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上市企业成本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运用分析
 

上市企业成本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运用分析
尹旭
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乐山 614600
    摘要:本文以某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企业现行的成本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包括提高预算编制水平、注重预算执行与监控、优化预算考核与评价,以此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成本预测作用、成本控制作用,挖掘企业的成本降低潜力,推动成本管理的持续改进。最终发现,在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后,该上市企业在过去5 年内生产成本逐年下降,库存周转率提高近25%,费用报销更加规范、便捷,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费用报销;上市企业;生产工艺;成本管理;全面预算管理
    作者简介:尹旭(1975—),男,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引言
    上市企业由于业务多元化,且涉及多个行业、多种产品,成本结构更加复杂,既涵盖生产制造阶段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也包含销售管理环节的间接成本。且上市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短期与长期成本的平衡难度较大,因此传统的成本管理机制逐渐无法满足上市企业的应用需要。而全面预算管理,由于具有梳理复杂成本结构、应对环境变化、整合成本信息系统等多种优势,逐渐成为上市企业成本管理的首要选择。
    一、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分析
    (一)内涵与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模式(total budget management,TBM)是指企业为实现战略规划,对经营活动、财务活动通过预算的形式完成合理规划与控制。其主要作用在于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企业的战略目标能够细化至年度经营目标,梳理各部门的岗位职责。通过对各项业务活动的预算编制与审核,凸显资源需求,明晰资源的分配状况,保证优质、有限的资源能够优先划分至最能创造价值的业务领域。同时,TBM 本身也是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能够通过编制成本预算、监控资金流向、挖掘成本偏差,使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二)内容与流程
    1. TBM 的主要内容
    (1) 经营预算: 指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预算。
    (2)专门决策预算:指针对企业重大的投资或筹资活动所编制的预算,需要进行详细的可行性分析与论证。
    (3)财务预算:指针对企业资金收支以及经营成果的预算,用于反映企业预算期间的现金流入流出状况,保证企业资金灵活,避免出现资金闲置,能够根据负债表、利润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2. TBM 的具体流程
    (1)预算编制:需要遵从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方式,由企业高层提出具体目标。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编制部门预算草案,经汇总、平衡、审核后形成企业总预算。
    (2)预算执行:指将预算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
    (3)预算监控:指对预算执行环节开展全面监督。
    (4)预算考核:指对部门以及人员的预算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挂钩,激励人员主动参与,使其努力完成预算目标,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二、上市企业成本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运用路径
    (一)企业概况
    为保证TBM 优势与作用的充分发挥,确保相关措施的针对性、适用性以及合理性,本文将以某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实际调查显示,该企业成立于1995 年,主要从事产品加工与生产,经多年稳健发展,逐渐成为行业内极具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从规模上看,该上市公司在全国共设有5 个生产基地,员工总数超过5 万人,年营业收入接近150 亿元,并与国内外近30 家大型钢铁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保障原材料稳定供应。在市场竞争方面,该上市公司则凭借先进的技术以及广泛的销售网络,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二)成本管理问题
    该上市企业虽然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但采用的成本管理体系更侧重于事后核算以及简单的成本控制。单纯依照产品的生产工时分配间接成本,难以准确反映不同产品的实际成本消耗,造成成本信息的参考价值较低。且各部门的费用支出控制方式缺少统一规划,相关部门的信息传递相对滞后,数据分享水平较低。单纯从自身利益出发,追求局部成本的削减,没有站在整体层面,充分考虑企业的稳定经营。比如生产部门为减少成本支出,会选择优先采购价格较低的原材料,此类行为可能引发产品质量不达标,反而增加了售后维修成本。同时该企业对于信息化技术、数字化装置的重视度较低,设定的预算规划以及资源分配机制缺少可行性验证,数据分析效果不佳。无论是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还是在资金调度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甚至部分盈利能力偏弱的项目反而占用大量资源,导致极具发展潜力的项目却得不到充足的资源支持。除此之外,企业本身的预算也与战略部署存在严重脱节,过于依赖历史经验进行预算编制,缺乏对市场环境的剖析与预测。
    (三)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实现路径
    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该企业需要加强对TBM 的认知与使用,充分发挥其优势与作用,在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同时,增强盈利能力。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 完善管理体系
    上市企业需要对原有的预算管理组织架构进行升级、完善与创新,通过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集中编制公司的预算目标与政策,并将总经理、分管副总经理作为委员会主要成员,负责审议、批准年度预算方案。而各部门负责人则要及时监督预算的执行状况,同时也要在委员会下设置预算管理办公室,其主要职能在于组织编制年度预算草案,协调部门间的预算编制作业,并全程跟踪预算执行状况,定期上报监控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除此之外,为保障预算管理作业的有序落实与开展,还要进一步细化预算管理流程,明确各环节的主要任务以及责任主体,比如委员会需要优先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发展状况,结合一定的信息化技术进行市场预测,提出年度预算目标。在下达至各部门后,由相关负责人结合业务状况编制预算草案,在集中上报至预算管理办公室后,进行各部门预算的汇总、平衡,提出反馈意见。由各部门进行二次修改,经反复沟通确认后,提交至委员会完成最终审议,直至通过后,正式下达执行。
    2. 加强预算编制
    在预算编制阶段,需要适当结合数据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系统、神经元网络、云计算,提炼历史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参数,凭借数字化程序,自动分析企业战略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并考虑市场环境等影响因素,结合科学的编制方法。以销售预算为例,销售部门通常需要预先进行市场调研,掌握市场需求,评估行业的发展走向,结合市场份额,制订销售预算草案。要将预计销售量、销售收入等内容涵盖在内。同时为保证相关信息内容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还要做好与客户的沟通协调,明确采购方案,建立市场预测模型,加强对销售预算的论证与调整。再以成本预算为例,在编制时需要充分掌握库存状况以及销售预算,考虑生产能力以及生产周期等因素,保证生产计划能够切实符合销售需求,也能有效防止库存积压现象的形成。并依托生产与销售的关联模型,对生产进度进行合理部署。而对于成本预算来说,则更适合使用标准成本法,以及作业成本法,即对各项成本费用进行分类,分析成本动因,结合行业标准,编制各项成本的标准值,计算具体的预算金额,在进行细致分析后,判断成本预算的准确性[1]。
