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探讨
林水香
作者简介:林水香(1986—),女,福建南平人,汉族,本科,福建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师, 研究方向: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
【摘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制造企业面临着成本控制的严峻挑战。现阶段,制造企业应该深入探讨成本核算与管控重要性,理清其对经济效益、产品定价、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从成本意识、成本分类、供应链管理、成本核算流程以及成本分配等制定有效措施,以此提升成本控制能力。
【关键词】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成本管控;风险管理
一、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的作用
1.实现企业经济效益
在活性炭行业的制造企业中,成本核算与管控是确保企业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的关键工具。生产活性炭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最终成型,成本核算与管控在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全面监控生产成本,也是推动经济效益增长的主要动力。
面对原材料价格的不确定性、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以及技术进步的挑战,精确的成本核算与管控对于活性炭制造商来说至关重要。通过明确区分直接材料成本(例如木屑、果壳)、直接劳动力成本和制造费用,企业能够迅速识别影响成本结构的主要因素。例如,由于活性炭生产中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原材料市场的变化,如木屑和果壳的供应情况。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企业可以锁定成本优势,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成本的可预测性。此外,在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时,企业可以采用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生产线来减少对人工的依赖。同时,通过实施数字化管理,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从而有效降低成本。
2.促进产品合理定价
在制造业中,制定合适的定价策略对于确保企业盈利和吸引顾客十分重要。活性炭因其在水处理和空气净化等多个领域的广泛使用,其成本计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产品定价的合理性和市场竞争力。
活性炭的成本管理贯穿其整个生命周期,从研发阶段的创新投资,到精心挑选原料,再到严格控制生产过程,直至最终的销售策略,每一步都涉及成本的累积和价值的创造。例如,对于用于高端水处理的高碘值活性炭,企业可以通过成本核算与管控来确定其在研发和生产中的特殊投入,并据此设定一个较高的价格区间,以反映其卓越的过滤性能和环保价值,满足高端市场对品质的需求;对于面向普通民用的空气净化活性炭,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原料选择来降低成本,设定更具吸引力的价格,以扩大市场份额。这种差异化的定价策略不仅考验了企业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也体现了成本核算与管控在平衡成本和收益、满足不同层次市场需求方面的重要性。通过精确的成本计算和市场定位,活性炭制造商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市场地位,实现长期发展。
3.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制造业中,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成本核算与管控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不仅促进了管理的精细化,也成为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活性炭的生产流程包括原料选择、加工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确的成本管理。原材料成本如木屑或果壳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生产成本;而固定成本,如厂房租金和设备折旧,则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分摊。通过精细化的成本分类管理,企业能够更科学地制定生产计划,合理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定期的成本分析为企业提供了成本变化的详细视图,揭示了成本波动的原因和趋势,为管理层提供了决策支持。在活性炭制造领域,企业通过持续优化生产流程,例如改进活化工艺以减少能源消耗,或采用更高效的原料筛选方法以减少浪费,成功降低了单位产品的成本。同时,通过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原料库存和消耗,企业显著降低了库存成本,避免了因过量采购导致的资金占用和仓储成本增加。
4.增强风险管理能力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制造企业,尤其是活性炭生产商,面临着诸如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变动和产能过剩等不确定性因素的挑战。成本核算与管控作为企业内部的预警机制,能够像灵敏的探测器一样,在风险尚未完全显现时,捕捉到市场变化的微妙迹象,从而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活性炭的生产依赖于复杂的原材料供应链,成本核算与管控通过设定成本基准和持续监控成本偏差,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评估潜在的风险。以原材料价格波动为例,活性炭的主要原材料,如木屑和果壳,其价格受到季节性、气候条件和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利用成本核算与管控系统,企业能够实时监控原材料成本的变化,一旦检测到价格异常上升的迹象,企业就能迅速采取行动,例如通过提前锁定价格、调整供应商组合或寻找替代材料,以减轻成本压力,确保生产成本的稳定性。
二、制造企业加强成本核算与管控的策略
1.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实现成本管理的全面参与
首先,制造企业应该通过持续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对成本核算与管控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明白成本控制不仅影响企业的整体盈利,也直接关联到个人的业绩和职业发展。员工应该明白,通过有效的成本核算与管控,企业能够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这些成果最终也会体现在员工的业绩评价和职业晋升机会上。例如,活性炭制造企业可以定期组织成本管理的研讨会议,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内部的优秀员工分享他们的经验,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
其次,企业应该营造成本核算与管控的文化,鼓励员工提出节约成本的建议,实现全员参与。企业应该建立开放的反馈系统,让员工能够轻松地提出节约成本的想法和建议,无论是对生产流程的小改进,还是对供应链管理的优化建议。
