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罗军德
甘肃财贸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207
    摘要: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其国有资产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在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关于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研究逐渐增多,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进一步推进。本文以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效益和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2024 年度高校教师创新基金项目(2024A-326)
    作者简介:罗军德(1973— ),男,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会计职业教育教学。
    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国有资产管理发挥着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物质保障的作用[1]。在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加强和高效管理高职院校国有资产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高职院校国有资产实际管理过程中,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旨在分析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探讨相应的对策建议,为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分析
    (一)国有资产管理认识有待提高,管理意识亟待加强
    1. 国有资产管理认识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国有资产管理环境。高职院校部分教职工尤其是管理层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认真分析高职院校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和国有资产闲置浪费的问题。
    2. 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亟待加强
    在高职院校中,部分领导、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及其他教职工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亟待加强。他们对国有资产及其管理的内涵和外延还不是很清晰,所采取创新有效的管理举措不是很多,致使国有资产管理效率和效果不够理想[2]。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机制有待健全
    1.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部分高职院校现行管理体制中,存在某些国有资产产权和责任主体不够清晰明确等问题,致使国有资产管理效率和效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制度体系急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措施需要落实到位[3]。另一方面,外部监管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否则对部分高职院校的国有资产管理约束程度有限。
    2. 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部分高职院校在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缺乏健全的运行机制。在取得国有资产时规范的国有资产配置机制还不完善;在持有国有资产过程中高效的国有资产使用机制还需加强;在处置国有资产时,须坚持合规的国有资产处置机制。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还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评估体系,使得国有资产管理的效果难以衡量[4]。
    (三)国有资产管理技术手段滞后,管理效率不高
    1. 国有资产管理技术手段有待提高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处理国有资产管理业务,但部分高职院校还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国有资产管理不尽如人意。国有资产管理技术更新不够及时,对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不足,导致国有资产管理效率不高。
    2. 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双重背景下,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急需加强,尤其是高职院校内部控制系统、国有资产管理模块配置和实操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进而影响国有资产管理的整体水平。
    (四)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效果不佳
    1. 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知识技能亟须提升
    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涉及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财务、审计等多个领域,而目前国有资产管理队伍中,部分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国有资产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导致他们在面对复杂的国有资产管理任务时,难以准确把握国有资产的价值和风险,进而影响管理效果的提高。
    2. 国有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心需要加强
    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和重要性极强的工作,需要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责任心[5]。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的重视程度不够,责任心不强,难以胜任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二、加强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国有资产管理认识,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1. 领导带头提高国有资产管理认识,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高职院校领导应提升思想认识,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国有资产管理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教研科研、行政后勤、社会服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校领导应带头学习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规制度,合理设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配备业务精湛、责任心强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和提供信息化管理条件;及时听取汇报,深入基层,富有成效地指导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真正树立起良好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努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2. 国有资产管理相关部门要分工协作,齐抓共管
    在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协作工作至关重要。为有效推进和落实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高职院校应出台本校预算管理一体化下相关管理制度文件,在业务分预算部门、财务总预算部门等分工协作完成预算相关工作前提下,不断规范完善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同时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还需与财务、招标采购、审计、纪检监察以及国有资产实际使用等部门加强学习,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
    3. 在全体师生中树立起“人人都是资产管理员”的思想
    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关键要提高全校师生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措施调动他们管理国有资产的积极性,以便达成“爱护资产,人人有责”的共识;引导和指导高职院校师生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知识的学习,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国有资产管理的法规政策及相关知识和方法,并学以致用,形成良好的国有资产管理氛围,做到人人爱护国有资产,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1. 理顺完善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范围、目标、责任等;制定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细则,确保国有资产管理法规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优化国有资产管理组织结构;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流程,防范风险;加大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力度,确保国有资产管理合规、合法。省属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应实行“国家统一所有,省财政厅综合管理,省教育厅监督管理,各高职院校具体管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运行机制
    针对部分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应多措并举加以完善,不断加强。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应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国有资产管理内部运行机制。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还应从国有资产取得、持有、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管理环节予以加强。
    (三)创新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技术,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
    1. 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关系到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对高职院校国有资产从取得到持有,再到处置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并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实现国有资产信息的集中管理和数据共享,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
    2. 多措并举,通过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率
    高职院校应通过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达到“以楼定房,以房定资,以资定人”等房、资、人联动效果,并结合实际研制适用于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平台的操作手册,以便学习和查阅。还应促进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深度融合,确保资产数据与财务数据的一致性,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还需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和流程,保障信息化管理的规范运行。
    (四)提升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素养,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果
    1. 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队伍的培训与教育
    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培训,必要时全员参加培训。可通过举办国有资产管理培训班、研讨会,外聘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国有资产管理队伍进行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实操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实操能力。还应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国有资产管理队伍成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要加强与高职院校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做法,提升自身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2. 优化国有资产管理队伍的人员结构
    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应注重选拔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国有资产管理队伍中,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整体素质;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具有潜力和能力的国有资产管理人才,优化队伍结构。
    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精细化等管理手段,结合国有资产管理实际工作,不断实践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力争有效解决国有资产清查、项目管理、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现实问题。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剖析,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同时还提出应成立高职院校预算管理委员会和专设项目办等机构,完善落实“三层五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及“以物定人、以人找物、责任到人”国有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多措并举,利用信息化手段,采用国有资产管理新方法,提高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和无纸化工作水平,实现国有资产“采购入库有依据,领用出库有人管”的精细化管理目标等创新观点。
    高职院校领导应从国有资产管理实践发现问题,通过认真分析,创新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用合适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指导实际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以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形成良性循环,为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魏平峰.高校资产管理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
[2] 史爱翠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3] 谭静, 崔菁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经验、困境及对策研究[J].财政科学, 2024(3):113-120.
[4] 吴孝春.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研究[J].国有资产管理, 2022(11):30-34.
[5] 刘晓华, 彭佳.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转型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 2022, 33(5): 43-48.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