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央行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建设价值探讨
 

央行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建设价值探讨
基于智慧校园应用视角
肖雯琪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货币形式,数字人民币为金融体系带来了诸多便利和创新。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陆续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意在通过客户使用体验数据分析不断完善数字货币运行机制。大学校园作为一类典型的封闭式消费环境,是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实践的重要场景。本文通过分析数字人民币发展特性,以央行数字人民币校园试点为源,从智慧校园的服务、管理、教育角度分析建设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向外产生溢出效应的可能及数字人民币面临的挑战与管控策略,为数字人民币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用参考。
      关键词:数字人民币;数字经济;智慧校园;溢出效应
引言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科技更新迭代、飞速发展,引出了众多新兴数字金融产业。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成为数字科技时代下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20 世纪 80 年代,一种以其匿名性和可追溯性闻名的新的电子现金系统问世,被称为“数字货币”[1]。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货币发行机构,从 2014 年开始创设数字货币研究团队,其后的几年中以稳定性、可控性、安全性、实用性为根本不断深入研究。2020 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开设条件完备的地区先行开展了数字人民币试点,随后又៿展至其他地区。
      央行数字货币作为法定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数字金融的发展进程中,“数字人民币进校园”是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广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大多数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校园之后,拥有了电子设备,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日益旺盛。数字人民币校园试点响应当前社会对数字经济与电子科技创新的需求,能够满足学生电子支付的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零售支付服务,在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育了学生的金融素养和理财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人民币与校园的适配特性
(一)结算效率高,满足多条件下的支付需求
      和现有的微信、支付宝相比,央行数字人民币作为国家法定货币,拥有着更高的法律效力。在用其收付款时,具有强制性,可双离线支付,业务依托移动互联网,具有天然的便捷高效特征 [2]。在这种运营模式下,数字人民币利用兑换流通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分析结构与资源,链接多元化支付场景,៿宽了数据资源的变现渠道。由于校园的网络通信系统常常出现信号中断、卡顿、加载等情况,一般的电子支付很可能会导致购买序列加塞;而数字人民币的支付系统仅需要学生电子设备自带的近场通信功能,支持无电无网支付,收支双方并不会出现漏付、多付等因无线网络产生的风险。
(二)风险指数低,具备优秀的安全保障体系
      微信、支付宝这两种现有最高频使用的移动支付手段实际上依托的是企业信用,以商业银行存款进行结算,资金交易不可直接追溯,存在一定的资产流失风险。支付清算协会《2023 年移动支付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高达 65.9% 的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时担心存在安全隐患。而数字人民币背靠国家信用,信用等级高,采用广义账户体系,可以选择不绑定银行卡直接以央行人民币进行结算,满足了客户匿名支付的需求,避免了个人信息过度集中于第三方支付机构。
二、数字人民币试点与智慧校园结合的建设价值
      智慧校园基于数字科技的高速发展,处理校园内部的各种信息,让校内管理、服务等多方面实现智能、高效、便捷的转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智慧校园体系的核心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并针对学生建立个性化综合服务平台;二是基于新型通信网络技术构建资源共享、智能灵活的教育教学环境;三是通过提供的环境与平台,让学校与外部世界产生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3]。
(一)完善智慧型管理与服务平台
      蒋东兴(2016)提出,高校智慧校园的架构层次中,智慧应用层基于大数据层对校园的运营管理、资源调度、业务活动等做出决策,通过服务、管理、文化等各类智慧型的校园信息化业务应用,为师生的学习生活和校园管理提供全面、贴切的功能服务,从而为校园的智慧管理提供个性化的应用支撑 [4]。数字人民币创新推出大额智慧缴费方案后,其支付系统与学校原有的教务管理系统对接,学生信息与系统档案相匹配,能让师生轻松实现线上缴纳费用并查询记录,让校方实现一体化管理,助力提升校园管理效率,有效完善信息系统,在多业务场景下实现精准管理和全局实时动态监控。数字人民币的使用为学校在学生管理、家校管理和金融监管上提供了数据并进行加密,为学校提供了多样化的决策支持和商品供给需求信息。
(二)丰富教学资源,培育数字金融素养
      由于许多大学现有的理财教育相对滞后,同时线上的金融理财教育资源不成体系,学生理财知识浅薄,很容易陷入非法校园贷的陷阱。里昂斯(Angela C. Lyons)和卡斯 - 汉纳(Josephine Kass-Hanna)(2021)为数字金融素养提供了一个概念框架,在该分析框架下,从基础意识到金融知识体系的掌握,再到独立决策与行为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5]。如果将数字人民币应用程序作为数字金融教育基础资源的一种金融工具供给,帮助学生调整、编制自己的资本预算等等,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字技术和金融知识的理解,为他们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上的产业指导,有效提高青年群体在未来数字时代的竞争力。目前,不少高校已携手银行开展“数字人民币进校园”宣讲活动,参考“线上 + 线下”全方位宣教形式,向广大学生普及数字人民币的概念、个人钱包介绍、校园应用场景,推出专属数字人民币的红包优惠活动,提升对新型支付方式的认知与理解。这与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是一致的,也与社会信息化的步调频率共振。
