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及其完善策略探究
叶桐
作者简介:叶桐(1989—),女,江苏泰兴人,汉族,硕士,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讲师,研究方向:审计
【摘要】现阶段,全球经济环境日趋复杂,这为诸多企业未来发展带来了挑战。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逐渐复苏,许多企业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依然需要面对诸多经营风险,亟待解决。对此,本文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完善策略,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完善策略
一、前言
目前,由于国内外竞争关系激烈,导致市场价格呈现剧烈波动的发展趋势,这对企业安全生产而言极为不利,风险重重。对此,企业需要完善构建内控审计风险控制体系,同时还需要落实好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构建企业内部经济监督机构,制定出科学的内部审计风险评价方法,保障企业可以顺利度过各类风险难关,促进企业一路向前发展。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三方”关系
1. 全面风险管理是控制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
由于企业内部风险种类有很多,企业需要根据内部审计风险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对存在的内部控制审计风险进行深度分析,并能完善构建良性循环管理机制,以此能够顺利识别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落实好各类风险的深度分析,顺利开展各业务风险内控工作。不仅如此,企业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落实好全面风险管控工作,以此保障存在的风险问题能够有效化解,积极推动企业开展各项业务,以此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2. 健全的内控体系能够奠定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基础
内部控制体系包括风险评估、信息沟通等诸多要素,企业需要保障内控体系的完善性,以此奠定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基础,同时企业还需要为防范审计风险提出预防措施。对此,企业需要明确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能,并能保障各项权责清晰划分,以便于各部门能够顺利开启协同合作模式,保障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得以有效控制。另外,企业还需要落实好内控权限的引导工作,这样可以保障各级人员共同完成审计风险控制目标,对此企业各项业务能够统一管理,为企业良好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风险内控审计为内控体系建设与全面风险管理同步赋能
企业风险内控审计工作需要落实好各项业务的监督评价活动,其中包括风险管理以及业务运行情况等内容,以此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风险,并能有效落实好各项内部审计工作的控制机制。不仅如此,风险内控审计为内控体系建设与全面风险管理同步赋能,可以获得企业良好运营发展目标,以便顺利开展一系列的风险内控审计工作,保障企业内控体系与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能够同步运行。
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存在的风险问题
1. 风险内控意识不足
由于企业对风险内控意识的不足,继而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无法有效落实。这是由于企业没有足够强的风险监测与识别能力,对于存在的各类风险问题无法进行有效管控,如监管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等等。不仅如此,企业没有完善构建风险管理办法,导致企业在开展内部风险审计工作时无法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没有足够强的风险内控意识,尤其对于信用管理高风险问题,无法进行风险严谨排查,同时还存在信用风险排查制度不完善的情况,继而导致信用风险考核机制无法有效落实,对企业整体风险内控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严重降低了风险内控审计工作的实际效能。
2. 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
内控制度执行与健全的风险内控体系有着必然联系,但是有企业没有完善构建配套的控制制度,许多业务流程风险无法精准控制,这是因为企业没有依据实际运营情况造成的。除此之外,由于企业在开展内部风险审计工作时没有落实到位,这是由于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造成的,导致业务开展全程无法进行风险监督,只能进行某一环节,内控效果与实际业务并不相符,从而无法保障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的完善性。
3. 常规业务管控不到位
企业生产运营需要落实好财务管理以及销售管理等多个环节,但是由于部分常规业务管控不到位,继而出现风险问题,出现各项涉税问题,严重者需要进行行政处罚,存在诸多的运营阻碍风险。另外,由于企业对部分隐性成本费用没有加强重视,继而导致企业的年度收益受到损失,例如,没有依据业务流程签订合同,再加之没有落实好合同管控工作,导致企业运营活动出现了法律纠纷。
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管理完善策略
1. 精准定位,优化设计内部控制审计流程
第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需要落实好识别以及评估工作,对于重大的风险事件,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加大对销售等各业务环节的风险控制力度,优化设计内部控制审计流程,保障风险能够有效识别,依据实际业务运营情况,定期更新风险跟踪记录,以此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得以有效解决。
