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煤炭产业集群发展与金融支持研究
杨静 薛莹莹
作者简介:杨静(1997—),女,四川南充人,汉族,硕士研究生,新疆科技学院专任教师,助教,研究方向:产业金融
通讯作者:薛莹莹(1995—),女,河南洛阳人,汉族,硕士研究生,新疆科技学院专任教师,助教
一、引言
煤炭一直是新疆的特色资源,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披露的数据,新疆地区预测煤炭资源量2.19 万亿吨,累计查明煤炭资源量4500 亿吨,位居全国第二位。自治区政府根据《煤炭工业“十四五”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和《加快新疆大型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建设服务国家能源安全的实施方案》,响应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鼓励煤炭企业绿色创新发展。
2023 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打造包括煤炭煤电煤化工在内的八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推动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
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强调,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金融在经济肌体中发挥血脉作用。在煤炭产业集群的发展进程中,金融行业能够汇聚信贷资源,并依据各地不同的要素禀赋,运用金融资源助力调整和优化生产力布局。通过直接和间接融资方式,为煤炭产业集群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从而有助于缩短建设周期。金融行业在新疆煤炭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将提供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文献回顾
产业集群在区域范围内的市场经济中体现出巨大的竞争力,20 世纪末期,大部分发达国家都面临了市场不景气、经济衰退的困境,但是这其中包括美国硅谷电子产业集群、德国巴登的机械产业集群等却出现了经济增长的良好发展现象,说明产业集群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金融支持的重要性也由此显现。金融支持是助力新疆八大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通过优惠政策助推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进而实现集群产业向高附加值链发展、实现产业绿色转型。2023 年5 月《金融支持新疆“八大产业集群”发展若干措施》的印发,体现了新疆政府对发展八大产业集群,推动新疆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金融支持对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
产业集群,是我国煤炭企业化解产能、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全球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普遍趋势。集群内部的企业通过信息、设施等资源共享提高生产效率、创新效率和共同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市场竞争优势。张连业等(2007)指出,资源型产业集群要升级为创新型产业集群才可能继续发展。杨明华等(2009)指出,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究其本质就是要逐渐使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得到提升。靖丽(2010)通过研究发现,煤炭产业作为黑龙江的优势产业,其经济发展和煤炭产业集群发展呈现正相关。
市场经济发展下,金融业对引导资本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和推动作用也愈发明显。新疆发展煤电化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满足集群发展的金融需求有助于推动企业在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增加科技创新的投入。科技创新程度越高,煤炭化产业发展越迅速,上线产业链构建更完整,进而推动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张昕(2014)通过研究金融支持对黑龙江煤电化产业集群的作用发现,金融支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但黑龙江省提供的相关金融支持力度有待提高。徐文平(2015)研究金融支持对鹰潭铜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产业集群为银行机构开拓区域重要行业客户提供了介入渠道,同时也带动了银行机构相关业务发展,同时促进银行信贷结构优化。周妮笛(2016)指出,产业集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小微企业信贷约束,通过产业集聚增加整体融资优势,进而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产业集群降低银企信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的干扰,从而提高信贷效率。杜广哲(2020)认为,金融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能迫使事业提高技术创新,提高产业集群内的资产配置效率,提升产业链价值的同时降低外部融资约束。因此在综合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和创新方式,提出扶持发展新兴产业集群需要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金融支持手段等建议。曹楠楠(2021)认为,产业集群由于地缘特征和产业壁垒等特性,有助于减少银行交易成本、降低风险,并增加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的概率,从而证明了产业集群能够有效地降低资本进入的壁垒。
三、新疆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作为煤炭能源布局中的重要地区,新疆近年来一直承担着保障煤炭和电力跨区域供应的重任。同时在西南地区煤炭资源缺失的背景下,疆煤西运和开采成本低廉等优势使得新疆煤炭产业发展步入新阶段。从2019 年开始,新疆煤炭潜力开始快速释放。产能在五年时间中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从2018 年的1.9 亿吨增长至2023 年的4.13 亿吨。2024 年上半年新疆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2.4 亿吨,同比增长13.4%。按照自治区政府的规划,到2025 年新疆地区预计达成年产能4.6 亿吨以上、产量4 亿吨以上的总量任务。目前新疆已经初步构建起以准东、吐哈、伊犁等为主的煤化工产业发展集聚区和以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1,4- 丁二醇、煤炭分级分质利用等为主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格局。
四、金融支持新疆煤炭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1. 以银行信贷为主
优化金融供给:新疆银行围绕“八大产业集群”链主企业、龙头企业,进行全链条式金融支持,助力产业集群规模化、标准化、集聚化。截至今年6 月末,已累计向35 家链主集团授信318 亿元。信贷结构优化:新疆银行聚焦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精准发力,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年末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均有显著增长。重点产业集群支持:2024年上半年,新疆银行在支持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集群和绿色矿业产业集群方面,通过组合产品向多家企业累计投放贷款101 亿元,在“八大产业集群”贷款中占比61%。
