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乡村振兴视野下石崖茶特色销售模式的创新路径探索
 

乡村振兴视野下石崖茶特色销售模式的创新路径探索
余刚毅 1 张海宁 2 王彦彦 3
(1. 柳州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 柳州 545616;2. 柳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柳州 545616;3. 柳州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616)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平乐县石崖茶特色销售模式成为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通过分析该区域的销售模式及现状,对更好地增强该产业生产的标准化、精细化水平,开发多元化、差异化的石崖茶商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石崖茶;销售模式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任务。桂林平乐县石崖茶,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文化底蕴、健康价值,成为该地区乡村振兴的一大亮点。虽然该区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当前该区域仍面临着品牌销售认知低、销售不畅等挑战,探索品牌销售新路径,制定新的建设策略,有利于该区域助力石崖茶产业升级、提升农民收入,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一、广西石崖茶成为特色品牌的理论基础
(一)三大理论引领石崖茶产业转型升级与地理标志性品牌建设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依托品牌战略、市场营销与农村电商理论,平乐县石崖茶产区迎来了转型升级新机遇。所谓“品牌战略”指的是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围绕产品的品牌所制定的一系列长期性、带有目的的总体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所谓“市场营销战略”指的是在复杂市场环境下,为实现特定的市场营销目标而设计的长期、稳定的行动方案,并形成指导企业市场营销全局的奋斗目标和经营方针。所谓“农村电商战略”指的是通过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产品销售,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整体规划和实施。通过这三种战略,平乐县石崖茶产区以独特生态与健康绿色为核心,借鉴名茶经验,深挖文化底蕴,以有机认证与地理标志展现优势。在传播上,巧借社交媒体与电商平台,精准触达市场,可双效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
(二)精准市场细分与差异化策略引领转型升级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平乐县石崖茶产业积极融入市场营销理论,深入实施市场细分策略,精准识别,并针对不同群体定制差异化的营销策略,例如,注重健康的中老年群体、追求新奇的青年群体。同时,强化产品差异化战略,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结合特色包装设计,使得平乐县石崖茶产品在众多茶叶品牌中脱颖而出。平乐县作为石崖茶产区的一个典型代表,始终积极践行“改品种、提质量、创品牌”的发展道路,推动石崖茶产业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为产业转型升级与品牌建设树立了新标杆。
(三)电商赋能石崖茶:从濒危到繁荣的蜕变之路
      2015 年 11 月 9 日,《关于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大力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加快完善农村物流体系。这为平乐县石崖茶产业迎来了跨越地域限制、拓宽销售渠道的历史性机遇。这更为该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平乐县石崖茶产区通过搭建直播旅游矩阵,利用元宇宙、虚拟主播、5G 网络等新技术手段,为景区搭建了全新运营场景和展示平台,提升了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这深刻展示出了电子商务与农村电商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与无限潜力。近年来,许多大学生成为助力家乡产业升级的青春力量。他们利用假期成立各类组织,聚焦家乡产业需求,携手农户拓展电商渠道,提升农产品价值。同时,他们积极与政府、企业及各大高校合作,搭建交流平台,为家乡产业注入新活力,为家乡繁荣贡献了青春力量。
(四)平乐县石崖茶“旅游 +”模式探索与实践的初步成效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平乐县持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与扶持力度,不断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旅游品质,促使该县的旅游业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它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持续性发展。权威数据显示,仅 2023 年 1 月至 2 月,平乐县成功接待游客数共计 59.98 万人次,这一数字较 2022 年大幅增长了 59.43% 之多。这一数据充分彰显了平乐县旅游业的蓬勃活力。而且该县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展现出高度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它还通过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有效激发了旅游市场的活力与潜力。
二、平乐县石崖茶特色品牌销售模式面临的挑战
(一)产品创新滞后制约品牌影响力
      平乐县野生石崖茶,作为一种珍稀茶品,源自桂北地区高海拔原始森林的深邃腹地,以平乐县最为突出,汇聚了全区六成以上的宝贵产量。然而,在产量增长的同时,还应当正视该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特别是产品多元化方面显著滞后,一方面,产品产量虽有提升,但整体规模仍有待扩大,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产品形式单一,缺乏足够的创新力,仍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加之品牌知名度有限,市场认知度不高,进一步制约了其市场扩展步伐。近年来,虽然业界已经开始尝试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等手段促进石崖茶发展,但实际效果仍显不足,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且不能只是单一化的模式创新,应寻求更长足的发展。
