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数字金融使用促进农户家庭消费升级的机理与难点分析
 

数字金融使用促进农户家庭消费升级的机理与难点分析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减缓收入相对贫困的机理与路径研究”(21JD020)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数字金融参与深度能否助推居民家庭持续增收?(22A0147)”
湖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创项目“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XCX2023124)
张金扬
作者简介:张金扬(2003—),男,广东茂名人,汉族,本科,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摘要】随着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数字金融在农村地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文章旨在研究数字金融使用促进农户家庭消费升级的机理难点,并为此提出合理的相关建议。数字金融使用通过增加农户收入、优化农户的金融环境、提高农户风险管控能力作用于农户家庭消费升级。然而,数字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实施仍面临一些如数字鸿沟、农户的金融素养欠缺等方面的难点。解决这些难点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农户共同努力。
    【关键词】数字金融;农户家庭;消费升级
    一、引言与文献回顾
    在经济运行中出现超预期因素冲击的背景下,消费仍是最终需求,是三大需求中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2023 年第一季度消费数据显示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去年相比显著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 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数据,我国农户人均消费支出远低于城镇地区的平均水平。在农户消费结构中,生存型消费占61.24%,出现消费结构不合理和消费倾斜现象。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数字金融发展战略,将数字金融融入多个领域当中,使我国经济在驶入高质量发展轨道的同时加快了脚步。其中,数字金融使用在促进消费升级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如何让农户家庭深度使用数字金融,进而去促进其消费升级?是农村地区尚未解决的难题。因此,促进农户家庭消费升级,需要利用数字金融促进农户家庭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升级,这不仅有利于建设农村现代化,而且利于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许多学者就数字金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数字金融使用促消费升级的角度来看,张杨芝(2023)研究得出数字普惠金融其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显著促进居民消费升级。万敏(2023)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应用可以显著提升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规模,从而创造显著的消费扩容效应。刘琳等(2022)则认为在互联网普及率以及金融素养更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升级的赋能效果更明显。董翀(2023)从农户年龄的角度,认为数字金融使用对青年农户的家庭消费支出、结构等都有显著影响,而对中老年农户的影响有限。
    总之,我国就数字金融使用对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不少,不过大多数都集中在居民身上,而很少有研究把关注点仅放到农户身上。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数字金融的发展现状,深入剖析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机理,为加大农户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来促进农户消费升级、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数字金融使用促进农户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机理
    1. 增加农户家庭收入来提高农户家庭消费能力
    (1)推出更多“数字金融+ 农业”产品,确保农户的基本收入
    我国仍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产品。一般而言,农业具有脆弱性,其经营和管理能力较差。随着互联网+ 农业的发展和普惠,数字金融与农业的关系逐步密切。从农业生产前期准备的角度来讲,农户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进行农产品生产的前期融资,大大提高了融资效率,缓解了因资金不足带来难以进行生产的困境。如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通过推出“惠农e 贷”等线上产品,使浙江的大量经营农户缓解了前期资金紧张的问题,确保农产品生产的顺利开展。从农产品生产过程的角度来看,数字保险的出现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降低了收入不确定性,因此农户会降低预防性储蓄,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消费。从农产品销售渠道的角度来讲,数字支付起到了举足轻重作用。
    (2)提供更多的理财产品,增加农户的额外收入
    在传统的金融模式当中,理财产品仅限于线下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因此其客户多为金融素养较高的群体,而数字金融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僵局,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上App 进行对理财产品的了解及购买。数字金融的下沉,方便了农户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选择属于自己的理财产品,将自己的财富进行保值,进而达到财富增值的益处,增加了农户的额外收入。
    2. 优化金融环境来提高农户家庭消费潜力
    (1)提高金融的包容度,刺激农户的消费需求
    数字金融通过提高金融包容度,为农户家庭提供更广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因此进一步提升了农户使用数字金融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他们的消费升级。众所周知,传统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存在诸多障碍,如交通不便、信息不对称、金融排斥等,并且产生了各种不必要的成本,限制了农户家庭使用金融服务的机会。而数字金融可以减少这些障碍,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无需依赖传统银行网点的方式,将更多金融服务普惠至农村地区,覆盖更广泛的农户家庭。这种覆盖范围的扩大意味着更多的农户可以更方便地获得金融服务。不仅如此,数字金融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分析农户家庭的金融需求和行为,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包容度的提高意味着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户家庭的实际消费需求,增加他们使用数字金融服务的动力和能力。
