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国有墓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国有墓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肖家莉
上海浦东商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123
    摘要:在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推动国有企业战略落地的核心工具,深度嵌入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本文聚焦非国有墓园向国有墓园转制的关键转型节点,系统剖析转制后全面预算管理在战略协同、流程再造、资源配置等维度面临的核心问题。基于问题导向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通过重塑业务预算秩序,系统性提升墓园企业预算管理效能,为国有墓园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战略目标重构、业务流程标准化、资源配置机制创新等举措,可有效解决转制企业的预算管理痛点,推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同提升。
    关键词:国有墓园;全面预算管理;流程再造
    作者简介:肖家莉(1985—),女,本科,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财务管理。
    引言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与城市化进程深化的双重驱动下,殡葬行业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领域,正经历从市场化运营向公益属性回归的战略转型。非国有墓园向国有墓园转制,既是落实殡葬事业公益性的制度要求,也是优化行业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然而,转制过程面临战略目标重构、管理流程再造、资源配置优化等系统性挑战,亟待构建适配殡葬行业特性的预算管理体系。转制后的国有墓园企业在注重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应该在财务管理层面构建适配殡葬行业特性的严谨体系。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转制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关键问题,重塑业务预算新秩序,提升企业预算管理效能。
    一、转制后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剖析
    (一)战略协同失焦,公益属性与市场逻辑冲突
    非国有墓园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目标,其战略重点在于通过市场化的运营手段,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侧重收入增长与成本压缩。国有墓园企业需要承担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能,其首要目标是满足社会对墓葬服务的基本需求,保障民生和社会稳定[1],还要符合国家殡葬改革的方向,如推行生态葬、节地葬等,战略目标不仅是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提升。
    (二)流程再造滞后,预算管理与业务运行的脱节困境
    国有墓园企业在转制后,其流程再造路径与原非国有墓园企业存在显著差异。原非国有墓园企业虽以业务为起点,但未能充分兼顾合理合规性。转制后,企业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调整,导致原有预算管理流程发生新的变化,面临流程架构缺陷、标准体系缺失、闭环机制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预算管理的整体效果[2]。因此,急需优化预算编制审核流程,强化预算执行与监控,完善预算考核与评价体系,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预算管理效能,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资源配置失衡,刚性约束与弹性需求的动态矛盾
    转制后,国有墓园企业需要重新进行资源配置,但可能面临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公共配套等项目投入产出效率低下的问题,导致预算资源浪费。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各层面对资源配置的需求可能存在冲突,难以达成共识,从而影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3]。为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应优化资源配置流程,明确资源分配的优先级和标准,确保资源投入与战略目标一致。同时,应加强跨部门沟通与协调,建立公平透明的资源分配机制,促进各部门在预算编制中形成共识。此外,还需定期评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果,及时调整不合理分配,以提升预算管理效能,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非国有墓园向国有墓园转制后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策略
    (一)加强战略协同
    1. 明确战略目标
    墓园企业需要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对于行业来讲,应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倡导绿色殡葬,强化成本控制,确保公益属性与可持续发展并重,助力行业规范化、现代化转型。
    2. 战略目标细化分解
    为实现战略目标,可以制定未来5 年的投资预测,涵盖资金投入、墓穴开发、净利润及投资收益率等关键指标。
    一是将整个墓园作为一个战略目标主体进行测算。首先明确墓园的收入来源,主要分为墓穴(含壁葬、生态葬)销售、殡葬服务、商品销售,其定价策略需结合行业要求,将平均价格严格控制在政策红线范围内。其次梳理墓园的业务成本费用结构,主要分为产品开发成本、日常运营成本、管理费用等,测算时还应考虑季节性的周期性特点,如清明节、冬至等业务量高峰。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需要注意将墓穴维护费及其产生的利息收入一并计入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范围。最后,根据墓穴投入计算出5 年期投资收益率,反映项目整体情况。
    二是把当年计划开发的墓穴项目当作独立的投资项目进行单独测算。这种针对单个开发产品的测算方式,能够精准且直观地反映该项目自身的投资收益率。其优势在于,有效剔除了存量墓园开发期间的成本摊销干扰。对于年度内的公共成本,则可以按照销售收入比例进行合理分摊,从而进一步优化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二)优化流程再造
    1. 预算管理组织架构重塑
