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核省会战略下长沙市绿色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湖南省教育厅优青基金项目:五螺旋系统下绿色创新驱动要素组态路径及机制研究,编号:22B0901湖南省教育厅优青基金项目:“双碳”目标下源-网-荷-储灵活性资源协同优化及效率评估研究,编号:22B0900长沙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核”省会战略定位下长沙市绿色创新驱动组态路径、机制与空间效应研究,编号:kq2208005
欧阳乐茜 余千
【摘要】随着绿色经济理念的不断深入,绿色创新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现有的绿色创新路径中,资源配置不均、技术扩散不畅等问题仍然存在。基于此,文章通过构建长沙市绿色创新驱动体系,分析其路径与机制,并探讨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与空间效应,以期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绿色技术扩散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绿色创新;区域经济发展;驱动机制;空间效应;协同发展
一、引言
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进,绿色创新作为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正逐渐成为各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长沙市作为“三核”省会之一,其绿色创新的引领作用尤为关键。通过整合政策、市场、技术与社会力量,推动绿色创新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升级,还能够增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探讨长沙市绿色创新的驱动路径、机制及其空间效应,对于优化区域创新格局、提升城市群协同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二、绿色创新的驱动体系构建
1.绿色创新的内涵与特征
绿色创新是通过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与传统创新相比,绿色创新不仅关注经济效益,还强调减少环境损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多重绩效。其特征在于高技术复杂性、较长的研发周期以及较高的市场不确定性,绿色创新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力量的协同合作才能有效推进。
2.绿色创新的驱动因素
绿色创新的驱动因素可以分为内部驱动和外部驱动。内部驱动主要来自企业的绿色价值观、研发能力、管理层的绿色意识等。外部驱动则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的推动、公众的环境诉求等。绿色创新的成功实施,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才能有效应对技术扩散缓慢、创新成本高等挑战。因此,在绿色创新驱动体系的构建中,必须充分考虑内部与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3.五螺旋系统下的绿色创新驱动体系
在绿色创新的驱动体系中,五螺旋系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将高校、政府、自然资源、公众和企业高管作为五个核心要素有机结合。高校和科研机构通过技术研发与知识转移,推动绿色创新的技术进步;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与环保法规,为绿色创新提供制度保障;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优化配置是绿色创新的关键目标;公众通过监督与舆论推动企业的绿色行为;而企业高管则通过绿色战略导向与管理层决策,推动企业绿色转型。五螺旋系统的协同作用能够有效促进绿色创新体系的构建,实现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驱动要素的互动与联动机制
绿色创新的驱动要素并不是独立发挥作用,而是相互联动、共同驱动经济发展。在技术驱动方面,高校的研发投入与企业的创新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产学研的合作体系;政策驱动通过市场激励和环境规制,推动企业进行绿色创新;公众的监督与社会舆论则进一步强化企业的绿色责任。各要素的联动机制可以有效缓解绿色创新中的“双重外部性”问题,提升绿色创新的效率与效果。
5.驱动体系的优化路径
要构建和优化绿色创新的驱动体系,需要在五螺旋系统的基础上,明确各要素的优先序与重要性。通过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工具,例如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和必要性条件分析(NCA),可以识别出关键驱动要素,优化不同要素之间的组合路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找出绿色创新驱动最优路径,进一步提升绿色创新的整体效能,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三、长沙市绿色创新驱动路径及机制
1.长沙市绿色创新的独特路径
长沙市的绿色创新发展路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主要体现在其政策支持的持续推进和本地资源的有效整合上。长沙市政府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政策和创新激励措施,为绿色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长沙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区域产业结构为绿色创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依托这些优势,长沙市逐渐形成了一条集政策驱动、市场引导、技术创新与社会支持于一体的绿色创新发展路径,逐步提升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如表1所示:

2.政策驱动机制
政策是绿色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长沙市通过一系列环境规制和创新政策,倒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更环保的技术和流程,降低污染排放。具体的政策工具包括环保税收、排放标准、研发补贴和绿色金融支持等。这些政策不仅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成本,还增强了企业绿色创新的积极性和竞争力。长沙市政府还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构建产学研平台,加速了绿色技术的转移和扩散,形成了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
3.市场驱动机制
市场需求是推动长沙市绿色创新的重要力量。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市场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促使企业在竞争中不断提升绿色技术水平。市场竞争压力也是推动企业进行绿色创新的重要因素,企业通过开发环保产品和优化生产流程,不仅能满足市场需求,还能获得政策激励和品牌效应的提升。长沙市通过构建绿色产业链,打通绿色技术供需两端,进一步加快了绿色技术的市场化进程。
4.企业高管驱动机制
