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运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运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王澜
作者简介:王澜(1994—),女,浙江金华浦江人,汉族,本科,宁波大学,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摘要】本文通过对Z文化中心的案例分析,识别了资金筹措风险、营运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回收等四类主要财务风险,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控制策略,包括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文化活动以增加票务收入、优化资金使用和拓宽投资渠道以及加强店铺的招商管理和运营支持。研究结果表明,科学的财务管理和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对于确保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可持续运营和社会效益的实现至关重要。
    【关键词】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一、引言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作为现代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升公众文化素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使命,而且其财务状况的稳健性对于持续提供卓越的文化服务、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并实现预期的社会效益至关重要。随着公共文化空间的迅猛发展和运营规模的扩张,财务风险的挑战也愈发显著。在这一背景下,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财务管理成为了确保其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问题。
    二、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财务管理概述
    1.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公共文化空间是指由政府或社会机构设立并运营,向公众免费或低成本开放的场所,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教育资源和社区服务。随着“十三五”期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及“十四五”规划中对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的战略部署,新型文化空间的建设正在逐步深化。新型文化空间是融合多元服务的新型文化业态,注重以人为本,强调空间与人的互动,采用社会化运营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具有理念新、机制新、服务新等特点。
    2.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财务管理
    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稳健运营过程中,财务风险控制是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缺失,不仅会影响其正常运营,还可能削弱其社会效益,降低公众的文化体验和社会信任。因此,加强公共文化空间的财务管理,不仅有助于防范和化解各类财务风险,还能推动公共文化空间实现长期的健康发展,确保其能长期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文化资源和服务,满足并提升公众的文化需求。
    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运营模式与财务状况
    1.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运营模式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运营模式逐渐向集约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以Z文化中心为例,该文化中心包括博物馆、图书馆、非遗馆、文学馆和公共服务中心,为避免传统运营模式带来的文化氛围不足和商业化倾向过重的问题,文化中心采用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政、事、企协同,建立了“4+1+N”委托运营模式,由散到聚形成合力。具体而言,各场馆专注于专业展陈和服务,而公共空间的运营则统一授权给Z集团进行“一体化”管理,营造“四馆”共研共建共享的文化生态氛围,促进空间运营管理的专业化和协同化。
    2.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财务状况分析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财务状况直接影响其运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分析资金来源及其结构和资金使用情况,可以全面了解其财务健康状况,为后续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1)资金来源及其结构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拨款、社会资本投入和商业运营收入。以Z文化中心为例,其运营资金由省财政资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以及商务运营收入三部分组成。省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场馆建设与维护,确保基础设施的稳健运营;社会资本投入则支持文化空间的扩展与创新,提升整体运营能力;商业运营收入通过文化活动、展览、文创产品销售等方式增加,增强财务自我造血能力。
    (2)资金使用情况
    在一体化运营模式下,资金使用更趋精细化与标准化。政府拨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确保服务质量;社会资本投入用于环境改造、业态升级和数字化平台建设,提升管理效能;商业运营收入则用于优化服务内容和空间设计,形成资金良性循环,推动文化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财务风险识别
    1.资金筹措风险
    对于Z文化中心而言,政府资金主要用于场馆建设,因此,文化中心的公共区域的运营支出就必须依赖Z集团的自筹资金,这些资金主要通过商业化运营获得,如租赁、物业管理、文创店铺运营、造节策展和研学活动等。然而,公共文化空间的商业化运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受制于市场环境、消费者需求和竞争态势等多重因素,导致资金来源不稳定。如果市场表现不佳,收入不足,文化中心就会面临资金紧缺的局面,影响正常运营和项目推进。再加上政府在Z文化中心的运营管理中较少提供指导,更容易影响商业化运营的经济回报,导致资金来源十分有限。
    2.营运风险
    Z文化空间的运营过程中,许多环节都存在风险,如文创产品虽然具有较高的文化附加值,但同时也面临市场需求波动和消费者偏好变化的挑战,由于其在研究开发和生产阶段的投资较大,如果市场接纳度不及预期,就很容易引发库存积压现象,进而出现存货跌价的风险。公共区域的商业店铺招商也会存在客流量不足及租户退租等风险,导致租赁收入和物业管理费的减少,进而削弱公司的财务稳定性和持续运营能力。展览活动数量和质量影响文化空间的客流量,进而影响门票收入、相关文化产品销售及其他潜在商业机会。财税政策方面,无法差额征税和无法抵扣进项税增加了税负,如在与政府合作项目中取得的票据无法抵扣进项税,进一步增加运营成本。
