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工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工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刘晓阳
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摘要: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工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阐述了信息化建设在促进管理成本控制、提升企业实力与竞争力、适应市场需求方面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当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复合型人才短缺及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引进人才以及完善管理体制等优化策略,希望能够为企业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新经济;企业;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
    作者简介:刘晓阳(1987—),女,硕士,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
    一、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促进管理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提升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和业务领域的持续延伸,传统的管理方式逐渐显露出局限性,难以确保管理的高效性与精确性。信息化建设在此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它巧妙地融合了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实现了对企业管理全流程的无死角覆盖与动态监控。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并解决管理中的漏洞和问题,降低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的成本浪费,还能通过数据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性,从而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1]。
    (二)提升企业整体实力与竞争力
    在新经济时代的大潮中,企业间的竞争已超越了单纯的产品与服务层面,更深层次地聚焦于管理模式与运营效率的较量,而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这两大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能够为企业构筑起一套科学且高效的管理体系,显著提高企业的管理效能与运作效率。企业借助信息化技术的强大力量,得以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与标准化,大幅削减人为操作的介入与误差,从而确保工作品质与效率的双重提升。此外,信息化建设还扮演着打破企业内部信息壁垒的重要角色,它有力地推动了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作业,进而使企业得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更加迅速地响应市场变化,精准捕捉发展机遇,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固占据领先地位。
    (三)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字化与智能化已然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新风向标,信息化建设作为连接企业与时代脉搏的桥梁,不仅使企业能够紧跟技术革新的步伐,更赋予了企业把握稍纵即逝发展机遇的能力,实现了与市场动态的无缝对接。通过对信息化手段的精妙运用,企业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获取市场信息、洞悉消费者需求的微妙变化,并能实时追踪竞争对手的最新动态,这些珍贵的信息资源无疑为企业的战略规划与市场精准定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更为重要的是,信息化建设还激发了企业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活力,推动了企业不断推陈出新,充分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二、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信息化基础设施无疑是信息化建设的坚固基石,然而,许多企业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却常常发现自身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尚存在诸多亟待完善之处。一方面,部分企业的网络设备老化,带宽不足,无法满足大数据传输和实时通信的需求,致使信息传输滞后,数据频繁丢失。另一方面,软件系统的更新迭代速度较快,部分企业受资金、技术等条件限制,难以迅速升级软件系统,致使系统功能滞后,难以契合企业管理的实际需求。此外,存储设备的容量和性能也成为制约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数据爆炸式增长导致存储需求急剧攀升,而传统存储设备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受限,难以满足大规模数据存储与处理的迫切需求。
    (二)复合型人才短缺
    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现实中这类人才往往供不应求,企业难以招募到既符合管理要求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致使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智力支持不足,难以有效推动信息化与管理的深度融合,进而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成效。同时,由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周期长、成本高,企业也面临着人才培育与引进的两难选择。
    (三)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信息化建设要求企业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管理体系,实现信息的快速流通与共享。然而,许多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时,未能及时调整和优化管理体制机制,致使信息化系统与现有管理流程难以无缝融合,催生了“信息孤岛”现象。同时,信息化管理制度的缺失以及激励机制的不足,进一步削弱了员工在信息化应用中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2]。
    三、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要致力于构建一个既拥有高性能又具备高可靠性的网络架构,这是确保数据传输流畅无阻、业务连续运行的关键。为此,企业必须投资升级核心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以支持高速、稳定的内部网络通信和外部互联网接入。为了进一步增强网络的可靠性,企业可以实施冗余设计,比如部署双线路来提供备用通信路径,配置双设备以实现故障时的即时切换,从而有效避免单点故障引发的网络中断,确保企业业务的持续稳定运行。
    企业应精心挑选那些与自身业务需求紧密相连、高度契合的管理软件,如ERP、CRM 及OA 系统等。在软件部署的每一个环节,企业均需对数据无缝迁移与深度整合给予至高重视,力保新旧系统平稳过渡,业务数据完好无损且流转无阻。同时,企业要与软件供应商建立稳固而持久的合作关系,确保软件系统能够及时更新,紧跟技术潮流,并能在遇到技术难题时迅速获得专业且高效的技术支持,为软件的持续优化与升级奠定坚实基础[3]。