    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求,将原有墓园子公司提级至事业部按部门模式来管理,财务部同步优化预算管理组织架构。
    一是明确墓园事业部职责与权限。墓园事业部作为独立的利润中心,负责从墓区设计、采购、开发到销售的全流程管理,实行独立核算。总部授予事业部一定范围内的经营自主权,同时明确墓园事业部对预算目标达成的责任。总部财务部实行集中核算,需定期向总部经营层和墓园事业部汇报预算执行情况,年末墓园事业部接受总部的监控与考核。
    二是强化总部管控职能。在墓园事业部管理模式下,集中决策重大财务事项,如重大投资项目开发、大额资金决策等。总部负责制定整体预算目标,将其分解至墓园事业部,并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同时,总部通过经营决策会,对墓园事业部的预算编制、调整进行审批与指导,修订上报,确保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一致。
    2. 预算管理流程再造
    财务部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牵头部门,主要负责编制年度预算方案、平衡各专项预算、汇总预算、跟踪预算执行分析等工作,同时进一步优化预算管理精细管理。
    一是统一业务与财务语言。财务部应在预算管理中充分发挥桥梁作用[4]。在前期预算管理优化工作中,可以采用现场调研、业务穿行测试等手段,对墓园事业部的业务流程和财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一套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业务预算模板,以更好地满足企业战略需求和预算管理目标。业务预算模板应涵盖墓园事业部的核心业务模块,如墓区项目设计开发、销售收入、库存结转、运营成本等,明确各项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避免因理解差异导致的预算偏差。
    二是强化预算编制的指导与培训。为提升预算编制质量,财务部应组织业务部门进行预算编制培训,讲解预算模板的使用方法和财务指标的内涵,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现场答疑,帮助业务人员理解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和操作流程。
    三是业务预算的审核与反馈。财务部汇总业务数据后应进行数据审查,指出关键问题,对可能出现的跨年的项目进行详细评估和分析,补充相对精确的项目投入周期资料,以便调整预算数据。
    对于需要开发的库存商品,业务部门容易将库存类和公共服务类的开发混淆,导致库存商品不能真实反映墓穴成本,影响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库存类开发主要侧重于满足市场销售需求,而公共服务类开发则更多地考虑到园区的整体配套和服务功能,两者在成本构成和核算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组织针对业务部门的专项会,详细讲解库存类和公共服务类开发的区别以及各自的成本核算方法[5]。同时,建立严格的成本核算审核流程,要求业务部门在提交成本数据时,必须附带详细的成本构成说明,以便财务部门进行准确审核。
    为了规范成本入库分摊,应成立专门的成本核算小组,深入研究各类葬式的成本构成特点,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摊标准和方法。同时,加强对成本分摊过程的监督和审计,确保每一笔成本分摊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四是预算执行跟踪与反馈机制。财务部不仅负责预算编制,还应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实现预算管理的数字化升级。系统应支持预算数据的自动采集与实时更新,通过智能预警功能对预算执行偏差进行动态监控。同时,信息系统的多维度数据看板功能能为管理层提供直观的预算执行全景视图,显著提升预算管理的时效性与精准度。
    (三)合理配置资源
    1. 合理分配预算资源,提高配置效率
    应剖析项目业务需求,将预算资源进行精准且细致的分解。从人力成本到设备采购,从营销费用到开发投入,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要编制完整,确保资源分配与业务发展的节奏相适应。
    还要实施“动态滚动预算”机制,按月调整资源分配,增强灵活性。通过动态滚动预算,根据月度销售数据和市场趋势调整库存,有效应对市场需求变化。在与动态滚动预算结合时,应通过集中的资金池,对各公司和项目的资金需求进行统筹安排,确保资金按照预算合理分配,并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2. 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平衡资源需求
    应强化部门间沟通协作,打破信息壁垒,确保各部门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充分表达需求并达成共识。定期召开资源配置协调会议,促进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深度交流,共同探讨资源分配方案。通过多轮沟通与协商,平衡各部门对资源配置的需求,避免资源分配的盲目性和冲突,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企业的高效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三、结语
    随着非国有墓园向国有墓园的转制,全面预算管理在推动企业战略落地、提升管理效能方面的作用愈发重要。然而,墓园行业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区域性强、土地资源稀缺、墓园行业的监管的问题。未来,国有墓园企业应持续深化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探讨数字化转型对预算管理的影响。同时,企业还需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自身特点,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政策要求。通过持续优化预算管理,国有墓园企业将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推动殡葬行业规范化、现代化转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静, 李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路径研究[J]. 管理学报, 2023, 20(3):78-89.
[2] 陈晓峰, 赵丽.国有企业公益性业务预算管理机制创新,以殡葬行业为例[J]. 财政研究, 2023,(7):45-57.
[3] 张伟,李明.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双重目标协同机制研究[J].管理世界, 2022, 38(5):112-125.
[4] 陈芳, 王磊.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公共服务成本核算优化:以殡葬行业为例[J]. 会计研究, 2021(9):45-52.
[5] 李晓明, 张建国.公共属性视角下国有企业预算刚性约束与弹性调控机制[J]. 财政研究, 2020(4):56-67.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