(二)茶产区的旅游经济潜力有待挖掘
      桂林市的旅游经济非常繁荣,它巧妙融合乡村风情、田园美景、民族村寨与节庆文化,构建了以城郊景区为中心,辐射周边村寨与农业基地的乡村旅游体系,促进了农旅深度融合。但在这一背景下,平乐县石崖茶产区的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自 2023 年以来,虽然平乐县旅游经济出现爆炸式增长,但仍与桂林市多地常年的繁荣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平乐县坐拥绝美自然风光、珍稀石崖茶文化资源,其资源开发不足,难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就平乐县石崖产区来说,如何深度挖掘及高效利用本土资源,抓住本土旅游业突破发展瓶颈,以旅游业拉动石崖茶产业,推动产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已经成为核心问题。
(三)石崖茶的宣传难以应对市场的发展需求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当前石崖茶的宣传策略多聚焦于其药用价值,而对同样重要的保健特性提及不足,例如,低咖啡因、重金属含量低。在这当前注重养生文化人群年龄下移的社会背景下,限制了其市场的全面发展。据国内权威专家分析,石崖茶中富含黄酮类成分(18%~20%)、茶多酚(23.4%)、氨基酸(0.4%),并含多种生物碱 [1],同时,从中分离出芹菜素、山茶苷 A、山茶苷 B 等三种黄酮类化合物 [2]。国外权威专家从石崖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包括芹菜素、山茶苷 A 在内的六种黄酮类成分及六种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确认其为自然界中黄酮类含量极高的植物之一。这些成分具有消炎、解毒、止血降压及防癌等药理作用,对风火牙痛、口腔炎、咽喉炎等多种常见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且无副作用,体现了其作为野生保健茶及天然药物资源的巨大潜力。
(四)聚焦地方企业运营的人才流动
      在乡村振兴重大战略下,人才流动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显著问题,平乐县也不例外,这一现象对该地区企业运营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一定压力。以金沙贡茶公司为例,该企业作为当地区域经济的亮点,凭借着政策扶持和本土产业优势稳步前进,但青年劳动力的流失仍是不容忽视的隐忧。因人力不足,金沙贡茶等企业常需不断调整生产标准,影响了市场竞争力,这映射出青年群体对更广阔发展空间与更高生活品质的向往。人才外流的背后,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映射,经济发达地区的吸引力与教育资源的地区差异共同作用,促使人才流动加剧。平乐县也需正视此现实,以理性态度审视自身发展短板。
三、平乐县石崖茶特色品牌销售模式创新路径研究
(一)抓住机遇特性,发展该区域的旅游文化
      桂林山水甲天下,作为发展多年的旅游城市,平乐县一直深受其益。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地区重点开发“旅游 + 石崖茶”创新模式,如平乐县青龙采茶节、茶文化主题旅游线路、青龙乡大刚村石崖茶产业园。这一成功探索,不仅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也促进了平乐茶文化的广泛传播。同时,该产区还应该与平乐县当地其他特色相结合,发挥当地多民族、多文化、多特色交织多年的特点,在“旅游 + 石崖茶”“旅游 + 乡村”“旅游 + 民俗文化”等方面因地制宜,因时而异。以此实现同地点、多文化、多领域的深度交织,使得一地之发展不仅只限于一种产业,促进平乐县多文化传播,带动当地多文化、多产业同步快速发展,为石崖茶特色品牌及其他产业产品销售奠定基础。
(二)以乡魂引人聚财,激发乡土活力
      “民族复兴,乡村必行。”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一大挑战在于人力资源的流失与不足。这一现象背后,除了经济因素外,城乡心理差异亦不容忽视,需通过政策与情感双重引导加以解决。从多维度出发,构建一套吸引与留住人才的综合体系。强化宣传引导,利用大学生社会组织等平台,深入宣传家乡发展新貌与潜力,吸引高素质人才回归。同时,鼓励当代青年大学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充分利用“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等项目,鼓励青年学子深入农村基层,将所学知识与自身热情奉献给乡土,促进高等教育成果在乡村的转化应用,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优化生产模式,促进该区域石崖茶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乡村振兴大战略下,平乐石崖茶产区已经超越单一生产模式的局限,但在当前人力资源紧张的背景下,该产区可以打造一种更为精细化的双模式结合方案,并融入自动化筛选技术。坚持并强化人工采摘优势,确保精品茶制作的原料品质。同时,对于机器采摘的茶叶,增设自动化筛选环节,以筛选出品相完好、接近人工采摘的茶叶,这些茶叶可与人工采摘的茶叶共同用于精品茶的制作,而剩余部分则继续用于平价茶生产。虽然这样,企业会增加一条自动化筛选流水线。但从长远来看,其带来的效益是显著的。通过精准筛选,不仅大幅度提升了精品茶的产量、产品品质以及市场竞争力,还实现了茶叶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减少了因机器采摘可能导致的品质浪费。这一创新模式促进了该区域石崖茶产业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时代新动力。
(四)拓宽茶类创新,深化石崖茶品牌特色
      在国家乡村振兴大战略下,桂林平乐县石崖茶产区要更加关注该产品的用途创新,如茶味饮料、抹茶产品制作等,需要重视工艺创新,以解锁石崖茶的无限可能性。茶叶类型的多样性,并非茶叶本身硅油属性决定,而是源自制作工艺的千变万化,以及茶树品种与地域环境的精妙匹配。鉴于此,应勇于突破固有框架,尝试将石崖茶引入红茶、乌龙茶、白茶等多种茶类的制作工艺之中,创造出石崖红茶、石崖乌龙、石崖白茶等全新品类。通过工艺创新,不仅能够丰富石崖茶的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偏好,还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深化石崖茶作为特色品牌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皮振宇, 李静, 何颂华, 等. 基于HPLC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的石崖茶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J].药物评价研究, 2024, 47(7):1529-1539.
[2] 李水萍, 李妮励, 张永怡, 等.石崖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成药, 2021, 43(5):1280-1285.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