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PP模式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基金项目: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2023年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3JY18)
陈文婷
作者简介:陈文婷(1993—),女,陕西咸阳人,汉族,会计硕士,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摘要】财会专业是一门应用型较强的学科,而实践教学是培养财会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通过实践教学评价可以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教的目的。本文以CIPP模式为理论基础选取实践教学评价指标,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四个维度动态循环,形成逻辑闭环,并提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运行的保障措施,不断优化财会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CIPP模式;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一、引言
随着“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的推进,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的创新思维对于“一流专业”“一流本科”的建设和“一流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深层次要求。财会专业是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实践教学作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通过构建实践教学评教体系,可以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教,进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二、基于CIPP模式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1.全面性评价原则
在财会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坚持全面性原则,该原则可以从两方面去体现。一方面,评价内容要具有全面性,基于CIPP模型对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构建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四个维度,覆盖了教学体系、资源投入、政策背景、区域需求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另一方面,评价主体的全面性,建立学校、学生、企业多主体参与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规避了传统的实践教学评价主体较为单一的问题。
2.动态性评价原则
传统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大多以结果导向,评价指标的选取具有普遍性与静态性,而各专业特点不同,普适性的评价体系针对性较差。基于CIPP模式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从背景评价出发,结合财会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分析了实践教学的内外部环境,注重过程性动态评价,实时监控实践教学的运行,进而及时发现实践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此外,财会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对于CIPP模式的四个维度的应用并不是刻板的,而是四个维度形成逻辑闭环,循环评价,以保证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运行的可持续性。
3.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财会专业实践教学评价应兼顾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增强评价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例如实践教学目标、政策背景、区域环境等观测点适用于定性评价,而实践教学经费投入情况、实践教学平台搭建以及校企合作情况应以定量评价为主。此外,对于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指标权重的计算可以采用量化模型,如层次分析法,以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为评判标准,提高关键性评价指标的权重,在构建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兼顾重要性与全面性,同时,在选取评价指标时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等定性方法,选取符合财会专业特点且影响实践教学程度较高的评价指标,提升评价指标选取的科学性。
三、基于CIPP模式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的选取
财会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基于CIPP模式的四个维度“背景-输入-过程-结果”,从学校、学生、企业多元主体出发结合本科教育国家标准以及“金专”计划要求进行筛选,进而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1.实践教学背景评价指标的选取
实践教学背景评价是评价体系的首要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围绕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外部环境、政策制度、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评价,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标筛选。
首先可以对于财会专业“双创”机制搭建的情况进行评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金专”背景下各本科专业发展的潮流趋势,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财会专业的需求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做账工具,地区和各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双创”人才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财会专业“双创”机制设计的情况可以从“双创”课程设置的完整性以及“双创”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其次对于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目标设置进行分析。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是实践教学体系搭建的起点和终点,教学目标设置的科学性决定了实践教学体系搭建的逻辑是否能够支撑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目标设置可以从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度以及实践教学目标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最后对于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制度情况进行分析。制度情况的分析是财会专业实践教学顶层设计是否具备逻辑性的体现,有效的制度执行可以保证实践教学体系可持续运行,因此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制度情况可以从实践教学制度设计的完整性以及制度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2.实践教学输入评价指标的选取
输入评价是对财会专业实践教学资源投入情况进行评价,是实践教学体系的物质基础,因此可以从教师团队建设、经费安排、实践教学平台搭建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
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教师团队建设情况可以从师资结构、“双师”情况以及企业实践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财会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作为实践教学建设的核心主体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兼具丰富的实践经验。理论知识的积累程度可以通过职称以及专业证书获取情况来进行评估,而实践经验评价可以通过企业挂职或者实践情况进行分析。
