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田林县八渡笋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探索
刘丹羽 周雪 李永华
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2
摘要: 本研究以广西田林县八渡笋产业为案例,通过 SWOT 分析法系统性探讨了八渡笋产业的优势劣势、市场机遇、竞争压力等问题。研究发现,八渡笋产业具有特定的市场潜力,但也因产量不稳定、产品同质化、品牌知名度不高等因素,面临一定的市场困境。基于此,本文提出多项策略,旨在为田林县八渡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路径参考,并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田林县八渡笋;产业发展
引言
在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引领下,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核心抓手,乡村振兴战略不仅着眼于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更致力于通过创新模式激活农村内生动力,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振兴。在此背景下,“互联网 + 农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应运而生,为广西乃至全国的农产品销售开辟了新路径,显著提升了地方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广西农产品资源丰富,广西商务厅通过推进电子商务与本地优势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成功培育出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农产品电商品牌,并构建了超过 200个规模庞大的千万级电商产业集群。然而,在广西农产品电商蓬勃发展的同时,部分广西特色农产品仍然面临着发展瓶颈。八渡笋作为一种具有地域标识的特色农产品,虽在一定范围内拥有市场认知度和消费基础,但其在品牌推广、市场拓展、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尚有提升空间。同时,伴随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长,如何利用“互联网 + 农产品”新型营销模式和创新技术推动八渡笋产业的转型升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此外,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支持下,如何有效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也是田林县八渡笋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田林县八渡笋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田林县立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围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目标,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建设了八渡笋示范区。为了有效提升八渡笋产业的附加值,让笋农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田林县从 2020年开始采用“龙头企业 + 专业合作社 + 农户 + 村集体经济”的模式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在八渡笋示范区获评自治区级示范区后,八渡笋经营效益得以优化,直接带动了周边地区发展八渡笋种植和加工 [1]。八渡笋产业已经成为田林县支柱产业之一。之后,田林县依托粤桂协作平台,聚焦“一区两地”建设,紧扣“粤企入桂”“万企兴万村”计划,着力打造粤桂协作工作典范,于 2024年安排粤桂协作 440 万元在六隆镇建设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项目依托粤桂协作平台,结合田林八渡笋资源优势,协调对接中国食品协会、公明街道商会、深彤鑫等企业和商协会到田林考察,并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推动八渡笋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
二、田林县八渡笋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田林县八渡笋产业发展的优势(S)
1. 自然条件优越
广西百色市田林县处于广西丘陵至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以山地为主,西部偏南的八渡乡山区土地尤其肥沃潮润,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具备丰富的水分和养分储备,为八渡笋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田林县的独特地理气候条件也为八渡笋的栽培创造了理想的生态环境,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来的充沛降水和充足光照,有利于八渡笋的快速生长和营养积累。这些优越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为八渡笋的高品质生长奠定了基础,也提升了其市场竞争力和独特性。
2. 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作为国家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区,广西田林县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如“红军树”“白石岭革命旧址”等重要的革命遗址。随着红色旅游项目的不断建设与推广,田林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望显著提升,大量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参观游览革命遗址的同时,对当地特色产品的认知与需求也会逐渐上升,从而为八渡笋产业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助于构建红色文化与特色农业产品互促互进的发展格局 [3]。此外,随着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红色旅游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的加大,田林县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这些资源的倾斜将加快八渡笋产业的发展进程,进一步提升其市场影响力与生产效率,也将吸引更多投资者与合作伙伴。
3. 政府政策支持
在精准扶贫政策指引下,田林县将八渡笋确定为重点扶贫产业之一,通过多方面的支持和资源投入,显著推动了八渡笋产业的发展。首先,田林县政府通过增加财政资金的投入,持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优化了八渡笋种植的全产业链基础设施,为实现产业规模化和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其次,针对八渡笋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问题,田林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财政金融扶持措施。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设立了专项贷款额度,提供利率优惠并简化贷款流程,以确保企业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资金支持,从而扩大生产规模和更新生产设备 [4]。
