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纳税申报流程优化研究
王晓雪
(北京鸿毅信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124)
作者简介:王晓雪(1982—),女,本科,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税务机关正积极探索大数据技术在纳税申报流程优化中的应用。本文基于企业纳税申报工作现状,首先剖析了纳税申报环节存在的问题;其次讨论了大数据技术在企业纳税申报流程优化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保障企业纳税申报流程优化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优化纳税申报流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纳税申报;流程优化;智能税务
一、企业纳税申报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纳税申报流程的复杂性
目前,我国实行申报纳税制度,由纳税人依法进行纳税申报,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税款征收。企业纳税人需凭借会计核算资料及相关涉税数据信息,经过收集、归类、计算、填写等环节后向税务机关进行申报[1]。企业涉及的税种税目繁多,各税种申报要求、申报频次、申报期限各不相同,导致申报流程复杂、申报资料烦琐。
(二)纳税申报数据的质量问题
纳税申报数据是税务机关掌握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进行税源分析、实施税收管理的基础。高质量的纳税申报数据可以有效降低税企成本、防控税收风险。但目前,我国企业纳税申报数据在规范性、准确性、完整性等方面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纳税人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到位,对申报表理解不透彻,填报错项、漏项现象时有发生[2]。部分企业财税基础工作不扎实,会计核算不规范,相关数据来源不准确,导致申报数据失真。
(三)纳税申报的效率问题
虽然电子税务局等在线办税系统的广泛应用,使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纳税申报,但并未从根本上提升纳税效率。一方面,税企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对接机制,企业需在各类业务系统中手工提取相关涉税数据,再在申报系统中重新录入,往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尤其是对经营规模较大、业务链条较长的企业而言,其纳税申报成本不容小觑。
(四)纳税申报的风险控制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类市场主体不断涌现,税源结构日益复杂,给税收征管风险防控带来新的挑战。但目前,多数企业尚未建立起全面的纳税风险内控机制,对涉税风险的认知不足,风险应对和化解能力有限。而就税务机关而言,仍主要依靠事后税务检查开展风险应对,事前提醒不充分,事中控制不到位。面对海量的纳税申报数据,传统的“人海战术”审核模式难以为继[3]。
二、大数据技术在企业纳税申报流程优化中的应用
(一)纳税申报数据的标准化
标准是一切流程优化的基石。纳税申报数据标准的建立,可消除税企间“语言不通”的障碍,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和高效流转。一是建立健全纳税申报数据元标准。制定统一规范的纳税申报数据采集、交换和使用标准,对每个数据元的名称、定义、表示格式等进行规范,为数据精细化比对、共享应用奠定基础。二是推进会计税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依托会计信息化,统一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全面梳理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表与会计科目的关联关系,为纳税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建立多部门涉税数据标准体系。加快推进跨部门涉税数据标准制修订工作,研究制定统一的数据分类和编码体系,促进涉税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总之,纳税申报数据标准体系的建立,可有效提升纳税数据质量,为后续的纳税申报流程优化应用提供优质的数据资源支撑[4]。
(二)纳税申报数据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众所周知,企业纳税申报数据具有数量大、维度多、来源广等特点,人工采集难度大、效率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一是构建涉税数据自动采集机制。依托企业资源计划(ERP)、财务管理系统等,利用数据交换、数据抽取等技术实现纳税相关数据的自动归集、比对和修正。探索运用区块链、电子发票等新技术,在交易环节直接采集销售和采购数据,实现数据的可追溯管理。二是加快推进增值税发票、纳税申报表智能识别。运用智能识别、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纳税申报表样表库,实现纳税申报表由图片向结构化数据的自动转换和归类。三是建立纳税申报数据分类管理机制。按照税种、行业、区域等不同维度对海量申报数据进行分门别类,提炼关键指标,建立涵盖宏观经济运行、行业发展态势、区域税收管理等多层级、多角度、全方位的数据分析模型,为精准画像、风险识别等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三)纳税申报流程的智能化再造
当前,企业纳税申报流程仍以手工填报、逐级审批为主,人为干预因素多,效率不高。引入大数据技术和理念,可实现纳税申报流程的集约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再造。一是优化纳税申报表单,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从纳税人使用习惯、申报项目的相关性等角度出发,对现有纳税申报表单进行简化、合并,最大程度减轻纳税人填报负担。二是展多元化申报渠道,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开发纳税申报App、小程序等,为纳税人提供随时随地、掌上办税的便利。三是建立智能申报辅助系统,充分运用人工智能、语义分析、知识图谱等技术,针对纳税人在纳税申报各环节遇到的共性问题,研发智能咨询机器人,提供个性化的政策解读和业务辅导。四是升级申报审核和评估系统,综合运用大数据比对、关联分析等手段,建立申报数据智能审核和自动分类机制,对疑点数据自动标注和推送,进行精准分类、分级、分档,实现“无感审核”,变“以票管税”为“以数治税”[5]。五是强化纳税申报与其他税收业务的协同联动,统筹纳税申报、税款入库、税务检查、欠税管理等业务流程,打通数据壁垒,强化协同配合,构建全业务链条闭环式管理,实现一体化运行,有效压缩纳税申报的时间成本和资源消耗。
(四)基于大数据的纳税风险管理
