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小额贷款行业发展中监管问题的多视角剖析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2024 年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海南自贸港小额贷款行业发展及监管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Hnky2024-65)
黄素娟 薛嘉慧 邹玉滨
作者简介:黄素娟(1982—),河北高碑店人,硕士研究生,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小额贷款、农业普惠金融
薛嘉慧(1995—),黑龙江大庆人,硕士研究生,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金融与信贷
邹玉滨(2000—)海南科技职业大学金融管理专业本科学生
【摘要】本文以海南自贸港小额贷款行业发展中监管问题为研究对象展开。通过分析行业发展态势,包括规模分布、业务下沉等,深入探讨了监管格局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政府监管存在局限,如政策平衡难及专业性不足;公司自我监督有不足等。旨在提出优化监管的策略,提升政府监管专业性、强化公司内部治理与自我监督、探索多元监管模式,以促进海南自贸港小额贷款行业规范发展。
【关键词】海南自贸港;小额贷款;政府监管;公司治理
一、引言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关键进程中,金融体系完善与创新至关重要,小额贷款行业作为金融领域重要一环,对推动小微企业发展、激发创业活力及助力“三农”建设作用显著。当前,随着经济形势变化和市场需求多元化,小额贷款公司在海南自贸港不断发展壮大,业务触角延伸,服务覆盖范围扩大。但发展中监管问题成为制约因素,本文旨在剖析海南自贸港小额贷款行业监管问题,为完善监管体系、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
二、海南自贸港小额贷款行业发展态势
1. 行业规模与分布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推动下,小额贷款行业发展态势积极。目前海南自贸港有超200 家小额贷款公司,分布各市县,相对集中形成规模效应,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随自贸港政策推进,投资者关注该行业。2022 年海南省小额贷款公司行业自律工作会议在海口召开,72 家公司获经营资质许可,促进行业规模扩大。但分布存在不均衡性,偏远地区服务覆盖不足,如海南中部偏远县仅5 家,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偏远地区金融服务可及性。
2. 业务下沉与服务对象
海南自贸港小额贷款行业业务下沉,聚焦银行信贷难触及的社会底层群体,如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农村创业者等。通过灵活产品和审批流程提供资金支持,贴近市场需求,为被传统金融机构忽视群体提供发展机会。但也对风险管理和服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需创新完善业务模式以满足需求。业务下沉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经济包容性增长。
.jpg)
三、海南自贸港小额贷款行业监管格局
1. 监管主体及职责
在海南自贸港,小额贷款行业主要由当地金融办监管。金融办在监管中发挥核心作用,负责制定政策法规,规范小额贷款公司设立、运营和退出。设立时严格审核股东资质、注册资本等,运营中持续监督业务范围、风险管理、财务状况等,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同时积极推动行业自律,引导规范经营、合规发展。
.jpg)
2. 监管资源与能力
为有效监管小额贷款行业,海南自贸港加强监管资源投入和能力提升。在人力资源方面,引进和培养专业金融监管人才,组建高素质监管队伍,为行业监管提供人才支持。
在技术设备方面,加大对监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立先进的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对小额贷款公司业务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监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效率。
从成本效益角度分析,前期投入可降低行业风险,良好的监管能提升投资者信心,吸引资金流入,促进行业发展,其产生的效益远超投入成本,是可持续发展模式。
.jpg)
四、海南自贸港小额贷款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
1. 政府监管的局限
监管政策前瞻性与灵活性不足,随金融市场变化和小额贷款行业创新,现有政策难适应新业务模式和发展需求,对新兴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可能存在滞后性,导致监管空白或不明确。
监管协调机制有待完善,涉及多部门但协调配合不紧密,存在职责交叉或监管盲区,影响监管效率并增加小额贷款公司合规成本。
监管资源相对有限,面对众多小额贷款公司,在人力、物力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可能不足,难以全面深入监管,尤其在风险监测和预警方面可能无法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影响监管有效性。
2. 公司自我监督的不足
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机构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决策机制不科学,容易导致经营风险。部分公司存在大股东操纵决策、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影响公司的稳健经营。
风险管控能力不足。一些小额贷款公司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能力较弱。缺乏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贷款审批流程不严格,容易出现不良贷款率上升等问题。同时,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的应对措施不够完善。
此外,行业自律意识不强。部分小额贷款公司缺乏对行业规范和自律要求的认识,存在违规经营、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形象和发展。
3. 社会福利视角下的监管短板
小额贷款对低收入群体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有待提高。虽然小额贷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群体的融资需求,但在覆盖范围、贷款额度和利率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当前监管对小额贷款社会福利功能引导不足,重金融风险防范与市场秩序规范,轻社会公平促进与弱势群体支持,致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重效益轻福利。
缺乏对小额贷款社会影响的评估机制。无法准确评估小额贷款对社会经济发展、就业创造、贫困减少等方面的影响,难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监管政策和措施。
五、优化海南自贸港小额贷款行业监管之策
1. 提升政府监管专业性
完善监管政策体系。政府应根据小额贷款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监管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和适应性。同时,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解读,确保小额贷款公司能够准确理解和遵守监管政策。
建立健全监管协调机制,加强金融办、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沟通协作,明确职责分工,避免交叉盲区,可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交流与协同监管,提高效率。
加大监管资源投入。政府应适当增加对小额贷款行业监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提升监管的技术手段和信息化水平。引入先进的监管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和风险预警,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2. 强化公司内部治理与自我监督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职责权限,防止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规范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公司经营活动的合规性。
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时,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增强行业自律意识。积极参与行业协会组织的活动,遵守行业规范和自律要求,自觉抵制违规经营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行业协会发挥引导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提高整个行业的自律水平和服务质量。
3. 探索多元监管模式
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监管模式。政府监管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小额贷款行业的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行业协会应加强自律管理,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监管。可以委托专业的审计机构、评级机构等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审计和评级,提高监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第三方机构可以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财务状况、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估,为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探索智能化监管模式。通过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监测,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同时,加强对小额贷款行业的创新支持,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小额贷款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对其监管问题的深入探讨,为完善监管体系提供了方向。提升政府监管专业性、强化公司内部治理、探索多元监管模式等举措,将推动小额贷款行业有序发展,为自贸港经济繁荣和金融稳定发挥积极作用。持续关注行业动态、优化监管体系,助力小额贷款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睿,蒲勇健,明悦. 互惠性金融创新: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J]. 企业研究,2019(3):139-142.
[2] 杨虎锋,何广文. 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有效率吗——基于42 家小额贷款公司数据的分析[J]. 财经科学,2021(12):28-36.
[3] 张正平,唐倩,杨虎峰. 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农村经济,2021,卷缺失(12):55-59.
[4] 彭圆.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2013.
[5] 王晔. 国内外成功的商业化小额信贷模式案例分析[D].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