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思考
叶静
甘肃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资金链断裂、投资与融资决策不当、项目成本超支及合同履约存在不确定性等问题。这些风险不仅源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不足与决策失误,也受到外部宏观经济波动、政策法规变化和市场竞争压力的影响。针对上述风险,建筑企业需要在内部控制、风险转移和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优化,以增强其财务稳健性和抗风险能力,从而确保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一、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资金链断裂风险
建筑企业的资金链断裂风险主要源于其项目周期长、垫资比例大、回款周期不确定等特点 [1]。在工程款项结算过程中,若甲方延迟支付或结算不及时,企业将面临资金流紧张的问题。建筑企业普遍靠短期借贷维持日常运营和项目周转,融资渠道的局限性及借贷成本的上升,进一步加大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企业可能无法支付工人工资、材料款或其他应付费用,从而导致项目停滞,甚至引发连锁债务危机。
(二)投资与融资风险
建筑企业面临的投资与融资风险主要体现在融资渠道有限、融资成本高以及投资决策不当等方面。企业在获取外部资金时,往往受到自身资信状况和市场信用环境的双重限制,融资难度大且成本高。同时,由于建筑项目的高资本密集性和长期性,企业的投资回收期较长,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投资收益不达预期。投资决策中的不科学性,如盲目扩张或对市场判断失误,也可能导致大量资金投入低效或高风险项目,加剧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项目成本超支风险
项目成本超支风险在建筑企业中普遍存在,主要由预算编制不准确、现场管理不力以及材料和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如图 1 所示。
.png)
建筑项目具有不可控性和复杂性,如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设计变更、工程延期、材料浪费和意外事件等,这常导致实际成本超出预期成本。市场价格波动、供应链管理失误及项目执行中的效率低下等也会增加成本负担。成本超支不仅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可能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和后续项目的投入,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其市场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2]。
(四) 合同履约风险
合同履约风险是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合同条款不明确、履约能力不足或对方违约等方面 [3]。建筑项目由于通常周期较长,涉及多方利益,合同履约的法律风险较大。一旦合同条款中未能充分考虑项目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或风险,企业就可能面临诉讼、赔偿及工期延误等问题。合作方履约能力的变化(如分包商或供应商的财务状况恶化)也会导致企业承担额外风险,增加不确定性,影响其财务稳定性和项目的正常推进。
(五)外部环境风险
建筑企业的外部环境风险主要受到宏观经济波动、政策法规变化和市场竞争压力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时期,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市场需求波动较大,可能导致企业项目储备不足、销售困难及资金周转不畅。同时,政策调控、建筑法规变动以及行业监管的加强,可能对企业的项目推进和成本控制产生直接影响。竞争对手的策略调整、市场份额的变化等,也会加剧企业的运营压力,进一步影响其财务稳定性和未来发展潜力。
二、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内部因素
1. 管理水平不足和决策失误
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常源于管理层对市场的判断不准确和战略决策不当。企业在项目立项、资金调配、成本控制等环节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尤其是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时决策失误,容易导致投资失败和资金流失。项目管理能力的不足,例如项目进度控制、合同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缺陷,会直接影响财务状况,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和财务风险。
2. 资金管理和流动性控制薄弱
建筑企业往往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这种情况源于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和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一旦资金链过于紧张,企业将难以应对突发的财务需求或市场变化 [4]。建筑项目通常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且回款周期长,资金管理不善将导致企业在支付材料采购款、工人工资和其他运营费用时出现困难,进一步加大财务风险。
3. 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不完善
许多建筑企业在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上存在明显的缺陷,尤其在财务审计、风险监控、合规管理等方面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容易导致财务数据失真、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内部控制不足也会导致舞弊和腐败行为发生,加剧资金流失和资产不良现象。这些内部管理缺陷最终可能演化为财务危机,威胁企业的持续运营和财务稳健性。
(二) 外部因素
1. 宏观经济环境波动
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宏观经济环境波动的影响。经济衰退或增长放缓时,市场需求下降,导致企业新项目减少和现有项目回款周期延长。利率、汇率的变化直接影响融资成本和负债结构,增加财务压力。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会加大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和施工成本,进一步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加重企业的财务负担。
2. 政策法规变化和监管
加强建筑行业的政策法规频繁变动,特别是涉及土地使用、环保规定、劳动保护等方面的监管要求日趋严格,直接影响企业的项目成本和盈利能力 [5]。政府出台的金融政策调整、税收政策变化以及行业相关的监管政策更新,可能对企业的融资渠道、税负水平产生影响,导致企业的财务计划和预算管理承受更大不确定性。政策变化可能引发市场环境剧变,使企业面临更大的财务压力。
3. 市场竞争激烈和行业波动
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常采取低价竞争策略,导致利润率降低和财务风险增加。建筑行业具有周期性特点,容易受到房地产市场、基础设施投资等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当市场需求下降时,项目数量和规模减少,会导致企业收入大幅下降。企业在争夺有限项目资源时,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若未能有效管控成本和风险,财务状况将面临严峻挑战。三、优化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内部控制与审计
加强内部控制与审计是优化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举措。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覆盖所有财务活动的关键环节,包括预算编制、资金管理、成本核算和合同履约等,确保财务操作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应引入全面的内部审计机制,定期进行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的审查,通过系统化的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漏洞。企业可以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 COSO 内部控制框架(见图 2),以风险导向的方式优化内部审计流程,特别是在高风险领域增加审计频率和深度。
.png)
同时,企业应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其风险意识和专业技能,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和持续改进。此外,企业应在关键财务决策和预算调整中,强化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职责,确保重大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减少可能的财务决策失误风险。
(二)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提升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能够显著优化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力。企业应积极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如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以实现财务信息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共享。通过 ERP 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企业可以集成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现金流监控等功能模块,实现从项目投标到最终结算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企业可以构建预测模型,实时监控项目的资金流动和成本支出,以提前识别和预警潜在的财务风险。通过应用信息化系统,企业将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同时降低人为操作失误和信息滞后带来的财务风险。此外,企业还应推动电子化报销和支付系统的实施,减少现金交易,防范内部腐败和资金挪用风险。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不仅有助于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也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进一步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6]。
(三)强化与外部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强化与外部的合作和信息共享是降低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途径。企业应积极与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扩大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确保在融资成本和资金供应稳定性之间取得平衡。例如,与银行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锁定优惠贷款利率,或通过债券发行等多种方式拓展融资来源,增强企业资金的灵活性。同时,应加强与供应商和分包商的合作,通过供应链金融或联合采购等模式,降低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和资金链风险。企业还应积极参与行业协会和专业组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获取市场动态、政策变化及同行业财务管理经验,提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力。此外,应加强与政府、法律顾问和咨询机构的合作,及时了解法律法规变化和政策导向,以规避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四、结语
建筑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面临诸多财务风险。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内部控制、风险转移与应急处置策略,通过加强预算管理、提升信息化水平及强化与外部的合作来降低风险水平。未来,建筑企业应不断优化风险管理框架,增强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灵活性,以应对不确定的挑战并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峥宇.新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亮点、风险与应对措施[J].中国市场, 2022(34):145-147.
[2] 梁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的作用[J].现代企业, 2023(6):175-177.
[3] 杨佳.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视角下的风险与内部控制机制[J].财富时代, 2023(7):44-46.
[4] 王宝玉.论大型国企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优化策略[J].财经界, 2022(32):162-164.[5] 李昊东.基于熵值法的建筑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防范对策:以J公司为例[J].中国农业会计, 2023, 33(10):72-75.
[6] 郭纤华.新时期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J].现代营销(上), 2023(8):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