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地方高职财经商贸专业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张骏贺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
摘要:本文基于新质生产力理论,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方法,系统探讨了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需求。研究表明,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传统产业转型与现代服务业增长三大趋势,同时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不足、供需失衡三大制约。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激发新兴产业活力、加快技术创新转化、优化供给结构三个维度,探索地方高职财经商贸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的创新路径,以此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高职财经商贸专业;区域经济;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
引言
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正引领产业变革和经济转型的新趋势。2023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强调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4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从理论上总结、概括新质生产力,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加速转型,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在此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的财经商贸专业作为连接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重要纽带,需要积极探索服务区域经济的创新路径 [1]。本文通过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需求,探讨制约因素,提出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的创新路径,以期为构建新质生产力导向的区域经济发展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对策建议。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需求分析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与区域经济的融合需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但其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结构性挑战。以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许多地区已经起步,然而产业链的整合度和高端环节的突破性进展依然不足,导致区域整体经济对传统资源型产业的依赖未能有效减弱 [2]。新兴产业的技术驱动属性要求产业生态具备较强的协同效应,但企业间的分工合作和资源共享机制尚不健全,创新成果无法快速实现规模化应用。地方政府虽然在政策层面给予一定倾斜,但创新主体的动力和能力不均衡,使得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间的融合进展缓慢。
(二)传统产业转型与市场需求多样化的矛盾
传统产业的转型压力主要来源于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与生产能力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随着消费升级趋势不断深化,个性化、高质量的产品需求快速增长,但许多传统产业仍停留在低效能、低附加值的生产模式中,无法适应市场结构的动态变化。尤其是在资源型产业和制造业领域,企业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与环保压力加剧的双重挑战,难以投入足够的资源进行技术革新。区域经济的创新资源往往集中于特定领域或机构,企业获取前沿技术和研发支持的能力有限,进一步放大了技术与市场的脱节现象。与此同时,传统产业服务化转型的进程较为滞后,缺乏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的能力。
(三)现代服务业的增长与产业转型
现代服务业的崛起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但也暴露出产业供给结构不匹配的难题。金融科技、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新兴服务领域增长迅猛,但其发展与传统制造业的结合深度不足,难以形成互补优势。地方企业在供应链优化和服务链拓展方面的能力有限,使得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与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未能形成有效联动。此外,区域经济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服务业布局存在短板,特别是在高端服务能力和国际市场响应速度方面,地方企业竞争力偏弱。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规则和技术壁垒进一步加大了区域服务业走向国际化的难度。
二、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与转型困难
当前区域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仍面临深层次矛盾,传统资源型和低附加值制造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导致经济发展模式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尽管部分地区已经尝试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但产业链整合不足和高端环节缺失的问题依旧突出。尤其是在中小企业集聚的地区,企业间的协作与跨行业整合能力有限,使得整体产业生态难以形成集聚效应。此外,传统产业对新兴产业的依赖性强,缺乏推动整体产业转型的动力。这种结构性短板削弱了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也阻碍了区域经济从资源型增长向创新型增长的转型。
(二)技术创新不足与经济转型不匹配
技术创新不足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新质生产力要求下,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高度依赖于技术驱动。然而,许多地方在基础科研投入和应用技术研发方面存在明显短板,特别是在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领域,技术突破缓慢。创新链与产业链之间的衔接不畅,导致科技成果难以实现产业化应用,严重制约了经济增长动力。此外,科研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加剧了技术资源的浪费,使得地方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难以快速调整和应对。区域经济在技术驱动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失衡状态,不仅限制了经济的创新能力,还阻碍了区域产业的高端化发展。
(三)市场需求多元化与产业供给失衡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市场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征。然而,区域经济在供给端的适应能力却未能满足这种变化,特别是在数字经济与跨境电商等领域,地方产业链的反应速度明显滞后。传统企业在产品设计和服务模式上缺乏灵活性,导致供需错配问题愈发严重。同时,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地方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和平台化建设方面面临诸多技术和资源挑战。这种供给端的不灵活性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结构失衡,使得区域经济难以抓住全球化中的新兴市场机遇。
三、财经商贸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的路径创新
(一)激发新兴产业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转型
新兴产业活力是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地方政府需要通过构建全要素协同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地方政府应通过整合资源,加速上游资源供应链、中游制造业技术链与下游服务生态链的联动优化。同时,地方政府需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引导,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占比,构建多层次的市场格局。地方高职财经商贸专业应在这一过程中提供产业分析、市场调研和政策建议,优化企业对新兴产业市场的认知,提升区域经济的创新驱动力。
例如,在产业布局方面,地方政府应建立跨行业的协作机制,支持传统产业企业在新能源领域中实现技术延伸,如利用已有制造能力进行储能设备的开发和生产。同时,可探索在地方重点区域设立产业集聚区,通过优化税收政策和调整基础设施规划,降低企业转型成本。在市场展方面,地方政府应重点支持智能制造企业开国内外前沿市场,例如通过对高端客户需求的精准分析,开发更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产品线。财经商贸专业可通过与企业共建市场实验室,帮助企业模拟市场需求动态,快速调整营销和生产策略。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为企业提供创新资源管理的培训,帮助企业在资源整合与高效利用中实现成本控制 [3]。
(二)加快技术创新转化,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
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区域经济面临着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的迫切需求,而技术创新转化是这一转型的关键。区域经济要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必须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此,地方政府和企业应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的对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帮助他们进行技术攻关和创新应用。与此同时,地方高职财经商贸专业应在技术咨询、市场分析、人才培训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高市场竞争力。
地方政府可通过设立技术转化专项基金,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其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例如,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企业可以通过这种基金获得资助,加快技术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化。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地方政府可以加速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形成良性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具体而言,地方政府可以定期组织技术对接活动,邀请企业与科研人员直接对话,帮助企业快速了解最新的技术成果,并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技术定制。此外,地方高职财经商贸专业可以发挥其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市场调研、人才培训等服务,协助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的高端化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区域经济可以有效实现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并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三)优化供给结构,推进经济全球化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区域经济在面对全球竞争时,必须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来提升整体竞争力。特别是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区域经济需要更加灵活、精准地调整产业供给,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为了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地方企业必须加强生产力的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地方高职财经商贸专业应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培养具备全球化视野和数字化能力的专业人才,助力地方企业在跨境电商、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找到适应市场需求的路径,推动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型,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产业转型所需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跨国合作,优化供应链,拓展国际市场。例如,地方政府可以支持本地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布局,推动区域经济融入国际分工体系。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地方企业能降低交易成本,还可以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全球竞争力。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税收减免、金融支持等多元化政策,减少企业在国际市场中遇到的障碍,推动企业走向全球化。地方高职财经商贸专业则应通过开展国际化课程、跨境电商培训、市场调研等项目,提升人才的跨国运营能力,为企业提供更专业的国际市场拓展支持。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加强与国外商贸机构的合作,建立多元化的外贸渠道,帮助企业在全球市场上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这一系列措施将有助于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四、结语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地方高职财经商贸专业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系统思维和协同推进。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本文提出了激发新兴产业活力、加快技术创新转化、优化供给结构三大路径。未来,地方高职财经商贸专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助力企业开全球市场,为区域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慷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J].职教论坛, 2024, 40(4):20-29.
[2] 黄思雨.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2024.
[3] 黄新.“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文渊(高中版), 2024(2):373-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