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研究
2022年度福建省教育系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一般项目,课题编号JAS22212,课题名称:绿色金融推动“双碳”的实现路径研究
徐艳娴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日益严峻,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绿色金融作为服务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正逐步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基于此,文章首先从绿色金融的定义与意义出发,其次探讨绿色金融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中的具体路径,包括健全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供给以及加强绿色金融风险管理等方面,最后用案例分析验证了路径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金融;“双碳”;目标;实现;路径
一、引言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并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深入分析绿色金融如何有效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二、绿色金融的定义与意义
1.绿色金融的定义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它不仅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直接融资工具,还涵盖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间接融资手段。绿色金融的核心在于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和应用,引导资本流向绿色、低碳、环保领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绿色金融对“双碳”目标的意义
绿色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绿色金融,可以有效降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资金供给,同时增加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等绿色项目的投资。这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还能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
1.健全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1)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
金融市场体系在资源配置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健全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应发挥经营主体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这包括明确绿色金融优先支持的领域,如工业领域绿色升级、农业领域绿色发展、能源领域绿色转型等。通过多种形式有效拉动和撬动各类资本,引导社会资本逐渐从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工业行业退出,进入低污染和环保行业。
(2)加强政策协同合作
加强政策协同合作是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关键一环。在金融法规制度建设上,需注重与财政、税法、产业及环保等政策的紧密衔接,确保各项政策相互支持、协调一致。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提高市场透明度,为投资者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降低投资风险,增强市场信心。同时,政策协同合作还需注重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形成绿色金融发展的强大合力,促进资本向绿色、低碳、环保领域流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2.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1)推广绿色信贷绿色信贷是当前绿色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央行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绿色信贷产品,有效支持了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和建设。未来应继续推广绿色信贷,增加能源总供给能力,实现精准、稳步、有序的资金支持。
(2)发展多元化、定制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应积极探索多元化、定制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绿色贷款、绿色股权、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因地制宜推出“一地一品”特色产品或服务。结合地方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培育绿色金融业态,健全绿色金融服务。
3.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供给
(1)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
完善用能权、排污权、水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和交易平台建设,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提供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技术转让和使用权许可、技术人才引进、示范性技术项目推广及节能环保项目投融资等一站式服务。研究可再生能源、林业、湿地、海洋等领域碳汇,核证自愿减排项目价值核算体系,加强对碳汇、核证自愿减排项目的摸排和储备。
(2)加强政策协调
配合加强气候投融资与绿色金融的政策协调配合,探索绿色金融在气候投融资创新中的运用。做好气候项目储备,完善资金安排联动机制,为多渠道融资提供良好的政策条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气候友好型绿色金融产品,支持气候友好型企业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积极到资本市场中进行融资和再融资。
4.加强绿色金融风险管理
(1)明确责任,加强协作配合
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金融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协作配合。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同时,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稳妥处置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2)建立绿色金融分析监测预警机制
建立绿色金融分析监测预警机制,防止绿色项目杠杆率过高问题。重视环境信息披露,加快建立覆盖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环境信息报告和披露制度,运用金融科技建设绿色金融和气候投融资统计监测系统。加强对绿色金融创新的监管协调,明确监管规则,实现绿色金融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的协调统一。
四、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的案例分析
1.中国建设银行的绿色转型分析
中国建设银行作为国有大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实施绿色转型。该行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发布《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规划(2022—2025年)》《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明确将绿色、可持续理念融入经营管理。通过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完善绿色金融服务措施,建设银行在绿色金融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已近2.6万亿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中信建投的碳金融分析
中信建投以绿色碳金融为抓手,深度参与国内碳市场建设。一方面,通过持续双边报价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帮助缓解国内碳市场成交分布不均匀、价格波动相对较大的隐患。另一方面,尝试通过碳回购业务助力实体企业盘活碳资产、管理碳资产风险,降低实体企业履约成本。
五、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政策建议
1.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引领下,金融业必须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绿色金融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这要求金融业不仅要在宏观层面上明确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向,更要在微观操作层面加快绿色金融标准的制定与推广。这些标准应涵盖绿色信贷、绿色信托、绿色保险、绿色科技以及绿色产业等多个方面,形成一套综合认定体系。
2.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供给
金融机构应紧跟低碳经济、绿色金融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的金融产品创新能力。这意味着要构建出多维度、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服务机制,以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绿色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和碳金融交易,成为市场的做市商,通过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如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碳质押贷款等,为绿色项目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支持。
3.强化绿色金融科技支持
绿色金融的改革与创新离不开绿色科技的有效支持。金融机构应积极为绿色科技研发提供精准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如设立绿色科技创投基金、提供绿色科技专项信贷等。同时,金融机构应将绿色科技融入自身的绿色金融战略进程之中,利用区块链、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提升绿色金融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4.加强绿色金融风险管理
在推进绿色金融改革的过程中,金融体系必须高度重视绿色金融风险的防控。这要求金融体系借鉴国际上绿色金融风险防控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技术,构建健全绿色金融风险的动态防范机制。同时,要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完善绿色金融统计监测系统,确保绿色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具体而言,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绿色项目评估体系,对绿色项目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全面评估。
六、结论
总之,绿色金融作为服务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正逐步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通过健全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供给以及加强绿色金融风险管理等路径,绿色金融将有效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未来,随着绿色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中国将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关伟,袁绍彪,任恩伯.绿色金融支持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以葫芦岛市为例.当代金融家,2022(1).
[2]吴登芬.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助推绿色低碳发展.中国金融,20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