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融合分析
 

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融合分析
孙健威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系统的预算编制、执行与控制,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与透明度。资金集中管理则是通过集中管理企业的资金流动与运用,优化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财务风险。本文点明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的内涵及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分析现阶段两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推动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融合并在实践中持续优化与创新。
      【关键词】国企;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融合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财富的重要载体和经济支柱,其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成为关键的管理领域,而全面预算管理和资金集中管理作为两种重要的管理方式,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的内涵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在编制年度预算时,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系统地安排企业各项财务和非财务资源的活动。其过程包括收入预算、成本预算、费用预算、资本支出预算以及现金流预算等。资金集中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高效的资金运作和控制,采取集中管理资金、统一调配、优化配置等方式的一种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建立统一的资金管理平台,集中管理企业的现金流及收支活动,统筹调度内部资金,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金集中管理依赖于全面预算管理提供的详尽资金计划,在全面预算中,企业会对全年的资金流入和流出进行细致规划,资金集中管理需要根据这个预算计划合理调配和集中企业资金。因此,全面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了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全面预算管理为资金集中管理提供了资源配置的框架,通过预算,企业能够明确各部门所需资源,并由资金集中管理部门统一调度,确保了资源的最优配置。例如,预算中预计的资本支出和营运资本的需求,能够帮助集中管理团队提前做好资金准备,避免资金短缺或过剩的情况。
三、全面预算与资金集中管理融合的必要性
      首先,全面预算和资金集中管理融合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如果国有企业的预算和资金管理是相对独立的,会产生信息孤岛,容易出现资源浪费和资金闲置的现象。全面预算和资金集中管理融合,企业可以实现资源的统一规划和有效配置,避免重复投资和盲目支出,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企业可以快速应对各种风险和机遇,及时调整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提高财务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其次,传统的预算和资金管理方法容易造成企业内部的资源割裂,阻碍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整合。全面预算和资金集中管理融合,企业能够完成信息的全面共享和资源的整合,实现集团层面的资源优化配置和风险可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更好地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全局视角下的预算和资金管理。
      最后,全面预算和资金集中管理融合有助于实现财务管理和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企业可以实现财务管理和业务发展的有机融合,实现财务目标和业务目标的一致性。同时,通过全面预算和资金集中管理的融合,企业可以更好地衡量业务绩效和财务风险,及时优化业务结构和资金结构,实现财务管理和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现阶段两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1. 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
      企业预算编制过程中,如果缺少对业务运作的深入了解和对市场环境的准确把握,很容易出现预算数值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情况。这样的预算数值对企业的经营指导作用将大打折扣,企业管理者难以凭借这样的预算数值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经营决策,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预算编制是企业资源配置和利用的重要环节,如果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意味着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和错误。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企业预算执行的可行性,如果企业的预算编制不合理,企业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很可能面临重重困难,导致预算无法兑现,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2.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
      国有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预算编制和控制制度,预算编制往往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集团总部统一下达,地方分公司或下属子公司的预算编制往往缺乏有效的参与和自主性,造成预算编制与实际业务发展不相适应,甚至出现“一刀切”的情况。由于预算编制过于理论化和机械化,忽视了实际业务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令预算目标缺乏可操作性,无法有效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传统的国有企业预算控制往往以“预算即权力”为核心,过于重视预算数值的实现,忽视了对业务经营活动的理性控制。在实践中,预算控制经常表现为“吃紧用松”的现象,业务部门会在年底为了完成预算目标而采取不合理,甚至是违规的操作,导致企业的资源浪费和风险增加。另外,由于国有企业内部管理较为复杂,多级分权的体制架构使得预算责任不明确,业务部门与预算部门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责任模糊的情况,造成预算执行的难度增加,预算执行效果不明显,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3. 预算管理与资金管理相脱轨
      预算编制是企业在每个会计年度内规定的预期财务目标和计划,而资金管理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根据资金需求进行资金的调度和分配。在实际操作中,预算编制与执行的软约束往往与资金管理的硬约束不协调,使企业在资金使用上存在混乱和浪费的情况。例如,预算编制的浪费和冗余现象导致资金调度不灵,企业无法做好有限的资金配置和使用,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需要在企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有效的支持和协调,但是在一些国企的实践中,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往往依赖不同的信息系统,甚至是不同的管理团队,导致信息共享和系统对接存在一定的障碍,无法形成有效的预算管理与资金管理的一体化。
      4. 缺乏完整的预算考核制度
