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治理困境与中国的参与策略研究
赵恒俪
作者简介:赵恒俪(1999—),女,汉族,研究生,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研究方向:全球经济
【摘要】在当前全球经济治理的背景下,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参与全球经济的重要主体之一。本文在分析全球经济治理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当前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困境,单边保护主义抬头,增加了全球经济治理的难度,南北经济之间的力量悬殊,提出全球经济治理困境下中国的参与策略,中国集聚发展优势参与全球贸易,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与全球金融治理。以中国为视角,推动构建高效的全球经济合作新框架,引领全球经济治理格局的积极变革。
【关键词】全球经济治理;多边贸易合作体系;能源治理;金融治理
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不均衡,许多国家面临经济衰退与失业率上升的问题。一些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导致全球贸易体系紧张,多边贸易谈判受阻。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新兴市场国家面临资本流动不稳定的风险。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治理构成新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新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技术标准制定等多种新的治理问题。全球各国对全球经济治理的认知,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从最初的学习到现在的深入探索。传统的全球经济治理模式与路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要求各国政府共同努力,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创新与改革。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促进全球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全球经济治理的内涵分析
全球经济治理(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属于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的范畴之一,国家政府是主导力量,一个国家基于自身的理解,制定相关经济发展政策,积极参与国际谈判,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的进程。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企业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跨国企业基于跨国经营、技术转移等方式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非政府组织倡导环保、人权等议题,推动了全球经济治理的多元化。在全球经济治理的实践中,各国政府、跨国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并存。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与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全球经济治理的格局面临更多的变革和挑战。新兴经济体将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全球经济治理的不确定性也将增加,亟须各国政府、跨国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治理主体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性经济挑战。
二、当前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困境
当前,全球经济正面临逆全球化趋势与单边保护主义的严峻挑战,这极大地改变了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的生态。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中面临多种挑战,全球经济正从后危机时代的“三速复苏”中逐渐分化,展现出一种疲态,经济活力显著减弱。全球商品贸易量在2018 年仅实现了3% 的温和增长,远低于前一年的4.6%,全球贸易增长动力正在减弱。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中,南北经济力量的对比日益显著,给全球协调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预计将在2025 年实现4.2% 的经济增长,而发达经济体则预计仅能实现1.9% 的增长。经济增速的显著差异体现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了各国在宏观经济政策上的不同步,使得全球性的政策协调变得复杂。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机构的改革进程缓慢,难以满足新兴经济体日益增长的参与需求,进一步加深了南北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权力斗争,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和重塑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全球经济治理困境下中国的参与策略
1. 中国集聚发展优势参与全球贸易
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最新数据,2023 年11 月份,中国对外贸易总额3.7 万亿元人民币,与10 月份相比,月度增速从0.9% 提升至1.2%。2023 年1 ~ 11 月,中国一般贸易出口总额21.6 万亿元,同比增长0.3%;进口总额16.36万亿元,同比下降为0.5%。面对当前国际经济中外需减弱、商品价格波动的挑战,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全球贸易的健康发展。见图1。
.jpg)
全球各国应秉持开放、包容、合作的理念,将发展视为全人类共同的事业,置于国际议程的重要位置。结合2023 年8 月24 日,习近平在“金砖+”领导人对话的精神,在经济发展中,应当看到发展的机会是共享的,而非少数国家的特权。在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过程中,应携手并进,在平等、互信、包容与共赢的基础上,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进步。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发展的成果能够公平地惠及每一个人。因此,中国经济建设过程中,持续推动改革,打破地区壁垒,促进商品与各项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为全体人民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以开放的心态加强与各国的经贸合作,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国际合作项目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目标。