2. 建立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
建设好地区股权交易,新疆股权交易中心是新疆唯一一所地方性证券交易场所,要做好区域内企业的上市培育工作;逐步建立多层次、差异化的资本市场服务体系和绿色金融机构体系,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强和新疆股权中心间的合作,同时实现银行业绿色专营机构全覆盖,并推动非银行业绿色专营机构成立,实现绿色金融业务专业化管理;同时分区域、分行业、分板块进行精准培育,结合各地州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对相关企业做好培育扶持;做好外来资本对接,提供相应的支持政策,强化名优企业的优势,提高疆内外资本活跃度,全方面提高对产业发展的支持。
3. 政策支持
新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加快新疆大型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建设服务国家能源安全的实施方案》,以及《金融支持新疆“八大产业集群”的若干措施》,旨在提升金融支持煤炭产业集群的能力,推动融资实现“增量、扩面、降价、提质”。
五、金融支持新疆煤炭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金融创新驱动力不足
我国煤炭行业整体产业链附加值较低,以新疆为主的西部地区更为严重,核心产业不突出、主导产业和名牌产品较少,上下游和外围服务企业配套不紧密,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完善,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集群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缺乏创新人才,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员工素质普遍较低,硕士及以上的高学历人才所占比例较低,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劳动力技能基础;创新要素不足,产业集群创新涉及科技创新、金融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明显存在驱动力不足的问题。
2. 为产业聚集提供支持的金融平台和政策体系建设不完善
煤炭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但新疆煤炭产业集群需要的资金庞大无法得到满足;集群内资金集中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不够,大都处于短期。同时金融机构提供支持的不全面,相关产品仍处于建设阶段,相关中介机构服务支持体系建设不完善。新疆地区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金融机构数量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相对匮乏。金融市场发展滞后: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赖银行信贷,其他如股票、债券、衍生品等市场活跃度低。
3. 支持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处于初级阶段
煤炭产业已经转向绿色环保,但新疆银行业针对煤炭产业提供的绿色金融产品相对较少,相关探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哈密市加大对煤炭、钢铁、化工等传统碳密集型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持力度。立足能源消费实际,中国人民银行哈密市分行建立煤炭产业贷款月度监测制度,及时梳理金融机构煤炭行业准入政策,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保障煤电企业发电和煤炭企业生产的合理融资需求。
六、做好金融支持煤炭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增强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引进高科技人才,转变发展观念。煤炭产业结构升级绿色发展,需要构建核心竞争力。能源结构的调整给新疆煤炭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但运输成本仍然制约着新疆煤占据新市场。因此加强运输系统的构建,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特色资源产业,反向推动新疆交通运输网络的构建和发展,进而推动煤炭产业的发展;同时完善煤炭产业集群开展的辅助机构布局,帮助煤炭产业集群拓宽融资渠道,同时发展中介机构服务体系。重视科技发展,建设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煤炭产业示范工程,多手段降本增效,实现煤炭产业集群高效发展。
金融机构为新疆煤炭企业提供差别化信贷支持。银行仍是新疆信贷市场的主体,因此根据地州特点,针对煤炭产业提供具有地区优势的差别化信贷支持。如兴业银行乌鲁木齐分行发放首笔煤矿瓦斯利用CCER 开发项目贷款,支持企业开展CCER 项目开发;国家开发银行新疆分行通过PPP 模式为哈密三塘湖煤炭资源开发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总行与新疆能源集团开展银企座谈交流,提供定制深度金融服务方案,加强业务合作。
完善各级政府部门与各类金融机构及企业常态化的“政金企”对接机制,及时将“八大产业集群”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融资需求定向推送金融机构,推动金融供给与需求精准有效对接,根据接收到的融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以满足不同项目和企业的具体需求。培育具有优势的特色煤炭产业公司,创新完善评价激励制度,支持新疆“八大产业集群”发展作为奖励指标引入金融机构和各级政府单位的评价考核体系。对在支持“八大产业集群”发展中表现突出的金融机构和政府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提高金融从业者的信心和主动性。定期对“政金企”对接机制的运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通过评估结果,不断优化和完善对接机制, 提高金融供给与需求对接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景国文. 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促进了FDI 流入吗?——兼论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 西部论坛,2023,33(3):82-93.
[2] 秦静. 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空间布局特征与规划响应[J]. 规划师,2023,39(7):1-8.
[3] 景国文. 创新型产业集群与绿色高质量发展[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3,39(7):1-15.DOI:10.16537/j.cnki.jynufe.000877.
[4] 侯方淼,王奕平,王冰昕. 全球价值链嵌入、产业集聚对南方十省木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OL].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5] 刘琛. 制造业服务化及新能源产业集群升级路径[J]. 太阳能学报,2023,44(5):487.
[6] 李勋来,刘晓倩,李文琪.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以山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例[J]. 科技管理研
究,2023,43(9):15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