    随着企业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数据量的激增对存储系统的性能和容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要精心挑选SAN、NAS 等高性能的存储设备,充分满足大数据大量存储和高并发访问的需求,并要采取冗余和备份策略,如通过部署RAID 技术来提升数据的容错性,确保即使部分磁盘发生故障,数据依然完好无损。同时要实施定期的数据备份计划,将关键数据复制到安全的存储设备中,以防范任何可能的数据丢失或损坏风险,从而确保企业数据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二)培养与引进复合型人才
    企业可以进行深入的技能需求分析,精确分析每位员工在工商管理理论、数据分析技能、信息系统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据此设计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培训内容需全面涵盖从基础理论至前沿技术的广泛领域,以确保员工知识体系得到系统性提升。同时,企业应主动寻求与高等学府及专业培训机构的深度合作,邀请行业内资深专家进行现场授课,同时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的丰富资源,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渠道和灵活的学习时间,使其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此外,企业应大力倡导学以致用,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实际业务项目,将所学知识直接应用于解决企业面临的具体问题,通过实战演练来加深理论理解,强化技能应用,从而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深度融合与提升[4]。
    企业应积极拓展人才引进的多元渠道,将外部招聘作为补充方式,吸引那些兼具工商管理深厚背景与信息化实战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加盟。为此,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招聘网站的专业性、社交媒体的广泛影响力以及行业论坛的精准聚焦,发布详细且具有吸引力的招聘信息,确保信息能够精准触达目标人才群体。在招聘流程中,需要构建一套全面而细致的评估体系,不仅要考察应聘者的专业技能达标情况,还需深入挖掘其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在复杂情境下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所选人才能够与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相契合。此外,企业还应深化与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合作,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项目,通过实习、见习等实践环节,让学生提前融入企业环境,亲身体验企业文化,从而增强其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为确保复合型人才的持续供给与个人成长,企业有必要构建一套完善且长效的培养与引进机制。其核心在于建立人才梯队建设体系,这要基于员工的潜能评估与绩效考核,为每位员工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明确其成长路径与晋升机会。无论是管理通道还是技术专家路线,企业都应提供多样化的成长路径供员工选择。同时,企业要建立人才培养与引进效果的定期评估机制,通过问卷调查、绩效分析、面谈反馈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深入分析培训内容与招聘策略的实际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灵活调整,确保人才战略能够紧密贴合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市场需求,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三)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机制是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所在。为此,企业必须明确各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具体职责与权限划分,确保权力与责任的对等,从而有效打破长期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促进企业内部资源的全面整合与高效共享。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直接参与和强力推动,他们应亲自挂帅,组建由跨部门高层领导构成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战略决策及协调推进工作。同时还要单独设立信息化管理部门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执行主体,专注于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日常运维与持续优化升级,以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不断迭代升级[5]。此外,企业还需制定一套全面而细致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涵盖数据管理的标准化流程、信息安全的严密防护、系统运维的规范操作等多个方面,为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与操作指南。
    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推进不仅仰仗于先进的技术支撑,更在于激发员工的主动参与精神和持续创新能力。为此,企业可以构建一套全面且富有吸引力的激励机制,通过设立专项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奖励基金,对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实施物质与精神双重奖励以增强员工的成就感与归属感。同时,企业还要将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作为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中的一项关键指标,与员工的职位晋升、薪酬调整紧密挂钩,从而进一步增强员工参与信息化建设的动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困境包括财务投入难题、技术力量难题、信息化建设思路问题和信息安全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可以多方寻找资金来源,引进专业人才和技术工程师,采取先进的信息管理实践模式,并采用加密管理、安全检测等信息安全措施。同时,企业应加强对消费者的诉求分析,推进跨学科交叉融合教育,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加强项目驱动式教学,建立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郭思佳.浅谈企业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 35(11):16-18.
[2] 李爽.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与管理模式探讨[J].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1(11):91-92.
[3] 刘旭捷.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策略探讨[J].投资与创业,2021, 32(6):121-123.
[4] 施露.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策略与途径[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11):189-190.
[5] 黄睿, 杨伟财.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中的应对策略[J].财富生活, 2019(16):136.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