第二,企业需要明确风险控制方向,对于高风险业务需要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并能落实好后期风险管控工作,结合实际贸易活动,对重大风险制定精准化应对措施,同时还需要明确高风险业务责任,完善构建重大风险预警机制,保障企业能够安全稳定运营。
第三,企业需要优化设计内部控制流程,以实现内部审计风险预防为目标,保障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可以彻底解决。对此,企业需要保障内控审计风险评价的合理性,同时还需要精准设计内控流程,结合企业实际业务运营情况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进行内部控制,以此发挥出审计工作效能,有效落实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保障控制流程得以优化升级。
第四,企业需要提高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水平,增强工作人员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意识,保障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能够有效落实。对此,企业需要保障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对审计项目进行合理设计,有效控制关键业务的风险范围,以此合理分配审计资源,争取在业务发展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出应有审计效能。
第五,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还需要提高审计质量水平,以此实现内部审计风险强化管理目标。对此,企业可以完善构建风险防御机制,以此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同时还需要严格落实审计方案,保障审计流程能够合规操作,促进企业生产运营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第六,企业需要与各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以此增强各部门的审计风险防控意识,尤其是在审计工作重点,需要有效落实,从而保障后续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同时还需要依据企业实际审计结果,对后续的审计风险进行完善治理,以此充分体现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实践价值,从而实现风险抵御目标,全面提高企业各项业务活动高效开展,提高企业在社会的信用度。对此,企业需要重视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工作,全面提高审计质量水平,增强各部门工作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以此能够明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方向,保障审计工作可以发挥出实效,继而可以促进企业持续向前发展。
2. 强化执行,针对性实施风险内控措施
企业需要对存在的内部控制审计风险进行深度分析,充分掌握各项业务流程,保障审计流程能够有效执行。结合实际风险制定出针对性实施措施,提高企业关键业务风险审计能力,保障企业能够有效抵御市场动荡风险,以此奠定企业扎实发展基础,有效抵御综合风险。
第一,企业需要依据各类审计项目强化内部控制风险监督执行力,尤其是在股权审计以及效益审计方面,需要能够协同审计运行,同时还需要满足不同风险类型审计需要,保障风险评估效用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扩大风险内控范围。
第二,企业需要制定年度审计计划,保障不同季度可以顺利开展审计风险监督工作。对此,企业需要明确各层级职责,保障年度内部审计风险工作可以有序运行,强化风险检查力度,全面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水平。
第三,企业需要定期对内部审计方案进行优化整改,依据实际风险问题,完善风险防御计划,避免同类风险问题再次出现,提高企业风险的防控能力。对此,企业需要强化落实风险防控整改活动,保障风险规避的合规性,保障企业的运营活动科学合理,全面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效能。例如,企业各领导层需要增强调研学习意识,实时了解全球经济环境,可以为自身企业未来发展道路指明方向,有效抵御各类业务风险,充分发挥出内部控制审计效能,为顺利开展后期审计工作提供有力依据。对于审计项目需要保障投入资金能够高效应用,有效抵御存在风险,提高招商引资效率,保障各项审计项目得以有效实施。
第四,企业还需要提高项目审计各阶段的监督水平,一旦发现潜在风险能够及时处理,提高审计效率,保障后续审计监督工作能够全面开展。对此,企业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存在的内部控制审计风险进行精准控制,并能及时找出诱发原因,开展防御工作。
第五,企业还需要针对实际存在风险,制定针对性审计方法,全面提高审计项目的整合力度,定期开展专项审计培训活动,以此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保障审计效能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企业还需要强化各部门的联动意识,能够将协同发展效用发挥出来。对此,企业各部门需要落实好密切合作,增强审计风险的监督能力,提高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御水平。需要注意的是,企业需要合理制定大数据审计风险分析方法,提高风险识别水平,完善构建审计制度,科学搭建信息化审计风险管理平台,对大量数据信息进行筛选,准确找出风险疑点。
第六,企业需要明确内部审计风险的经济责任,全面落实党风廉政政策,提高审计工作的经济管理能力,对于重大违纪事件需要给予严重处罚,发挥出审计权责效能,保障企业各类经济活动得以合规运营。对此,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需要满足策略科学化需要,同时还需要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有效防控存在风险,完善构建风险治理体系,充分体现出设计工作的经济监管职能。
第七,企业审计人员需要落实好监督深化工作,全面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水平,根据不同地方政策,严谨落实审计调查,保障审计措施的健全性,可以对企业各类业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对此,企业需要落实常态化财务审计工作,保障审计项目的合规性,全面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规范水平,促进企业各项目生产活动能够安全运行。尤其是不同地区的审计政策有所不同,需要企业保障审计工作的差异性,顺利推动审计工作进程,提高其合法性,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规范水平。
