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市场监管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李亮
作者简介:李亮(1984—), 男,河南泌阳人,汉族,本科,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讲师,质量科学研究中心质量法律法规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高校质量管理、市场监管职业人才培养
【摘要】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点,不仅关系到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也是促进学生就业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创举。本研究以质量管理与认证专业为例,阐述了专业发展的背景,并总结归纳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所遵循的原则和取得的成效,立足专业实际发展现状,提出了未来专业发展改革的重要方向。希望能够为质量管理与认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打造属于质量管理与认证专业的市场监管人才培养品牌,形成市场监管人才培养特色。
【关键词】产学研;市场监管;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实践
一、前言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自开设质量管理与认证专业以来,学院切实围绕“岗位+质量”专业技能进行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并围绕学校质量课程特色,实施了课程体系的改革,将质量法律法规、质量工程基础和质量管理等质量知识融入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去,打造了适应当前时代特色并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水平市场监管人才培养体系。在“产学研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学院积极推动“产学研”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度融合,积极打造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先后联合平顶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平顶山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河南省食品药品与粮食、河南省机械设计制造与装备技术等职业教育集团,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学校和企业结合起来,专业化和跨学科结合起来,为市场监管人才的培养打造了全新的改革思路。
二、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市场监管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
一方面,“产学研”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成为近年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但是当前产学研教育改革如何和质量管理与认证专业结合起来,依然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通过两者的结合,既可以拓宽“产学研”的相关研究理论,拓展其应用范围,又可以系统总结市场监管人才培养改革的发展方向,为市场监管人才培养拓宽思路,响应时代发展需要,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发展贡献理论依据。
另一方面,质量管理与认证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必须关注的重要领域,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监管水平,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可以更好地推动市场监管人才培养质量的改善,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促进他们走向高素质市场,引领市场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本文对特定学校的特定专业作为研究案例,可以提升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推动现阶段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升级,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更多的专业探索“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更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案例。
三、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市场监管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成效
1.校企合作,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
首先,重视校企合作,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以企业的岗位需求为导向,校企共同制定符合社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的优化和课程顺序的调整,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其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重视各项校企合作规章制度的建立,对于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双方的合作权划分,校企双方的科研合作都应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从而保障校企合作的质量。最后,要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尤其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和本地区的领头企业,掌握企业人才需求和行业发展导向,从而掌握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和质量。
河南质量工程管理学院的质量管理与认证专业为取得更好的校企合作效果,在平顶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协调下,专门与平顶山尼龙新材料、河南食品药品、机械制造等大型知名国企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并成立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职教集团,并积极寻求与更多的企业进行合作,逐渐形成了完善的“产学研”校企合作机制,积累了市场监管职业人才培养的代表性案例,并校企合作共建了实验室,开展了一系列的联合科研项目,确保了产学研背景下市场监管职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2.立足岗位,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首先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质量管理与认证专业研读了国家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国家标准,明确了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培养目标,以国家、企业、行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优化了专业课程设置方案。其次,为保证市场监管职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专门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知识过多,实操能力不足”的现实情况,增设了实践性更强的案例分析课程和模拟检测课程,通过案例分析课程的融入,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质量管理与认证专业的实际岗位工作情况,通过模拟检测,让学生在学校里通过模拟,感受岗位实操的场景,提高自己的爱岗敬业精神。最后,为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在完成校内理论培养的基础上,保证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并保证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实践课程占比50%以上,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国家对实践课程的硬性指标。
