,用以支撑医院运营稳定。经主管部门领导签字确认后,固定资产可流转调配于各科室之间,以此满足各科室医疗服务所需,发挥医院已有固定资产的价值效益。其次,购置资产设备前,务必听取临床人员提出的具体意见,并结合医院各科室实际需求,在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购置资产的科学性与否展开论证分析,听取有关专家的看法和意见,对资产设备进行公开招标,严格审查中标单位的供应资质,切实维护资产配置的科学规范。
3. 强化固定资产使用管理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数目繁多、类型多样、人员广泛以及基数较大,固定资产能否得到有效利用以及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与维护成本均关乎医院运营发展,既决定了医院核心竞争力,也同医院能否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息息相关。强化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对医院而言至关重要,务必秉承“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确保有关固定资产的检查、保养以及维修工作落实到位,进而提高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便于出现问题的固定资产能够得到追踪解决,避免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科室在面对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时存在推诿责任的情况。此外,为杜绝职权滥用降低固定资产购置存在的风险隐患,医院还应制定提出多级审批制度,从根本上杜绝徇私舞弊等乱象的产生出现,以此保障资产安全,杜绝医院资产的流失损耗,谋求医院经营效益最大化。
4. 规范医院会计核算体系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积极学习有关资产核算的理论知识,对医院现有固定资产的迭代更新予以留意,以客观的方式反馈资产的使用情况,杜绝固定资产出现流失现象。与此同时,还可借鉴应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借助科学高效的管理核算方法,对固定资产的性能、购置以及调配情况加以监督评估,以此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以及资产核算工作的精确性。除此之外,定期对固定资产展开清产核验也极为必要,通过清产核验,医院各项固定资产使用细则能够被管理人员及时获悉,资产所属科室应严格遵循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相关的盘盈、盘亏、毁损以及报废事项进行上报,同时还应阐明具体原因,以待财务科核对处理,由此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针对无法正常使用需要进行报废处理的固定资产,要按程序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听取管理部门给予的意见反馈,及时对闲置资产进行处理,以避免资产大面积堆积,侵占医院资产管理空间,由此缓解管理人员工作压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解决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表现出的缺少制度依据、资产采购不合理、资产使用效率低以及资产核算不清晰等现状问题,应从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加强采购管理、强化使用管理、健全会计核算体系等方面入手,对现状问题加以解决改进,用以实现固定资产价值最大化,在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基础上,控制非必要的运用成本和维护费用,同时也能确保固定资产存在的安全隐患得以及时解决,以此保障医院运营安全,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规避因固定资产管理不力而诱发的运营风险,支撑医院顺应飞速发展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便早日实现医院战略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 林东蓉 .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探析 [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22):7-9.
[2] 姚秀军 . 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医院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探讨 [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11):73-75.
[3] 尚文娟 . 基于信息技术的医院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探索 [J].财讯,2023(21):13-16.
[4] 张漫程 . 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J]. 大众投资指南,2023(20):53-55.[5] 李晨 . 大数据背景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J].中国集体经济,2023(29):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