    3.投资风险
    文化空间通常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策划和文创产品开发等领域。然而,文化产品的市场需求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使得投资收益存在较大的波动。对于新型文化空间来说,场馆建设和文创产品开发都伴随着高额的初始投资与显著的市场不稳定,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带来需求的难以把控,导致投资回报难以估测。如果文化中心对于投资方向和规模缺乏严格把控,就会导致资金过度配置于效率低下或市场需求不足的项目,影响整体投资回报率。此外,文化空间的投资风险还与其外部运营环境密切相关,包括政府政策的变动、市场竞争的加剧等外部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投资成效不达标或收益降低,对文化空间的即时表现构成压力,对其长远运营构成威胁。
    4.现金流回收风险
    从Z文化中心的运营管理实际来看,文化场馆常会面临“新馆效应”的魔咒,开馆的新鲜劲一过,访客寥寥。破解新馆效应成为很多文化空间的难题。文化中心公共区域的商铺若没有稳定的客流量,商户就会因经营效益不佳而选择退租,从而直接影响租金收入和物业管理收入。长期来看,这不仅会侵蚀文化空间的综合收益能力,还容易造成资金链的紧张状况,进而影响日常运营的稳定性。此时若在市场推广和商户管理上缺乏系统而有效的措施,难以吸引和留住优质商户资源,导致店铺频繁更换,空置率上升,加剧现金流回收难度,增加文化空间运营的财务压力,进一步加剧了营运困难。
    五、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运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1.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是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降低资金筹措风险的关键策略。为实现这一目标,Z文化中心可以主动寻求政府层面的财政支持,包括专项补贴、文化发展基金和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等,还可以探索与其他公共文化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申请区域性或国家级文化项目资金,并通过制定长期资金筹措计划,确保在政策变动和宏观经济波动期间依然能够获得稳定的财政支持。Z文化中心还可以吸引社会资本,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获得企业赞助和捐赠,同时争取公益基金会的资金支持。此外,通过建立品牌影响力和扩大社会影响,吸引更多的个人和企业捐赠,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体系,降低对单一资金渠道的依赖,提高资金筹措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2.多样化文化活动以增加运营收入
    面对可能存在的运营风险,Z文化中心可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展览、演出、讲座和工作坊等活动,满足不同年龄层和兴趣群体的文化需求,并结合热点话题和节庆活动,策划特色文化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将文化的能量场转化为人气的流量场,提高票务收入和商务运营消费收入。在内部管理方面,要优化票务管理和销售渠道,通过建立在线购票平台和移动支付系统,方便观众购票和参与活动,同时还可以开展会员制和优惠票务政策,吸引更多的长期观众和忠实客户。中心还可以与旅游机构和教育机构合作,开展文化旅游和研学活动,扩大票务市场。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升运营收益,解决收支平衡问题,同时也积累良好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产,为其可持续发展和长期战略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3.优化资金使用与拓宽投资渠道
    Z文化中心应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年度预算和项目预算,明确资金使用的具体用途和支出标准,严格根据预算执行。对重大投资项目,需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财务分析和风险评估,以确定项目的预期财务回报和潜在的市场风险。
    鉴于文化产品市场需求波动大、预期收益不确定的特点,Z文化中心还应制定详细的应急资金储备计划,在财务表现强劲的周期,系统地积累并储备一定比例的流动性资金,以防范潜在的经济波动和不可预计事件。持续监控财务稳健性指标,及时调整储备策略,以有效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保障资金链的稳定和运营的可持续性。
    4.加强招商管理和运营支持
    为有效应对现金流回收风险,Z文化中心需强化公共区域店铺的招商管理和运营支持,提升店铺经营的可持续性。优化文化空间整体布局和活动策划,提高文化中心的吸引力,增加客流量,为店铺创造更有利的经营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精细化的招商策略,引入高质量且与文化空间品牌定位相符的商户,提升整体商业组合的协调性和市场吸引力。此外,Z文化中心还应完善店铺管理机制,定期评估店铺经营状况,及早识别并解决潜在问题,同时设立应急预案和风险管理措施,避免因店铺频繁更换和空置率上升导致的现金流回收困难,从而改善现金流状况,保障整体财务的健康与稳定。
    六、结语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其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系列财务风险,系统地识别和分析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增强公共文化空间的财务稳健性和运营效率。相关部门也需探索和实验更多创新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方法,以确保公共文化空间能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中保持活力和可持续性,推动文化事业产业双轮驱动,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鲲鹏.全生命周期下D公司PPP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22.
[2]李祝启,陆和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社合作供给和运营全流程风险控制研究——基于PDCA方法的分析[J].图书馆建设,2022,318(6):138-139.
[3]孔燕,张雪.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S省重点高校为例[J].财会学习,2022(31):149-151.
[4]李平花.国有文化公司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故事,2022(14):205-207.
[5]赵兴.财务风险管理下的文化传媒企业内控体系构建思考[J].销售与管理,2022(10):51-53.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