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伤痛,疗效显神功
张美丽
随着现代社会环境和气候的加速变化,人们的运动方式日益多样化。同时,空调和夏令降温措施的增加,也使得四肢关节疾病逐渐增多。那么,在治疗这些疾病时,中医和西医哪种方法效果更好呢?这自然不能一概而论。但相比之下,西医以其先进的检查手段和快速见效的西药著称,然而往往存在病情反复的情况。对于某些疾病,如四肢关节韧带疾病,中医则展现出独特优势。
.jpg)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四肢百骸应气血旺盛、经络通畅、营卫调和。若因各种病因导致气滞血瘀、经络不通、寒凝湿阻、气血不足、营卫不和等病症,均可运用推拿手法直接作用于病位或穴位,以达到行气活血、舒筋通络、通利关节、温经散寒、调和营卫气血的目的。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这些观点亦颇具道理。例如,腰、膝、踝关节等关节韧带的急性扭挫伤,或肩周炎等慢性退行性疾病,以及坐骨神经痛等非感染性炎症所致的骨、软组织损伤,其病理机制有的涉及小关节错位,有的因软组织损伤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局部瘀血、充血或渗出,日久则可能形成粘连、萎缩,进而引发功能障碍。推拿手法治疗这些症状,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解除错位和嵌顿,减少渗出,促进吸收,从而达到止痛、消肿、化瘀、改善萎缩和功能障碍的效果,使损伤组织尽快修复。因此,对于某些骨伤病,推拿手法治疗直接作用于受伤部位,相较于药物治疗,收效更快且简便易行。
实践案例亦证实了推拿的显著疗效。例如,有患者因剧烈运动导致膝盖韧带和半月板受伤,西医手术治疗效果欠佳,后经笔者二十余次推拿和膏药敷贴,已基本恢复正常。另有一名年已花甲的患者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不能直立行走,经笔者采取正骨、推拿等治疗措施后,数月便能走路。此外,对于受风寒影响导致痉挛的患者,通过几次推拿与针灸治疗即可恢复健康。
推拿在我国历史悠久,清朝时期在坊间运用尤为广泛。清代吴谦的《医宗金鉴》一书中详细介绍了骨伤常用的“正骨八法”。时至今日,临床上常见的骨折、脱位、伤筋以及内伤等疾病,仍多采用这些手法进行治疗。尤其是骨折错位、关节脱位,若不首先进行手法复位而仅靠药物治疗,后果将不堪设想。对于软组织损伤,若不能首先进行手法治疗,收效不仅较慢,且容易留下粘连、痉挛等后遗症。
在推拿过程中,需讲究技巧,五指用力要均匀、稳定,动作要缓慢,忌过急过猛,以免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当然,在中医治疗过程中,若能结合西医手段以消炎止痛等,则效果更佳。
(本文作者系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