3.重视实践,开展实习实训活动
一是强化校内实践课程,保证质量管理与认证专业校内实践课程的比例,将大部分课程的实践课程比例提高,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二是加强专业实训周建设,对本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定期进行检验,在每学期设置实训周,在实训周对学生进行涵盖多个课程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三是为保障“产学研”结合下实训岗位建设的质量。专门与本地区一些知名的企业建设了校外实训基地,与科研结构和相关的企业联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校外实习实训的机会,同时让学生在实习中成长,通过校外实习,让学生大量的岗位工作,保障学生的就业实习质量,同时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4.强化师资,建设导师制度
首先,校企共同建立了双导师建设标准,对于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聘用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对导师的学历、职称等指标进行了硬性要求,切实保障导师队伍的水平。其次,为提高学校导师水平,学校鼓励学校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入企业参加实际岗位工作,通过企业培养,切实提高校内教师的实践能力,保障校内教师水平不断上升。最后,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对学生配备的有企业导师,企业导师负责学生的岗位实操,并对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从而帮助实习的学生在实习期满能够发展和成长成为合格的企业工人。
四、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市场监管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改进策略
1.打造品牌,提高专业建设质量
首先,学校质量管理与认证专业为提高专业建设质量,要努力打造专业品牌,提高专业影响力,将学校质量管理与认证专业打造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品牌专业,形成自己的专业品牌特色,办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专业。其次,质量管理与认证专业在“产学研”背景下,要加强政府、企业、协会、学校之间的合作,加强与河南省教育厅、技术监督局、认证认可协会与知名大型企业的合作,通过政策研究和协会协调,从而依托企业先进技术,打造属于自己的专业特色,逐渐形成省级专业品牌特色。最后,要立足自己的专业特色,逐渐打造立足于自己专业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2.强化技能,加强岗位技能培养
在学生技能的培养上,要以岗位技能实际需求为导向,加强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在课内实训、实训周和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强化技能。为提高学生监管水平,可以对学生实施多技能融合的跨专业嫁接式培养。学生毕业后,很有可能成为品管员、认证公司的市场人员等,这些职业虽然要求学生必须能够对各个专业有较为深入的理解,才能够在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中游刃有余,因此,要强调对学生质量工作经历和审核工作经历的培养。如以建筑专业为例,可以将建筑行业的专业知识进行浓缩,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知识和标准,也可以让学生深入工地一线,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监管水平。或者让学生深入企业,与质量认证公司或者咨询公司进行实操,掌握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相关岗位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3.完善教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专业的特色,考虑人才需求和能力结构,为学生设置不同的实操模块,从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各种岗位需要的技能,如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等,顺利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首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智慧教室和先进的三维动画,让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认识到岗位的实际情况,能够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上的实操技能培养,学会运用企业的考核标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虚实结合,帮助学生顺利实现技能的飞跃,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工人的蜕变。其次,通过让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管理工具,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最后,在教学方法上,也可以拓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校内外实训场地的现场实操或虚拟仿真,从而正确运用管理体系,加强企业的内部审核,学会接受或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4.细分市场,重视监管市场差异
在打造品牌专业的过程中,并非专业要全而大,而要重视专业办学特色,突出自己的专业优势,细化市场需求,避免出现同质化专业,将培养学生与市场需求接轨,将社会经济发展与学生培养质量接轨,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上,既要采用无差异的策略,保证教学的基本内容保证大众需求,既能降低培养成本,又能凸显规模化效应,但这种办学策略难易适应当前差异化的市场需求。因此,建议在专业建设上,要考虑差异化的市场需求,针对当前的人们市场和紧缺市场,细化市场需求,制定独立课程培养体系,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市场监管人才,为差异化人才培养探索路径。
五、结论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质量管理与认证专业长期以来,立足校企合作,积极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产学研合作的背景下,探索了市场监管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路径,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研究以质量管理与认证专业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与改革的实际现状,以当前社会需求和市场监管人才要求为培养目标,通过校企合作,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构建了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市场监管职业人才培养特色模式,希望能够为同类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陈燕友.基于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土木类专业实践教学措施研究[J].低碳世界,2024,14(8):182-185.
[2]吴振伟,何笑丛,王惠,等.粮农食品安全市场监管背景下上海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食品工业,2024(14):165-167.
[3]杨玲,魏进锋.应用型本科院校政产学研用融合共生协同育人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J].山西青年,2024(13):94-96.
[4]王庆洲.专业认证下高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