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路径研究
徐倩 赵罗杰
【摘要】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巨大机遇,同时也加速了各国的竞争。我国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强化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建立更好的国际贸易环境,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的数字化转型,并在数字化赋能下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逻辑和路径进行研究。探索数字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合作机制,推动我国国际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经济;国际贸易;发展;逻辑
我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不断加深与各国的合作,贸易额在逐年增长。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依托数字化技术开展高质量的国际贸易已经成为目前发展的主要方向。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可以为经贸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解决过去国际贸易过于粗放的问题,并朝着精细化方向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也加快了对数字化技术应用于经贸中的布局工作,2016年12月,商务部印发《对外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将标准化、规模化、集群化的电子商务产业作为经贸发展的主要方向;2019年11月,国务院在《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同样强调积极开展数字化经济、数字化贸易,充分利用数字化赋能推动国际贸易发展;2021年开始,为应对新冠疫情冲击、美西方国家开始奉行孤立主义的新形势,国务院办公厅在《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中,强调我国需要加快国际贸易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了推动国际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应加强数字化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不断完善国际贸易交流形式,推动我国对外经贸质量持续提升。
一、国际贸易数字化转型概述
国际贸易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所使用的贸易标的物、贸易工具、贸易方式也朝着数字化的方向转型。在大量数字化技术快速使用的背景下,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都可以快速进行加工处理,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发送到世界各地,加快了信息传递、交流和处理的速度。数字化技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赋能国际贸易的发展,海量的信息处理、快速的数据分析,能加快信息传递的效率、经贸合作的准确性,即国际贸易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转型能提升国与国之间的关联性,加快经济活动的速度。
二、数字经济对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作用逻辑
1.数字基础设施推动合作
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能够给国际贸易不同合作方提供数字基础设施,包括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速了各类信息在合作方之间的流转,并且能满足国际贸易不同合作方之间的有效交流。通过高效的合作创新,可以加快外贸产业的发展,强化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充分合作,缩短合作路径,并扩大国际贸易的交流规模,有利于保证贸易效率,提升各方在贸易中的收益。
(1)提升贸易产业供应链合作效率
国际贸易产业对供应链合作要求更高,供应链各方都比较重视风险控制,重视供应链的稳定性。高质量的国际贸易应具备拥有较高韧性的供应链,确保供应链各方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以及获得相关收益,为自身发展、合作伙伴的共同发展创造条件。数字技术确保了供应链上合作各方在信息、技术、标准、需求等方面的充分对接,可以保证各方迅速了解产业链上下游需求,完成对行业现状、自身状况的分析,加快供应链体系的高效运行。
在此背景下,部分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由于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水平比较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展中国家供应链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同时,技术相对落后国家也容易在供应链体系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经济水平更高国家可以依靠自身获取信息速度更快、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供应链整合更深,快速完成产业布局。因此,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需要对接发达国家的产品标准、数字基础设施标准,才能融入高质量的经济循环中,为自身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条件。
(2)增加贸易增长点
国际经贸合作加深会产生很多全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也在不断出现全新的增长点。比如湖南通过建立“跨境电商+网红经济+直播”的商业模式,实现了对本省肉类冻品等特色产品的跨国营销,大量产品售往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并在一带一路沿线也获得了大批订单,2022年出口业务量达到了520亿元,在数字经济的支持下,帮助湖南省部分产业参与到了国际经济的循环中。国内很多公司、地区在参与到外部经济循环时,会重视生产要素和中间出口商形成产业关联,并根据外部需求优化自身产业建设模式。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支持,能帮助合作方充分参与到国际经济博弈当中,发现国际市场的需求,为自身产业开辟新的方向。技术、人才、信息在国际上的快速流动,也能加快市场反馈速度,帮助国家优化商品出口结构,让外贸交易保持增长。
(3)强化成本控制
在传统的贸易合作模式下,客户对接、合作方磋商、海外运输、各类手续办理等会经过大量环节,而且会产生大量的额外成本,会压缩出口商、生产企业、进口商的利润空间,并导致商品价格增加,影响商品销路。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不同合作方快速获取相关需求,在高效信息交流中快速完成商品标准、技术标准的对接,提升磋商速度,降低贸易交易成本,给获得收益提供更大的空间。
通过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各国都能更有效地了解国际市场需求,也有利于自身产品介绍和对外推广,减少了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搜索成本;即时聊天、视频聊天等软件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能够让买卖双方快速完成线上沟通,降低了线下磋商的成本。随着工业的智能化改革,可以保证贸易产品的质量,提升对运输状况的管理和规划,对提升贸易效率发挥着巨大作用。利用ICT技术,能快速完成有关手续的办理,降低产品的通关成本,给降低国际贸易成本提供支撑,为各方合作提供更大空间。
2.数字贸易合作模式
(1)多元化贸易标的
数字化赋能下的国际贸易继续使用传统实体贸易标的的同时,也会使用数字化产品、服务等虚拟标的。虚拟化标的拥有比较强的售后服务价值,并具备一定的非商品属性。目前数字化经济和实体行业不断融合,让部分传统行业也衍生出了虚拟化贸易标的。多元化的贸易标的提升了贸易过程中的便利性,也可以保证贸易的深度和广度。
(2)贸易主体转型
数字化技术支持下,可以让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联系更加直接,减少中间商、代理商层级,解决过去的信息不对称,让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快速传递给生产者,提升跨境贸易的效率。消费者所具有的贸易主体地位也会更加稳固,有利于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也能让生产者灵活调整生产模式,根据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分析预测结果确定市场需求,满足部分人员的个性化需求。

