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农业经济可持续中的ESG 实践困境与对策
 

农业经济可持续中的ESG 实践困境与对策
刘润熙
长治市代理记账行业协会,山西 长治 046000
作者简介:刘润熙(2000—),女,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可持续中的ESG 实践困境与对策。
    摘要:聚焦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ESG 实践,深入剖析困境与对策。点明当前农业企业面临治理架构欠佳、信息透明度低等问题,农户与企业ESG 意识淡薄。为此,政府应推动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要设ESG 部门、将相关指标纳入考核。同时,农业、环保、媒体等应联合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多元渠道增强意识,助力农业经济绿色转型。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ESG 实践
    引言
    农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根基所在,其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农村繁荣,更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深远影响[1]。ESG 理念的兴起,为农业经济的转型照亮了新方向。ESG 理念涵盖环境、社会和治理3 个关键维度,促使农业领域从传统的单纯追求产量增长,向兼顾生态保护、履行社会责任以及企业规范治理的综合性发展模式转变[2]。在将ESG理念落地于农业经济实践的征程中,诸多棘手难题横亘在前,亟待我们抽丝剥茧,深入剖析并寻找破解之道。
    一、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ESG的关系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内涵丰富,与ESG 理念紧密交织,相得益彰。从环境维度(E)来看,农业生产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深度交融。健康的土壤、清洁的水源、适宜的气候是农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践行良好的环境实践意味着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广生态农业模式,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不仅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更是维护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生态根基。
    社会因素(S)在农业经济可持续进程中同样举足轻重。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其就业状况、收入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直接关乎农业发展的兴衰。
    此外,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的乡村社会关系,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社会土壤[3]。
    而健全的公司治理(G)对于农业企业而言,是实现高效运营、稳健发展的关键。规范的治理结构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效应对市场风险。在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中,良好的企业治理能够保障交易公平、推动产业升级,促使农业企业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现代化转变,进而带动整个农业产业的可持续提升。总之,ESG 的3个维度相互关联、协同发力,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农业经济可持续中的ESG实践困境
    (一)环境方面
    农业面源污染已然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一块“顽疾”。长期以来,为追求高产,化肥、农药被过量施用,导致土壤板结、酸化、肥力下降,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频发。大量农药残留不仅污染土壤与水体,还通过食物链威胁人体健康。与此同时,生态农业技术虽前景广阔,但推广之路荆棘丛生[4]。一方面,诸如有机肥料、生物防治病虫害等生态技术所需的前期投入成本高昂,许多农户望而却步;另一方面,这些技术从应用到产生显著经济效益往往需要较长周期,农民短期收益难以保障,严重挫伤了他们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二)社会方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劳动力如潮水般向城市涌流,农业从业者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已接近50 岁,年轻一代大多不愿从事农业生产,导致农业发展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与之相伴的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尚不完善,培训内容与实际生产需求脱节,培训师资力量薄弱,培训资金投入不足,难以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5]。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道路交通不便,水电供应不稳定,通信网络覆盖不足,这不仅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如农产品运输受阻、灌溉困难等,还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削弱了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
    (三)治理方面
    我国农业企业大多规模偏小,呈现出“小、散、乱”的格局。多数企业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家族式管理模式盛行,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与风险管控体系。在ESG 战略规划上,更是一片空白,企业管理者尚未充分认识到ESG 对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塑造作用,缺乏系统的ESG 战略制定与执行能力。再者,农业领域信息披露制度严重缺失,企业ESG 相关数据透明度极低,数据收集、整理、报告缺乏统一标准,导致投资者、监管部门以及社会公众难以获取准确、有效的ESG 绩效评估信息,无法对农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进行有效监督与引导。
    (四)意识层面
    农户与农业企业作为农业经济的主体,对ESG 理念的认知还停留在浅层次。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他们大多将目光聚焦于短期经济效益,片面追求产量与利润最大化,忽视了长期可持续发展所蕴含的巨大价值。农户为降低成本、增加收成,肆意使用化肥农药;企业为抢占市场、降低成本,不惜牺牲环境、忽视社会责任,极少将ESG 因素主动融入日常生产经营决策之中。这种短视行为不仅阻碍了ESG 实践在农业领域的落地生根,更为农业经济的长远未来埋下隐患。
    三、农业经济可持续中的ESG实践策略
    (一)环境策略
    一方面,资金扶持是撬动生态农业转型的有力杠杆。政府应大幅增加对生态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的专项资金投入,专项补贴资金的设立要精准落地。对于那些积极采用绿色种植、养殖模式的农户,依据其种植面积、养殖规模等给予足额的直接补贴,切实减轻他们采用新技术的经济负担,让农户看到绿色发展带来的实惠,从而激发其内在动力。