第八,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工作时,需要全面落实安全管理理念,提高业务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实现重点风险的强化管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能各类风险进行有效识别,提高风险管理的精准性,保障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3. 联动监督,共同完成内控审计风险管理目标
第一,企业需要协调各部门落实联动监督工作,由于审计工作需要落实多项流程,涉及部门较多。对此,企业需要采用联合审计模式,实现内控审计风险共同完成目标,保障企业各部门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实现统一化管理,各部门需要积极沟通,采用多维度咨询方法,发挥出联动监督效能,实现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有效管控,促进企业能够顺利发展。
第二,企业还需要落实各部门职能协同整改工作,落实严谨原则,一旦发现风险问题需要各部门协同管理,保障常态化监督协办效能得以充分发挥,促进企业经济活动实现全程监督,及时落实风险问题复审工作,完善审计机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顽固性风险问题,需要找出根源,体现出协同发力效能,对审计成果充分利用,实现企业发展的创新突破。
第三,各部门需要对审计成果相互共享,对于典型的风险问题,需要共同分析,采用列清单的方式,将风险重点传送到各个部门,共同开展风险评估活动,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管理效率。同时还需要依据绩效考核结果,对风险问题较多的部门进行扣分,保障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有效规避风险,保障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有序运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精益化水平。
第四,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对存在的内部控制审计风险进行针对性分析,各部门需要发挥出协同发展效能,以便成功建立风险抵御机制,全面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得以有效控制。对此,企业需要及时处理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为顺利开展企业经济活动保驾护航。
第五,企业还需要完善构建内控审计风险管理体系,发挥出各部门的协同发展效能,保障审计风险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运行,为顺利开展经济活动提供运营条件。对此,企业需要明确划分各部门职能,明确风险管理范围,对存在的风险问题能够有效控制,保障各部门能够统一管理,促进企业各部门业务能够正常运营。
五、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完善工作,需要保障各部门发挥出协同管理效用,完善构建内控风险监督体系,保障风险预警机制的健全性,以此能够顺利发现问题,开展精准控制工作,提高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效能,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支持。另外,企业需要落实全面风险管控工作,保障企业发展战略更加合理性,增强风险防控意识,明确各部门权责,顺利开展系统化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工作,增强企业风险防御能力,保障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合规运营。
参考文献
[1] 赵亮. 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中国农业会计,2024,34(4):48-50.
[2] 蔚思远. 关于煤炭贸易企业内控及风险管理的探析——基于内部审计的视角[J]. 财经界,2020(21):98-99.
[3] 代利军. 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策略[J]. 理财(审计版),2023(12):29-31.
[4] 宋心意. 新形势下关联方交易财务舞弊及其审计风险防范策略研究[J]. 福建质量管理,2020(8):19,46-47.
[5] 高睿智.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研究[J]. 首席财务官,2023(4):122-124.
[6] 洪金明,李志伟. 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费用[J]. 会计之友,2023(7):134-140.
[7] 王玮玮. 烟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12):159-161.
[8] 唐偲偲.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作用[J]. 财经界,2023(31):135-137.
[9] 黄彦. 审计视域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构建机制研究[J]. 财会学习,2023(36):149-151.
[10] 张月玲,生华,唐正.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内部控制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23,39(2):75-86.
[11] 刘锋琳.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对风险控制的作用与策略探讨[J].当代会计,2021(24):23.
[12] 刘艳华.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风险及应对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23(22):129-131.
[13] 毕丽君. 企业内部审计对风险控制的作用及强化策略探讨[J].经营者,2022(12):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