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背景下商业银行养老金融服务的优化路径
徐艳兰
(东莞城市学院,广东 东莞 523419)
摘要:延迟退休背景下,商业银行养老金融服务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老年客户群体特征的变化,如身体状况、业务需求、精力与理解能力等,对商业银行的养老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创新养老金融服务,提升老年人福祉,商业银行需要积极探索养老金融服务的优化路径,提升服务质量,加强风险防控,并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化服务。本文将深入探讨延迟退休背景下商业银行养老金融服务的优化路径,为商业银行在养老金融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通过优化养老金融服务,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客户群体的需求,为构建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贡献力量。
关键词:延迟退休;商业银行;养老金融服务;路径
引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 2023 年末 65 岁及以上人口达 21 676 万人,老龄化已成为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保障其经济安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养老金融服务中的角色日益凸显。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意味着人们的工作年限将延长,而养老储备的时间则相对缩短。因此,探讨商业银行在延迟退休背景下如何优化养老金融服务,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更对构建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商业银行养老金融服务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商业银行的养老金融服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延迟退休对商业银行养老金融服务的影响
(一)老年客户群体特征的变化
随着延迟退休政策的深入实施,老年客户群体的特征正经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年龄结构的延伸上,更深刻地反映在他们的身体状况、业务需求、精力与理解能力,以及亲属参与业务的新态势中。老年客户对医疗、保健、康复等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对养老金融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收益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期望获得长期稳定的养老保障。鉴于老年客户在精力和理解能力上可能存在的局限,商业银行在提供养老金融服务时,需更加注重服务的便捷性、易懂性和人性化设计,确保他们能够轻松理解和运用。
(二)养老金融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老年人口的持续增长及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行,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商业银行应敏锐捕捉这一机遇,积极研发适应老年客户需求的养老金融产品,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老年客户群体特征的多元化导致养老金融需求趋向多样化和个性化,这要求商业银行深入洞察老年客户的实际需求与偏好,提供更为精准、贴心的个性化服务。面对来自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以及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挑战,商业银行需强化跨机构合作,携手共养老金融市场,全面提升服务品质。此外,针对养老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供应不均衡等难题,商业银行应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与其他行业如医疗、健康、旅游等领域合作,优化服务流程,共同推动养老服务的创新和发展,以提升服务效率与客户体验。
二、商业银行养老金融服务的优化路径
(一)凭借渠道优势积极拓展养老金金融领域
养老金金融指的是为储备制度化的养老金进行的一系列金融活动,其对象是制度化的养老金资产,目标是通过制度安排积累养老资产,同时实现保值增值。从总量上来看,我国养老金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远低于美国,我国为养老积攒的社会财富还远远不足 [1]。从结构上来看,我国养老金三大支柱仍以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为主,第二支柱占比较小,第三支柱占比极小。而同期的美国则以第二、第三支柱为主。我国养老金第二、第三支柱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依托渠道优势布局养老金资金账户管理
商业银行拥有独特的账户优势、庞大的线下渠道及客户资源,基本上覆盖了各年龄段及各财富阶层的客户,特别是在个人养老的主要目标群体中拥有较高的信任度。依托广覆盖的银行网点以及线下的服务和营销,商业银行成为中老年客户最为熟悉和信任的金融机构,也为商业银行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提供了客源优势。此外,商业银行的线上渠道发展迅速,各大银行的手机智能软件(App)及线上网点已发展得较为成熟。相比于其他金融机构,银行的线上渠道拥有广泛的活跃客户数量及较好的用户体验 [2]。
2.通过完备的风控体系和稳健的产品收益获得投资者信赖
商业银行在养老金金融领域的发展,依靠的不仅是其广泛的渠道优势,还有其完备的风险控制体系和稳健的产品收益。其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防线健全,能显著提升个人养老资金账户的管理能力和规范化水平,确保养老金资产的安全稳健,为投资者提供可靠保障 [3]。且商业银行在资金管理和投资运作方面具备显著优势,特别是在类固收领域,能充分利用市场资源,通过科学策略和专业团队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鉴于我国股票、衍生品市场尚不成熟,且个人养老金制度初期居民风险偏好低,商业银行的稳健投资风格更易赢得投资者信赖,其注重长期稳健收益而非短期波动,为养老金金融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构建多层次养老金融产品体系
商业银行目前的养老金融产品以养老储蓄为主,但养老储蓄侧重“保本保收益”,储蓄期限长,灵活性较差,且收益率偏低,产品竞争力有限。长期看,产品体系、投资能力、综合财富管理能力才是各金融机构发展养老金融的竞争力关键所在 [4]。商业银行需加快提升全资产的主动配置能力和管理能力、加快投研体系建设以及系统的科技投入等,逐渐形成循环价值链条,将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资产托管、投资银行等业务进行融合,发挥业务协同效应,进而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供给体系,精准对接养老客群资产保值增值、财富传承和遗产规划等金融服务需求,有效展业务和市场空间。
