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PI的精益预算管理优化策略
蔡峰
作者简介: 蔡峰(1989—),男,浙江黄岩人,汉族,本科,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遂昌县供电公司,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预算管理、成本精益管理、税务管理
【摘要】本文针对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关键绩效指标(KPI)的精益预算管理优化策略。通过引入精益理念,围绕战略目标设定KPI,并将其嵌入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评估的全过程,同时优化组织架构与流程,促进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最终实现预算管理的高质量、高效率。本文的研究丰富了预算管理理论,为企业预算变革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KPI;精益预算;预算管理;绩效评估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预算编制“费时费力”,执行“走过场”,考核“重结果轻过程”,预算与战略及运营脱节等问题日益突出。为破解这些难题,本文提出基于KPI的精益预算管理优化策略,旨在实现“战略导向、绩效驱动、简洁高效、动态优化”的预算管理新模式。
一、精益预算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1.传统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传统预算管理普遍存在编制不科学、执行不严格、考核不到位等问题。具体表现为:预算编制过于详细复杂、缺乏弹性,与战略目标联系不紧密;预算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监控,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考核过于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管理和改进。这些问题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应有的管理功能,甚至束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了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2.精益理念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精益理念强调以客户价值为导向,消除浪费,追求卓越。将其引入预算管理,意味着要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聚焦关键绩效指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及时识别和削减预算执行中的低效无效支出,减少资源浪费;要通过预算执行过程管控和持续改进,实现组织内部的高效协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精益预算管理要求管理者树立精益思维,采用系统方法论指导预算实践。
3.精益预算管理的特征与优势
与传统预算相比,精益预算具有鲜明特征和独特优势。战略导向,精益预算紧密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展开,引导组织聚焦价值创造。绩效驱动,精益预算强化关键绩效指标(KPI)考核,激发组织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简洁高效,打破传统的部门墙,优化预算编制与审批流程,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动态优化,精益预算重视预算执行的持续改进,增强预算的前瞻性和可执行性。因此,精益预算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二、基于KPI的预算编制机制
1.战略目标分解与KPI设定
精益预算管理的起点是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分解与KPI的科学设定。首先,要将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细化为阶段性目标,并进一步分解到各业务条线和职能部门。其次,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关键驱动因素,并选择恰当的KPI予以衡量。KPI要全面反映财务与非财务、短期与长期、过程与结果等维度的目标,要“SMART”(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有时限)。设定KPI时要广泛征求一线员工的意见,确保其合理性和可执行性。还应明确KPI的权重、计算公式和数据源,建立KPI标准库,为预算编制提供依据。KPI分解与设定是精益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需要组织各层级密切配合、反复沟通,形成科学可行的KPI框架,为预算管理奠定基础。
2.预算编制的KPI嵌入
精益预算编制要充分嵌入KPI,实现预算与绩效管理的有机融合。以KPI为基础确定预算目标,提高预算目标与企业战略的关联度。通过KPI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传递到各业务条线和部门,再据此设定各层级的预算目标,使预算编制“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结合,形成战略协同、上下一致的预算方案。以KPI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根据KPI权重确定资源投入的优先次序,向价值创造活动倾斜,同时减少非增值活动的预算额度,压缩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将KPI嵌入预算,使预算成为引导绩效改进、创造价值的有力工具,调动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促进组织目标的达成。
3.弹性预算的动态调整
弹性预算是精益预算管理的重要工具,可根据实际业务量的变化动态调整预算。与传统的固定预算相比,弹性预算更加灵活,能够适应市场环境的波动。弹性预算以业务量为基础变量,将预算项目分为固定和变动两类,当实际业务量偏离预算值时,相应调整变动项目的预算额,而固定项目不变。在制定弹性预算时,需合理估计业务量、区分固变成本,确定弹性预算系数,设置调整区间。在执行中,要持续监控业务量和预算执行的匹配度,据此优化资源配置。当市场环境或战略导向发生重大变化,还需重新编制预算或进行预算追加。弹性预算强化了预算的适应性和管控力,能够更好地指导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快速应变能力。
三、面向KPI的预算执行控制
1.预算执行责任与权限设置
