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徐云辉
作者简介:徐云辉(1989—),女,汉族,江苏淮安人,淮安工业园区宁连路办事处财政与资产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摘要】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地方社会公共服务职责,是解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问题的关键力量。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增强工作效能、提升公共财政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具有公益性特征,其运转主要依靠财政拨款。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及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推进,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也暴露出财务核算不规范、内部控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切实推动各项事业稳定发展。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较为繁杂,包括预决算管理、收支核算、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档案管理、迎接审计等相关工作。财务管理是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保证。通过梳理财务数据,分析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使用流向、国有资产管理等情况,了解单位一段时期的经济活动和风险隐患,可以使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节约开支,提高财政资金、资源的利用率,维护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财务管理可以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决策提供依据。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政府财政管理的重要基础,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能反映国家政策的落实情况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并为国家安排财政支出、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从而满足各方面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 账务核算不规范
账务核算不全面。《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双分录”,即同时编制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分录。但是实施过程中,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仅有基本户及个别账户执行最新会计制度,没有做到执行全覆盖。尤其是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在系统中集中管理,仍有部分单位未将全部账务纳入核算,导致账务脱离一体化监管。
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每月业务量较少,记账不及时,存在按季度、甚至半年度记账现象;长期不对账,对个人借款及单位之间的往来款等长期挂账未清理;费用报销不严谨,对部分缺少要素或附件的报销凭证得过且过;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科目设置较为随意,如在功能科目和部门经济科目中乱设下级科目等;查阅、复印、借阅账目未经登记及审批。
2. 内部控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观念淡薄,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准确认识。有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意识不强,重发展,轻控制。把内部控制仅看成是财务部门的事,只需要财务部门加以重视即可,并片面认为内部控制目的仅为防止腐败,避免舞弊。对内部控制建立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系统的内控制度体系。如内部控制设计的范围缺乏全面性,未能包含所有人员和业务环节,仅限于财务管理制定、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对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和监督等问题缺乏全面性和深层次的思考,内控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有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控制度,但是缺乏系统性,与本单位实际情况不相符,或者制度做不到及时更新。
内部控制执行流于形式。有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只为应付上级检查,过分重视形式忽略实质,不执行或选择性执行内部控制导致内控运行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3. 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
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一般由办公室统一购置,财务人员将固定资产登记入账,再由使用人负责使用保管。单位重采购轻管理,没有固定资产相关管理制度或制度流于形式,几乎不设置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专职人员,导致固定资产缺乏监管和维护,使用效益低下,出现损坏、闲置或流失现象。
会计处理不严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界定不准确,导致固定资产入账错误。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较为随意,使得账面资产原值、折旧额和净值,不能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状况。上级机关无偿调拨固定资产时,出现资产保管部门直接使用,财务部门未能及时登记入账或登记信息不完整、不准确情况,影响单位固定资产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不按照规定进行固定资产清查,或清查后盘盈或盘亏的资产得不到及时规范的处理,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4. 财会监督不足
内部监督动力不足。有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较少,银行账户网银秘钥支付与审核、银行财务章与法人章由一个人单独保管操作,财务岗位设置未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财务部门自我监督不到位,导致单位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增大。有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设立在本单位财务部门,内部审计无法独立进行,处于“自己监督自己”的尴尬局面,内部审计走过场,不客观、不公正,影响内部监督效用发挥。
外部监督不深入。目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由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共同履行。监管部门围绕预算执行、收支核算等,通过查阅凭证及审阅各类财务报表等方式提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存在的问题,并要求整改。但此项监管大多以事后监督为主,并没有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监督。针对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中的细节,如资金使用的效率、绩效评价,固定资产管理等监督不到位,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三、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 规范账务核算