最后,企业应该通过培养全员的成本意识,建立全员参与和全员负责的成本核算与管控体系,确保成本控制措施能够渗透到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从生产到销售,从原料采购到产品交付,形成一个全面、系统化的成本控制网络。这不仅能显著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率,而且能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明确成本分类,提高核算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在活性炭生产领域,建立精确而科学的成本分类机制对于确保成本核算与管控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为了提高成本核算与管控的效率和透明度,企业需要构建一个详尽且成体系的成本分类结构,将成本划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多个层面,确保每项成本都能被精确地记录和分析。这种细致的成本分类不仅提升了核算的效率,而且为企业在成本控制和管理决策上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以直接材料为例,活性炭生产依赖于木屑、果壳等原材料,这些直接材料成本在成本结构中占据了显著的比例。企业应建立详尽的原材料成本档案,记录每次采购的价格、数量和质量信息,并通过数据分析监控原材料成本的波动趋势。这种细致的管理有助于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调整采购策略,并为成本控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确保成本核算的精确性。
此外,为了增强成本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活性炭制造企业应采用先进的成本核算与管控系统,例如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作业成本法通过分析成本动因,将间接成本合理地分配到不同产品上,避免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可能带来的成本失真。在活性炭的生产过程中,间接成本如设备折旧、工厂维护等,通过与特定作业的关联,被精确地分摊到各个产品上。这种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不仅确保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还为管理层提供了深入的成本分析视角,从而为更精确的决策制定提供支持。
3.加强供应链管理,优化原材料采购成本
首先,供应商的挑选和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活性炭制造企业应该构建一套供应商评估机制,评估供应商的可靠性、价格优势和产品品质,以选择和建立与优质供应商的长期伙伴关系。通过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企业不仅可以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还能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例如,企业可以实施集中采购策略,通过大规模采购降低原材料的单位成本,并与供应商协商建立合理的价格调整机制,以适应市场波动,减少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其次,制造企业应该重视供应链的协作,促进采购成本的降低。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定期交换市场情报,如原材料价格走势、行业动态等,提前预测原材料价格的变化,从而制定灵活的采购计划。这种供应链的协同作用不仅使企业能够迅速响应市场变化,还能增强供应链的适应性和弹性,减少市场风险。
最后,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应该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任何因原材料质量问题导致的生产中断或产品不合格,都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活性炭生产企业应与供应商共同制定原材料质量标准,并定期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原材料满足生产要求,防止因原材料质量问题导致的额外生产成本。
4.规范成本核算流程,提升成本分析的科学性
在活性炭生产领域,确立规范且科学的成本核算与管控流程对于成本分析和控制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为了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比性,企业需要制定统一且详细的成本核算规范,覆盖从成本收集、分类到汇总的各个环节。这一标准化流程可以有效消除信息孤岛,保证数据的连续性,进而为成本分析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提升成本管理的科学性。
活性炭制造企业应当引入先进的成本分析技术,例如标准成本法和差异分析,以深入分析成本结构,精确定位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标准成本法主要是通过设定产品或服务的标准成本,并将其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以此清晰揭示成本偏差,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优化生产计划和流程。而差异分析则进一步细化这些成本差异,通过分析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要素的差异,企业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成本波动的原因,为优化成本控制策略提供数据支持。例如,通过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制造企业可以迅速识别出成本偏差的原因,如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人工成本的增加或生产效率的下降等,并及时采取措施,如调整生产计划、优化供应链管理或改进生产流程,以有效控制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制造企业还应建立成本数据库,定期进行成本趋势分析,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深入分析,预测成本变化趋势,为调整成本控制策略提供前瞻性指导。这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成本分析方法,能够帮助企业准确预测未来的成本压力,制定更加科学的成本控制策略,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成本优势。
5.合理分配成本,增强对产品成本的控制能力
一方面,制造企业可以通过细致的成本动因分析来明确间接成本与产品制造之间的逻辑联系。以活性炭制造为例,设备折旧是间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或生产的产品数量来分摊这一成本。例如,对于使用频繁的设备,其折旧成本应更多地分配到相关产品上,这样才可以确保成本负担与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保持一致,从而更真实地反映成本负担,提高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对于使用频率较低的设备,企业应合理评估其折旧成本的分摊,避免不恰当的成本分配,确保成本控制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为了不断改进成本分配方法,制造企业可以建立动态的成本调整机制,定期审视成本分配策略,确保其能够适应生产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管理的需求。例如,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或生产流程的优化,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折旧模式可能会发生变化,成本分配方法也应相应调整,以确保成本信息的及时更新和成本控制策略的持续优化。
三、结论
成本核算与管控是制造企业提升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培养全员成本意识、明确成本分类、加强供应链管理、规范成本核算流程以及合理分配成本等策略,制造企业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未来,制造企业应持续优化成本核算与管控策略,适应市场变化,确保成本核算与管控的灵活性与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杨燕.现代制造业中成本核算的创新策略与实践[J].中国集体经济,2024(27):157-160.
[ 2 ] 韩继文. 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探讨[ J ] . 财会学习,2024(24):110-112.
[3]荣欣.制造业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J].中国会展,2024(15):128-130.
[4]陈晓姣.制造企业持续改进中的成本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24,34(1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