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高校财务人员可持续发展力提升路径研究
基金项目:2023年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数智时代高校财务人员可持续发展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JGA05)
袁芳
作者简介:袁芳(1973—),女,湖南武冈人,大学本科,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师,经济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摘要】高校财务人员作为财务管理教学团队的重要师资储备,其可持续发展力的提升有助于实现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的深度融合,直接影响学校财务工作质量,间接服务教学质量。基于此,文章从财务人员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能力不足、提升意识不强等方面分析高校财务人员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队伍建设、实施轮岗机制、实行考核制度、转变传统观念、保持学习动力、提升综合能力六个方面提出数智化时代高校财务人员可持续发展力提升的路径。
【关键词】数智化时代;高校财务人员;可持续发展力;提升路径
一、引言
随着先进的“大智移云”数字创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相较于其他行业,高校财务转型面临着特殊的压力。高校与企业不同,高校财务师资既包括从事学校财务岗位工作的行政教师(即高校财务人员),也包括从事教育教学一线工作的财务管理及相关专业专任教师。财务人员可持续发展力的提升,将会决定财务转型成败;同时通过财务人员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之间的岗位双向流动,可以盘活财务师资,发掘人力资源支持高校财务工作。鉴于专任教师具有较多的培训提升机会,已普遍接受了RPA机器人、Python、财务共享等数智化课程研修。因此,本文以财务岗位工作的行政教师为对象研究队伍发展现状,并对其可持续发展力提升的路径进行研究。
二、高校财务人员发展现状
1.数量不足
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的资金体量、财务工作量也一并增加,高校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加班已是工作常态。由此暴露出来的问题是高校财务人员数量不足,但是高校在补充财务人员时也存在一些困难。一是绝大多数高校要求应聘者的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但高校的收入相比于企业不够具有吸引力,这就造成了研究生不想进、本科生进不去的局面。二是在办学经费、办学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下,受高校定员的限制,无法招聘更多工作人员扩充财务队伍。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保证高校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部分高校会提供学生勤工助学岗位,由本校财会专业的学生分担部分财务工作,或从学校财会专业专任教师中选拔部分师资以借调或挂职方式给予支持。鉴于财务信息的特殊性、敏感性,学生只能完成部分耗时、简单、重复的基础性会计工作。此举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增加实践经验、提供经济来源,另一方面可以将高校财务人员从单一、重复的机械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想要根本性解决人数不足的问题,发展、应用“大智移云”数字技术势在必行。借力数字化技术,大多数重复性、程序性的财务工作均可在收到指令后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比如OCR报销系统智能审核费用报销、RPA机器人自动完成银行转账、账务处理等基础性会计工作。
2.结构不合理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高校财务人员多以35~50岁的中年人为主,存在人才梯队断层、队伍建设滞后情况,尤其部分50岁以上的职工抱着“等退休”“躺平”的心态,对于新技术不想学、不愿学,导致数智建设存在一定的阻力。二是职称结构不合理。高校财务人员的职称多以中级职称为主,少部分仅为初级职称,高级职称所占比例较低,原因在于部分财务人员认为自己不是教学人员,也无意在职业上获得提升,再加上畏惧高级职称的竞争压力,导致他们不愿意在职称上投入精力。三是专业结构不合理。高校财务人员的专业几乎都是会计、财务管理等财经大类的专业,少有计算机类专业的工作人员,在“大智移云”数字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高效财务工作更需要既掌握财务专业知识、又拥有信息专业技术的复合人才,全面助力新技术的发展与融合。
3.素质能力不足
在数智时代,高校财务人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素质能力缺乏尤为凸显。一是知识方面。会计是一门典型的活到老、学到老的学科,新准则、新制度、新政策不断更新和出台,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坚持更新知识。实际工作中,有的高校财务人员凭着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认为会计人员只需掌握基础的核算知识足以应付工作,对待继续教育或者培训学习不认真、不重视,导致他们的知识陈旧、未能与时俱进。二是技术方面。过去的财务工作主要是通过手工、加以Excel电子表格和财务软件辅助完成,如今大力发展数智技术的时代,传统的财务专业知识已不能满足工作需求,数字化技术能力已在工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财务工作已趋向于与“大智移云”数字技术结合,但部分财务人员认为新技术、新平台、新软件学习难度大、耗费精力多,对数字技术学习兴趣较低、存在些许抵触情绪,导致自身数字化技术能力提升缓慢。三是沟通方面。以往财务工作比较独立、封闭,数智时代业财融合需要财务人员深入业务,通过监督和分析业务执行情况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和建议,需要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跨部门沟通交流、协同工作的能力。
4.提升意识不强
一是转型意识不强。高校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对于高校财务人员来说,同样需要完成个人的数字化转型。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些高校财务人员的转型意识明显不足,他们对数字化技术缺乏深入了解,不了解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不理解财务人员转型的重要性。这些财务人员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财务工作模式上,认为能够操作、使用一些简单的软件就是完成转型,对于财务领域前沿的、更深层次的技术的应用不够了解。二是服务质量提升意识不强。财务部门是一个为全校师生服务的窗口,小到学生的学费、教师的工资,大到课题经费、财政拨款,都与财务工作密不可分。在许多师生的印象中,财务工作手续繁琐、财务人员难打交道,原因在于一方面财务人员需要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办事人员对财务工作的制度、要求不够了解导致材料不符合要求、师生多次奔波。在这样的矛盾与大量的工作影响下,一些财务人员容易产生厌烦、急躁的不良情绪,导致服务意识不足、服务态度下降。三是创新意识不足。财务工作是一项原则性、程序性很强的工作,每一步如何操作都受到会计准则、规章制度的约束和监督,固定的、重复的工作容易造成财务人员形成刻板的思维方式和固化的工作方式。长此以往,一些财务人员会习惯于“按制度办事”、形成“制度就是对的”观念,不善于思考制度和流程中可以改进、可以优化的地方,对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思考较少,开拓创新意识比较缺乏。
