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湾区”建设背景下清远市农产品供应链优化路径研究
以英德西牛麻竹笋为例周丽君
冯炳纯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440)
摘要:研究聚焦于“数字湾区”发展战略下的清远市,以英德市西牛镇麻竹笋供应链为案例,探讨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策略。本文分析了当前麻竹笋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旨在提高供应链效率,推动农业持续发展,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研究指出,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清远市有潜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农产品供应基地,促进区域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数字湾区;农产品供应链;优化路径;西牛麻竹笋
引言
2023 年 11 月,广东省政府发布了《“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旨在利用数字政府的优势,促进粤港澳地区要素流动,加速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数字融合。该方案强调深化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构建规范有序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随后,2023 年 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建设农业强国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构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给体系至关重要。农产品供应链作为关键一环,在“数字湾区”建设的背景下,既迎来了高质量转型升级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清远市作为粤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有些农产品还在市场上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与竞争优势,但是存在着农产品丰产不丰收、供应链节点数字化水平不均衡、“信息孤岛”现象显著、配套支撑体系建设短板突出等问题。因此,亟须破解以上问题,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把清远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菜篮子基地,更好地造福于珠三角地区人民。
一、相关理论基础
(一)农产品供应链
农产品供应链涵盖了从种植到消费的整个流程,涵盖生产、加工、采购、销售、配送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并能够创造价值。参与主体包括农户、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等。由于农产品对时效性和保鲜性要求更高,加工和配送环节需要更高的成本投入。为响应国家号召,众多企业进入生鲜农产品领域,利用自身物流优势发展生鲜电商,如美团优选、淘宝买菜、叮咚买菜等。然而,农产品低价值、高损耗的特点,要求投资者投入更多资源进行供应链建设。目前,发展较好的生鲜企业往往是拥有自有物流和成熟业务板块的企业,通过业务协同实现引流和盈利 [1]。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农产品供应链中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农民因信息渠道有限,难以掌握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在交易谈判中处于劣势,而分销商和批发商因掌握更全面的市场信息而占据优势。这导致农民难以获得公平交易条件,影响收入和利润,也制约了供应链效率和发展。信息不对称表现为:农民难以预测市场需求,制定生产决策缺乏依据;对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控制能力有限,难以提供充分信息给消费者;在物流配送、仓储保鲜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农产品损耗率高。这些问题都降低了农产品供应链的经济效益。
二、英德市西牛镇麻竹笋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附加值低,缺乏龙头企业
英德市麻竹笋种植面积达 62 万亩(1 亩 =666.7 m2),年产量 100 万 t,拥有 71 家规模加工厂,其中 11 家获SC 认证。该产业经济总值约 32 亿元,农民直接经济收益约 21 亿元,初加工可增加年产值 4.92 亿元。清远市地理标志农产品众多,英德西牛麻竹笋也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然而,英德市虽具原料优势,却长期依赖卖生笋,处于产业链底端,企业多以贴牌和粗加工为主,议价权受限,价格波动大。产业链短平窄,影响了笋农种植积极性 [2]。
清远市当前没有一家从事麻竹笋生产加工的企业获得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称号,麻竹笋加工业亟待加强。据农业部门分析,麻竹笋产业虽然近年来带动了不少农户发展致富,也具有不错的市场前景,但仍面临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麻竹笋加工以农产品粗加工为主、产业产品的科研力度不足、产业规范管理不完善等问题。
(二)供应链信息不对称,协作效率低下
英德市位于粤北地区,西牛镇麻竹笋主要生长在山区,面临物流不便和农业信息化程度较低的挑战,导致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信息沟通不畅。在存在中间商的供应链模式中,农户远离消费者,缺乏市场信息,种植决策困难,易出现“跟风”现象。同时,农户分散导致信息沟通成本高,销售信息难以及时传递给上游。消费者处于供应链末端,无法获取麻竹笋的生产、运输和储存信息,对高质量产品存在“信息真空”,影响购买决策。此外,部分经营者以次充好,导致市场“逆向选择”。
(三)流通环节冗长,运营成本费用过高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由上游生产、中游流通及下游消费三大核心板块构成,呈现出链条冗长、参与主体众多的特点,贯穿了产品从生产源头至消费者餐桌的全过程,涵盖“种(养)、采、加、运、仓、销、服”等多个紧密相连的环节。以西牛镇麻竹笋产业供应链为例,产品需经历种植、采摘、初加工等多个烦琐步骤,方能送达消费者手中。当前,国内多数农业生产企业采用简单的线性运作模式,虽说理论上物流节点较少,但实际运作却更为复杂。西牛镇水土资源分布不均,农业生产规模偏小且分散,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更是增加了竹笋加工企业的选址难度,导致麻竹笋主要销往外地,产业链延伸受限,难以推动清远地区产业升级。此外,麻竹笋种植规模有限,也进一步推高了初级农产品供应链的运行成本。
(四)供应链硬件条件弱导致物流运作困难
