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基于数字化的 SCM 管理:动因、结果
 

基于数字化的 SCM 管理:动因、结果
赵虎 杨轶
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摘要:在供应链运营过程中,数字化技术不仅改变了客户的消费习惯、消费模式,革新了交易双方的交易模式,也促使供应链企业不得不变革自身的生产模式,使整个产业发展模式发生了显著性变化,生产数字化、市场数字化、交易数字化有效提升了供应链的生产效率、市场效率和交易效率。本文利用实验室决策方法(DEMATEL)构建 SCM 管理激励模型,以生产效率、市场效率、交易效率为动因因素,以生产数字化、市场数字化、交易数字化为结果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效率与交易效率是最主要的动因因素,生产数字化与市场数字化则是最重要的结果因素。
      关键词:数字化;SCM 管理;实验室决策方法;激励指标;影响度
引言
      数字化技术不仅变革了传统的消费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企业的生产方式,更是彻底变革了供应链的分工结构。数字化通过更加多样化的逻辑方式和更加低成本的数字手段,来持续消除物理障碍,展现出显著的差异化、服务化和敏捷化特征。一旦数字化根植于供应链,其差异化、服务化和敏捷化优势将会彻底打破供应链分工结构,原有链条式结构将有可能变为网络结构,从而激励供应链进行相应管理。由此探讨数字化背景下 SCM 管理的动因、结果就具有现实意义。
一、数字化对SCM的冲击
      数字化涵盖了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计算和应用,指的是将各种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化为可度量的数据,并进行处理的过程。由于数字化具有强大的技术渗透效应,能够对生产要素进行更为合理、均等的配置,更能为消费者、企业以及产业提供成本更低的共享信息,从而促使企业能够使用数字化技术可视化管理原材料、生产、销售等所有经营环节,提升市场敏捷度,变革成本结构,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施精细化营销,最终实现企业商业价值赋能。在供应链运营过程中,数字化技术不仅改变了客户的消费习惯、消费模式,革新了交易双方的交易模式,也促使供应链企业不得不变革自身的生产模式,促使整个产业发展模式发生了显著性变化。
(一)消费数字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新一代移动网络等的应用和普及,不仅使得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也促使消费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消费体验,这样更易重构消费场景,呈现出消费的数字化特性。李政(2023)[1]、江舟等(2024)[2] 众多学者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以及传播学等角度对消费的数字化趋势进行了研究,认为消费的数字化是一场消费革命,不是简单的消费升级。消费的数字化不仅重构了消费者结构、消费方式、消费时间、消费地点,也重构了企业的生产方式、交易方式,更是重构了供应链与产业链。
(二)生产数字化
      生产的数字化与数字化生产不同的是分析角度和落脚点。数字化生产强调的是利用多种技术设备、信息网络、动态信息数据库等构建信息平台,采集整个生产过程的所有数据,实现信息数据集成,将其数字化并进行可视化管理、看板管理,以期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甚至可以进一步拓展到整个产品的制造流程,并覆盖其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可视化管理以及动态化管理。数字化生产的落脚点则是整个生产过程的数据共享、数据贯通,所做的工作核心依然是生产线分析,追求的是可扩展、集成且灵活的生产线。
(三)交易数字化
      交易数字化强调了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场景化交易,极大地提升了交易的便捷度,简化了交易流程,有效降低了时间支出、信息查找成本、协商成本等。其与交易场景化和智能化相结合,不仅提升了交易的信任度,更是大幅提高了交易效率。商品在线交易以及信息共享平台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模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和平台的应用,提高了消费者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乃至行业与行业之间的交易效率和精准度 [3]。
(四)产业数字化
      产业数字化是在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支持和引领下进行的过程,其核心在于以数据作为关键要素,通过释放价值来驱动。该过程的主线是数据赋能,涵盖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根据这一定义,产业数字化的内涵主要包括将生产要素、生产工具、产品结构、市场配置等信息转化为数字化内容,构建数字网络、数字平台,畅通信息、共享信息。
      由于数字化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广泛运用,传统产业已纷纷进行转型,发展成数字化金融产业、数字化工业、数字化农业等,一二三产业不断融合发展。其必然要求传统产业链进行分工结构重构,简化链条,缩短原材料、企业以及消费者的距离,走进消费者;也必然要求传统产业链重构产业价值,降低成本,赋予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同时,数字化技术也要求传统产业链进一步挖掘细分市场,提供更为具体化、个性化的服务,提升市场效率 [4]。
二、数字化背景下SCM管理的关键性因素
(一)数字化背景下供应链结构的变化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持续更新和广泛运用,传统供应链中的原材料、生产、仓储、物流、销售以及消费等环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原材料的精细化采购、生产的数字化、仓储智能化、精准化营销以及个性化服务等。数字化技术不仅实现了原材料采购、仓储与生产等环节的降本增效,改变了原有的成本结构,也帮助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变革。由此可见,数字化技术变革了传统的供应链结构,重塑了供应链流程,形成了全新的供应链决策机制。
      以传统的互补性供应链为例,为了分析的方便,假设中间产品 X1、X2、…、Xn 进行了简单的线性组合(以此表示传统意义上的供应链)且各中间产品都相等,即所有中间产品的重要性是相等的,构成了最终产品 Z。同时假设只有一家企业专业生产最终产品且投入的中间产品有 n 种,分别为 X1、X2、…、Xn,其决策函数 U 如下:

