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高级会计实践与学校预算管理
马婷婷
作者简介:马婷婷(1989—),女,山东烟台人,汉族,本科,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高校预算管理
【摘要】高级会计实践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高校预算管理是高级会计实践中的重点内容。因此,可持续发展对于高校管理至关重要。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探讨高级会计实践和学校预算管理之间的关系。首先分析高级会计实践和预算管理在高校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强调了两者的协同效应。其次通过加强高级会计实践,优化预算管理,高校可以在财务、资源配置等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为高校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高级会计实践;预算管理;高校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理念。高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在财务、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科学管理。其中,高级会计实践和预算管理是两大关键因素。高级会计实践可以为高校提供准确、全面的财务信息,支持管理决策。预算管理则是高校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影响资金使用效率。本文将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探讨高级会计实践和预算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分析两者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高级会计实践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 高级会计实践的内涵和特点
高级会计实践是指运用先进的会计理念、方法和技术,全面、系统地进行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的过程。它以服务管理决策为导向,强调前瞻性、战略性和创造性。与传统会计实务相比,高级会计实践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综合性,即全面整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第二,前瞻性,即注重对未来的预测和规划;第三,战略性,即以支持组织战略目标为出发点;第四,创新性,即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问题。高级会计实践代表了会计工作的新趋势、新方向。
2. 高级会计实践支持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高级会计实践通过多种机制支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它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为管理决策奠定基础。通过系统的核算分析,高级会计实践能够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揭示潜在风险。其次,它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运用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等手段,高级会计实践帮助高校合理调配各类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实现投入产出的最优化。再次,高级会计实践还能加强风险管理。通过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评估各类风险,采取针对性措施,增强高校的抗风险能力。最后,高级会计实践推动财务管理变革。引入新理念新方法,促使财务部门从单纯核算向决策支持转变,从事后核算向全程参与转变,夯实可持续发展的财务基础。
二、预算管理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 预算管理的作用和流程
预算管理引导资源有效配置,通过科学规划资金投向和结构,将有限资源集中于教学、科研等核心业务,优化资源配置效率。预算管理有助于规范高校的收支行为,通过严格的预算审批和执行控制,确保资金运行合法合规,降低财务风险。预算管理可有效控制高校的成本费用,通过全面预算和成本核算,细化资金使用计划,将成本控制落实到具体单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作为考核部门业绩的重要依据,预算管理通过将预算目标与部门绩效挂钩,激励各部门改进工作,提升管理水平。预算管理通常按"预算编制- 执行- 调整- 考核" 的流程进行,贯穿高校财务活动的全过程,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预算管理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预算管理通过多个路径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它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科学编制年度预算和项目预算,将资金重点投入核心业务,减少非刚性支出,使资源配置与学校发展战略相衔接。预算管理规范财务行为,通过严格的审批和执行控制,确保资金运行在预算范围内,降低超预算支出风险,为高校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财务环境。此外,预算管理有效控制办学成本。通过全面预算和成本核算,将成本控制落实到具体单位,及时监控支出进度,严格控制变更调整,从源头和过程着手遏制成本上升。预算管理完善了内部考核机制,将预算目标与部门业绩挂钩,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三、高级会计实践与预算管理的协同效应
1. 高级会计实践为预算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高级会计实践与预算管理密切相关,是预算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和基础保障。高级会计实践通过科学的财务核算,真实、完整地记录高校的各项经济业务,为预算编制提供翔实的历史数据。通过对往年收支情况的分析,可以找出预算编制的参考标准,合理设定各项预算指标。高级会计实践还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深入剖析高校内部经济活动,为预算管理提供丰富的管理信息。
比如,高级会计实践通过责任会计,核算校内各责任中心的收入、成本、利润等指标,揭示资源利用效率,这为预算编制和考核提供了有力支撑。又如,高级会计实践运用作业成本法,归集、分配各业务活动的成本,找出成本过高的环节,发现节约的空间,这为预算控制、降本增效提供了重要依据。再如,高级会计实践利用财务分析,评价高校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现金流等,揭示潜在的财务风险,这有助于在预算中储备应急资金,化解可能的风险隐患。
2. 预算管理依托高级会计实践优化资源配置
预算管理在优化高校资源配置过程中高度依赖高级会计实践提供的信息支持。在预算编制阶段,高级会计实践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揭示学校的资产负债、运营成本、现金流等关键财务信息,同时利用全面预算汇总各项目、部门的资金需求,描绘学校资金全景图。预算管理依托这些信息,科学地确定预算总量,合理划分预算额度,在兼顾各部门需求的同时,突出学校发展重点,集中资源办大事,提高资源配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预算执行阶段,高级会计实践通过及时核算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将实际支出与预算进行对比,考察预算执行的进度与效果,及时发现偏差。预算管理依托这些动态信息,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如调减预算、停止拨款等,将偏差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保障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在预算绩效考核阶段,高级会计实践为预算管理提供多维度的数据支撑。财务报表可以核算预算执行的最终结果,成本分析可反映资金使用效率,绩效评价可以衡量项目实际效益。