(二)探索多元化养老需求,拓展养老服务金融新模式
在个人养老金发展初期,商业银行网点的便利性和长期服务积累的客户忠诚度是客户选择开户行的两大关键。客户偏好那些服务便捷、记录良好的银行,以保障养老资金的安全增值。但长远看,随着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成熟与普及,客户需求将发生显著变化。此时,银行能否提供多元化、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养老需求,将成为竞争的关键。
1.拓展“存房养老”+“机构养老”新模式
商业银行可联动住房租赁业务,用老年人出租房屋获取的租金现金流覆盖养老公寓的费用,由居家养老转变为机构养老,实现全国养老、四季养老,提升养老生活品质。在此模式下,房屋所有权未发生转移,更符合我国传统的文化观念,老年群体能继续享受房屋增值带来的收益。
2.打造“养老 +”综合服务平台,融合金融与非金融服务,提升客户体验
商业银行可通过养老俱乐部、医疗专家诊断、法律咨询等形式,提供场景式增值服务,丰富养老非金融服务品类,提升客户黏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展与养老服务机构的合作,以规模优势取得相对优惠的养老服务价格,并为养老金融客户优先办理享受养老社区、机构的优先入住权和优惠购买权等非金融服务 [5]。
3.推动线上系统、线下网点的适老化改造
老年人受制于身体机能、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的退化,对数字时代难以适应,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当前商业银行的适老化改造主要拘泥于大字模式、精简模式,在形式和内核方面还需结合具体需求进一步深化,通过嵌入人工智能服务,实现远程一对一金融服务咨询等功能。
(三)综合运用金融工具支持养老产业金融发展
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养老产业专项债、养老产业基金、 融资租赁、产业并购、 政府 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供应链金融等多种渠道,综合运用金融工具,助力养老产业金融发展; 加强养老产业规划、布局政策研究,形成养老产业金融业务审批要点;结合国际养老金融领域发展的先进理念,对我国养老金融政策和标准开展政策性研究,从政策、模式、需求、风控等多维度加强跟踪,建立养老金融产业链和服务链研究图谱,挖掘相关价值领域,提供决策支持;创新业务模式,以养老服务专项贷款、不动产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REITs)、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和优质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还应该积极创新养老服务专项贷款产品,探索运用养老服务用地和设施等作为合格押品的新型贷款模式;积极参与与养老产业相关的 REITs 投资,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关注医养结合、智慧养老项目的融资需求,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投研力度,发挥股权投资优势。
(四)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化服务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其能够更有效地满足老年客户群体的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首先,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老年客户的金融行为、消费习惯、健康状况等多维度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这些数据不仅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加精准的客户画像,助力其实现个性化服务和精准营销,还可以帮助商业银行预测市场趋势,优化产品设计,更好地满足老年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其次,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养老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通过引入智能客服、智能投顾等人工智能产品,商业银行可以为老年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在线服务。这些智能产品能够 24 小时不间断地为客户提供咨询、解答、投资建议等服务,极大地提升了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同时,智慧化服务管理系统还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实现风险预警和防控。通过对老年客户的金融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防控,确保老年客户的资金安全和合法权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延迟退休背景下,商业银行在养老金融服务领域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通过创新养老金融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加强风险防控,以及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化服务,商业银行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客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还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将来,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养老金融市场的持续扩大,商业银行应继续深化对老年客户群体的研究,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确保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商业银行还应加强与政府、社区、医疗机构等的合作,共同构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 高建伟, 李瀚林, 高芳杰.延迟退休背景下个人养老金财富测算研究: 基于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23(3):135-139, 205
[2] 李师语.权变理论作用下商业银行农户金融服务优化路径[J]国际商务财会, 2021(18):78-80.
[3] 陈小童.养老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适老化服务提升路径研究: 基于支付结算视角[J]西部金融, 2024(5):90-97.
[4] 张岳伟.延迟退休政策对城镇职工养老金财富的影响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 2024.
[5] 陈伟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商业银行科技金融服务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J]会计师, 2021(19):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