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广西地区民族村寨民宿产业发展的现状研究
 

广西地区民族村寨民宿产业发展的现状研究
——基于民宿游客满意度
徐小桃
广西外国语学院工商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

      摘要:本文从民宿游客满意度的视角,通过对广西已脱贫地区 36 家民族村寨民宿到访游客的问卷调查,结合各地旅游扶贫政策,得出旅游者通过民族文化特色、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市场认知和民宿服务质量感知民宿产业发展的满意度,着重解决决策引领壁垒、市场开拓壁垒、人力资源壁垒的问题。
      关键词:后脱贫时代;旅游扶贫;民宿发展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游客对文化特色的满意度与居住意愿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游客体验后对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评价是游客忠诚度的直观表现,它将直接影响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收入及生命周期长短,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特色感到满意时,他们更有可能考虑在该地居住。这种满意度可能源于目的地提供的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这些体验满足了游客的文化需求和偏好。因此,旅游目的地若能提供独特且丰富的文化特色,将有助于提升游客的满意度,进而增加他们的居住意愿。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1 :游客对文化特色的满意度与居住意愿呈正相关。
(二)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与居住意愿
      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是影响居民居住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确保民宿旅游的正常运营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在保留乡村原始特色的前提下,不断提升民宿的居住环境。当民宿产业发展区域的基础设施得到完善,不仅本土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和高质量的生活服务,来访游客的满意度也会随之提高。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2: 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与居住意愿呈正相关。
(三)政府对民宿旅游的政策支持力度与居住意愿
      2020 年发布的《广西旅游民宿管理暂行办法》《广西文旅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强调要推进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实施“文化润景”工程、培育壮大文化产业规模、引育国内外强优文旅企业、加快重大文旅项目建设等,间接支持了民族村寨民宿旅游的发展,通过提升整体文旅产业环境和质量,为民族村寨民宿旅游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政府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能够保留和增强区域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价值,提高居民对居住地的认同感和满意度,进而增强他们的居住意愿。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 政府对民宿旅游的政策支持力度与居住意愿呈正相关。
(四)民宿的市场认知度与居住意愿
      民宿的高市场认知度也意味着更好的服务质量和更完善的设施。各地区在推动民宿产业融合发展中注重加强民宿与乡村旅游、餐饮服务、农业体验、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民宿 +”产业空间,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也带动农民增收 [1]。再者,为推广实施民宿旅游相关标准,加大力度培育具有区域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民宿品牌,提升民宿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创新营销方式,拓宽民宿旅游的销售渠道,这些都是影响居民居住意愿的重要因素。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4: 民宿的市场认知度与居住意愿呈正相关。
(五)民宿的服务质量与居住意愿
      民宿服务响应的及时性和服务保证的可靠性是游客关注的核心点,民宿服务人员应能够迅速响应游客的需求,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如订房、订餐、订票等,同时还应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妥善处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确保游客的实际体验与承诺相符[2]。高质量的服务能够提升游客对民宿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增强他们对民宿的好感和信任。此外,高质量的服务还能够提升民宿的整体形象和口碑,吸引更多的潜在游客。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5: 民宿的服务质量与居住意愿呈正相关。
二、研究模型
      结构方程分析可同时考虑并处理多个因变量,容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含测量误差,同时估计因子结构和因子关系,是一种容许更大弹性的测量模型。基于这些优点,本文可以基于该模型得出以问卷相关问题为自变量的维度对居住意愿的多元线性表达式。与此同时,将结构方程模型用于估计整个模型的拟合程度。本文利用结构方程建模软件 Amos26.0 作为分析工具进行结构方程分析,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模型,如图 1 所示。
三、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一)信效度检验
      问卷各量表均大于 0.7,说明数据信度质量高,可用于进一步分析 ,对量表的效度分析采用 KMO 和 Bartlett球 检 验 法 进 行 检 验,KMO 结 果 为 0.968, 大 于 0.6,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中 p<0.001,说明变量间存在相关因子。


(二)描述性分析
      1. 人口样本描述
      游客背景信息显示性别分布相对均衡,年龄主要集中在 35~44 岁,占比 37.309%,其次是 25~34 岁群体,占 31.193%。职业构成中,上班族和个体户较为突出,分别占 29.358% 和 27.217%,而教育水平普遍较高,本科学历游客占比高达 62.08%。
      2. 变量描述
      第二部分游客满意度量表共有 24 题,使用 Likert 式5 点计分方法(1——非常不满意,2——不满意,3——一 般,4—— 满 意,5—— 非 常 满 意 ), 平 均 分 为 3 分。量表通过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分析,所有题项采用正向计分,得分越高表示游客对村寨民宿旅游的满意度越高。第三部分居住意愿量表共有 6 题,使用 Likert 式 5点计分方法(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一般,4——同意,5——非常同意),平均分为 3 分,该量表同样通过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分析,所有题项采用正向计分,得分越高表示游客的居住意愿越强烈。  
      在对广西贫困地区民族村寨的旅游满意度和居住意愿进行的分析中,笔者发现文化特色和政策方面虽然得到了较高的满意度,平均得分分别为 2.989 和 2.953,但仍然存在显著的提升空间。游客对村寨的传统文化展示,民族文化活动的质量、独特性以及保护措施表示认可,同时对政府的支持政策和资金扶持持有积极态度。然而,其他方面的得分均在 2.6 分左右,表明游客对基础设施、市场推广和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较低,这些领域包括交通设施、网络通信、卫生安全、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程度、市场定位、宣传营销策略、产品多样性和创新性,以及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响应速度、问题解决能力、友好度、个性化服务、文化传达和沟通清晰度。特别是居住意愿的认同度也较低,平均得分为 2.660,反映出游客对于长期居住在村寨的意愿不强 [3]。  
      3. 相关性分析
      由表 1 可知文化特色、基础设施、政策方面、市场方面、服务质量等关键因素与民宿居住意愿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揭示,这些变量与民宿居住意愿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尤其是服务质量与居住意愿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 0.712,显著性水平低于 0.01,凸显了服务质量在提升民宿吸引力中的决定性作用。此外,文化特色、基础设施、政策方面和市场方面等因素亦与居住意愿紧密相关,共同塑造了民宿的吸引力。


