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国有企业资产清理整合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国有企业资产清理整合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袁勋
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国有企业资产清理整合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策略,分析了资产清理整合的必要性、面临的挑战,并构建了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通过成功与失败案例分析,揭示了风险识别、评估、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并强调了风险转移与保险在风险管理中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应采取全面的风险管理措施,以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增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清理整合;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控制
    作者简介:袁勋(1993—),男,本科,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有企业资产清理整合、大型国有企业的企业结构优化、国有企业法
务工作。
    引言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资产管理和运营效率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发展。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资产清理整合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环节。然而,这一过程中潜藏的风险不容忽视,它们可能源自市场波动、政策调整、内部管理等多种因素[1]。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对于保障资产清理整合的顺利进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有企业资产清理整合现状
    (一)资产清理整合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资产清理整合的必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资产清理整合是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步骤,通过整合长期闲置的存量资产和非主业资产,国有企业能够集中优势资源和优良资产,强化主业竞争力,消除内部竞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此外,资产清理整合作为防范债务风险、筹集建设资金、优化资产结构的重要手段,在地方政府债务率较高、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的地区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升财政可持续能力。
    (二)资产清理整合的实践与挑战
    在国有企业资产清理整合的实践中,可以看到一系列积极的变化和发展。例如,中国交建通过资产置换和分拆上市的方式,将祁连山的水泥资产置出,同时置入旗下两家上市公司的勘察设计类子公司的全部股权,实现了设计院的借壳上市。这种整合不仅优化了资产结构,还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同时,重庆某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通过无偿划转的方式,接收了两家重庆一级企业集团的股权,进一步整合了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公司以及现代轻工和服务产业集团,构建了现代产业体系。
    在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财政部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空间内安排了一定规模的再融资政府债券,支持地方特别是高风险地区化解隐性债务和清理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缓释到期债务集中偿还压力。这些措施有助于国有企业在资产清理整合过程中减轻财务负担,提升资产效益。
    二、风险管理策略的理论框架
    (一)风险管理框架概述
    风险管理框架是一套系统化的方法,旨在识别、评估和应对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潜在事件或情况。该框架不仅仅包括理论,还涉及具体的实践步骤,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其面临的各种类型的风险。在国有企业资产清理整合的过程中,风险管理框架的应用尤为重要,因为它涉及金融风险、运营风险、法律合规风险以及市场竞争风险等。通过风险管理框架,国有企业能够识别出所有可能影响其运营和战略目标的内外部因素,如自然灾害、人为错误、市值波动等,并通过头脑风暴、问卷调查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全面了解潜在威胁。
    风险管理框架的核心在于四个步骤: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监控与报告。风险识别是框架的第一步,涉及发现潜在的内外部威胁。紧接着的风险评估则对识别出的每个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以确定其发生概率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风险应对阶段,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措施,可以选择避免、减少、转移或接受该项风险[3]。最后,监控与报告阶段涉及持续跟踪已识别和处理过的风险,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以便做出动态调整。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
    国有企业资产清理整合过程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是构建有效风险管理策略的基石。风险识别涉及发现和列出可能影响企业运营和目标实现的潜在风险,而评估则是对这些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过程。企业应综合运用SWOT 分析和PESTLE 分析等方法,全面挖掘潜在风险。国有企业在资产清理整合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市场竞争风险(包括其他企业的竞争压力和价格战)、安全风险(涉及用户数据泄露和财务损失的可能性)、供应链风险(由于对供应商的依赖可能导致的不利影响),以及法规风险(由于行业监管变化可能带来的运营和市场准入问题)。风险评估阶段,团队对每个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评估,采用概率和影响矩阵、专家评分等方法,为每个风险分配综合风险等级,评估其对企业目标的潜在影响。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评估,还包括对风险发生后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性的评估。企业在资产清理整合过程中,应依据国家及地方性产业投资政策进行限制性风险评估,确定项目是否属于禁止或限制类范围。此外,还应依据《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构建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将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等类别,并进一步细分为二级类别,以实现全面的风险管理。