预算执行责任与权限设置是精益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
首先,要明确预算责任主体,将预算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业务条线、职能部门和个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其次,要合理划分预算管理权限,在集中管控与放权授权间寻求平衡。总预算由财务部门牵头管理,各层级预算由相应的业务部门负责,日常费用支出等由基层单位把控。再次,要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机制,重大预算项目实行分级审批,一般预算费用实行授权审批,细化审批流程和标准。最后,对于突破预算的事项,要明确问责规则,区分因内外部环境变化等客观原因引起的偏差,和因管理不善、决策失误等主观因素导致的偏差,分别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2.预算执行的过程监控
预算执行监控是精益预算管理的重点,旨在及时发现偏差,控制风险。监控内容包括预算收支、资金使用、采购付款、在建项目等,重点关注与战略目标关联度大、与KPI挂钩的关键业务。监控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覆盖,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实时动态监测。
事前监控主要做好预算编制、指标分解、趋势预测等,提高预算的前瞻性。事中监控以“人、财、物”为切入点,紧盯现金流、存货水平、应收账款等,控制预算执行节奏。事后监控通过预算差异分析、KPI考核等,评价预算执行效果,总结经验教训。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和风险隐患,要及时预警反馈,采取纠偏措施,对重大事项及时调整预算。有效的监控确保预算刚性约束,提高资金效率,增强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
3.KPI反馈与纠偏机制
KPI反馈与纠偏是精益预算管理的重要闭环,通过快速反馈KPI完成情况,持续优化改进预算管理。做好KPI的月度、季度、年度盘点,分析KPI完成进度,诊断差异原因,识别改进空间。建立KPI预警机制,针对出现较大负向偏差的KPI,及时采取预案调整、资源再平衡等纠偏措施。对超预期完成的KPI,要总结推广经验,并适度调高后续目标。定期召开KPI分析会,搭建各业务条线、职能部门的沟通平台,通报KPI完成情况,研判内外部形势变化,形成风险共识,商议优化策略。将KPI反馈结果运用到战略调整、流程改造、预算优化等方面,持续提升组织绩效。KPI反馈与纠偏使组织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动态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创新潜力,为实现既定目标保驾护航。
四、KPI驱动的预算绩效评估
1.绩效评估指标的选取
精益预算绩效评估指标的选取要全面均衡,兼顾财务与非财务、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等维度。一是选择与企业战略紧密相关、对价值创造具有决定性影响的KPI作为核心评估指标。二是选择反映投入产出效率、资源利用效果的财务指标,如ROI、成本费用利润率等。三是选择反映创新能力、流程优化、客户满意度等的非财务指标,构建科学的指标权重体系,引导组织聚焦长期价值创造。
2.绩效评估的实施流程
精益预算绩效评估的实施流程包括准备、实施、反馈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成立评估小组,搜集预算执行数据与员工绩效日志,开展多维度数据分析,形成初步评估结果。实施阶段:召开评估会议,听取各方汇报,运用专家评分、绩效面谈等方式,客观评价预算执行效果和员工工作表现,形成综合评估意见。反馈阶段:向相关方反馈评估结果,表彰先进,问责后进,帮助员工查找差距,制定改进措施,并运用评估结果优化预算编制、调整战略规划。
五、精益预算管理的保障措施
1.组织架构的扁平化调整
精益预算管理需要组织架构的扁平化调整,打破传统的金字塔式层级,实现高效协同。减少管理层级,压缩汇报链条,加快信息传递和决策速度。设置大区经理、业务总监等“小老板”岗位,下放经营管理权限。推行事业部制改革,围绕业务条线设置独立核算单元,构建“战略中心-事业群-执行团队”的扁平式架构。优化职能部门设置,打破“条块分割”,建立业务与财务、人力、IT等部门的矩阵式衔接机制,强化集中管控。精简冗余岗位,盘活闲置人员,提高人均效能。完善配套的授权体系、监管机制和绩效考核,确保扁平化运作规范有序。组织扁平化是顺应大企业集团化和市场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能够提升组织应变能力和运营效率,但变革过程中要统筹兼顾,讲求平衡,避免组织失控。
2.业财融合的流程优化
业财融合是精益预算管理的内在要求,通过优化业务与财务的协同流程,实现“以业务为主导,以财务为基础,以业财融合为保障”。一是强化业财人员的交流轮岗,建立财务业务伙伴关系(Finance Business Partner),形成业财融合团队,服务一线业务决策。二是优化业财衔接的关键节点,如预算编制、采购付款、资金调度等,提高业财互动频次和深度,及时捕捉业务需求和财务风险。三是打通业财数据壁垒,建立共享的数据中心,利用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实现业务与财务数据的实时联通,多维呈现,赋能业务运营。四是开发场景化的移动财务应用,让财务走出办公室,及时获取一线业务信息反馈,高效完成报销、查询等业务流程。业财融合流程优化让财务真正成为业务的助推器,在战略制定、营销策划、风险管控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六、结语
基于KPI的精益预算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通过战略引领、关键绩效驱动、动态优化控制、绩效闭环改进,促使企业“降本增效、创新发展”。这需要企业上下形成“求真务实、创新变革”的共识,并付诸持续行动。
本文提出的优化策略,可为推动企业预算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参考文献
[1]劳玲红.精益管理背景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实践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23(11):119-121.
[2]胡蝶.精益化预算管理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23(30):79-81.
[3]林晓萌.基于精益管理的全面预算管控体系分析[J].商业2.0,2023(17):13-15.
[4]戴笑韫,李春梅,王振宇.精益管理视域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J].中国卫生经济,2023,42(1):65-68.
[5]刘倩.基于预算执行偏离度指标探寻企业精益预算管理[J].商场现代化,2022(19):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