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工程投融资建设模式回购风险与控制措施
 

工程投融资建设模式回购风险与控制措施
康文琴
作者简介:康文琴(1990—),女,本科,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投融资。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中,工程投融资建设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模式能够将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以多种筹资途径和灵活的运作手段推进大型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但是,伴随着工程投融资建设模式的大量使用,其中存在的一些回购风险是不可忽视的。政策变化、市场波动、合同履行和资金管理等诸多因素都会给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带来巨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保证工程的正常进行和投资的安全性。基于此,本文从前瞻预警、动态监控、严密审核、严格监管等角度,对我国工程投融资建设模式的回购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工程;投融资建设模式;回购风险;控制措施
    引言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基建投资与运营方式日趋复杂化,工程投融资建设模式已经逐渐成为主要方式。但是,这样的模式也带来了很多的风险,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回购风险[1]。回购风险是在工程结束后,由于项目公司或者政府部门未能按照约定的方式将其进行回购,从而使投资方对资金回收不确定的风险。常见的回购风险包括政策变动风险、市场波动风险、合同履行风险、财务管理风险等,应对相关回购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以保证投资的安全收回。
    一、工程投融资建设模式回购风险分析
    (一)政策变动风险
    在工程投融资建设模式中,政策变动的风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政策作为重要的经济管理工具,其变动常常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料性。在全国范围内,产业政策的变化将会对其相关产业的未来产生直接影响。比如,对于部分与新能源有关的工程而言,如果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补助力度大幅缩减,则会对其收益造成重大影响,同时也会催生投资方因投资效益不佳而推迟甚至不愿回购的现象[2]。在土地方面,国家出台的土地政策也会对工程投融资建设模式造成较大的冲击。土地作为大规模工程的基础,其出让方式、年限和征收补偿等方面的变动,都会引起施工成本的上升,甚至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如果地价急剧上升,将导致工程项目的前期成本增加,从而影响到工程项目的盈利能力。
    (二)市场波动风险
    在工程投融资建设模式中,市场价格的波动也会引发回购风险。首先,原料价格的变动会对项目成本造成很大的冲击。钢铁、水泥和砂石是项目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原料的市场行情受到供需、国际形势和产业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比如,随着全球铁矿石价格的急剧上升,钢铁价格也将水涨船高。在工程投融资建设的初期,若不能正确地预见并预防原料的价格变动,一旦施工期间原料涨价,则会使建设方的成本急剧上升。其次,劳工市场的变动也会对项目造成冲击。在我国,人力资源价格持续上涨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与此同时,由于地域和季节等因素,劳动力供应状况也会发生变化。部分经济发达的地方,因用工需求量大,用工成本高,甚至出现用工荒。这就造成了工程建设的用工成本上升,并且由于用工短缺,施工时间也会被拉长。如果项目工期太久,不但施工成本会上升,而且企业有可能错失回购的最好机会,从而导致回购价格因市场波动而波动。项目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满足一定的市场需求,比如,满足城市交通和能源需求就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若该项目商品、服务的市场需求有变动,则会对该项目的回购价格产生直接冲击。
    (三)合同履行风险
    工程投融资建设模式下,履约风险是回购风险中最重要的一项,其潜在的影响不可忽视。首先,合同条款的不完备或含糊不清是导致回购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工程投融资建设合同中,如果对回购的具体条件、价格的确定以及回购的时点等重要条款没有做出具体的约定,极易引起实务中的纠纷。比如,在回购协议中,对于回购价格的调节机理并不明确,在项目施工期间,如果发生了原料价格的大幅波动,或者政策变动导致了成本的上升,那么在如何进行回购价格的调节上,各方将存在不同的意见。这样的纠纷不但会使回购难以正常进行,而且还会使买卖双方进入旷日持久的协商或司法程序,给建设方与回购人带来时间与金钱损失。合同当事人的履约能力与信用程度也是影响合同执行的主要影响因子。作为一个项目的建设方,在项目施工期间,若因资金链断裂、技术能力不足等原因致使项目不能按期保质完工,就有可能违约,并有被回购方要求赔偿或被拒绝回购的危险。
    (四)财务管理风险
    在工程投融资建设模式回购中,财务管理是一个长期存在而又影响深远的影响因子。首先,资金募集风险是财务管理中主要的风险,项目建设往往投资巨大,建设方在筹资过程中要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从筹资方式上讲,依靠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或引进股权投资等方式都有很大的风险。在信贷领域,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自身的信贷政策的调整,各大银行都有可能采取紧缩额度或者上调利率的措施,这给建设方带来了更大的融资困难和更高的融资成本。资金利用率不高也会导致财务管理风险发生。在项目建设中,若不对项目资金进行合理的计划与管理,很容易造成投资的浪费或闲置。比如,建设方在进行原料采购时未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与规划,致使大量的原料品质达不到规定的标准,从而造成了资源浪费。而成本管理中的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项目建设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设备购置成本等。在项目建设中,受多种原因的制约,成本有可能超过预算。原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上涨、工程变更等因素均会引起成本上升。
