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量投资综合实验课程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胡若曦 周密
(贵州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4)
摘要:在数字技术与教育系统融合创新,我国教育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数字化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课程教学改革与数字化转型结合较少。基于此,本文为实现课程数字化建设,培养具备数字素养和数字能力的新商科应用型人才,提出了从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成果可视化,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实验项目教学、构建数字化资源平台的途径,以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数字能力的双重培养,促进量化投资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数字化改革。
关键词:量化投资;数字化转型;量化投资综合实验;任务驱动
引言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数字技术与教育系统的融合创新正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跃升。在探究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教育的过程中,国内外学者立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整体层面,提出数字化转型将数字技术融入教学、学习和组织实践的教育系统现代化的现代发展 [1],并用信息提取实际现象或对象,使用有效的计算来处理信息,并形成可获得的知识 [2]。同时,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提升师生数字技能、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注重数字教育实践体系打造,强调数字化资源供给也成了潜在挑战 [3,4]。虽然“数字化转型”一词很早就被提出,但教育数字化转型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整体布局,尤其是针对具体课程的数字化设计有待探索。
目前,国内外高校正在全方位推动教育领域的数字化变革。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学生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接受数字化信息教育,教师需要做好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和教学设计。量化投资综合实验作为专业核心课程量化投资的应用延伸,同时也是量化金融领域的理论与技术的支撑,因此本文对该课程进行数字化转型设计研究,在课程数字化中实现数字技术课程的平衡,以便学习者能够更好利用数字技术,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
本文以量化投资综合实验课程为主体,在原有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紧扣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推行量化投资综合实验课程数字化转型过程的可行路径,创新量化投资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具备数据处理能力和跨界思维能力的新型量化投资人才,实现教学与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融合。
一、量化投资综合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知识数据可视化结合程度较低
在理论部分的学习之后,从理论过渡到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金融市场的动态变化,对其动态数据进行模拟分析。如果不通过可视化数据进行呈现,学生将难以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处于复杂经济环境下的金融市场的动态变化中。量化投资综合实验课程内容仅依托课本和代码进行讲解的话,知识点脱离图例及数据,会比较抽象。一方面是学生比较难听懂,另一方面缺乏实践性,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教材为依据,就很难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二)实践环节场景模拟单一,缺乏工作场景模拟
尽管课程严格按投资学专业设置,理论和实验课比例也符合人才培养方案,但实践课多基于编写程序的代码平台和实验室的计算机环境,缺乏实际工作场景模拟和对金融市场的动态模拟,脱离了实际进行决策分析的金融市场的场景,会使得学生输出的成果与市场从业要求和数字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预期难以达成匹配。
(三)教学过程数字化呈现少,数字化资源缺乏
由于量化交易的性质,学生对于每个模拟任务的决策依赖于对数据的模拟、计算和分析,并且学生完成任务具有持续性和连贯性,任务间也具有关联性,因此教学过程并不能局限于课堂中,而需要贯穿于课前、课中及课后。而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课前和课后的数字化呈现较少,因此学生主要还是依靠课堂中的时间完成任务及学习,数字化应用能力在课堂以外的时间不能够被充分加强,同时教学资源也存在时间与空间的障碍。
同时,企业在快速发展和创新,传统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如果没有数字资源和数字技术驱动信息动态更新,将难以根据行业和企业动态调整课程项目和落实项目任务,教学效果很难达到社会要求和企业、行业要求。
(四)考核方式单一化,难以突出学生数字能力的培养成效
在考核方面,忽略多维度过程性评价,依靠实验结果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及运用程度,特别是不能很好地反映其将理论知识与数字金融的结合能力。例如,进行“财务指标选股策略”教学时,教师会提问,学生也会踊跃回答,互动的基本上是教材上有的内容,这就达到了互动,记录了平时成绩,但学生是否学会了利用财务指标判断依据,结合公司动态的金融数据进行决策,以及决策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很少在过程性评价中体现。并且仅通过实践报告、课堂互动等环节进行评价,而更能够凸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数字素养、数字能力的强化过程的过程性评价则没有真正落实。
二、量化投资综合实验数字化转型路径
(一)课前学情调研,建立学生个性化数据库
结合线上线下调研,调研学生已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对于该课程能够带来的能力需求、未来就业需求,实现线上线下全方位调研,了解学生达成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以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能力需求为主要内容建立数据库,并分析学生技能掌握的优势与弱点,对前期学习达成能力进行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分析,形成可视化数据,基于这些数据灵活制定投资量化实训项目,为学生提供较为精准的项目实训教学,使学生目的性更加明确,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重构课程结构,将数字化技术融入项目教学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基于量化分析、量化交易岗位对人才数字素养、数字技术和数字能力的需求,以“岗位需求”制定课程标准,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构建课程结构,形成以“项目化 + 数字化”驱动的教学模式。项目内容选取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岗位需求和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引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充分利用量化投资开源平台、Python 语言编程语言和第三方库,将量化投资综合实验课程构建为 6 大模块、14 个项目(见表 1),达成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三)构建量化交易仿真实验,搭建数字化资源平台
利用学校金融科技智能实验室模拟证券交易所场景,在模拟场景下完成项目任务;利用 Python 语言编译环境、开源第三方库和实时动态数据,构建量化投资综合实验虚拟仿真教学系统。针对项目重点难点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包括微课视频、模拟场景、操作演示、操作练习、操作检测、互动平台(包括讨论和答疑)。学生可利用数据库资源反复学习、反复练习、相互讨论,老师能随时在数据资源平台观察学生学习动态,及时答疑,同时能在数据资源平台收集到学生学习次数、讨论次数、练习操作次数、项目完成情况等信息,为建立学生学习过程档案提供真实可靠数据。
.png)
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立,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在平台进行无限制沟通,为学生提供了多维度、零时差、无边界的学习环境,为较好完成各个项目任务,达成项目目标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学习平台。
(四)学生学习成效档案建立
在考核方面,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达成的知识目标、达成的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将过程性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从数字技术具备程度和岗位胜任角度评价学生是否具备了从业能力;通过多维度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检验,建立成果反馈机制,基于学生学习成效和出现的薄弱点,对“量化投资综合实验课程数字化设计研究”从课程项目、教学大纲、教学资源数字平台等多方面进行优化。
三、结语
本文立足于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为前提探究量化投资综合实验课程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指出应将学习者、学习目标和技术方法等相互关联,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原则构建课程结构,将数字化教学目标落实到每个项目、数字化技术融入实验项目教学,构建数字化资源平台,建立学生学习过程档案,为学生综合评价提供真实准确数据,为学生岗位能力认知提供依据,以培养具备数字素养和数据技术能力的将来从事量化投资相关工作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FLEACA E.Practices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Institutions [C]//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ScientificGeoConference: SGEM.Albena: Curran Associates, Inc
[2] 祝智庭, 胡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探析与研究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 2022(4):1-8, 25.
[3] 吴砥, 李环, 尉小荣.教育数字化转型:国际背景、发展需求与推进路径[J].中国远程教育, 2022(7):21-27, 58,79.
[4] 王萍, 丁燕.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与创新策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3(7):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