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新商科产教融合生态圈建设研究
许素青
西安翻译学院国际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5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陕西省应用型高校在新商科教育领域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新模式,旨在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商科人才。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商科产教融合的内涵、陕西应用型高校新商科产教融合的实施意义及原则,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的应用型高校新商科教育提供参考,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陕西;应用型高校;新商科;产教融合
引言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特点。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用型高校在新商科教育领域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新路径,旨在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
一、商科产教融合概述
商科产教融合,是指商业教育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旨在通过教育与产业的有机结合,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商科人才。这一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效衔接。商科产教融合的核心在于“产”与“教”的深度融合。一方面,产业界为教育领域提供实践平台、真实案例和专家资源,使商科教育更加贴近市场实际。企业可以参与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共享等,将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引入教学,确保学生所学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另一方面,教育机构则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和科研优势,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技术咨询和研发支持,助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二、陕西应用型高校新商科产教融合的实施意义
(一)提升商科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市场对商科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商科教育已难以满足企业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迫切需求。陕西应用型高校通过实施新商科产教融合,将教学、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战平台。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理论知识,更能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既懂理论又善实践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具备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和跨文化交流等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需求 [1]。
(二)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区域发展
陕西应用型高校新商科产教融合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高校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能够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从而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在毕业后将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此外,产教融合还能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资金链的深度融合,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三)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共赢发展
陕西应用型高校新商科产教融合的实施,有助于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校企共赢发展。一方面,通过产教融合,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为教学科研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参与产教融合,可以获得更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生产效率。此外,校企合作还能促进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交流融合,形成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这种共赢发展的合作模式,有助于提升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三、陕西应用型高校新商科产教融合实施原则
(一)创新驱动,强化数字化技术应用
在构建新商科产教融合生态圈的过程中,创新驱动是核心动力。陕西应用型高校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推动商科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这包括但不限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优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同时,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推动商科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以适应数字化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二)开放共享,促进生态圈内部资源流动
开放共享是构建新商科产教融合生态圈的基本原则之一。高校应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壁垒,积极与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外部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这包括共享课程资源、实训基地、师资力量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同时,高校还应鼓励师生参与企业项目、科研活动等,促进知识、技术和经验的双向流动,推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3]。
(三)协同共生,实现教育与产业共赢发展
协同共生是新商科产教融合生态圈构建的重要目标。高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建设实训基地等,实现教育与产业的紧密衔接。同时,高校还应积极参与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技术咨询和研发服务,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这种协同共生的方式,高校不仅可以提升商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还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共赢发展 [4]。
四、陕西应用型高校新商科产教融合生态圈构建策略
(一)明确目标定位与路径
在明确陕西应用型高校新商科产教融合生态圈的目标定位时,应着重考虑数字经济对当前及未来商科人才的具体需求。这些需求包括对数字化工具与平台的熟练运用、数据驱动决策的能力,以及跨界融合创新的思维等。因此,目标定位应聚焦于培养具备这些核心素质的新商科人才,以支撑数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产教融合不仅仅意味着高校与产业界的合作,更要求双方在教育理念、教学资源、课程设置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度融合。高校应主动适应数字经济的新趋势,调整和优化商科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入更多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实践课程和实习机会,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在校期间积累足够的实践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再者,不同类型的高校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制定差异化的策略和发展路径。如以工科见长的高校可以依托其强大的工程技术背景,重点发展与数字经济密切相关的金融科技、电子商务等专业;而以文科为主的高校则可以凭借其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底蕴,在数字营销、商业伦理等领域打造特色优势。通过实施差异化的策略,高校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数字经济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也有助于提升高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5]。
(二)加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
在加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提升平台的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环节。高校应与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实践机会。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职业要求和行业规范,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另外,高校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平台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使得高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信息流通更加顺畅。而资源共享机制则可以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互补和优势互利,推动产教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早地接触到行业前沿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企业也能培养更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实现人才培养和需求的无缝对接。例如,×× 企业在与陕西应用型高校的合作中,通过与高校共建产教融合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这种实践不应限于简单的实习或实训,而是要深入到企业的日常运营中,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参与实际项目 [6]。
(三)强化师资队伍与课程建设
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陕西应用型高校应着重于从引进、培养、激励和评价等多个维度入手,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高校应拓宽师资引进渠道,积极吸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厚行业背景的专业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以充实实践教学力量。同时,鼓励并支持在职教师参与行业培训、企业挂职等实践活动,不断更新其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确保教学与行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另外,还可以与行业领先企业建立师资共享机制,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开设实践课程,从而引入更多的行业前沿知识和实践经验。在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陕西应用型高校应紧密围绕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和调整。一方面,增设与数字经济密切相关的新兴课程,如大数据分析、电子商务运营等,以满足行业对人才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对传统商科课程进行改造升级,融入更多的数字化元素和实践环节,使之更加贴近行业发展的实际。高校还应注重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实践教学项目和课程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通过强化师资队伍与课程建设,陕西应用型高校可以进一步提升新商科产教融合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商科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7]。
五、结语
陕西应用型高校新商科产教融合生态圈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明确目标定位与路径、加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强化师资队伍与课程建设等策略,可以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地方数字经济的发展。未来,陕西应用型高校应继续探索产教融合的新路径,为数字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莹, 刘大志.数字经济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新商科人才培养问题与路径探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4(3):215-218.
[2] 马永强, 郜玲云, 苏伟斌.产教融合背景下农林高校商科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科技经济市场, 2023(7):135-137.
[3] 朱军.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商科产教融合生态圈建设路径研究[J].投资与合作, 2022(10):193-195.
[4] 程艳, 黎娜, 龚洁松.地方高校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商科专业建设路径研究:以滁州学院为例[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0, 29(5):49-53.
[5] 梁小红, 徐珊.应用型高校财会专业“五重构, 五融合”育人路径探析:基于新商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视角[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9, 35(9):70-73.
[6] 赵海燕, 于澜.新商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财会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研究[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43(2):80-88.
[7] 李冰, 王宁, 毕鹏.新商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方式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 2023(6):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