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业财融合视角下国有 Z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业财融合视角下国有 Z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王会军

      【摘要】大数据、人工智能背景下,业财融合是企业精益管理表现形式。国有企业是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保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内部控制贯穿于国有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业财融合和内部控制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国有企业提升资源利用率。以国有 Z 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业财融合视角分析并总结其内部控制方面存在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旨在提高该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促进“业”和“财”的融合,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关键词】业财融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
一、业财融合和内部控制概述
      1. 业财融合概述
      业财融合是企业内部决策和提供信息支持的过程。业财融合强调战略决策、商业模式与业务经营信息供给,以业务逻辑为精髓,谋求企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协同性。因此“业”不仅指业务,还包括为确保商业组织成功运营,企业所开展的全部工作;“财”也不只是财务会计,也是一个囊括信息、资本及其管理控制在内的过程。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很多企业过于强调职能管理的专属性,阻断了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导致部门间交流较少,管理效率较低。
      2. 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全体员工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够实现合法合规、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性,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因此可知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良好内部控制需要全员参与,共同提高工作效率和经营能力,控制和降低经营活动风险,最终达到战略管理目标,因此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Z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简介
      Z 企业是某国企集团下一家分企业,位于经济繁华地段。设有销售部门、物仓储流部门、市场部门、财务部门、人力部门和电商部门。其中前三个部门负责业务,后面部门负责业务支撑。销售部在河南省各市区均设置办事处,各办事处销售人员负责不同县城或乡(镇)渠道商。物流仓储部门位于郊区。为交流沟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参会人员是各办事处人员和其他各部门经理。该企业员工年龄大多在 35 ~ 38 岁,研究生、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占比分别约 5%、90% 和 5%。
      该企业员工办公运用集团内部自主研发的系统平台,日常工作由各岗位业务负责人发起,经系统预设流程层层传递,直至业务终端。业务流程结束后,业务发起人打印原始凭证并留存以备审查。财务人员每月进行一次内部审查,主要是检查各部门原始凭证及其他工作是否合规。三、业财融合视角下 Z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 早会未尽其用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重要要素之一,它涉及到企业的道德价值观和整体风气。如今企业管理中控制环境从制度层面的“硬性控制”逐渐走向意识层面的“柔性控制”。每日早会学习业务知识行为习惯是该企业控制环境重要表现,便于员工学习业务知识,达到业财融合效果。该早会由人力部门员工负责组织并于上班前一同朗读业务知识,以了解新产品。但由于各岗位职责不同,加之产品知识学习依赖手机,部分员工利用学习内容机会浏览其他信息,甚至无故缺席早会。因此一个良好的以早会形式进行业务知识学习的行为习惯并未发挥作用。
      2. 财务部门控制风险不足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该国有企业财务部门在风险评估方面存在着对物流部门控制不足的风险。该公司一方面为了节约成本,同时也便于掌握和检查物流部门工作情况,另一方面便于市区渠道商提取产品,因此将物流部门选址于距企业不远的郊区,物流部门员工几乎都在物流仓库处办公。每月财务经理和费用会计对物流部门进行内部审查,每月月初物流经理会询问财务经理具体盘库时间或者财务经理在库存盘点之前会事前通知物流经理。与此同时盘库内容除了对各类型产品进行盘点并与系统平台导出的盘库前一天的库存产品数据进行核对,还包括审查渠道商授权委托书的公章、签字是否齐全。由此得出审查内容并未涉及到物流部门日常工作。长此以往财务部门对物流部门的经营业务活动控制越来越弱。
      3. 业务审批活动流于形式
      控制活动是企业的业务信息化与财务内容相适应,强化对企业各个环节的控制力度。该企业日常办公依赖于系统中已设置业务流程,登录账号和密码进入平台发起业务或者看到待审批业务,提高了工作效率。平台业务流程规范,系统设置环节符合内部控制规定,系统风险较低。然而财务经理时常授权其他财务人员审批业务,财务人员担心自身工作经验不足造成损失,授权审批前告知财务经理并经其同意。财务经理有时仅关注具体文字内容是否合规,并未留意业务审批人与发起人是否为同一人,因此造成审批业务风险增加,并未达到系统权限设置降低风险效果,也未达到控制活动目的。