(二)田林县八渡笋产业发展的劣势(W)
1. 生产周期短且季节性强,经营稳定性差
八渡笋的生产和销售周期较短,季节性特点显著,给产业的稳定经营带来了挑战。每年 6 月至 8 月为八渡笋的主要采摘期,产量集中且供应量大,导致市场短期内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从而引发价格下跌,不仅削弱了生产者的利润预期,也影响了长期投资和规模化生产的动力,抑制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反之,低产期时市场供应量减少,影响了消费者的可持续选择和市场稳定性。此外,价格的不确定性和季节性生产周期促使一些笋农更倾向于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当地劳动力流失,为八渡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人力资源上的不确定性。
2. 生产规模有限,产品附加值不足
田林县八渡笋的产业发展规模比较有限,目前的生产模式以工厂收购农户的鲜笋为主,主要进行基础加工,难以满足大规模市场需求。尚未全面开拓国内市场,销售方式主要依赖农贸市场、直销店和超市等传统渠道,未能实现深层次的产业链延伸。由于缺少系统化的生产、加工、销售联动机制,八渡笋产业仍然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附加值较低,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也较为不足,导致田林县八渡笋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限制了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3. 销售渠道单一,品牌知名度缺乏
田林县八渡笋在品牌形象和市场推广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品牌知名度较低,对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造成了一定阻碍。首先,由于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推广策略,消费者对八渡笋的认知有限,无法形成清晰的品牌关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牌的市场效应。其次,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市场推广主要依赖传统的销售渠道,尚未充分开发和利用线上渠道拓展市场覆盖面和消费者接触面,未能以多元化销售策略来吸引更广泛的目标消费群体。
(三)田林县八渡笋产业发展的机遇(O)
1. 电商平台推动多渠道销售扩展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电商平台在农业领域上的广泛应用为田林县八渡笋产业的市场拓展提供了重要机遇,突破了实体销售的地理限制,使得农产品能够直达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大幅扩展了销售渠道和消费者基础。对于具有地理标识和有机认证等特色标签的产品而言,电商平台还能够显著增加线上曝光度并提升消费者认知度,从而为品牌形象的构建和市场地位的巩固奠定基础。此外,电商平台的互动功能使得消费者与生产者可以实时沟通,便于及时解决售后问题、获取消费者反馈,从而灵活调整营销策略和产业规划。借助电商平台,八渡笋产业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市场覆盖面和消费体验,为实现产业现代化和品牌化提供了契机。
2. 乡村振兴战略助推资源整合与产业创新
作为田林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八渡笋产业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下获得了稳固的发展资源。乡村振兴战略设立了专门的财政预算和税收优惠政策,为八渡笋产业提供了稳定而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依托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平台,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动八渡笋产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协作,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应用,为产业注入技术创新的活力,并通过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八渡笋产业造就了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人才队伍,增强了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道路、物流网络和信息通信设施的完善,显著提升了田林县的交通和信息流通条件,降低了产品流通成本,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为八渡笋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也为产业的持续创新和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田林县八渡笋产业发展的挑战(T)
1. 市场替代品丰富,竞争力提升受限
八渡笋尽管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在市场中占据一定地位,但面临多种替代产品的竞争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市场优势。从产量和市场占有率来看,整体规模仍然较小的八渡笋难以与产量和影响力更大的其他竹笋品种竞争。此外,八渡笋的深加工产品和新型食品开发相对不足,品牌推广手段和产品创新也相对落后,进一步制约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八渡笋的市场认知度和品牌影响力亟待提升 [5]。
2. 气候稳定性差,生产可持续性受影响大
八渡笋的生长高度依赖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然而,近年来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对其生产构成严峻挑战,气候的不可预测性使得八渡笋的年产量难以保持稳定,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长期的不确定性,也对八渡笋的种植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技术和管理要求 [6]。此外,田林县的地理环境也意味着更高的自然灾害风险。诸如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不仅破坏了种植区的基础设施,还提高了生产的重建成本。这些环境因素的制约使得田林县八渡笋产业在可持续发展上面临诸多挑战。
三、田林县八渡笋产业发展策略
(一)应对气候与种植周期限制,提升生产稳定性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种植周期的限制,应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八渡笋的种植和收获效率。要通过引入现代农业科技手段,缩短八渡笋的生产周期,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强整个生产过程的稳定性。种植户和企业可根据市场需求与资源条件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多元化生产以降低周期性风险 [7]。同时,政府提供的农业保险补贴能有效缓解种植户因自然灾害而面临的经济压力。农业保险和种植技术培训的结合,能帮助种植户增强应对天气变化的能力,从而确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深加工与创新开发并行,延长产业链条