     4. 回归分析
      从表 2 可知,将文化特色、基础设施、政策方面、市场方面、服务质量作为自变量,而将民宿居住意愿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公式为:民宿居住意愿 =-0.128 + 0.262× 文化特色 + 0.143× 基础设施 +0.186× 政策方面 + 0.193× 市场方面 + 0.212× 服务质量,模型 R2 为 0.659,意味着文化特色、基础设施、政策方面、市场方面、服务质量可以解释民宿居住意愿的65.9% 的变化原因。对模型进行 F 检验时发现模型通过了 F 检验 (F=123.994,p=0.000<0.05),也即说明文化特色、基础设施、政策方面、市场方面、服务质量中至少有一项会对民宿居住意愿产生影响,文化特色的回归系数值为 0.262(t=4.549,p=0.000<0.01),意味着文化特色会对民宿居住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基础设施的回归系数值为 0.143(t=3.095,p=0.002<0.01),意味着基础设施会对民宿居住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政策方面的回归系数值为 0.186(t=3.750,p=0.000<0.01),意味着政策方面会对民宿居住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市场方面的回归系数值为 0.193(t=4.116,p=0.000<0.01),意味着市场方面会对民宿居住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服务质量的回归系数值为 0.212(t=4.035,p=0.000<0.01),意味着服务质量会对民宿居住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四、假设检验
      本研究通过 Bootstrapping 5000 次抽样以检验模型的显著性,各假设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同时,在对广西贫困地区民族村寨的旅游满意度和居住意愿进行的线性回归分析中验证了以下假设。
      H1: 游客对文化特色的满意度与居住意愿呈正相关。这意味着游客对村寨文化特色的满意度越高,他们在该地区的居住意愿也越强。
      H2: 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与居住意愿呈正相关。这意味着良好的基础设施提高了旅游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从而促进了游客的居住意愿 [4]。
      H3: 政府对民宿旅游的政策支持力度与居住意愿呈正相关。这意味着政府的政策支持可能带来更好的旅游环境和服务,增强游客的居住意愿。
      H4: 民宿的市场认知度与居住意愿呈正相关。这意味着高市场认知度通常与民宿的质量和声誉相关,提升了游客的居住意愿。
      H5: 民宿的服务质量与居住意愿呈正相关。这意味着优秀的服务质量能够显著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增强他们在村寨民宿居住的意愿。
五、结论
      本文在对广西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民宿旅游发展机制的调查研究中,通过采用 Likert 式 5 点计分法对游客满意度和居住意愿进行评估。研究发现,民族村寨民宿尽管在文化特色和政策方面获得了游客的较高评价,但在基础设施、市场推广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特别是居住意愿方面,游客的认同度较低,反映出他们对于长期居住在这些村寨的意愿并不强烈。      
      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特色、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市场认知度和服务质量这五个关键因素对游客的居住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服务质量的影响力尤为突出,对居住意愿的贡献最大。
六、建议
      广西各地民宿产业存在的壁垒限制了民宿旅游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广西各地民宿旅游的整体提升。第一,存在决策引领壁垒。广西民宿产业缺乏科层治理逻辑下的决策引领机制,同时缺乏规范而合理的监管机制,难以确保民宿服务品质。第二,存在市场开拓壁垒。广西民宿产业缺乏系统化民宿旅游资源开发机制以及持续发展的观念,导致了一些民宿项目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和创新,市场竞争加剧。第三,存在人力资源壁垒。广西各个县域的旅游职业教育资源未能扎根欠发达乡域或村域,整个区域内缺乏民族村寨民宿旅游产业链人才供给布局、优质民宿旅游的劳动力资源和成熟的民宿旅游职业教育培训机制。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为破除决策引领壁垒,应建立科层治理逻辑下的决策引领机制,发挥政府主体作用,为旅游民宿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第二,为破除市场开拓壁垒,应建立系统化民宿旅游资源开发机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良好工作环境等方式吸引高端和专业人才加入民宿旅游行业。第三,为破除人力资源壁垒,应建立成熟的民宿旅游职业教育培训机制,深度开发民宿经营人力资本。
参考文献 
[1] 梁柰, 陈华伟.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可持续发展 [J]. 社会科学家, 2015(3): 96-100. 
[2] 谌丽, 党云晓, 张文忠, 等. 城市文化氛围满意度及影响因素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 (9): 1119-1127. 
[3] 徐补生. 把民宿业扶持好发展好[N]. 山西日报, 2021-11-03 (6). 
[4] 马亮, 颜亭玉. 中国乡村民宿发展研究综述与展望 [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3, 44 (12): 165-170.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