    (2)降低流动性约束,释放农户的消费潜力
    农村地区信用记录问题、缺乏抵押品等难题一直制约着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使农村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流动性约束,而流动性约束对农户家庭消费升级有着消极影响。数字金融使用可以帮助农户家庭更便捷获得贷款和信贷服务,信贷的便利化有效缓解流动性约束。数字金融通过大数据等信息缓解农户家庭与金融机构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降低了信贷交易成本,增加农户对金融服务可得性,极大缓解农户面临的流动性约束,释放了农户消费潜力,促使增加消费,实现消费升级。农行山东省分行以“齐鲁富民贷”模式了降低农户贷款门槛,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降低了流动性约束。
    3. 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来提高农户家庭消费意愿
    农户使用数字金融可以提高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来提高农户风险管控能力,从而提高农户家庭消费意愿。过去往往因金融素养的缺失,出现农户不大愿意使用数字金融来进行数字支付等行为。而数字金融的普及使农户进一步了解、接触金融,进而提高他们的金融素养。不仅如此,数字金融可以为农户家庭提供金融教育和风险意识培养的平台。通过数字化的教育内容和知识普及,农户可以了解金融知识和风险管理技巧,提高他们对于风险的认知和理解。这种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的提升有助于农户家庭主动采取风险控制措施,进而增强他们的消费意愿。
    三、数字金融使用促进农户家庭消费升级中面临的困境
    1. 数字鸿沟问题制约数字金融的普惠
    我国数字技术发展迅速,以ATM、POS 机为代表传统金融模式的重要性逐渐下降,数字金融已在大多数地区落地实施,但在部分农村地区,数字鸿沟是农户使用数字金融的一个主要障碍。首先农户可能面临缺乏可靠的互联网连接、缺乏数字设备等问题。《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指出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73%,然而,在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仅为57.6%。这说明了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远低于我国平均水平,互联网普及率城乡差异明显。其次,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和通信基础设施也可能比较薄弱,硬件设备跟不上。这些数字鸿沟难点限制了农户家庭使用数字金融服务的能力。
    2. 农户金融素养不高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显示,城镇地区金融消费者平均得分比农村地区高3.45 分,农村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低于城镇地区。与此同时,《中国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抽样调查报告》也显示,我国农户金融素养水平整体仍较低,数字金融亦是如此。首先,农户对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理解是有限的。由于金融知识和概念的匮乏,农户面对复杂的数字金融产品时可能感到困惑。如他们可能不了解数字支付方式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性,对网上银行等数字化的金融行为可能存在疑虑和不信任。其次,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金融培训的不足问题,也妨碍了他们适应数字化社会的转型和进步。
    3. 数字金融服务产品与农户融合度不高
    数字金融产品与农户融合度不高这一类问题日益突显,大多数农户难以在市场上找到与自己相匹配的数字金融产品。首先,农村地区的经济和家庭运营方式与城市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大多数金融机构的数字金融服务产品无法满足农户的特殊需求。然而,现有的数字金融产品往往只提供标准化的金融服务,无法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这导致农户消费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进而减少了他们使用数字金融产品的频次。
    四、相关建议
    1. 加强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发挥好数字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大力发展互联网、宽带、移动通信等技术都是数字金融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发展较为缓慢,远远落后于城镇地区,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布局,加大光纤、5G 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支出,消除覆盖盲点。政府部门应联合三大通信运营商在农村地区的建设,保障基础的网络通畅。再者,第三方支付平台应与农村电商深入合作,优化农村地区的数字支付环境。
    2. 提升农户金融素养
    首先,政府应提供针对农户进行金融教育培训,包括基础的金融知识、管理和投资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开展专门的培训课程、讲座、研讨会等方式,提高农户对金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其次,还应举办多种数字金融普惠活动,使农户真正投入到数字金融的使用中来。
    3. 推出与农户融合度高的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发展业务时,应要因地制宜,推出适合农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首先,金融机构应在农村地区进行相关市场调研,深入了解农户的金融需求和痛点。
    了解农户在农业生产、家庭消费和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及农户们的风险喜好等特点,为开发与农户融合度高的数字金融产品提供依据,例如针对不同作物和养殖项目提供个性化的贷款和保险服务。其次,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整合各类金融服务,为农户提供一站式数字金融服务。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金融的推动下,农户家庭消费升级得到了有效促进。数字金融的便捷性和创新性为农户提供了更多的金融选择和消费机会。通过数字金融,农户可以方便地获取贷款、支付和投资服务,从而提升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但现实中的不达预期的困境如数字鸿沟等,这需要我们共同解决,才能促进了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杨芝. 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J]. 经营与管理,2023(4):12-18.
[2] 万敏. 数字金融对农村消费的扩容效应及异质性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2023(8):100-103.
[3] 刘琳,徐蘅. 移动支付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消费升级——基于省级面板的实证[J]. 商业经济研究,2022(14):68-71.
[4] 董翀. 数字金融使用与农户消费升级[J]. 农村金融研究,2023(3):26-35.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90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