八渡笋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八渡笋的市场潜力不断扩大。结合其健康、低脂高纤的特点,可着力研发系列深加工产品,如笋干、笋丝、即食笋罐头等,延长产业链并丰富产品线。同时开发现代口味的创新产品,如八渡笋健康零食和功能性食品,迎合消费趋势。多样化的产品形式不仅能够吸引不同消费群体,还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政策支持与合作联盟,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应通过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增强八渡笋产业在科研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保障。要建立八渡笋产业联盟,加强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市场资源共享,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效应。同时,可以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借助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的力量,推动八渡笋产业向高端、绿色、可持续发展。此外,八渡笋产业的发展还可与乡村旅游产业联动,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8]。
(四)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提升品牌文化影响力
可以将田林县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与八渡笋产业相结合,以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影响力。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如社交媒体、视频等,讲述红色文化故事并推广八渡笋;举办摄影、征文等活动,提高品牌的参与度和曝光率,吸引公众关注。应通过将八渡笋包装和红色文化元素融合,吸引游客对八渡笋的兴趣,同时借助政府的资金支持完善基础设施,推动红色旅游和八渡笋产业的共同发展。
(五)建立八渡笋品牌差异化,增强市场认知度
为应对笋类同质化竞争,应进一步打造“田林八渡笋”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争取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从而提高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推出八渡笋的深加工产品,例如八渡笋饮料、零食等,为品牌注入新的附加值。同时借助“互联网 + 农产品”的模式,建立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发布有关八渡笋的特色、制作方法、食谱及其健康益处的信息,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兴趣,通过数字化营销手段来提升八渡笋品牌的在线曝光率,形成口碑效应,进一步增强品牌的传播力。
(六)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互联网 +”扩大市场覆盖面
为突破传统销售模式的局限,田林县八渡笋产业应依托互联网积极拓展线上电商渠道,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互联网 + 八渡笋”销售体系。可以利用抖音直播带货等方式增加曝光度,通过在淘宝、京东等头部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提供正品保证,优化客户服务,提升品牌信誉度。还可以参与“双 11”“618”等大型促销活动,通过精准广告投放吸引流量,增强客户体验与售后服务质量,以此提升顾客忠诚度和品牌口碑。此外,还可以利用社区直供、餐饮合作、农旅结合等新型销售模式,逐步扩大销售网络,满足更广泛的市场需求。
四、结语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互联网 + 农产品”模式为农产品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显著推动了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转型。八渡笋作为田林县的重要特色农产品,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市场潜力,通过优化产业链和创新“互联网 + 八渡笋”营销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八渡笋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实现该产业的长效发展。未来,八渡笋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科技、市场三方的共同推动。依托地方政府政策支持、科技赋能及市场导向的联动机制,田林县八渡笋产业将更有可能走出一条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创新发展路径,不仅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活力,同时也将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实践借鉴和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钟雪丽.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发展策略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 2022(7):70-72.
[2] 张蓓, 马如秋, 朱吉婵.数字经济时代农产品营销创新:逻辑、模式与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 2024, 38(1):22-33.
[3] 凌聪, 梁力升, 张雄森.“联姻”螺蛳粉田林八渡笋产业提质升级[J].农家之友, 2021(3):19.
[4] 曹沛原, 杨胜永, 龙云.农行广西田林县支行持续优化普惠金融服务[N].农村金融时报, 2024-07-15(A6).
[5] 梅海艳.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营销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 2022(22):117-119, 135.[6] 柯林林, 舒昌, 李宵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路径[J].棉花科学, 2024, 46(3):122-124.
[7] 韦秋凤, 李豆, 黄玲花.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提升影响因素研究[J].南方农机, 2023, 54(1):15-22, 30.
[8] 谢妮.乡村振兴背景下完善广西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J].广西农学报, 2022, 37(3):81-86,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