一方面,梳理整合单位账务。严格落实相关财务制度,根据新会计准则要求,将单位账务进行整合。尤其是原执行老政策的账户要认真梳理,做好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并将各账户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集中核算,用标准化的会计核算流程,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做好单位账务处理。另一方面,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对单位发生的各项收支业务要及时登记入账,按月结账,规范填报相关财政月报,报送财务数据供领导决策参考;定期盘查单位应收及应付款项,核实其准确性。对应付款项按要求付款,对应收款项制定催收方案,保障资金安全;加强凭证审核,查看原始凭证是否合规、完整,对电子发票要注意识别真伪,对缺少要素的凭证退回报账人员更正;按照准则要求,规范会计科目使用,不得乱设会计科目,做到核算内容准确;查阅、复印、借阅账目要履行相关程序,注明时间、用途等,并由财务人员亲自查找,确保会计资料和财务信息的保密性。
2. 强化内部控制管理
一是增强内部控制意识。按照相关规定,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责任人处于本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主导地位,应带领全体人员增强内部控制意识,主动学习内控相关知识,提升对内控管理的认识,了解内控的价值。
二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科学全面的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涵盖所有业务和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要做好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包括机构的建立、运行、权力的相互制约等。还应做好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如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合同管理、项目管理等多个领域。内控措施要具有针对性、可行性,随着外部环境和业务的变化及时调整。
三是严格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明确领导层、部门负责人及具体人员的责任,领导层要带头执行内控制度,执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机制,对关键岗位实行定期轮岗,“三重一大”事项要通过集体议事决策。逐项梳理本单位内控适用的业务领域,做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规避岗位职责交叉,降低内控风险。定期对预算、政府采购、固定资产处置、合同订立规范情况等进行自查和评价。
注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促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信息交流畅通、资源共享、协调一致,提高工作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3. 优化固定资产管理
一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体系,对固定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登记的准确性、使用的合规性和处置程序的规范性。强化管理责任,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专门成立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学习、培训,还要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专职部门、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及人员的相应责任,对固定资产台账登记、盘点、调度、维修管护等工作落实专人专岗,保障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
二是规范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明确固定资产认定标准,注意与低值易耗品进行区分,避免购置的固定资产未纳入账户管理,或低值易耗品计入固定资产造成管理资源浪费;严格根据规定界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做好固定资产类别划分,确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情况与实际使用情况相符;财务部门保持与资产使用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专职部门的有效沟通,对固定资产调拨、捐赠、转移、报废等,及时做好入账或清理;定期清查盘点,梳理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数量、使用情况等,调整管理台账,做到账实相符;利用信息化手段,使用资产云系统,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固定资产安全性和利用效率。
4. 加强财会监督
增强内部监督。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权利和会计岗位要形成制约,通过科学设置会计经办、审核、督查等岗位,形成相互独立、彼此监督的组织关系,以强化自我监督,规避财务风险。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成立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让领导小组成员独立于各个业务部门,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还要将内审监督融入业务的各个关键环节,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监督,真正将内部审计工作“离得近、看得清、辨得明”的优势发挥好。
强化外部监督。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密切合作,尤其要对资金规模大、群众反映强烈、会计基础薄弱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加强监管,并能够共享信息和资源,形成合力,加大监督力度。监督工作还要涵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方面,包括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内控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强化监管深度。此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可通过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定期审计本单位财务工作,利用外部监管督促本单位财务人员规范核算,确保单位财务管理规范有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通过规范账务处理,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增强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效能。同时,内部、外部监督形成合力,确保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有序。以上途径,不仅可以提升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还可以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促进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文.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探讨[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24(15):142-143.DOI:10.13665/j.cnki.hzjjykj.2024.15.042.
[2] 王帅.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J]. 中国产经,2024(10):158-160.
[3] 杨艳菊. 审计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财经界,2024(14):102-104.
DOI:10.19887/j.cnki.cn11-4098/f.2024.14.048.
[4] 张萌.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财讯,2024(6):119-121.
[5] 郝秋先.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2024,34(6):18-20.
DOI:10.13575/j.cnki.319.2024.06.002.
[6] 于莉莉.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研究[J]. 齐鲁珠坛,2023(4):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