三、可持续发展力的提升路径
为帮助高校财务人员充分应对数字化转型,提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力,笔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向50位高校财务人员和财经类教师调研了数智时代财务人员应具备的可持续发展力。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高校财务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力提升提出建议:
1.学校角度
(1)加强队伍建设
财务人员转型数字技术复合人才、提升可持续发展力,不仅仅需要财务人员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学校的支持。面对此次变革,高校应当高度重视,为财务人员搭建队伍建设平台、打通职业转型渠道,为他们可持续发展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和空间。首先,高校可以优化财务部门岗位设置,把财务人员工作重心聚焦在数据分析、技术应用、风险控制等方面;其次,高校可以组织财务人员通过聆听专家学者讲座、学习成功转型案例、参与经验交流座谈会等形式帮助他们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制定能力提升规划;最后,高校还可以提倡和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参与专业培训、课题研究,提升财务人员中“双师”占比。
(2)实施轮岗机制
财务工作是一项重复性、固定性非常强的工作,如若一名财务人员在同一个岗位长时间工作,极易形成职业倦怠、岗位风险,不利于开展工作、提升效率。高校财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并尊重职工个人意愿,制定周密的轮岗计划。通过轮岗,财务人员能够在不同岗位上学习、锻炼和成长,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此外还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拓宽职业视野,增加工作动力。除了可以在部门内部开展轮岗,高校还可鼓励有条件的财务人员到本校财经类专业兼课,一来可以将“大智移云”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教授给学生,实现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学质量;二来可以拓宽财务人员职业发展道路,增强自身竞争力。
(3)实行考核制度
考核制度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激励员工提升个人能力和业绩,还能帮助组织优化人才结构和提升竞争力。但与企业相比,高校的考核制度稍显不够有效。在高校当中,多数职工尤其是编制职工普遍认为不犯原则性错误,在各项考核中都可以顺利通过,即使一些工作没做好,组织上也不会“动真格”。如此一来,难以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因此在数智时代转型过程中,财务部门可以设置合理有效的考核指标,对财务人员的工作业绩、工作技能、工作素质、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估,表现突出的给予表扬、奖励,表现不良的适当批评、惩罚,并将考核结果应用到工资绩效、职业晋升、职称评审等方面,以此激励职工努力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力,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职业活力。
2.个人角度
(1)转变传统观念
进入数智新时代,高校财务人员需要转变传统观念,革新思维方式,不能简单认为财务就是负责收缴学费、审核报销、编制分录和报表等基础性工作,而是应该提高站位,具有大局意识,把财务的职能从“核算费用”转向“决策支持”。同时高校财务人员需要正确看待“大智移云”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行业以及从业者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明确和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找准方向,锚定目标,积极加入财务人员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之中。高校财务人员只有转变传统观念、明确职业规划,才能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力、跟上数智时代财务工作的发展趋势。
(2)保持学习动力
相较于过去,数智时代知识加速更新,技术瞬息万变,财务工作的方式和环境天翻地覆,高校财务人员必须保持学习动力,才能保持竞争力。传统财务人员继续教育更多关注的是财税方面的新准则、新政策,如今财务人员在更新专业财务知识之余,应当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包括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数字化问题解决能力等。为此,高校财务人员应当积极主动参与培训会、座谈交流会、课题研究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始终保持学习的意识和动力,开阔视野,以满足工作需要。
(3)提升综合能力
高校财务人员在工作中除了需要掌握财税知识与信息技术,还应当注重提升综合能力,使得工作更高效、顺畅。一是提升创新能力。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善于思考与总结,创新管理方式、工作方式,特别是思考如何将财务工作与信息技术更好、更深的结合到一起,全面提升工作效率。二是提升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当更多的财务工作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来完成,会计档案以“数据”的形式保存,其风险性也在增加,财务人员需要注意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如设置简单的密码、系统存在漏洞等等,防范信息泄露、数据丢失的风险。三是提升沟通能力。未来高校财务人员不止是后勤部门的服务人员,更是“走向一线”开展跨部门协作的管理人员,培养沟通能力、掌握沟通技巧,可以有效、高效地完成沟通交流,更好地提供决策支持和专业服务。
四、结语
数智时代已经到来,高校财务人员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支撑高校财务工作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途径,更是将数智化知识及新技能融入教学,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财务管理人才的有效手段。为此,财务人员需要增强培养数字素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转变观念、坚持学习、提升综合能力,打造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力,更好地服务高校财务工作数字化转型,为教育事业进步和发展贡献更多会计力量。
参考文献
[ 1 ] 郭其. 新形势下高校财务人员素质培养研究[ J ] . 会计师,2023(17):137-139.
[2]刘畅.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人员队伍建设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9):54-55.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9.028.
[3]林慧,叶林子.新时代“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研究[J].会计师,2022(20):130-132.
[4]汪洪.数字化时代高校财务转型分析[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38(7):89-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