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国有企业盘活存量资产的措施
 

国有企业盘活存量资产的措施
张雅琪
南方鼎元商业运营(广州)有限责任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作者简介:张雅琪(1990—),女,硕士,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产运营管理。
    摘要:存量资产在国有资产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部分国有存量资产出现长期闲置或是浪费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寻找有效的存量资产盘活办法,针对国有资产进行科学管理。基于此,本文探究当前阶段盘活国有资产面临的困境,随后提出了完善基础管理、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以及加强集中管理等举措,旨在通过市场化处置、共享共用与出租转让等多种不同的方式盘活存量资产。
    关键词:存量资产;国有资产;盘活
    引言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部分地区的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当发展重心转移,部分国有存量资产也随之出现闲置状况,直接对资产经营收益产生了一定影响 [1]。以房屋资产为例,其作为存量资产而言本身价值较高,而对其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将会在现有价值的基础上实现收益最大化。因此为全面提高财政收入,应当对现有国有资产进行管理,针对闲置存量资产等展开盘活管理,从而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
    一、盘活国有资产的困境
    (一)基础管理薄弱
    当前,各企业对基础管理的重视程度并不充分,内部的存量资产长期闲置而无法彻底进行盘点清查,历史遗留问题较为明显,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等问题导致再次展开资产管理工作的难度较大。无法彻底了解企业内部现有的资产底数,导致可盘活的资产不够清晰。且部分企业也存在着财务与资产相互脱节的问题,包括多年前建成并且已经投入使用的房屋建筑没有及时转入固定资产的科目,导致这样的存量资产长期独立于企业的财务账目,影响资产管理进度。
    (二)管理体系不完善
    部分企业机构在对国有存量资产加以盘活的过程中,缺失全面且系统的管理规划,导致无法针对盘活存量资产工作创建长远计划,缺乏综合性考虑,以致盘活存量资产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效率低下问题,同时会引发资产风险发生。针对存量资产展开管理时的随意性与盲目性较为突出,
    没有针对存量资产创建相适配的管理流程与制度 [2],导致在存量资产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信息不透明、运行不规范等问题,促使存量资产管理效率受到影响并且存在资产损失风险。除此之外,部分企业在存量资产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更新力度较差,导致信息不对称或是数据缺失等,将会对资产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三)产权不明确与监管不足
    对存量资产展开切实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创建清晰明确的产权,但在以往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到位、制度缺失或是历史遗留等问题,以房屋资产为代表的存量资产产权关系与权属等均不明确。如历史遗留等造成产权模糊,或是由于缺少产权登记制度,在归属上出现漏洞,无法对该部分的存量资产产权进行界定。实际展开管理时,各个部门之间可能会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从而促使企业资产管理与经营等均陷入困境。缺少集中管理体制、产权明确度不足的同时,企业在存量资产运营时也缺乏有效的监管工作,各部门难以合力对存量资产展开高效管理,管理漏洞将导致资源浪费与贪污腐败。且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监管和手段的落后与单一始终会对存量资产的开发与利用产生限制,由于难以促进数据共享或是反馈等,导致各类风险规避程度不足,极易导致资产损失发生。
    二、存量资产盘活与管理措施
    (一)完善存量资产基础管理
    为顺利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应当对全体存量资产展开基础管理,提升管理水平,落实存量资产保障工作。首先需要查清现有存量资产数量以及分类。各企业机构应当在充分了解现有实物资产的具体情况后,根据不同性质对其进行分类,包括结合利用价值、可用性以及其实际价值等因素展开综合评估。通过调查分类可获得清晰明确的存量资产清单,进而为后续开发利用以及管理等提供重要的依据。
    其次,对现有资产配置工作进行优化。在完成存量资产评估工作之后, 要根据评估结果, 重新优化配置存量总资产,对以往使用效率较低或是闲置的存量资产等进行重新分配, 将其划分到不同的部门以及项目,从而通过强制手段全面提高资产利用率。针对存量资产中的房屋资产来讲,应当将重点放在具有较高利润潜力或是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内容当中。
    盘活存量资产,第三步要求对其展开必要的维护与保养。国有存量资产长期闲置,不免会存在一定的破损问题,因此应当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促使存量资产的使用价值与寿命全面提升。应组织维护管理人员对以房屋为代表的存量资产进行定期检修与维护,并做好工作记录,确保存量资产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避免由于闲置时间过长导致存量资产贬值或是损坏[3]。
    第四,促使国有存量资产重新焕发活力。可以选择租赁或是出售的方式,促使其以其他形式成为全新的国有资产。针对无法在企业机构内部利用的闲置存量资产,其权属企业可选择将其向外部承租者以及买家等租赁或是出售,并与现有的投资者或是合作者等达成协议,寻找可进行交易的契机。将以房屋资产为代表的存量资产通过合同进行交易,可保障符合相关政策与法律制度要求,同时也进一步扩充了国有资产容量。
    最后,发挥国有存量资产的既有价值。可以通过与其他机构、企业以及个人等创建合作关系的方式促进资产共享或是流转。将闲置的国有存量资产提供给合作伙伴,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与合作伙伴实现共赢发展,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针对房屋存量资产而言,在盘活并加以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我国当前有关方面的政策文件以及基本要求,结合企业所在地的标准,创建规范化的资产管理工作。应围绕房屋资产等创建明确的资产台账,在与相关专家以及学者等深入探讨之后,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此类存量资产的策略。
    (二)健全资产管理体系