2.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传统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主要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际能源署(IEA)体系之下进行,随着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新能源技术日新月异,新能源革命改变着全球的能源格局。传统的全球能源治理架构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新能源的崛起改变了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对全球能源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改革,适应新能源革命带来的变化。中国全国能源治理中积极迎合双碳的发展背景与要求,构建ESG 策略,从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责任(Social)与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个层面入手进行努力,积极探索新的投资与经济管理方式。
中国在ESG 主动型基金重仓的TOP10 公司中,宁德时代以118.109 亿元的总市值获得A 级万得ESG 评级,在重仓前10 中出现62 次,万得ESG 评分为7.4,富时罗素ESG 评分为2.2,华政ESG 评级为A。贵州茅台以48.486亿元的总市值排名第二,获得BB 级万得ESG 评级,出现
27 次,评分为6.0,富时罗素ESG 评分为1.3,华政ESG评级为BBB。赣锋锂业以40.968 亿元的总市值位列第三,获得BB 级万得ESG 评级,评分为8.2,富时罗素ESG 评分为2.1,华政ESG 评级为AA。招商银行、立讯精密、隆基股份、顺丰控股、恩捷股份、海康威视和天齐锂业等其他公司也分别在ESG 主动型基金重仓中占据重要位置,显示出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积极参与和影响力。
3.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
在当前全球经济体系中,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坚决支持IMF 作为全球金融安全网的核心支柱地位。中国积极推动IMF 的治理决策机制改革,增强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声音。IMF 在份额与投票权改革之后,中国的份额和投票权达到6.09%、6.41%,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排名仅次于美国、日本。在2023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C)会议上,中国代表重申了深化IMF 改革的必要性,呼吁进一步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份额,调整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的占比,充分反映当前全球经济格局。
中国表达了对IMF 推进特别提款权(SDR)转借机制的支持,倡导在应对主权债务问题时采取“团结一致、分担责任”的原则,鼓励多边开发银行发挥积极作用,寻求合理途径将私人部门债权人纳入债务重组框架。中国强调IMF 作为国际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多边金融机构,应继续发挥自身影响力,敦促各国尽快消除任何形式的贸易、投资与供给障碍,防止全球经济与金融领域的分裂趋势,共同推动构建全球治理体系。中国的倡议与IMF 的工作重点高度契合,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
4.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
中国积极把握RCEP 电子商务规则生效的契机,结合现有自由贸易协定中的电子商务条款,积极构建“数字丝绸之路”国际合作框架,为“一带一路”参与国打造优良的制度土壤。充分发挥中国在跨境电商、数字贸易、5G、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庞大市场潜力,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强化数字基建,跨越数字鸿沟,彰显中国作为数字经济时代领导者的责任与担当。中国借鉴RCEP电子商务规则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国情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各方利益、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电子商务规则体系,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之一,拥有丰富的经验,积极承担起参与者的责任,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为全球数字经济的治理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结语
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保持“刀刃向内”的坚定信念,勇于自我革新,不断清除阻碍发展的障碍,适时调整发展策略。在中国经济管理中,加强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挺直腰杆,发挥更大的影响力,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与合作。尽管当前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但依然是符合全球人民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治理的步伐也不能停歇。在全球经济治理的关键时刻,中国将继续集中优势资源,推动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乐于与世界分享发展成果与成功经验,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 桂天晗,王磊,陈济冬. 国家经济发展与国际组织代表性——解析全球治理中的国家影响力机制[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4(7):31-61,154.
[2] 何旺旺,张竣哲,夏维力.“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引领全球经济治理的模式与路径研究[J]. 价格月刊,2024(7):79-86.
[3] 李三希,刘希,豆江利. 全球数字经济三极格局:发展特征、重要举措与中国应对[J]. 经济纵横,2024(5):107-119.
[4] 邹志强.G20 峰会背景下中国与印尼的全球经济治理合作[J].南亚东南亚研究,2022(6):33-43,153.
[5] 雷达,罗浩轩. 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主导问题及中国话语权提升路径研究[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23,44(5):100-110.
[6] 张友谊. 探索新型全球经济治理范式:“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十年绩效评估析论[J]. 国际观察,2023(5):50-81.
[7] 杨柯蓥. 全球经济治理的价值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基于利益视角[J]. 中国商论,2023(16):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