麻竹笋主要生长于山区,其供应链发展在农村建设中面临多重挑战。受交通、仓储条件及农户意识限制,山区农产品采集与初加工依赖传统手工,效率低下,质量不一。同时,冷链物流体系缺失导致农产品运输损耗大,特别是麻竹笋等生鲜产品,在高温季节新鲜度难以维持。此外,城市配送车辆受限、共同配送体系缺乏及高物流损耗等问题亦存在。全国虽有 6 000 余家农产品网站,但多集中于沿海发达城市。农产品因形状、性质差异而导致包装、运输难以规范,这不仅阻碍麻竹笋等市场展,还导致流通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3]。
三、优化英德西牛麻竹笋供应链的路径
(一)提升产品附加值,培育龙头企业
政府应针对麻竹笋加工企业实施扶持策略,首要任务是出台政策鼓励技术改造与产品研发,提供财政补贴与专项基金,推动企业技术革新与产品创新,丰富产品线,满足市场需求,提升经济效益。同时,政府需培育和引进领军企业,通过政策、资金与税收优惠吸引投资,引领产业链升级,优化投资环境。此外,政府应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利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营销策略提高市场知名度与竞争力,加强申请与管理,组织企业参展宽销售渠道,并借助媒体与网络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强消费者对麻竹笋品牌的认知与忠诚。
(二)简化信息流程,降低供应链成本
1.建立信息化平台
相关部门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可构建麻竹笋产业信息化平台,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信息的实时共享与高效流通。此平台可作为纽带,连接农户、加工企业、销售商,提供精准市场导向,如消费趋势、需求变化等。同时,平台要更新价格信息,包括市场价格及走势预测,助力合理定价;还要吸引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入驻,提供科学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指导,提升麻竹笋的产量和品质。这些举措基于全面准确的信息,能够助力农户和企业科学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推动麻竹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优化供应链结构与布局
在供应链管理领域,要倡导上下游企业建立互信共赢的长期合作,构建稳固弹性的供应链。应探索“农户 + 合作社 / 电商平台 + 消费者”直供模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沟通成本;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如产销对接会、信息共享平台,确保销售信息快速传递;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提升消费者信任。
针对麻竹笋产业,要深入调研种植分布情况,科学规划加工企业和仓储设施布局,减少中转节点和运输距离,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还要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物流技术和设备,如自动化分拣、智能仓储管理,提高物流自动化和精细化水平,缩短周期,提高效率,为麻竹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4]。
(三)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运营成本
为有效提升麻竹笋长途运输及储存的新鲜度与品质,需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此体系采用先进冷藏技术和高效物流管理模式,能确保麻竹笋口感与营养价值长期处于最佳状态。政府可发挥关键作用,通过税收减免、土地使用优惠及专项发展基金等优惠政策,为冷链物流企业提供有力支持。直接资金补贴可缓解企业初期建设和运营冷链物流设施的资金压力,激励更多企业投身冷链物流,推动其快速发展。
同时,要鼓励农户与加工企业、销售企业之间建立更为直接且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来有效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的快速、高效流通,从而确保农产品的新鲜度与品质,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四)强化基建与仓储,提升农产物流质效
为了缓解供应链硬件条件的不足并促进物流运作的顺畅,可采取如下措施:首先,针对山区地形复杂和交通设施落后的现状,政府层面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致力于完善农村路网系统,以提升交通运输的便捷性。同时,必须重视仓储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并引入前瞻性的仓储管理技术,确保农产品在储存环节的质量得以有效保持。其次,为了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可以推行定制化的技术培训方案,并结合先进生产设备的引入,激励农户转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这一策略的目的在于显著提高麻竹笋等农产品在采集与初加工阶段的生产效率,进而保障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统一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英德市西牛镇麻竹笋供应链面临的挑战凸显了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与优化管理的紧迫性。通过提升附加值、培育龙头企业、简化信息流程、降低成本、发展冷链物流、推动产销对接及强化基建仓储,可提升供应链效率与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与乡村振兴。未来,政府、企业与农户需紧密协作,利用“数字湾区”机遇,推动供应链高效优质发展,助力清远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菜篮子基地,实现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目标。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政府. “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Z].2023-11.http://www.gd.gov.cn/zwgk/wjk/qbwj/ybh/content/post_4287596.html.
[2] 闫敏, 邓龙芬.数字经济背景下直播电商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策略 [J].时代经贸, 2024, 21(9):38-40.
[3] 姚晓霞.区块链技术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市场周刊, 2024, 37(2):32-35.
[4] 岳一姬.浅析农产品智慧供应链构建及运作模式[J].南方农机, 2021, 52(8):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