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数字化支付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数字化支付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刘扬
作者简介:刘扬(1978—),男,河南郑州人,汉族,博士研究生,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房地产金融、区域经济
    【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背景之下,随着微信、支付宝等数字化支付方式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支付产业在我国愈发呈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深入探析数字化支付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了数字化支付方式对消费者生活中带来的影响以及其全新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数字化支付产业发展的优化建议,即:完善个人隐私保密问题,适当加强消费者支付限额。
    【关键词】支付产业;发展趋势
    一、引言
    当下第三方支付行业在技术上的优势快速发展,并且在不断地创造新型的支付方式,主要以移动支付和扫码支付等作为代表,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特色数字经济发展的面貌和风采,从而在国际上产生相应的影响以及巨大的冲击。八年时间,我国数字货币从无到有,实现质的飞跃。2019 年中国央行数字货币被提出试点,使得数字人民币相比更加具有发展前景和空间。目前的数字人民币还在试运营以及调试过程中,未来会在全国大面积流通之后,给第三方支付行业形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数字化支付产业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二、数字化支付产业的发展现状
    1. 数字化支付产业基本概况
    数字化支付可理解为,其大体在大数据计算机的协助之下、先进智能设备以及其他配套硬件设施,涵盖包括了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数字科技手段所实现的数字化支付方式。大数据信息技术对现今经济社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数字支付在消费者日常消费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与此同时,也对传统的支付体系注入了有益的补充,现今的支付体系中,数字支付占据主导领先地位。在全球范围内,电子商务与大数据信息技术的迅速崛起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普及,推动了数字支付产业的发展。历经多年革故鼎新与方兴未艾,现今中国数字支付市场已走在世界前沿,其中,移动支付也是首当其冲。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推陈出新,追求生活品质代替解决温饱成为人们新的理念,电子支付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当前,数字化支付产业已经呈现出了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涵盖了网上支付、电子货币、电子支票等,互联网银行(业务)、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的几种形式。数字支付亦被称之为电子支付。据相关专业部门调查,数字化支付主要是指单位的支付,个人通过电子终端直接发送支付指令,也可以授权他人,进行货币支付和资金转移的活动。数字化支付产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其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 数字化支付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电子支付已经成了消费者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支付方式。近年来,电子支付需求不断增加,电子支付在此环境中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21 年中国银行办理的电子支付业务总量达到了2749.69 亿元,比2020 年新增397.44 亿元,比上年增长16.90%,如下表所示。

    2021 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显示,2021 年6 月30 日至12 月31 日仅仅在半年的时间内,我国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场景数从132 万个直线上升至155 万个,与此同时我国消费者数字人民币钱包的数量累计从2087 万人增加到26100 万人,累计成交金额从345 亿元上升到875.65 亿元。数字人民币的推广普及为消费者电子支付提供了全新渠道,也给商业银行带来新挑战与新机遇。在消费者使用热情不断高涨的情况下,数字人民币仍将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
    3. 数字化支付产业发展势能
    (1)优势分析
    数字人民币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手段,对于消费者而言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对消费者的支付安全性逐渐增强,且数字支付的防伪能力更强。数字人民币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差异,所以,它在安全性能上将会有着卓越的性能。消费者能够通过手机上的二维码扫描,就能实现对现金和银行卡信息的双重验证。数字人民币和现金是一样的,有银行背书的法偿性。数字人民币还支持离线交易和在线交易两种方式,消费者可以通过使用加密芯片进行签名认证,从而确保其安全性。与此同时手机触碰标签中的标签数据,具有防篡以及防止改写的功能、防复制等作用。将安全性提高一个等级,并且银行作为一家金融机构,对资金走势也有了明确把握。
    二是提升消费数字支付的便捷性。数字人民币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差异,有必要建立账户,还要绑定消费者的银行卡,这里的数字人民币的两个主要操作都可略去,消费者仅需完成一项工作,即下载安装数字人民币App即可投入使用。并且操作也非常的简单,只要触摸一下,支付即可结束。
    三是能够实现消费者无网进行支付。据了解,现在很多人都选择使用手机来完成购物、支付等任务。这是一个网络大行其道的年代,若某天出现断网,我们难以想象自己会怎样度过,譬如说,关于支付的事,若无网络,就不能正常工作了。而数字人民币打破这一局面,甚至没有网,也可以完成付款,只要轻轻地把两个手机对号入座。虽然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实现这一功能,但是它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应用基础和市场空间。