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纳税申报数据进行全样本分析,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可以实现纳税风险的精准识别、分级响应和动态管理。一是构建纳税评估大数据应用平台,汇聚国税、地税、财政、海关、工商、社保等多源异构数据,运用大数据建模分析,对企业的纳税信用、偷逃税风险、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税收风险监控体系。二是建立申报异常智能识别和预警模型,充分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从申报数据的横向对比和纵向分析两个维度,及时发现申报数据异常点,并结合企业以往申报情况,对可能存在的偷逃税等风险进行预判和预警。三是创新“互联网+税收风险管理”模式,借助网络征信平台、纳税服务平台等,通过与纳税人良性互动,搭建税企沟通的“连心桥”,做好风险提示,助力企业提升税务管理水平,有效防范税收风险。
三、企业纳税申报流程优化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大数据税务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企业纳税申报流程持续优化的重要保障。一是健全纳税申报管理制度,修订和完善现行纳税申报管理办法,进一步简化申报资料和流程,建立申报容错机制,明确大数据环境下的纳税申报数据管理要求和申报信用评价标准。二是制定大数据税收管理工作规程,明确大数据税收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流程和内控要求,规范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等环节操作,为大数据在纳税申报领域的规范应用提供遵循。三是建立健全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制定大数据质量管理办法,明确数据质量管理的原则、数据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流程,建立数据质量责任追究机制,确保纳税申报数据安全、完整、准确、及时。四是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加强税务部门与统计、工商、财政等部门的工作协同,建立信息共享、联合监管、联合惩戒的大数据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强大数据税务人才队伍建设
专业的大数据人才队伍是纳税申报流程优化的智力支撑。一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分层分类、覆盖全员的大数据人才培训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大数据思维和技能培训,着力提升税务干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应用的能力。二是创新人才选机制,宽人才引进渠道,以项目引才、赛事引才等方式,吸引和集聚一批熟悉税收业务、精通数据分析的复合型人才。三是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为大数据人才的职业发展搭建舞台。四是加强人才交流合作,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和智力优势,联合开展大数据税收应用研究。五是鼓励和支持税务干部与大数据领域专家开展对口交流和合作,推动优势互补、成果共享,不断展大数据税收治理的新思路新方法。
(三)强化纳税服务与税企协作
高效便捷的纳税服务是纳税申报流程优化的关键举措。一是创新纳税服务方式,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设集纳税辅导、风险提示、智能问答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税务”服务平台,为企业纳税申报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纳税服务。二是探索推行“一企一策”的纳税服务模式,为重点税源企业配备专属服务团队,提供点对点、面对面的纳税辅导。三是完善纳税服务制度,健全首问负责、限时办结、预约服务等纳税服务制度,明确服务事项、标准和时限,切实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和效率。四是强化税企互动交流,建立健全税企沟通联系机制,充分利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在线访谈、纳税人学堂等平台,及时解读政策、回应关切、化解疑惑,增进税企互信。五是定期召开税企座谈会,听取企业对纳税申报流程优化的意见建议,共同研究解决企业在申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推进大数据税务系统建设
先进高效的信息系统是纳税申报流程优化的重要支撑。一是完善顶层设计,科学编制全国税务系统大数据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统筹推进大数据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系统等建设。二是强化标准规范,加快构建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统一数据采集、存储、交换、应用等环节的标准和接口,推动各级税务机关大数据税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三是健全数据治理,加强数据资源的分类分级管理,建立数据质量评估机制,强化大数据平台和数据接口的安全防护,筑牢税务大数据应用安全防线。四是加快应用系统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改造升级税务内网,构建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服务于一体的一体化大数据税务管理平台。五是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纳税申报领域的创新应用,研发智能申报、智能审核等系统,打造全流程、一体化的智慧税务应用体系。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纳税申报从手工填报、逐级审核向数据自动采集、智能化审核转变已成必然趋势。通过纳税申报数据标准化整合、智能化采集、自动化审核以及基于大数据的风险管理,可以有效解决申报资料多、流程长、差错多、风险应对滞后等问题,实现全过程、全链条、动态化的纳税申报管理,促进纳税服务的智慧化、精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艳推进业财税一体化建设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J]中国商人,2023(5):88-89
[2]陈旭大数据时代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风险及应对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2024(7):142-144
[3]彭文如大数据会计视域下企业纳税筹划研究[J]中国市场,2024(22):121-124
[4]胡倩大数据时代企业纳税筹划中的财务风险问题及应对方法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4(9):46-48
[5]张瑞大数据环境下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研究[J]活力,2024(5):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