    3. 做好预算执行与监控
    在预算执行阶段,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原有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细化预算目标,将其落实到各岗位、各人员。由部门负责人,第一时间掌握预算执行状况,结合预算执行监控体系以及信息化系统,保证第一时间收集预算执行信息。同时各部门也要根据预算安排,开展业务活动,严格把控资源使用,保证各项费用支出均得到严格审批,满足预算规定。对于财务部门来说,需要定期统计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成效,设计分析报告,确定预算执行中是否存在偏差与不足之处。比如通过比对实销收入与预销收入,探明差异原因。若出现成本费用超支,则要找出超支项目,并探明具体原因,比如生产效率低下等。之后由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比如组织部门调整销售策略,优化生产流程[2]。
    4. 注重预算调整
    该上市企业虽然以往极为重视预算的严肃性,但也强调当出现不可抗力事件或是特殊情况时,实现预算调整是必要的。比如当市场环境出现重大变化或是政策法规出现调整,造成原预算难以执行,势必会造成公司的重大损失。此时企业便需要结合规定流程,完成预算调整。在调整过程中,需要保证预算契合公司的战略目标,并且调整后预算能够在经济上实现最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由相关部门填写预算调整申请,并指明原因、调整金额,之后将申请表提交至预算管理办公室,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与评估,判断调整的必要性。在多部门间沟通协商后,若认定调整合理,则提交至委员会进行最终审议,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完成预算调整申请的决策。直至通过后,才可正式实施。比如该上市公司在2022 年,因原材料价格涨幅较高,造成生产成本严重超出预算,此时采购部门第一时间发出预算调整申请,并详细阐明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以及对成本预算造成的影响。经全面调查后,认定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事实,并对调整后的成本预算进行二次预测,在整合市场情况、公司盈利能力等因素后,批准此次申请。由相关部门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成本支出,缓解因原材料上涨造成的资金压力[3]。
    5. 优化预算考核与评价
    为更好地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全体人员都能踊跃参与预算管理工作,该上市公司在充分参考国内外成功的项目案例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编制了更加科学、健全的预算考核评价机制,并将预算执行状况与人员的晋升渠道、绩效奖金相挂钩。该评价体系主要用于判断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预算执行的实际进度以及预算调整的必要性。在考核指标设置上,需要将定量指标、定性指标有机融合,涵盖销售收入完成率、利润完成率、预算编制及时性、预算偏差分析结果。同时要保证预算考核评价工作能够每季度完成一次季度考核,每年完成一次年度考核。要求主管人员能够全面整理预算执行信息,依照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并征求其他部门的意见,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公开,在反馈至员工后,使其明确预算管理环节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表现优良的部门与人员给予资金奖励。该方法既能有效调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也能促进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添砖加瓦。
    (四)应用效果分析
    第一,在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后,该上市企业的成本控制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实际调查显示,在过去5 年内,该企业生产成本逐年下降,其中2023 年生产成本与2018 年相比降低了17%。这主要得益于对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通过预算约束,该上市企业进一步增强了与供应商的谈判,与之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争取了更加优惠的采购价格。同时也对原有的采购计划以及生产流程进行优化改进,显著减少了库存积压,减少了资源浪费。由于大量降低废品率以及返工成本,企业的生产效率增长近20%。同时全面预算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该上市公司进行了各项成本费用的合理分配,比如管理费用,从以往占营业总收入的8%,逐渐下调至5.3%。此外,该上市企业还通过精简管理机构,减少了不必要的行政开支[4]。
    第二,上市公司通过将长期战略目标细化为年度预算目标,并将其逐步分解至各个岗位,能够进一步提高战略的适应性以及有效性,比如企业编制了未来5 年市场份额超过22% 的战略目标,结合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将其细化为每年的销售增长指标以及资源投入预算,结合全过程监控机制,定期进行绩效考核,发现战略执行时存在的偏差,剖析问题形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对策。比如在2022 年,该上市企业的竞争对手推出了极具竞争力的产品,针对这一状况,该企业通过加大市场推广力度,优化产品功能,将市场份额一度提升至15%,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第三,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推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保证业务活动与管理工作有机融合,通过明确预算管理中各部门的实际权限,规范审批程序,减少管理环节的推诿现象,提高管理效能。比如在费用报销阶段,利用预算控制能够缩短报销时间,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以及信息共享,使各部门能够了解彼此的工作内容,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共同解决问题。在新产品研发阶段,研发部门、销售部门需要密切合作,从产品设计、市场推广至销售环节,都进行信息共享,确保新产品成功上市[5]。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上市企业成本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应用路径开展分析讨论,提出了利用完善管理体系、强化预算编制、加快预算调整、优化预算考核等一系列手段,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各项战略规划的有序落实。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基础上,增强其盈利能力,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利鸽.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成本管理问题[J].中国市场, 2024(18):89-92.
[2] 张龙.目标成本管理视角下园林绿化企业成本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 2024(17):115-117.
[3] 乐菡.浅谈转制科研院所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冶金财会, 2024, 43(5):76-78.
[4] 毛恒.加强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与路径探索[J].财会学习, 2024(15):59-61.
[5] 张文丽.浅析企业如何优化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J].营销界, 2024(10):56-58.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