    科研机构、高校汇聚着前沿知识与高端人才,农业企业则深谙生产实践一线需求,三方紧密合作能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政府要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研发进程。
    另一方面,构建严密的监测与防控体系刻不容缓。借助卫星遥感的宏观视野,能够大面积、周期性地监测土壤质量变化、水体污染扩散范围等;物联网技术则可实现微观层面的实时感知,在田间地头部署传感器,精准采集土壤湿度、酸碱度、农药残留等数据。环境执法部门依据这些精准数据,绝不姑息违规滥用化肥农药的行为,依法予以重罚,以雷霆手段从源头斩断污染链条,为农业生态环境筑牢坚实防线,铺就绿色发展之路。
    (二)社会策略
    首先,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教育部门与农业部门应紧密携手,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强大合力,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专业培训机构,充分发挥各方优势。高校能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科研机构带来前沿的农业技术成果,专业培训机构则擅长将知识技能转化为实用的操作方法。依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特点、农作物种植传统,以及产业发展侧重方向,量身定制个性化培训课程。同时,加大培训资金筹集与投入,通过政府补贴、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措资金。选拔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借助线上直播授课、线下田间实操指导相结合的多元培训模式,为农民打造便捷、高效的学习成长通道。再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吸引人才回流的硬件保障。政府必须持续发力,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打通农村经济“脉络”的关键,改善交通条件,降低物流成本;稳定水电供应,满足农业生产灌溉、加工需求;强化通信网络覆盖,让农民能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参与线上销售。将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列为重点民生工程,全方位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三)治理策略
    政府作为产业发展的引导者,要充分施展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的双重力量。一方面,出台一系列鼓励农业企业并购、重组的优惠政策,例如,税收减免、土地使用优惠等,降低企业整合成本,助力企业通过资本运作迅速扩大规模,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实现集约化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破传统家族式管理的桎梏。引入具备专业管理知识与经验的职业经理人,为企业注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运营模式。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结构,明晰各层级职责权限,强化内部监督与制衡,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公正性,从根本上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在ESG 管理层面,企业自身需积极作为。设立专门的ESG 部门或岗位,配备专业人才,专职负责制定契合企业发展的ESG 战略规划,将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的目标细化为可操作、可量化的指标,并深度融入企业日常运营流程。尤为关键的是,将ESG 指标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与员工薪酬、晋升挂钩,激发员工践行ESG 理念的积极性,保障各项措施落地有声。
    同时,构建统一的农业ESG 信息披露平台迫在眉睫。由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牵头主导,联合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同研讨制定详细、规范且具有实操性的标准与流程,确保企业披露信息的一致性、可比性。引入独立、权威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企业ESG 报告进行严格审核,监督企业如实披露环境投入、社会贡献、治理成效等关键信息,让市场投资者、监管部门以及社会公众能清晰洞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真实面貌,增强市场信任度,为农业企业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意识增强策略
    农业部门、环保组织、媒体等应结成紧密联盟,形成强大宣传合力。深入农村基层、农业企业一线,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深入浅出地阐释ESG 理念内涵,结合实际案例剖析其对农业发展的深远意义;开展现场示范会,展示生态农业技术应用成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范例,让农户与企业直观感受ESG 实践带来的红利;发放精心编制的宣传资料,涵盖易懂的ESG 知识手册、实用的操作指南等,为他们提供随时学习的素材。
    利用多元媒体渠道全方位传播农业可持续发展知识。电视媒体开辟农业ESG 专题栏目,定期播出系列报道,展现各地成功实践经验;广播电台开设热线互动节目,解答听众疑惑,收集反馈意见;网络新媒体更是发挥即时性、互动性优势,打造农业ESG 专属社交话题,推送短视频、图文资讯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讨论。在此过程中,注重树立正面典型标杆,对积极践行ESG 的农户、企业给予表彰奖励,广泛宣传其先进事迹;同时,毫不留情地曝光反面案例,形成舆论压力,促使农业经济主体深刻反思,加速转变传统观念,将ESG 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主动地投身农业可持续发展伟大实践,汇聚起推动农业经济绿色转型的磅礴力量。
    四、结语
    农业经济可持续中的ESG 实践之路,注定充满坎坷与挑战。尽管当前面临重重困境,但通过全面、系统地实施上述针对性策略,相信农业领域能够逐步突破障碍,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社会进步的和谐共生。在迈向真正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进程中,我国农业必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磅礴的东方力量,书写属于自己的绿色传奇。
参考文献:
[1] 毛艺融. ESG“考卷”重点愈发清晰上市公司陆续开启年度信披筹备工作[N].证券日报, 2025-01-08(A1).
[2] 周蔡逸, 巩嘉荟, 李若萱, 等. ESG视角下的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与财务绩效研究:以小鹏汽车为例[J].商场现代化, 2025(3):177-179.
[3] 韩敦凤.绿色农产品开发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J].现代商业, 2024(24):48-51.
[4] 丰志茹.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分析[J].山西农经,2024(24):140-142.
[5] 李菊林.新时期农田水利智能化管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当代农机, 2024(12):28-29.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