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新形势下地方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研究
 

新形势下地方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研究
谷晓旭
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作者简介:谷晓旭(1990—),女,硕士,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全面预算。
    摘要:国企预算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做好国企预算工作,能够有效控制国企财务预算成本,确保国企经营活动经济风险的有效控制,优化配置各项资源,提高经营效益水平。但在新形势下,国企面临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等因素影响,使得一些地方国企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期间,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有待完善、预算目标不够明确、预算编制方法不够合理、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等。为解决现存问题,优化及完善国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必要围绕“新形势下地方国企如何优化全面预算管理”课题展开深入分析研究。
    关键词:新形势;国企;财务管理;预算管理
    一、新形势下地方国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意义
    新形势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从国企层面分析,新形势指的是处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面临的新环境、新挑战及新机遇。其通常由国内外经济、政治、社会、技术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与此同时,新形势下,国企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持续推进,为提高国企经营效益水平,则需做好国企内部各项管理工作 [1]。其中,全面预算管理是地方国企非常重要的工作项目。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来看,新形势下地方国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意义显著。
    (一)有助于国企各项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地方国企在经营管理工作开展期间,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全面规划、配置自身具备的相关资源,在实现各项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能够使相关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减少资源浪费、闲置等情况,进而有助于促进地方国企经营事业可持续发展。
    (二)有助于防控经营风险
    地方国企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及时找出经营管理过程的潜在风险,并制定实施有效应对措施,使风险得到有效预防控制。比如, 基于预算编制、执行等工作环节,对相关预算信息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对预算编制、执行过程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在制定并实施有效风险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有助于国企预算编制、执行环节工作规范性及科学性的提升,进而使国企财务预算得到有效控制,减少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有助于实现战略目标,促进国企竞争力的增强
    在地方国企战略管理工作开展期间, 全面预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对战略目标进行有效分解。在明确实际预算目标的基础上规范执行、控制、调整预算,可以使国企战略管理工作持续进行,进而有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此外,在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防控风险、控制经营成本,能够使国企核心竞争力增强,为地方国企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二、地方国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现有问题分析
    (一)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有待完善
    地方国企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期间,需要具备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的支撑,但现状下该组织体系尚且不够完善。一些地方国企虽设置了预算组织机构,但是对其中的相关岗位职责不够明确,工作协调机制不足,在内部组织缺乏沟通交流,遇到问题互相推诿的情况下,会影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成效,从而引发管理风险与责任风险。与此同时,具体工作开展期间,预算管理委员会没有将自身职能作用发挥出来,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管理工作,其他相关业务部门参与不够积极。在各部门缺乏有效沟通交流的情况下,预算管理效率将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影响地方国企综合经营管理事业的发展。
    (二)预算目标不够明确
    地方国企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期间,需明确预算目标。但现状下,一些地方国企的预算目标不够明确。究其原因,一方面,地方国企在预算目标制定过程中,未能对行业竞争、新形势下市场环境持续变化等要素充分考虑,使企业生产经营效益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并导致在预算执行期间出现预算目标和实际相脱节的现象。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国企在预算目标制定过程中没有以自身生产经营实际情况为切入点,对一些新业务未能准确、科学预测,使预算目标模糊,不够明确,使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效益受到负面影响。此外,预算目标制定者未能与业务部门加强沟通协作,使制定的预算目标和市场实际情况不符,在决策失误的情况下,使预算目标的实现成为“空想”。
    (三)预算编制方法不够合理
    地方国企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采取的预算编制方法较多,比如定期、滚动、增量、零基、固定、弹性等。各种编制方法均具备自身的优势及不足,地方国企需根据实际情况及需求合理选择使用。但地方国企为简化预算编制工作,通常选择增量预算编制方法,即直接参考既往数据并根据一定比率增减调整来获得预算数据。这种编制方法比较简单,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不相符,在采取的预算编制方法缺乏科学性及有效性的情况下,会使预算编制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此外,预算编制方案缺乏合理性还可能使企业难以抵御经营风险,影响企业经营建设事业发展。
    (四)预算执行落实不到位
    在地方国企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预算执行涉及各项细节工作,比如预算授权审批、预算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分析等。当然,还需要根据新形势的变化,做好预算调整细节工作。但是,现状下,地方国企在预算执行方面落实不够到位。一方面,预算控制不够严格,授权审批制度不够健全,在预算审批方面,以人工方式为主,信息化支持力度不足,难以实现实时监控预算审批工作过程。与此同时,在人为因素影响下,审批容易出现纰漏,难以确保审批结果的准确性及规范性。另一方面,未能全面做好预算分析工作,未能在对年度预算进行编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制季度或月度预算计划。在此情况下,如果各个阶段经营项目发生比较大的变动情况,则难以保证预算执行的质量效果。