经费安排是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物质保障基础,可以从实践实训平台经费投入充足性以及经费使用的有效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进而保障实践教学经费安排的合理性。
实践教学平台搭建情况可以从实训基地建设情况以及实践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进行分析。一方面,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可以从实训教室数量、实训软件更新情况以及实训设备完善情况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工具的多样性可以从实训课程安排、实习企业数量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
3.实践教学过程评价指标的选取
实践教学过程评价是对于财会专业实践教学运行过程进行动态评价,与传统实践教学过程评价的静态性指标不同,该维度指标是基于实时性与反馈性原则进行选取,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化监督,进而及时发现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减少滞后性,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因此,实践教学过程评价指标的选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情况评价。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包括课堂、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围绕学校、学生、企业三大主体有机结合,相互作用,因此,可以从实践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实验实训课程的丰富度、实习效果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
二是校企实践教学合作平台的运行情况。实践教学要求培养满足企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可以有效了解企业对于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粘合度,进而针对性地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校企实践教学合作平台的运行情况可以从企业实习基地合作情况、企业外聘教师引进、校企合作方式进行评估。
三是实践教学监控反馈机制的构建情况。财会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动态循环的评价系统,构建科学的监控反馈机制有助于及时发现实践教学评价过程中的问题,进而不断优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践教学监控反馈机制的构建情况,可以从实践教学监控机制的实时性和反馈机制的及时性两方面进行分析。
4.实践教学结果评价指标的选取
实践教学结果评价是基于前述三个阶段运行后的成果反馈,有效的结果评价可以直观地显示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性。该维度指标选取立足于多元主体,对比分析实践教学目标与预期目标,评估实践教学效果性,进而与实践教学背景评价阶段衔接,形成逻辑闭环。实践教学结果评价指标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选取。
一方面,可以从实践教学对于区域经济的促进性进行评价。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的财会专业人才,进而促进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可以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通过实践教学评价,不断优化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可以提供更多优秀人才。
另一方面,可以从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分析。实践教学结果评价是对实践教学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即对实践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进行分析,可以与实践教学背景评价相连接,从财会专业人才目标实现情况与实践教学效果性两方面进行指标选取。
四、财会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运行的保障措施
1.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实践教学基地
企业是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参与主体,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通过与企业深入合作才能了解其需求,进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而打造充足的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才能推行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实习与实训计划,实践教学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物质平台,是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基础保障,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实时监督学生实训实习全过程。与传统实践教学体系中实习环节学校参与度较低不同,可以由学校派驻实践教学教师带队与企业教师同时指导学生实习,进而满足财会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多元主体参与的要求,及时全面地获取实践教学评价指标所需的基础资料,为后续实践教学质量打分提供依据。
2.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力量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情况分析是财会专业实践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可以促进卓越人才目标的实现,进而为地区和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一方面,实践教学课程目标的设置要结合企业和区域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明确实践教学的方向。另一方面,紧跟专业发展,不断更新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丰富实践教学工具,结合财会专业特征合理实践课程安排。
实践教学教师是财会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全过程参与主体,良好的师资团队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
首先,可以鼓励教师考取专业证书,扩大“双师型”教师比重,加强教师对于前沿性财会专业实践课程学习的投入。其次,引进企业导师,优化实践教学师资团队,而企业导师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教学,进而夯实学生的专业实践基础。最后,鼓励实践教学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进而掌握企业需求,优化实践教学培养方案。
3.打造实践教学评价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反馈实践教学评价问题
财会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基于CIPP模式四个维度构建的动态循环系统,需要实时了解实践教学基本情况,因此,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与专业的软件公司合作,依托大数据平台,搭建实践教学评价监测机制,及时获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运行各阶段所需的资料,为实践教学评价提供数据支持,并反馈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不断优化财会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教,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发展区域经济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许雷,刘熠,谭秋莲.基于概率语言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3,38(8).
[2]路运才,焦晓光,李丽.“双万计划”背景下一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以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3(21):107-110.
[3]段爱峰,赵旭平,史宇航.“双万计划”背景下高校“金课”建设质量评估维度——基于学习者体验视角的扎根理论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23(2):9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