    二、工程投融资建设模式回购风险控制措施
    (一)政策变动风险的前瞻预警与适应调整
    为应对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企业需要构建“政策追踪—风险评价—动态调整”的闭环防控机制。首先,在政策追踪方面,应成立由法务、财务和市场三个部门组成的专项政策研究小组,对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等部委出台的相关投融资政策进行动态梳理,并将重点放在对政府债务管控、PPP项目库管理、专项债使用细则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构建相应的政策库,设置每季度一次的定期更新[3]。其次,在项目风险评价中,应构建政策敏感性分析模型,测算项目资本金比例、收益率承诺、财政支付优先顺序等与现有政策相吻合的程度,对偏差大于15%的项目开展风险预警。最后,要构建双轨制的应对对策。一是将政策调整启动机制融入合同条款,规定在税收优惠取消或财政支付路径改变的情况下,双方可以通过重订回购价格和延长支付周期来达到共同承担风险的目的;二是在企业的项目库中规划出约20%的政策适应性项目,比如将20%的政策适应性工程采取“专项债+市场型融资”的方式,以保证在政策紧缩条件下,仍然能够按照合规的方式推动项目。与此同时,企业应与各省市财政部门合作,按月召开专题座谈会,提前获得各地区的财政承载力评估成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地区规划布局的优化。
    (二)市场波动风险的动态监测与灵活应对
    防范和化解市场波动风险,企业需要建立“三段式缓冲机制”。第一阶段,建立原料价格指标联动体系,在钢材和水泥等大宗材料的采购中,制定基准价±15%的浮动条款,一旦中国钢材行业协会公布的钢价连续三个月上涨幅度超出临界点,调价流程就会启动。第二阶段是利率-汇率双重锁定,针对存在外资银行信贷的项目,可以通过国际货币拆放(CCS) 来限制其人民币还款成本,比如当伦敦同业拆放利率(LIBOR) 浮动幅度大于50个基点时,推出基于利率期权的对冲。第三阶段,设立市场风险储备金机制,按照工程投资总额的1.5%计提专项资金,以应对市场的突发波动。在具体操作方面,借助中铁云商平台构建智能化监测系统,通过上海有色网和我的钢铁网等7个产业的信息来源,设定22种不同的市场风险预警指数,在发现期货价格异常、地方政府投债利差拉大的情况下,会根据相应的情况,自动产生三级应急预案。比如,在2023年第二季度,由于前期签订了与上游原材料生产厂的合作框架协议,在水泥价格波动的情况下,使得42.5级水泥的收购成本控制在380元/吨以内,比市场平均水平低12%。
    (三)合同履行风险的严密审核与保障机制
    针对合同履行风险,企业应进行全生命周期闭环控制。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要构建“3+2”的审核制度,即:法务部、项目部和财务部共同审核合同主体资格、回购担保、支付节点等关键条款,并引入外部律所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背靠背”复核。主要关注三个保障:一是土地出让收益优先受偿,二是对专项账户资金进行监管,三是将本级人大决议纳入财政预算。在履约过程中,建立五色预警机制,对项目进度偏离率、资金到位时间、政府付费履约情况进行量化,对其进行红橙黄蓝绿五个等级的考核,如发现某一级市财政支付延迟超过90天,自动启动橙色预警并暂停后续工程计量。企业可以采用“工程履约险+银行担保”的模式,在合同阶段要求政府购买财政支付保险,保额应高于回购款的120%,并在各省级分支银行出具担保函。
    (四)财务管理风险的严谨监督与优化流程
    在资金监管方面,企业应实行三专三分离体系,即建立专项收款账户、专项资金监管账户和专项偿债准备金账户,将项目资金同政府一般账户、建设方运作资金和其他项目往来资金进行严格分隔。采用区块链对资金流动进行实时监控,每次付款均需经过项目经理、片区财务总监和总部资金部门三级签字确认。在融资优化方面,构建“成本-时间-风险”的立体评价模型,针对总投资超过50亿元的工程,采取分级融资方式,即项目贷-永续债-REITs,使其综合融资成本低于 LPR+150 BP。通过对中铁 E信平台的运用,将应收账款进行资产证券化,对试点工程实行45天的收款周期压缩。在流程重组上,可以建立工程投融资建设模式的全程监管体系,设定重点控制点,比如,在资金拨付阶段,引入“双80%”的审核制度,即要求80%的政府资金和80%的社会资本全部到位,才能获得银行贷款。构建滚动压力测试制度,主要针对地方政府出让土地收入、项目回款时间等极端情景下的现金流情况进行测试,进而确保负债率保持在75%以下。与此同时,加强对各子公司的审核,由内审机构对投融资项目进行专项审计,主要针对违反规定的情况,如挪用资金、虚增工程量等,并将其情况与各子公司主管的年度业绩挂钩。
    三、结语
    总之,工程投融资建设模式下的项目回购风险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可变性,应引起相关各方的高度重视。在不断变动的政策环境下,为了保证工程的成功实施,必须进行事前预警与适应性调整。市场的波动特性,需要企业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降低其对回购的冲击。为保证工程各方的利益,还应加强对合约风险的严格审查,建立健全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和优化,完善企业内部的运行机制,实现对资金的有效利用。总之,要保证工程投融资建设模式的顺利应用,必须采取综合性、精细化的管理手段,从而使项目获得长远、平稳的发展,并使所有参与方获得可持续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赵勇. 新发展理念下水利投融资模式创新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分析[J]. 水利水电快报,2024,45(S2):71-73,86.
[2] 许玉高. 工程项目建设投融资模式和管理模式探究[J].商业文化,2024(13):123-125.
[3] 李辉. 工程投融资建设模式回购风险与控制策略研究[J]. 黑河学院学报,2020,11(10):49-52.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96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