四、加强高级会计实践和预算管理协同的建议
1. 建立健全高级会计实践体系
建立健全高级会计实践体系是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首先,要加强高级会计人才队伍建设。高级会计实践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有较高要求,需要既精通会计业务,又具备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高校要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通过择优录用、在职培训、学历进修等方式,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高级会计队伍。
其次,要完善高级会计业务流程。高级会计实践涉及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等多个业务环节,需要制定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高校要结合实际,编制高级会计工作手册,明确各业务环节的操作要求、时间节点、风险控制等,确保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再次,搭建高级会计信息化平台。信息技术是高级会计实践的重要支撑,可提高核算效率,强化数据分析。高校要加大信息化投入,引进或自主开发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会计核算、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等业务的一体化运作,充分发挥数据价值。最后,要创新高级会计管理机制。高校要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如推行管理会计,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绩效考核等,不断提升管理层次和水平。
2. 创新预算管理模式
创新预算管理模式是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传统的预算管理偏重事前控制和事后考核,缺乏动态调整机制,难以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此,高校要积极探索新型预算管理模式,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以学校战略为导向,以业务活动为主线,以预算指标为抓手,将预算管理延伸到高校运行的各个层面和环节。通过搭建学校、学院、项目三级预算体系,明确各层级的预算目标和责任,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预算控制,有效提高资金资源的整体效益。实施弹性预算管理。弹性预算根据环境和业务变化,在年度预算的基础上动态调整,兼顾执行的刚性和灵活性。
推进项目预算管理。项目预算以重大项目为核心,编制项目全生命周期预算,明确项目的收支计划、绩效目标、风险应对等,加强对项目的过程控制和绩效评价,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开展预算绩效管理。预算绩效管理以提高资金效益为目标,将绩效理念贯穿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全过程。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和指标体系,强化绩效运行监控,开展绩效评价与反馈,建立" 预算编制- 执行监控- 绩效考评" 的闭环管理模式,实现预算与绩效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3. 构建高级会计实践和预算管理的协同机制
高级会计实践和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两大支柱,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为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高校要着力构建协同机制。健全沟通协调机制。高级会计实践和预算管理分属不同部门,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业务脱节等问题。要建立财务、预算等部门的定期会商制度,及时交流信息,协调业务,形成工作合力。同时,要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互通互认,为协同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完善高级会计考核机制。高级会计实践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人员的积极性。要将高级会计纳入部门和个人绩效考核范围,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和标准,并与预算执行、成本控制等挂钩,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建立预算执行反馈机制。预算执行中难免出现计划与实际的偏差,需要高级会计及时反馈信息,调整预算。要明确反馈的渠道、时限、方式等,确保预算执行信息得到高效传递和处理。建立风险防控协同机制。
五、结语
高级会计实践和预算管理是高校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支柱。加强高级会计实践,可以夯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财务基础;优化预算管理,则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动力。高校应重视两者的协同效应,系统性地推进相关工作,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高级会计实践体系和预算管理模式。只有坚持体系化思维、系统化方法,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才能落到实处,财务和资源配置工作才能不断优化,为学校事业长远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小华. 高级会计理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及优势分析[J]. 中国中小企业,2023(9):123-125.
[2] 殷旭东,盛锐. 基于ESG 的环境会计信息系统研究——以JH汽车为例[J/OL]. 会计之友,2024(16):69-74[2024-07-30].
[3] 冉源琪. 海南自由贸易港重点农业产业园生态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农业会计,2024,34(13):12-14.
[4] 吴思锐. 企业会计电算化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以A 企业为例[J]. 上海企业,2024(6):71-73.
[5] 周曙光. 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的体系解构、演进特征及其启示[J]. 财会月刊,2024,45(11):54-59.
[6] 崔东顺. 农业可持续发展下的农业环境会计体系构建研究——评《论农业领域环境会计的理念与实践》[J]. 人民长江,2024,55(5):254.
[7] 赖静. 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及一体化系统建设实施路径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24(15):59-62.
[8] 莫洁文. 会计预算与核算相结合的管理费用控制策略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4(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