      4. 信息专业壁垒
      信息系统与沟通包括企业内外部信息收集与沟通机制,并在有关层级之间有效传递并恰当应用的过程。在该国有企业信息系统与沟通环节最主要的问题是信息专业壁垒。近几年集团财务总监多次邀请名校教师对各分公司业财融合培训,增强了财务人员业财融合的思想意识。其一,业务与财务在专业知识上大不相同,工作中关注点也不相同。其二,在该国有企业日常工作中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沟通较少,以不影响本职工作开展即可。其三,分享业财融合实践经验的月度会议仅有财务经理出席。以上三点导致负责基础业务的财务人员很难达到业财融合的效果,造成财务与业务之间信息壁垒越来越深。
      5. 内部审查未尽职责
      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的保障,也是内部控制的的一道重要屏障。内部审查明细表模板固定,导致一些新业务并未包含在明细表内,表中包含几十个项目,每个项目下面均需要审查 3 ~ 5 条具体内容,因此审查工作量较大,致使财务人员有时仅依照明细表中的内容进行审查,新增业务置若罔闻,有时直接在小项目栏内填写是或否,并未做到表实相符,造成内部审查并未起到审查错误并及时纠正的作用,未发挥内部监督效果。
四、业财融合视角下 Z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建议
      1. 调整早会形式和内容
      对于早会形式未尽其用,调整早会形式和内容。该企业早会产品知识学习继续保持,但需改变早会组织方式、组织内容和朗读方式。对于早会组织方式,由人力以外其余各部门轮流,不仅了解“业”,也了解“财”。对于早会内容,除了产品知识,可以是与其他部门紧密相关内容,也可以增加一些谜语或者生活工作小技巧,提高员工积极性,从而具有精神饱满状态开启工作。有声朗读方式可以改为讲解和分享,关于新产品介绍,或者是具体某类产品新旧版本功能、性能、售卖点区别等,如此一来不但使业务部门达到所学有所用,还使其他部门员工对产品性能和运用清晰明了。“业”和“财”有效沟通,达到事半功效的结果。
      2. 财务部门加强控制力度
      关于财务部门对物流部门控制不足问题,应加强对其控制力度。物流部门与该企业距离较远,日常工作监督不便,地理位置风险评估较高,更应加强对其监督。无论是物流经理询问还是财务经理主动告知,均未增加审计程序不可预见性,也未达到检查其部门控制活动效果,造成了风险评估较高、控制活动较弱的结果。因此财务部门在盘库前不应告知具体时间,每月时间不固定提高不确定性。另外,在审查纸质资料时,除审查渠道商授权委托提货单公章和签字内容以验证真实性外,还应抽查具体提货数量、型号与系统平台数据是否相符等。
      3. 业务审批尽职尽责
      对于业务审批活动流于形式问题,需要各员工严格落实和履行系统预设审批流程,牢记自身岗位职责,做到尽职尽责,达到不相容职责相分离的效果,能从根源上减少业务控制活动风险。在现实工作中上级授权下级审批业务的现象偶有发生,对于财务经理授权部门员工业务审批,除了强调不允许授权审批人与发起人为同一人外,还应多关心和了解员工具体工作内容,安排非业务发起人审核发起人的业务。业务发起人如若被授权审核自己负责的业务时,需要告知财务经理,并由其自行尽职尽责审核或者安排其他财务人员审核,进而控制业务活动,减少业务审批风险。
      4. 增加实践经验沟通
      针对财务与业务部门存在的信息专业壁垒问题,增加实践经验沟通。集团通过邀请名校教师授课,提高了财务人员对业财融合思想重视。并未达到实际工作中业财融合效果,主要是理论与工作实践存在距离。因此对新增业务,邀请同行业工作经验丰富的实践者具体指导新业务的意义及如何操作,便于财务人员数据分析。对于集团内部系统升级等原因导致原业务发生的改变,将集团内部人员进行实践培训。与此同时,月度会议是业财融合重要机会,其他财务人员一同参加,了解其他部门工作内容并进行沟通,打破信息专业壁垒,提高工作效率。
      5. 内部审查实表相符相对
      内部审查是发现问题的主要途径,财务人员应认真对待,达到表实相符、实表相对,促使内部监督效果达到最佳。内部审查一方面由于其工作量较大,增加一名资质较高的财务人员专职于内部审查工作。另一方面对于新增业务,财务人员也不应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财务人员不仅应仔细审查明细表内容,还应判断必要日常工作内容是否全部包含于表内。对于未包含的新增业务,首先应思考审查表中是否有同类业务,其次与部门内的其他员工讨论,再次汇报财务经理并经财务经理同意后与上级财务人员进行沟通并确认,或经财务经理直接向上级财务人员反馈,最后根据反馈结果判断是否合规。
五、结语
      业财融合是业务牵引财务,财务支撑业务,业务、财务的“双轮驱动”,促进企业的价值创造。内部控制是企业治理机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组织运营的方向盘,二者协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经济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业财融合角度对Z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希望能够促进该国有企业业财融合,改善其内部控制管理问题,也期望提高国有企业经营决策和效率、增强企业活力,将国有企业的优势和活力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汤谷良,夏怡斐 . 企业“业财融合”的理论框架与实操要领 [J].财务研究,2018(2):3-9.[2] 倪静洁 .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与企业创新投入 [D]. 山西财经大学,2021.
[3] 谢洁芳 . 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J]. 当代会计,2019(16):87-88.
[4] 解芹芹 . 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改进 [J]. 财会学习,2023(25):167-169.
[5] 赵双蕾 . 内部控制、外部审计质量与并购绩效 [D]. 中南民族大学,2020.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