企业高管在长沙市绿色创新的推进中发挥了核心作用。管理层的绿色意识和战略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绿色创新方向与投入。长沙市的许多企业通过引进绿色管理理念,优化内部管理结构,提升了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企业高管还通过跨部门协作和技术引进,推动绿色创新项目的落地实施。高层管理团队的绿色认同感、决策力与创新意愿,成为了推动企业进行绿色转型和技术升级的重要动力。
四、绿色创新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绿色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绿色创新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技术水平,直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绿色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从而降低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绿色创新能够通过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长沙市在推动绿色创新的过程中,通过发展绿色产业链、培育绿色企业集群,进一步激发了区域经济的活力,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2.绿色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绿色创新不仅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还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发展绿色产业,长沙市逐步实现了从传统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向低碳、环保型产业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绿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撑,促进了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优化。与此绿色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发展,如新能源、绿色制造等,为长沙市带来了更多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3.绿色创新对就业和社会发展的推动
绿色创新不仅对经济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还为区域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长沙市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新能源、环保技术、绿色制造等领域。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还提升了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绿色创新通过引导企业和公众提升环保意识,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长沙市的绿色创新发展路径为其他城市和地区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4.绿色创新对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绿色创新显著增强了区域经济的竞争力。长沙市通过绿色创新提升了自身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引领作用,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绿色技术的突破使长沙市在环保标准和低碳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吸引了更多的绿色投资和技术人才流入;另一方面,绿色创新驱动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增强了本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攀升。这种竞争力的提升不仅局限于经济层面,还体现在长沙市在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增加。
五、长沙市绿色创新的空间效应
1.空间协同效应的形成
长沙市的绿色创新通过与长江中游核心城市的联动合作,打破了创新壁垒,形成了绿色技术和资源共享体系。与武汉、南昌等城市的合作,推动了区域绿色发展。通过空间协同效应,长沙市提升了绿色创新能力,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2.绿色知识与技术的扩散效应
长沙市绿色创新的扩散效应体现在技术和知识的溢出上,逐步向周边城市扩散,形成区域内的技术共享和知识转移体系。这不仅推动了其他城市的绿色创新,还通过产业链和技术合作促进了区域绿色产业的协同发展,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
3.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长沙市绿色创新的溢出效应提升了周边区域的经济增长潜力,不仅推动了本地企业发展,还促进了其他城市的产业转型与升级。这使长沙市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发挥更突出作用,通过合作和技术共享,带动区域协同发展,吸引更多资本和技术资源,增强了区域经济竞争力。
4.长沙市绿色创新的空间不均衡效应
虽然长沙市的绿色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区域内仍存在不均衡现象。由于各城市的资源、政策和技术差异,长沙市的绿色创新成果扩散速度和效果存在差异。一些城市因缺乏技术支持和政策引导,无法有效吸收这些成果,导致绿色发展水平不一致。未来,长沙市需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合作,缩小区域间差距,推动绿色创新的均衡发展。
六、结语
长沙市通过构建多维度的绿色创新驱动体系,不仅实现了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的平衡,还通过政策、市场、技术和社会的协同作用,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创新所带来的技术扩散和知识溢出效应,进一步提升了长沙市在区域内的引领作用,推动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协同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尽管在空间扩散上仍存在一定的不均衡现象,但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应用,长沙市的绿色创新将更加高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与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竹君.低碳绿色转型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23.
[2]刘巍.绿色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23.
[3]宋子文.数字金融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D].西藏大学,2023.
[4]周宏浩.中国区域经济网络演化及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3.
[5]苑成阳.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