      其一,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约束和激励机制,国有企业在制定预算时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存在预算数过低、成本估计不准确等问题,造成预算的执行效果不佳。其二,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一些国有企业在执行预算时存在着指标不明确、责任不清晰、考核不严格的问题,使预算执行效果不佳,无法有效实现预算的管理和控制功能。其三,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着监督不力、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一些不合理的预算支出得不到及时纠正,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效果。
五、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融合的对策
      1. 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特点,结合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制定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的绩效评价指标。这些指标既能够反映企业经营的全面情况,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通过绩效评价的结果,发现经营状况的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在编制预算时,应该全面考虑成本、费用等各方面的因素,做到合理控制成本、费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根据市场需求和产能状况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控制生产成本,还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建立严格的流程和程序,确定预算编制的责任人和审批人,制定预算编制的时间表和任务分工,要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各项预算进行全面综合考虑,做到科学合理、数据可靠。例如 ZK 公司,该公司结合《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资金理财管理办法》与自身实际情况,成立资金管理工作组,该工作组主要职责包括收集理财产品信息、对理财产品做详细了解等,并且,公司在购买理财产品的决策程序方面建立完善的业务办理流程。在 5 千万以下单项资金运营中,企业规定的业务流程如下:管理工作组召开会议讨论→制定理财购买方案→分管副总经理审批→董事长 / 总经理审批→财务部执行。
      2. 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第一,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明确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和人员,令各个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完善预算编制的指标体系,明确指标的定义和计量单位,加强对各项预算的执行和控制管理,建立健全预算执行机制和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发现偏差及时调整,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第二,强化预算和业绩的对标管理,建立健全的预算与业绩对标体系,明确各项业绩指标与预算指标的对应关系,加强对业绩的监测和分析,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有效控制,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第三,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严格控制各项支出,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确保企业的资金安全。
      ZK 公司为完善预算管理体系,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专门履行全面预算管理职责的决策机构。该委员会由公司董事长担任主任,总经理担任副主任,成员包括各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及下属企业负责人,预算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颁布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目标拟定预算目标、下达经批准的正式年度预算等。同时,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设预算工作小组,履行预算管理委员会的日常管理职责,例如拟订企业各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并检查落实预算管理制度的执行、组织和指导各级预算单位开展预算编制工作等。
      3. 构建资金和预算管理相融合的系统
      首先,构建资金和预算管理相融合的系统需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机制。在预算编制方面,需与各部门深入沟通,了解其资金需求和项目开支,确保编制的预算充分覆盖各项支出,并且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契合。在预算执行方面,要建立监控机制,实时跟踪各项开支情况,及时发现预算执行偏差,并调整预算编制和执行计划,使各项支出合理有效。其次,需要整合资金集中管理的优势,实现资金集中调剂和合理配置。资金集中管理是指公司将所有部门的资金汇总管理,通过统一收付、集中支付、集中筹资和统一调控手段合理配置和使用资金。可以将资金集中池与预算编制系统相融合,建立动态预算管理机制,及时动态调剂部门资金,确保企业各个环节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最后,建立预算和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系统将预算编制系统、预算执行监控系统和资金集中管理系统相融合,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流程的无缝连接,提高预算和资金管理的协同效率,企业以此能实时监控各项预算执行情况,并通过分析工具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评估和优化,实现资金和预算的精细管理。
      4. 强化预算考核制度
      预算编制应当是各级部门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通过层层审核和协商形成的一项管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制度规定,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企业需要根据各部门的具体情况和战略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应当包括财务绩效、运营绩效、市场绩效、人力资源绩效等多个方面,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方面情况。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能够找出问题和短板,及时调整和改进预算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预算制度,更好地适应市场和企业内部变化。
      同样以 ZK 公司为例,该公司预算工作小组负责提出预算考核和奖惩方案,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预算年度终各预算执行单位向预算委员会提交预算执行报告后,预算委员会根据执行报告及监控信息,对各执行单位的工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业绩考核中综合管理能力的考评依据之一。
六、结语
      综上所述,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的融合是一项长期的研究任务,需要在预算编制、执行和资金运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战略规划和管理,不断地进行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收益。在未来的工作中,国企需要在实践中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和路径,以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施蓥 . 探寻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融合发展路径[J]. 中国商界,2024(5):78-80.
[2] 罗蔓 . 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的融合策略 [J]. 纳税,2023(16):37-39.
[3] 王秀娟 . 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融合策略 [J]. 中国中小企业,2021(12):122-123.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