    结合实际而言,以往在管理国有存量资产的过程中,存在着缺乏系统化管理体系的问题,这就导致资产管理与统计等规范化程度不足。为了全面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应当针对国有资产创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从而对资产展开全面且系统的统计,对其展开针对性管理,确保国有存量资产从取用、使用、维护到最终报废阶段均获得明确的标准以及规范流程。具体来讲,首先要创建完善的管理制度,针对存量资产的分类、计价、折旧、报废等做好明确规定。要对国有存量资产盘活项目进行充分的分析调查,关注盘活工作的可行性、持续性,在确保资产盘活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下实现盘活创收的目标。
    其次,应当对存量资产盘活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梳理总结,如针对房屋建筑等存量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保养、批准使用年限等众多内容,以风险因素总结的方式规划明确的条款,从而添加到项目合同中,对资产管理情况进行监督,从而避免在对存量资产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影响其完整性 [4]。要确保在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下监督房屋建筑等存量资产的使用情况,保持良好使用态势,避免影响存量资产寿命。在这一过程中,可充分应用现代化的先进手段起到有效保障作用。如通过信息化建设,为房屋建筑等存量资产的开发利用创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不仅可有效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同时也可有效节约人力资本,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存量资产展开动态化管理,从而及时根据数据反馈等掌握存量资产现状。并且在信息化平台上可针对存量资产展开定期审计与日常监督,以全面降低存量资产风险。
    最后,应当重点针对国有存量资产的盘活情况展开绩效评估,重视资产流失情况,通过创建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制度等方式,在盘活国有存量资产的过程中针对具体的创收行为以及创收环节等进行审计,确保在发现问题之后的第一时间提出切实有效的处理办法,促使国有存量资产盘活创收活动获得良好安全保障。应通过评估与预测等方式对资产风险加以控制,从而全面降低风险损失。这就要求各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创建相适配的绩效评估体系,对存量资产的收益、增值以及使用效率等进行评价,从而为后续其他的盘活项目提供参考。
    (三)加强资产集中管理
    针对存量资产展开集中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存量资产收益以及管理效率。各企业机构应当根据存量资产管理权责,集中管理产权,促进各部门协同推进存量资产管理工作。一方面,要求各企业从内部对存量资产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并努力实现价值目标,通过整合存量资产、展开统筹管理以及集中管理等方式,促使企业自身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存量资产的使用现状、资产分布以及具体的效益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在开展集中管理工作时,各企业机构应当率先了解存量资产的具体管理范围以及对象,确保在企业内创建全范围覆盖的存量资产集中管理工作。应该修整现有的存量资产管理框架,对外实施招商引资、合作经营等运作方式,及时将无法获得投资的存量资产通过拍卖转让等进行变现,从而打造更加灵活的生产经营活动,全面提高核心竞争优势。针对存量资产展开集中管理工作时,应当对各部门以及层级的职权进行划分,促使其在盘活存量资产时协同运行,各司其职,避免出现相互推诿现象,影响存量资产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在集中管理过程中也应当创建更加严谨的监管机制。在盘活存量资产的过程中,应当实施动态跟踪监督,保障存量资产安全增值。在创建监管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应当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创建智能化、精准化的数据监管反馈平台,确保对国有资产开发、运营等进行实时监督。同时创建风险预警机制,在全面促进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加强风险管控,规避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问题 [5]。如在房屋建筑等存量资产市场化处置盘活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够实现收益目标。首先,要压实相关企业落实房屋建筑的产权归属以及历史遗留问题。随后,要委托中介机构对房屋建筑存量资产进行估值,创建市场化项目,进而和对存量资产所在地的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对接,针对招拍挂等前期工作做好准备。最后根据市场需求,将独立楼栋或是空余院落等房屋建筑存量资产在公共交易平台上进行处置变现,从而使其以实付资金的收益形式流回到国库中。而在这样的市场化处置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众多不确定因素,包括市场经济变化、政府变动等。在企业盘活国有资产的过程中, 应当创建相适配的监管机制,从 而保障企业内的国有资产实际价值与市场相一致 , 从而基于动态化视角对国有资产盘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加以遏制。
    三、结语
    盘活国有资产是提升财政经济效益并优化资源利用率的重要举措。而当前在国有资产盘活过程中却面临着基础管理缺失、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产权不明确与监管缺失等问题,这就需要针对存量资产的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盘活与管理工作,从而充分挖掘资产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艺婷.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策略研究[J] . 上海企业, 2024(9):81-83.
[2] 马金培. 国有企业盘活存量资产的有效对策探讨[J]. 乡镇企业导报, 2024(15):54-56.
[3] 胡斌, 金理成, 冯嘉容. 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财政政策研究:以象山县为例[J].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 2024(5):17-22.
[4] 王彩群. 促进国有企业盘活存量资产研究[J] . 质量与市场, 2023(7):16-18.
[5] 齐江翼. 国有企业如何做好盘活资产提高效率[J].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2(10):148-150.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