    (2)劣势分析
    随着电子支付的不断普及,人们对电子支付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了起来,相对于传统支付方式,本文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劣势:
    一是电子支付过程中个人信息的保护尤为重要。由于个人疏忽大意,有时候会在无意中透露个人信息,这就为黑客或不法分子所钻空子,易窃取个人财产。当下欺骗用户的虚假网站层出不穷,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的认知错觉,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网站上植入病毒或利用漏洞对不明真相的消费者进行信息诈取,进而达到财产盗取的目的。
    二是我国对电子支付法律法规不甚健全。在这个方面,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制度来对电子支付的交易过程加以规范,但是这些法规并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这并不足以保证可以妥善处理由于因使用电子付款交易出现问题而引起的财产争端,当然也不能保证财产的安全。因此,在电子支付产业的未来发展中,必须有与之相3 适应的法律法规予以全面的保护。


    三、数字化支付产业发展的优化建议
    1. 完善消费者隐私保密机制
    数字人民币采用了区块链技术,与此同时进一步运用了可信计算、软硬件一体化的专门加密技术并且采用其他创新技术对数字人民币的应用以及实施加以辅助。因此,金融系统的技术风险在不断增加,要加快推动法定数字人民币使用监管科技水平。数字人民币钱包分为软硬两种类型,在数字人民币的软钱包方面,强化了移动支付终端App、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建设、管理应用程序接口(API),并提高了区块链技术和其他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针对硬钱包,建议通过强化数字货币发行主体身份认证、建立数字货币交易信用体系、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保障数字人民币交易安全性。金融机构不断增强与提升其金融科技实力。通过建立数字货币联盟,实现跨机构、跨行的交易结算服务,以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硬钱包是一种以密码芯片技术为核心,支持IC 卡、移动电话终端、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等多种功能的硬钱包,要在双离线支付的情况下,对相关的防盗窃刷卡器进行完善。密码验证体系和密匙管理体系,加强防盗技术,加强监控力度。在现行监管体系的基础上,与网络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总之,建立专业议题化的数字人民币监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央行与其他监管部门相互协调以及分工合作,一起建立健全数字人民币监测分析中心,可以将各类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设立了数字人民币专业业务部门,专门对数字人民币交易进行监控,由此达到良好的隐私保密机制效果。
    2. 适当加强消费者支付限额
    一方面,当前央行出台的支付新规中,支付机构在支付过程之中可以运用静态密码以及数字证书、生物特征等多样手段对交易进行保护,以及可以对不同的安全手段交易限额进行要求。支付机构将不再为客户提供一次性的支付账户余额额度证明服务,而是会以客户提交的业务需求和实际情况为依据,来决定具体的支付账户是否达到了余额上限:一是支付机构在支付过程中采用包括数字证书以及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要素来进行验证的交易,单日的累计限额是由双方即由支付机构与客户通过协议来自主约定。二是使用不包括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要素来进行验证的交易,单个客户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应该不超过5000 元(其中此类别不包括支付账户向客户本人同名银行账户转账)。三是进行交易验证时不满足使用两类要素这一方式进行自主交易的,单个客户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应不超过1000 元(其中此类别不包括支付账户向客户本人同名银行账户转账)。充分说明在目前我国的数字化支付生态环境下,支付机构及客户均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两种或者多种要素来满足各自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客户资金安全。再次证实了数字证书、交易验证手段,如电子签名,对于增加支付限额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从技术层面上来看,区别消费者是未成年人没有什么困难。从法律上看,对网络账户进行合理有效监管,是保障支付安全最根本的措施之一。平台应该守土尽责,利用人脸识别等方法,较好地验明了用户真身,及时截获未成年人非法充值、消费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陈慕扬,安宇彤. 我国商业银行数字人民币系统场景及功能设计[J]. 国际商务财会,2022(18):88-97.
[2] 郝毅,田乙媛. 数字货币冲击下全球支付市场变化及我国支付市场趋势展望——基于美国支付市场的经验借鉴[J]. 国际金融,2022(9):19-24.
[3] 高尚. 商业银行刷脸支付产业发展探析[J]. 福建金融,2022(6):60-65.
[4] 夏云平. 聚焦客户体验 提升惠民价值——浦发信用卡奋力谱写信用卡业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J]. 中国信用卡,2022(1):33-39.
[5] 曹红杰.Y 支付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2021.
[6] 谢雨心,马坤.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影响[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4):79-89.
[7] 赵亮. 中国特色双层零售支付账户体系研究[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21.
[8] 吴芍希. 移动支付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 上海财经大学,2021.
[9] 吴芍希. 未来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环境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3):12-13.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