(3)贸易方式转变
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让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快速发展,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物流系统、海外仓储系统加速建设,进一步促进了电子商务合作。全新的贸易模式改变了传统贸易模式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不同电商平台采购外国商品,为各国的出口、入口提供了便利。
三、数字化赋能的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路径
1.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国际贸易的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对贸易人才需求更为严格,需要人才具备较高的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具备比较强的国际化视野,有效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市场调查,从技术上解决数字鸿沟问题。为此,应加强对数字创新、数字人才的培养,强化政府、企业、学校三个维度的合作,全面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解决技术瓶颈,完成产业体系建设。比如,湖南的“黄花数字贸易港”就建立了人才培养基地,每年能够定向培养直播人才、跨境电商人才超过5000人,培养基地有多家企业合作,以及省内7所高校授牌。
政府需要发挥在市场中的引导作用,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培养目标,明确复合型贸易人才的需求,加强和不同规模企业的合作,不同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人才能力需要,不断调整培养指标,加强对学校的引导。企业应重视与政府、学校之间的合作,通过政府建立行业协会、合作平台,促进自身发展,并借助平台招揽相关人才,还可以通过与学校联合培养满足人才针对性培养需求。学校一方面应根据政府有关要求、政策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还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同时,也要定期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企业的人才需求,不断优化自身培养体系。
2.围绕数字化建立产业合作体系
良好的产业合作体系能加深各方合作,提升产业链韧性,也有利于产业体系的建设,提升外贸竞争力。通过使用数字化技术建立产业合作体系,能够完善产业链条的分工,并实现产业链各方的利润最大化。为此,我国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贸易各个环节数字化转型。
在转型过程中,应实现数字资源的统一化管理,通过建立大数据管理部门促进各类信息在国内市场上的流通,以及发布有关市场数据,满足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合作需求。同时,大型数据平台应提供对外的数据接口,方便其他国家通过大数据平台与国内合作,也促进国内的小微企业有机会参与国际贸易,促进贸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数字化的产业合作体系应坚持以中国为核心完成价值链的构造,例如可以利用我国当前拥有的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推广我国标准,让我国充分参与到数字经贸规则的制定当中。也要通过构建专门的数据交易合作机制,在满足数据安全的情况下,确保各类数据在合作方之间有序流动,实现我国和其他国家的深度合作。目前湖南正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和数字化技术,从物流运输向产业聚集的方向转变,城陵矶新港区结合产业链合作,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材料、先进设备制造等特色产业上加强了国际合作,怀化利用智慧冷链技术建立数字化物流中心,能够每天处理10万单物件。
3.利用“数字丝绸之路”推动合作
“数字丝绸之路”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合作,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数字化贸易基础,解决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数字化鸿沟。为促进国际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我国需要继续利用“数字丝绸之路”,依靠其引领作用推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因此在合作过程中需要为有关国家展现数字化赋能下的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吸引更多国家加入“数字丝绸之路”,加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字合作。
合作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我国在通讯设备、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加快产业布局,扶持各国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并以此为基础加强在其他产业方面的合作。湖南“黄花数字贸易港”就利用自身自贸试验区优势,面向各国企业吸引投资,在数字贸易服务、产业孵化上重点招商,并建立了面向全世界各国企业的平台。针对欠发达地区,应加强对数字经济的投资,建立网络基础设施的合作模式,并加强技术和人才的投入,促进相关国形成数字化产业经济。
4.协调开放和国家安全的关系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生产力、工业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前列,但是较少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在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中,中国应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通过建立更加统一的规则增进合作,有利于降低我国企业与外国合作的成本,以及推动更多国家、地区参与到我国的产业链建设中,形成数字贸易合作标准。我国应以减少数字贸易壁垒为主要目标,建立双边、多边合作框架,形成完善的数字贸易协定。将开放、包容作为合作框架的主题,参与区域数字治理合作。例如,可以利用我国数字贸易、电商长期积累的经验,通过应用端优势提升我国在数字贸易规则制定的影响力,提升中国在贸易规则制定上的话语权。
另外,合作的开放性势必意味着我国的数字信息安全会受到影响,大量信息的公开甚至会威胁我国的国家安全,因此应保持信息开放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平衡。我国应重视数字安全治理,强化对互联网监控,完善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制度,强化对跨境信息传输的监控,避免开放性信息产生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因此在参与数字贸易规则制定时,也需要建立各方相互尊重其他国家主权、国民信息安全的合作框架,在满足各国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制定规则,为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提供条件,更能减少其他国家对我国主导下国际经贸体系规则的抗拒,实现中国规则的对外推广。
四、结语
数字化赋能下的国际贸易相比传统国际贸易信息传递速度更快,能够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合作。为了保证我国国际贸易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根据数字化国际贸易的需求加强人才培养,完善产业合作体系,还要继续利用数字丝绸之路推动与其他国家合作,并在满足国家安全要求的情况下提升开放水平,促进和其他国家的深化合作,提升我国在数字化经贸时代的话语权。参考文献
[1]张一,薛伟,王婷.数字化转型如何驱动中国高质量出口:机制和微观证据[J/OL].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6[2024-03-07].
[2]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提供数字赋能[J].中国海关,2024(2):19-25.
[3]田利辉,李政,李鑫.数字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来自“一带一路”倡议的证据[J].国际金融研究,2024(2):3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