(三)创造校园与外部世界的接口,产生“溢出效应”
      溢出效应 (Spillover Effect),指的是当某个组织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既定、可预测的结果,还会对组织外的人或社会产生超出预期范围的影响。校园试点的扩展不仅提升校园内部的便利性,也通过高频次的交易活动产生溢出效应,为校外经济活动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效参考价值 [6]。校园内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可能吸引社会上的有关商家与机构加入其推广行列中,鼓励数字支付产业创新发展。“智能合约”具有透明可信、自动执行等优点,在数字人民币钱包上安装并载入合同条款之后,商户就无法随意调节消费者的预付资金。相较社会人士而言,学生普遍具有更强的探索力与求知欲,校内校外都更可能产生长期的教学与培训消费需求,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技术应用与预付费监管领域,能有效防止预付费资金监管的漏洞,保护消费者的预付费资金安全,防止商户“跑路”,为保障以学生群体为主的消费者利益提供了可靠方案。
三、问题与对策
(一)技术:现有设施的完善与更新
      金融科技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各地区数字货币技术的不确定性与差异性,我国数字货币尚处于积极试点阶段,在理论上仍需进一步研究,在实践上也缺乏大规模运用。目前区块链仍未全面应用于整个数字人民币周期,除 2.0 层运营银行以外,分布式账本技术均未使用。真正双离线支付同时需要借助磁场感应实现技术识别与数据交换,为了使数字人民币确实应用于所有的支付场景,央行就需要尽可能地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和运营技术的提升,并及时与智慧校园建设层的通信技术、智能感知技术和数据技术对接,优化校内物联网环境,更新学生支付终端设备,提升大数据收集的效率与精度,从而让数字人民币彻底融入校园生活。
(二)决策:监管能力与安全系数的提升
      随着各地经济基础、金融制度的复杂性逐步提高,智慧校园体系下数币监管难度也不断上升。以深圳市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为例,其 App 中的各项协议政策没有进一步明确中央银行和指定运营机构在发行流程和对用户钱包控制程度等方面的权责边界,并且包含涉嫌不合理排除用户权利的条款。监管部门应利用数字人民币能够将数字经济体系内的货币信息有效聚合 [7] 这一特点,在人员上严格把控,增进央行、运营机构、商业机构之间的协调沟通,强化数字人民币钱包的生态建设与统筹管理,统一数字人民币认知体系。并以校园内容易产生的个人信息风险问题(虚拟货币的风险防范和非法金融活动等)为参考,进一步增强宣传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让学生在面对以数字人民币为由的新型诈骗活动时具有自主判断与防范能力。
(三)市场:稳健与创新协同发展
      数字人民币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数字货币,在发行流通过程中必将对现有的金融市场体系产生冲击,尤其在创造金融产品和服务时,短期内很可能无法提供一个有序、规律的竞争氛围。由于智慧校园的演进过程长,建设更迭快,获取师生的即时反馈信息极为重要。学校可定期创建针对数字人民币校园试点效果的问卷调查,根据学生实际消费心理调整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优惠力度,扩大试点的应用场景覆盖,不断提升数字人民币与智慧校园的场景适配性。同时密切关注数字货币市场的发展动态,与金融机构多方面合作,向外协同推进“C端 +B 端 +G 端”试点并行,从学生关系网展开了解不同年龄层的消费领域和消费需求,在积极创新的同时调整运营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促进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四、结语
      从数字货币研发初期,到数字人民币产生并落实推广,人类社会的货币制度不断创新更迭,为中国展现数字化时代下的数字经济活力提供有力参考,也是未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有力支撑,从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8]。本文以数字人民币的校园试点为源,从智慧校园的服务、管理、教育等角度分析建设价值。从宏观角度上看,央行数字货币为现有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发展。随着数字货币研究团队的实践积累、数字经济技术的日趋成熟、数字人民币试点经验的不断扩充,这一崭新的体系将在结算效率和数据信息保护等多方面产生效益,从而增进社会福祉。期望在未来看见更多校园与数字人民币的有机结合,探索其尚未实现的信息技术与功能,让数字人民币成为创新型支付体系,带动新一轮经济复苏,并进一步国际化。
参考文献
[1] 谢平, 石午光数字货币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9
[2] 陶立敏数字人民币发展的机遇、挑战及政策建议[J]企业经济, 2022, 41(2):5-16
[3] 黄荣怀, 张进宝, 胡永斌, 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 2012, 18(4):12-17
[4] 蒋东兴, 付小龙, 袁芳, 等高校智慧校园技术参考模型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 2016(9):108-114
[5] 丁洋洋, 战天舒, 肖翔数字金融素养建设的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J]清华金融评论, 2023(8):91-95
[6] 王佳佳, 沈坤荣推进数字人民币发展的现实挑战与优化路径[J]经济纵横, 2021(11):121-128
[7] 黄国平, 丁一, 李婉溶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态势、影响冲击及政策建议[J]财经问题研究, 2021(6):60-69
[8] 严宇珺, 龚晓莺数字人民币的时代机遇发展价值与未来进路[J]学术交流, 2023(2):88-98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