可以令 P1=P2=…=Pn=1、PZ=1,kZ 表示最终产品的交易效率,若 kZ=1,则意味着最终产品 Z 的购买合同是固定不变的。P1=P2=…=Pn=1 意味着中间产品 X1、X2、…、Xn 的购买价格是固定不变的,PZ=1 意味着最终产品 Z 的市场价格是固定不变的,k1、k2、…、kn 分别为 n 种中间产品的转换效率。
      由此,可得

此式表明在最终产品交易效率不变的条件下(相对于中间产品来说,最终产品的交易效率属于外生变量),最终产品的效益最大化取决于中间产品的转换效率,中间产品转换效率越高,最终产品效益越大。然而传统供应链中中间产品的转换效率只是简单的线性组合,如 k1+k2+…+kn,它的提升效果并不显著,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随着数字化的不断提升,传统供应链的分工结构已经突破了简单的线性组合,变革为具有联动效应的网状结构,其结构可能变为(k1·P1·X1)·(k2·P2·X2)·…·(kn·Pn·Xn)=kZ·PZ·Z,由此,该供应链的决策函数变为

在 kZ=1的条件下,其转换效率变为 k1·k2·…·kn,数字化对中间产品转换效率的提升效果非常显著,并且中间产品转换效率可以表示为供应链生产效率。
(二)关键性因素
      传统链式供应链结构既然已经转变为网络结构,利用数字化技术连接原材料、生产者和消费者,实现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敏捷化、差异化供应链成为各个企业打造新的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在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应用下,“供应链已从传统的由生产到销售的线性推送模式,转变为以需求端为起点,各环节和参与者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和高度协同的网络化结构,从而能够精确预测和高效运作”。网络化供应链利用数字化技术能够敏捷地可视化管理供应链各节点和各流程,能够快速捕捉到消费者需求并能够精准地反映给供应链的各环节,实现了整个供应链各环节的高效协作,并最终传导给前端生产者,驱动供应链实施需求拉动式管理。
三、基于实验室决策分析法的SCM管理动因-结果模型
      本文以实验室决策分析法、供应链管理以及数字化等文献为基础,结合由企业管理专家、经验丰富的一线员工以及供应链管理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 30 人专家小组的咨询结果,系统梳理了 SCM 管理的动因因素和结果因素,构建了 SCM 管理动因 - 结果模型,探讨了生产、市场、交易等关键因素对 SCM 管理的激励作用,为 SCM 管理相关工具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温科和李常洪认为供应商企业应紧密把握客户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建立“链条整合”的经营思路,加强与客户企业的协同创新合作力度,以数字化转型带动创新水平的提升。根据此思路,供应链各企业应实施数字化,以此实现生产、市场、交易等方面的创新与效率的提升,由此,本文认为在 SCM 管理动因 - 结果模型中,SCM 管理为一个整体管理系统,分别从输入因素(动因因素)和输出因素(结果因素) 2 个维度进行模型构建,同时将输入因素(动因因素)和输出因素(结果因素)又衍生出 6 个指标,即:生产效率、市场效率、交易效率、生产数字化、市场数字化、交易数字化,分别记为 F1、F2、F3、F4、F5、F6。如表1所示。

      在DEMATEL 模型的构建过程中,笔者结合具体指标的选择,应用专家咨询的方法,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方式,对 SCM 管理动因 - 结果的不同关键因素进行了两两比较,并分析了这些因素之间的直接影响关系及其影响程度。具体的操作步骤和结果如下所示。
      1. SCM 管理动因 - 结果指标原始矩阵 O

      2. 矩阵规范化
      通过选择行和最大值法对原始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每行的和,以得到行和集合 a:

      4. 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
      (1)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及原因度的计算规则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的相关解释和计算公式如表 2 所示。

      (2)Di、Ci、Mi、Ri 的计算结果
      通过利用表格中的公式来计算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以及原因度。计算结果如下:

      通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首先, 原因度 Ri>0 的因素包括 F1、F3 和 F5,即生产效率、市场效率和交易效率,交易效率对各因素的影响最大,可视为主要原因或驱动因素,其次是市场效率,最后是生产效率。  
      其次, 原因度 Ri<0 的因素 F2、F4 和 F6,即生产数字化、市场数字化、交易数字化可以看作激励所产生的结果,其中受其他因素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生产数字化,其次是交易数字化。
      最后,从因素的中心度来看,F5 和 F6,即交易效率与交易数字化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
四、结语
      数字化技术不仅变革了传统的消费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企业的生产方式,更是彻底变革了供应链的分工结构。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生产效率、市场效率、交易效率既是其 SCM 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其 SCM 管理的落脚点。本文通过 DEMATEL 方法进行分析,认为生产效率与交易效率是 SCM 管理的主要动因,生产数字化与市场数字化则是 SCM 管理动因 - 结果模型的两个最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肖荣美, 霍鹏. 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J].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19(9):27-30.
[2] 财务数据分析师CFDA资讯:2021年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报告[EB/OL].(2021-4-12).https://www.163.com/dy/article/G7CGOJVP0539HEFR.htm.
[3] 李政, 杨海丽, 秦鸿. 消费数字化转型升级水平测度、动态演进与收敛性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23(22):52-56.
[4] 江舟, 李可欣.中国式消费现代化与数字化变革:第二十六次全国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消费经济, 2024(1):100-102.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