    三、资产清理整合中的风险管理策略
    (一)风险预防与控制
    在国有企业资产清理整合过程中,风险预防与控制是确保企业稳健运营的关键环节。有效的风险预防与控制策略能够降低资产流失和浪费的风险,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国家安全利益。在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中面临的体制风险、市场风险和财务管理风险等多种挑战中,体制不顺责任不明、内部控制薄弱以及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加强资产管理、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成为国有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国有企业应采取一系列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首先,企业内部管理的不足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均可能引发资产风险的累积,进而对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及管理造成不利影响[4]。为此,国有企业应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完善资产评估和审计监督、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人员培训和社会监督等多方面的具体措施,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这些措施旨在确保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国有企业实现有序、健康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风险转移
    在国有企业资产清理整合的过程中,风险转移策略的运用是降低潜在损失和不确定性的关键手段。风险转移策略通过合同或协议将潜在的损失或不确定性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常见的方式包括保险、衍生品合约、外包合同等。这种方式的核心在于减少原主体因风险事件发生而遭受的损失。
    在实际操作中,国有企业可以购买保险来转移因自然灾害导致的财产损失风险,或者通过期货合约来锁定未来的原材料价格,从而避免价格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此外,风险转移的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例如,购买保险需要支付保费,而使用衍生品可能涉及交易费用和保证金要求。风险转移的有效性也取决于合同的执行和对手方的信用。如果对手方违约,风险转移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四、案例分析
    (一)成功案例分析
    在国有企业资产清理整合的成功案例分析中,京城机电的风险一体化管理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京城机电通过建立法律、合规、风险、内控一体化管理体系,实现了从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向深度融合、协调运转的风险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转变。这一体系不仅提高了风险防范能力,还有效避免了职能交叉和资源浪费,提升了管理效率和企业效益。
    京城机电的风险一体化管理实行“两级管控,三道防线”的管控机制,公司总部与所属企业分别负责不同层级的管理工作,确保了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和深入性。此外,公司强化了组织领导,明确各司其职,建立了由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等组成的风险一体化管理组织架构,确保了风险管理决策的最高效力。
    在风险评估和控制方面,京城机电每年收集与公司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外部初始信息,对收集的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和各项业务管理流程进行风险辨识、分析和评价,并根据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公司经营目标,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等,选择适合的风险管理策略。公司还将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措施、法律合规要求等嵌入到各业务流程、各业务活动中,循序渐进地优化内部控制,使公司在正常运营过程中自发地防止错误、提高运行效率[5]。
    (二)失败案例分析
    在分析国有企业资产清理整合的失败案例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风险管理的不足。以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国企A”)的案例为例,该企业在投资与出售股权权益方面遭遇了重大挫折。国企A 以约4.2亿元人民币收购了某汽车制造公司95% 的权益,随后以3.2 亿元人民币向一家马来西亚公司出售其中50% 的权益,并记录了一笔4 000 万元人民币的营业外收入。然而,马来西亚公司未能按协议支付交易金额,导致交易被迫中断。国企A 后来又与3 家公司签约,以同样的金额转售汽车公司的50% 权益,但这3 家公司最终也未支付任何款项。
    这一失败案例揭示了多个风险管理的不足之处。首先,国企A 在对外投资时未能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投资前未充分考虑管理层在汽车制造业的经验不足,也未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其次,在出售投资权益给马来西亚公司时,国企A 未能充分评估对方的信誉和偿付能力,也未在买卖协议中为可能出现的违约事件提供保障。最后,在将投资权益转售给3 家公司时,国企A 未披露这些公司为关联的“空壳公司”,这进一步暴露了其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上的缺陷。
    五、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到国有企业资产清理整合过程中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不仅有助于国有企业识别和控制潜在风险,还能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国有企业在资产清理整合中必须采取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措施,以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增值。这包括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框架,实施有效的风险识别与评估,以及采取切实的风险预防与控制策略。此外,通过风险转移等手段,可以进一步分散风险,使企业免受潜在损失。同时,国有企业应将风险管理融入日常运营,以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红梅.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融合策略研究[J].天津经济, 2024(12):110-112.
[2] 李夏夏.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研究[J].天津经济,2024(12):56-58.
[3] 王子霖.国有资产整合持续活跃优质资产加速注入上市公司[N].上海证券报, 2024-11-14(1).
[4] 韩雪.国有资产整合与重组战略路径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4(19):10-12.
[5] 杨婧.全市国有资产清理整合工作推进会召开[N].江阴日报, 2010-06-08(A2).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