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乡村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的挑战及对策
刘钫泠 范舒环 高钰涵 王冰冰 毛彩霞 赵言领
(衢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摘要:本文以衢州市乡村研学旅行基地的管理人员和导师为调研对象,通过了解研究基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乡村研学旅行新业态的未来发展提供思路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衢州市;乡村研学;基地建设
引言
自 2013 年开始,国家逐步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研学实践教育与中小学研学游的开展。其间,乡村研学游因其特有的自然、地理优势与文化、产业资源备受学生和家长青睐。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衢州市已有各级乡村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 64 家 [1]。衢州市的乡村研学旅行正在蓬勃发展中,但也存在若干亟须解决的问题。笔者查阅文献发现,现有研学旅行相关的研究文献大多是从研学主题选择、研学内容设计、研学旅行线路等方面展开,不能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和美乡村”建设等新视角在现实中建立乡村研学旅行理论体系,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乡村研学旅行基地的发展困境。
因此,本文以衢州市乡村研学旅行基地的管理人员和导师为调研对象,对这一研学旅行基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乡村研学旅行新业态的未来发展提供思路及解决办法。
一、衢州市乡村研学旅行基地现存的问题
(一)对研学线路缺乏主动开发意识
众多基地局限于提供孤立的研学课程,尚未形成连贯的“研学线路”概念。衢江区嗡嗡响农场研学旅行基地的研学导师表示,基地以农产品种植为主,所以研学课程基本上都是水果的采摘品尝和种植体验,还没有设计出研学线路。柯城区滑鼠丛林飞越研学旅行基地的管理人员表示,研学课程主要是户外体验型娱乐活动,还没有形成研学线路。此外,柯城区余东村农民画研学旅行基地和龙游县庙下乡红色教育研学旅行基地的研学导师都表示没有根据不同年龄段和市场需求对研学线路和课程做出细分。
(二)研学课程整体不够成熟
首先,基地的课程设计缺乏创新性,导致相同类型基地间课程内容雷同。龙游县庙下乡红色教育研学旅行基地和常山县东案乡古韵金源宋代文化研学旅行基地的研学主题和内容都很相似。前者的管理人员表示,由于市场需求很少,缺少资金支持,研学旅行基地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困难。
其次,研学课程目标设定模糊。衢江区悦龙湾研学旅行基地的管理人员表示:“基地现在已经发展为度假山庄,中小学生都是来开展娱乐型团建活动,真正的研学活动不多。”
总体而言,绝大多数基地在研学课程构建上尚显稚嫩,在研学游市场上竞争力严重不足。(三)研学导师缺乏专业性
当前乡村研学旅行基地在导师配置上暴露出明显短板,许多基地直接由内部员工或技术人员兼任,如衢江区悦龙湾研学旅行基地的研学活动是由经过培训的教官负责;衢江区食用菌研学旅行基地的研学导师则是厂里的技术人员;柯城区邵永丰成正食品研学旅行基地的管理人员则表示:“对于我们来说,非遗制作是我们的专业,但是我们没有非遗课程开发的经验。在精品课程的开发打造方面,我们确实缺乏专业写书和教学的人才。”
与此同时,现有研学导师队伍构成复杂,学历与专业背景参差不齐。在研学高峰期,也有基地选择招聘大学生作为兼职导师,难以保证研学课程的正常开展。
(四)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首先是“食、住、行、游、娱、购”一系列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研学游体验。常山县油茶公园研学旅行基地的管理人员表示,限制发展的最大影响因素是地理位置偏僻,周围交通不便,由此导致生源很少。
其次,基地设施种类偏少,难以保证研学课程的学习效果。龙游县庙下乡红色教育研学旅行基地管理人员表示:“希望可以加大资金支持,将可体验的技术设施建设多一些,丰富研学内容,达到更好的效果。”
(五)研学活动缺乏安全保障
乡村研学活动对安全保障要求更高,而基地供给侧则存在较大缺口,基地导师常需兼顾课程开展与学生安全,压力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研学的发展。龙游县广和龙山运动小镇基地的研学导师表示:“基地课程体系已经比较完善,所以现在开展研学我们还是首先考虑安全问题。”而有些基地仅依赖学校教师保障学生安全,对长远发展造成了显著阻碍。
二、推进衢州市乡村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深入剖析用户特征,重视研学路线开发
基地需与学校共同确立育人目标,深入剖析青少年不同阶段的身心特性,如针对小学中低年段的学生活泼好动、自我管理能力尚待提升的特点,精心策划易于集中管理的研学路线。
与此同时,要重视研学路线开发的可实施性,对研学旅行基地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索,依据其独特优势与资源定制路线,让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展现与发挥。
(二)精心设计研学课程,致力打造研学品牌
首先,应明确研学课程目标,科学规划课程设计,既要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将基地的独特文化底蕴巧妙融入其中 [2]。
其次,应对研学课程的体系进行完整设计,包括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实践方案和体验活动安排等,确保各个环节紧密相连。
最后,应在研学课程的基础上,结合研学活动的实际开展,加大宣传,扩大影响,形成在市场上具有号召力和竞争力的乡村研学品牌。
(三)规范研学导师培训,制订导师考核制度
首先,应通过组织系统化的培训项目,增强导师的专业素养。特别要强化实践锻炼,可采用“师徒制”模式进行一对一指导,让新导师在实战中积累经验。
其次,应严格把关导师的资质管理,通过专业培训增强在职导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其能够同时胜任导游与教师的双重角色。
最后,应健全研学导师的考核制度和资格证等级制度,根据等级高低调整薪酬,从而进一步提升导师的专业水平。
(四)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优化基础设施配置
在完善设施配置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推动设施的升级:采用先进监控技术,实现对基地内外环境及青少年学生活动情况的无死角、全天候监控,同时提升存储设备容量,延长监控资料的保存时间,以确保安全监管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增加体验式设施的数量与种类,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参与机会;搭建支持学生自主实践学习的互动智慧服务平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3]。
(五)建立安全责任体系,提升安保业务能力
首先,在制度层面,需建立严密的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各环节的安全职责。如在周边增设安全防护设施,并配以醒目易懂的安全警示标识,全方位构建安全屏障。
其次,在人员层面,要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与应急演练,通过严格选᠀与专业培训,提升安保人员的业务能力与应急处理水平。
最后,在设施层面,需确保研学活动所需设施一应俱全,并定期检查维护,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安全通知与指引,保障其良好运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衢州市乡村研学旅行基地面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课程内容缺乏创新性、研学路径规划不完善等多重挑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并推进其长远发展,需加大对农村研学旅行基地的财政扶持,同时精心策划并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路线与体系,打造卓越的乡村研学品牌,为广大学子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研学体验,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 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浙江衢州: 以文旅工程为基,助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EB/OL].(2024-12-20)[2025-01-15]..zjhttp://wwwxinhuanet.com/20240329/dab59188cfcd435e89b4f26239c68ab6/c.html.
[2] 顾利平, 徐然, 顾鑫, 等.研学基地体验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研究[J].中国标准化, 2024(16):71-75.
[3] 高付元.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信息化建设理念与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3(1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