    三、新形势下地方国企优化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
    为解决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现存问题,地方国企需结合新形势要求,落实有效的优化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为确保地方国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实现有效优化,并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有序实施,需对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进行构建完善。其一,要对地方国企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构成加以明确,即明确决策机构、工作机构、执行机构。其中决策机构为全面预算管理最高权力组织,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工作机构则对预算编制、审查、协调控制、核算、分析反馈、评价等工作负责;执行机构则对预算执行加以负责。其二,要对领导机制加以强化,对预算管理委员会的组织领导作用加以强化,确保其能够在地方国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其三,要对协同机制加以强化,对集团管理层、各级子公司、预算单元及内部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加以明确,发挥各方沟通、协作作用,确保企业内部各项预算能够与财务预算实现有效融合。
    (二)明确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目标
    新形势下,地方国企要想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优化,需以明确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目标为基础。一方面,要确保地方国企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和企业自身战略目标相匹配,即与企业长短期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了解企业内外部环境,对地方政策、经济因素等对企业预算目标的影响充分考量,确保可以利用具体指标信息对预算目标加以明确,比如对利润增长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等相关指标进行合理设置,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目标可量化。另一方面,需对地方国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长短期目标加以平衡,即对预算目标制订实施计划。其中短期目标的制定需保证国企日常运营及现金流能够维持稳定;而长期目标则需注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确保企业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此外,预算目标的制定,需充分考量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同时考量潜在的各类风险,确保地方国企预算目标设置具备一定弹性空间,确保在外部环境产生变化的情况下可以灵活调整预算目标,确保预算的可行性及科学性,降低预算风险,确保地方国企经营建设效益水平的提高。以某地方国企为例,其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目标确定过程中,明确了预算管理覆盖企业全部业务领域及部门的目标,并保证各部门均能够参与到预算制定、执行等工作过程,进一步执行精细管理、滚动调整方案,保证预算和企业具体情况维持一致。结果显示其实现了多方面的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其一,使企业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其二,促进了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在控制成本费用的基础上,减少了浪费,使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其三,使企业经营风险得到有效减少,实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优化预算编制方法
    为做好地方国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需对预算编制方法加以优化 [2]。其一,除传统固定预算方法以外,还有必要根据地方国企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一些先进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比如滚动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弹性预算法等。应在合理选择预算编制方法的基础上,确保可以将企业的收入及支出情况如实地反映出来,使预算的准确性得以提升。其二,要合理使用参与式预算方法,即由内部各部门及职工共同参与预算编制过程,在获取丰富的信息数据、建议或意见的基础上,保证制定的预算编制方案具备可行性及科学性。其三,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需做好市场调研及数据分析工作,对行业趋势及市场需求加深了解,结合行业、市场竞争状况,科学合理地选择预算编制方法,比如合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使预算数据得到实时收集、处理及分析,确保预算管理工作效率及准确性的协同提升。
    (四)强化预算执行管控
    在优化预算编制方案的基础上,地方国企需强化预算执行管控,确保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及科学性,进而实现财务预算成本的有效控制。一方面, 需构建完善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 对各项预算指标进行细化, 落实至地方国企各部门、单位、岗位当中,使预算执行责任能够有效落实,对各方责任主体的职责及权限加以明确,严格执行预算编制方案。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利用计算机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详细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将预算执行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及偏差查找出来,及时制定并实施有效优化改进对策。并对预算执行效果进行合理科学分析,对预算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客观、科学评估,确保能够为下一轮预算编制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国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意义显著,比如有助于提高国企资源的利用效率,防控经营风险等。但现状下,地方国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期间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需构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目标加以明确,优化预算编制方法,并对预算执行管控加以强化,提升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以此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优化及完善,进一步促进地方国企经营建设事业稳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玉荣. 新形势下地方国企如何优化全面预算管理[J]. 质量与市场, 2024(6):81-83.
[2] 戴梦琪. 新形势下国企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策略分析[J]. 金融客, 2024(6):54-56.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