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视角下财政激励与税收政策的优化路径研究
廖丽
(湖南桑植县财政局,湖南 桑植 427100)
摘要:循环经济在资源高效利用、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具有推动作用,对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湖南省为例,分析其存在的财政投入不足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税收政策灵活性不足、财税政策协同性不足等问题,并提出财税激励政策的优化路径,助推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财政激励;税收政策;优化路径
引言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旨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废弃物的最小化排放,从而缓解资源短缺问题,减轻环境压力,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其中财政激励与税收政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从循环经济的视角出发,对财政激励与税收政策的优化路径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循环经济的推广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循环经济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中推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它遵循生态学规律,通过对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推动经济活动向生态化转型。以湖南省为例,循环经济在推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价值和重要作用 [1]。(一)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湖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锡、锑、钨、稀土、石墨等主要战略性矿产资源。通过实施资源开采总量控制,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水平,循环经济有助于保障湖南的资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湖南省的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如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为主。循环经济通过企业内部循环、企业间循环、产业间循环和区域循环等多种模式,能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推动湖南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推动绿色发展
湖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十四五”以来,湖南在减污、降碳,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体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应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实施节能减排、加强生态修复、发展循环农业等措施进一步提升湖南的生态环境品质。
(四)有助于培育新质生产力
循环经济强调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湖南省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借助省内高校、科研机构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契合的专业结构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引进和培育一批循环经济领域的专业人才和创新团队,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延伸和展,形成一批循环经济领域的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2]。
二、财税政策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财政投入不足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1.财政投入不足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技术研发、设备更新、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然而,当前财政投入在循环经济领域的支持力度仍然不足。政府财政预算中用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占比不高,难以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2.激励机制不完善
有效的财政激励机制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我国的财政激励机制尚不完善,缺乏对企业和个人参与循环经济的有效激励。例如,对于积极采用循环经济技术和模式的企业,政府在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难以激发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3.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由于分配和使用机制不完善,对用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追踪问效机制不完善,造成部分财政资金浪费。
(二)税收差异化优惠、政策灵活性不足
1.税收差异化优惠不足
我国现行税制在扶持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首先,税收政策缺乏针对性,没有专门的税种来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而是主要依靠环境保护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税种,且这些税种的政策针对性不强,未能着眼于整个税收制度体系的建设。其中,环境保护税征税范围仍较窄,挥发性有机物、光学污染、建筑噪声等未被纳入环境保护税的征收范围,税额标准总体偏低,差异化优惠政策不足。其次,对新能源发展、低碳技术、绿色创新的税收优惠力度不够,税收激励手段的综合运用范围仍需展。
2.税收政策灵活性不足
随着循环经济的深入发展,税收政策在灵活性方面也暴露出不足。对于新兴的循环经济产业和技术,税收政策未能及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优惠,导致这些产业和技术在发展中面临较大的税收负担。尽管国家出台了一些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但由于地方政府未能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施策,削弱了税收政策的激励效果。此外,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不够完善,征管效率和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三)财税政策协同性不足,执行效果不佳
1.财税政策缺乏协同配合
目前我国的财税政策在协同性方面存在不足。一方面,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在支持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缺乏明确的分工和协作;另一方面,由于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畅,导致财税政策在支持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存在重复和冲突的现象。
2. 政策执行效果不佳
财税政策在协同性方面的不足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佳。一方面,由于政策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准确把握政策的导向和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畅,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循环经济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相关政策未能得到充分落实。
三、循环经济视角下财税激励政策的优化路径
(一)财政激励政策的优化路径
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与优化支出结构
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政府应显著增强财政资金的投入,综合运用专项支出、转移支付、政府采购等财政支出方式,协同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可设立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示范及推广项目,以及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与完善。在此基础上,应增加环保支出比例,确保环境保护项目得到充分的资金保障。同时,可通过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手段,激励企业投资循环经济项目,降低其投资风险,并健全财政支出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的高效性与透明性。
2.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与绿色预算体系
为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循环经济实践,应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这包括但不限于对采用循环经济技术的企业给予所得税减免、增值税即征即退等税收优惠;对循环经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降低增值税税率或给予增值税返还等优惠。此外,还应积极探索绿色预算体系,将环保支出纳入预算管理并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工作予以优先保障,对于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和核心企业,也应给予税收扶持,以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3.完善财政补贴政策与示范项目推广
政府应为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供经费补贴,为循环经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价格补贴或销售补贴等。对于从事绿色低碳发展行业的企业,政策上可以予以更多倾斜。同时,应建立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和示范企业,为其他企业和地区提供可借鉴的模板。通过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奖励,鼓励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循环经济实践,推动循环经济的广泛发展 [3]。
(二)税收激励政策的优化路径
1.完善环境保护税制度
政府应在已开征的环境保护税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其激励机制,本着更为精细化的“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原则,确保税收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的环境污染程度。要积极响应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政策,同时根据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实际需要,适时调整税率和征税范围。对于资源消耗大、污染环境的行业和产品,要实施更加严格的税收政策,以促使企业加强环保投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进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2.完善增值税制度
政府在增值税制度中应加大对绿色产品和环保技术的支持力度。对符合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要求的产品和技术,要给予更大的税收减免或优惠,以降低其生产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同时,对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应适当提高增值税税率,以抑制其市场需求,推动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3.调整消费税政策
政府应在消费税政策上进一步扩大征税范围,将更多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如一次性塑料制品、高油耗汽车等纳入其中。同时,对循环经济产品和环保产品,如一次性塑料制品、高油耗汽车等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如降低消费税税率或实行税收返还政策,以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这些产品。此外,还可以通过消费税政策引导消费者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习惯,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4.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
在企业所得税制度中,政府应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对从事环保技术研发、生产和使用环保产品的企业,要给予税收减免或优惠,以降低其研发成本和市场风险。同时,对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应给予税收奖励,以激励更多企业积极参与绿色发展。
5.加强税收征管与执法力度
为确保税收政策的有效实施,政府应加强税收征管与执法力度。要建立完善的税收征管体系,加强对税收征收、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偷税、逃税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形成税收征管合力,确保税收政策能够落到实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三)建立政策协同机制
政府应加强财政与税务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形成政策合力;建立政策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政策信息的及时共享和交流;实施网格管理,共同开展中央重大财税政策落实监管调研,及时关注减税降费、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落实情况,搭建全方位立体化财税监督工作新格局。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推动循环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四)加强政策宣传
政府应通过媒体宣传、举办培训班、展览等方式,向企业和消费者普及循环经济的理念、政策和措施,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资源利用效率,引导公众提升节约意识,形成绿色消费习惯。同时,还可以建立循环经济示范点和示范企业,通过示范引领和宣传推广,鼓励更多的企业和地区积极参与循环经济实践。
四、结语
本文基于循环经济的视角对财政激励与税收政策的优化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湖南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优化建议。实践表明,通过完善财政激励措施和税收政策、加强政策协同和加强政策宣传等方式,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毛伟明2024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R/OL](2024-02-18)[2024-12-05]..hunan.gov.cn/hnszf/szf/zfgzbg/202402/t20240218_32861663htmlhttps://www] 孟赤兵.循环经济要览[M]北京:航空出版社, 2005
[3] 孙居涛方海洲税收与循环经济[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