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用策略
付丽平
作者简介:付丽平(1984—),女,本科,会计师,税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审计。
(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对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营与发展过程中提高了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度。经济责任审计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占的业务量正在不断增加。基于此,相关单位和部门要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学习与新时代背景下相适应的工作方法,进而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够更加符合新时代事业单位发展的要求。同时,审计结果是事业单位内部决策以及整改的重要依据,只有将审计结果进行合理且有效的应用,才可以发挥出审计结果的最大作用,从而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要点与难点
一、基于内部控制开展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结合领导干部在任期间的财务收入支出情况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对领导干部的遵纪守法和尽职尽责情况进行重点审查,针对领导干部的权力进行监督以及制约,对领导干部在任期间的尽职尽责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也可以说是,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也是事业单位内部治理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现了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内部治理体系的完善性和有效性[1]。同时,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覆盖能够保证事业单位决策的有效实施,保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能够履行自身责任,同时还可以保证事业单位财政情况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
二、新形势下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结果计划安排与公开程度不足
在开展审计工作中,部分审计依然将财务的收支作为审计的重点内容,在审计过程中出现审计工作不合理以及审计力度不足等问题。同时,在审计过程中缺乏对资源使用以及重大决策方面的重视,因此需要对审计工作进行全面研究,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的覆盖面以及深度。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采用的审计方式较为传统,没有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引入审计工作中,也难以提高审计效率。同时,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对每一个审计所涉及的环节难以进行全面控制,且难以对审计重点和审计进度进行有效控制,导致审计工作质量较差,发挥不出审计工作的最大价值和作用[2-3]。另外,审计结果不够透明,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只是将审计结果向被审计以及相关单位进行公布,没有公之于众,从而使审计资源没有得到高效利用。
除此之外,审计整改结果没有进行全面公开,一般情况下只有审计和被审计的单位才清楚是否完成了整改、整改效果如何,这会导致出现难以形成协同监督的问题,导致审计结果的公开以及透明度不足。
(二)审计结果运用效率不高
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一些事业单位对审计结果的分析能力较差,部分审计项目的审计结果时效性较低,同时在开展审计工作过程中没有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理和归纳以及分析,从而没有形成一个全面且具有价值的报告,导致被领导干部忽视,使审计结果没有得到有效应用,也难以为单位领导干部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除此之外,当前在实际开展审计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敷衍了事以及流于形式的问题,同时还存在屡改屡犯问题,这也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失去了意义,无法发挥其作用和价值[4]。
(三)对审计后续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单位和相关部门对后续审计的认识度不足,在审计工作全部完成后,没有对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后续追踪审计,并且对后续审计工作的关注力度不足。同时,对被审计的单位以及部门没有落实有效整改措施,且对出现的问题的整改程度以及有效性难以进行全面评估,最终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能被有效应用。
(四)普遍存在“两先两后”的问题
一是先离任后审计。其一是审计对象联系不便,审计核实工作难以进行,直接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审计效率和审计人员的工作情绪。其二是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落实,前任遗留问题让后任去处理,未采取有效措施,无法调动继任者的积极性。二是先严后松,部分领导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伊始强调要查严查实,查深查透,待审出问题后,却主张大事化小,小事化无[5]。
三、新形势下加强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策略
(一)合理规划审计工作方案
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审计计划的覆盖面,还要找出审计重点。可以将日常工作中高风险的事项以及出现频次较高的问题作为工作基础,然后对审计项目进行全面且有效的梳理。在确定审计资源后,需要制订完善的审计计划。在进行审计方案设计过程中,不可以过于追求审计范围,需要在质量和数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并且要保证这个平衡点的合理性。
反之,若审计人员只是一味地追求审计数量和指标,就难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同时,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过程中,前期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环节。审前调查尤为重要,指的是将全面调查作为基础,对重要的审计环节进行详细分析和深入调查,同时对被审计单位中存在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有效评估,为审计工作提供方向,进而制定出合理且完善的审计方案。
(二)创新审计工作人员的思维方法
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工作的主要执行者,需要对自身的工作思想进行优化与改革,通过现阶段新型的工作思维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首先,审计人员需要具有系统思维,对审计工作的着力点以及切入点有明确的了解,进而为审计工作提供重要导向。其次,审计人员需要树立辩证思维,对审计工作的评估意见进行精准把控,进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再次,审计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对审计工作方式进行学习,从而改善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一步促进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最后,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坚持底线的思维以及对审计工作进行严格监督。在开展审计工作中,要保证对审计工作进行规范化处理,实现对重大风险的有效防范,并且要对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为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打好基础[6]。
除此之外,审计人员还需要建立精准思维,对出现问题的线索进行精准判断,选择适合的审计方法,同时提炼出准确的审计报告,进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执行能力,为领导干部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三)明确审计结果运用,提升运用效能
在完成审计工作后,需要对审计结果的内涵进行划分与界定,进而对审计结果进行有效应用。在进行修改之前,对其运用的描述较为简单,只是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用作为领导干部任免、评估以及奖惩的参考依据。在修改后,要对审计结果进行新的规定,将审计结果列入领导干部的考核与检查中,同时也将其作为述职述廉的一项重要内容。相关的事业单位在进行审计结果运用中,应采取上述方式,从而提高审计结果的运用效率和质量,并且构建一个完善的长效机制,促进审计结果的转化,进而使审计结果得到有效应用,发挥审计工作的价值。
(四)加强反馈,发挥审计结果最大效能
在事业单位中,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反馈能够真实反映出单位工作情况,从而帮助单位在制订工作计划时更加科学合理,保证工作开展的规范性。事业单位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指对领导干部在职期间内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同时审计工作大多是在领导退休后来履行离任审计,一小部分是在调整工作岗位时进行审计。而事后审计具有一定的弊端,其是在一切经济行为都已经尘埃落定时进行,导致部分单位或者个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度不足,致使审计结果在实际运用和整改过程中发挥不出作用和价值,出现规范行为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对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化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事业单位加强事前和事中审计工作[7]。尤其是事中审计工作,其不仅会对事后审计产生影响,还可以加强事业单位工作的科学性以及前瞻性。通过对领导干部的任中进行审计,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一些不当行为,以此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为其他领导干部提供借鉴,使其及时改正存在的不规范行为,这也是事后审计难以做到的。基于此,需要事业单位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研究与改革,并科学地规划事前、事中、事后审计方案,从而使审计结果的运用发挥出最大效能,强化审计的服务以及监督职能[8]。
为了有效提高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反馈的有效性,提高审计结果的使用效果,事业单位首先需要对审计结果进行公开,从而提高审计结果的透明度。公开审计结果能够为整改打下基础,能够让领导以及职工明确出现问题的点,从而对不规范行为进行有效整改。其次,要提高对审计结果的运用效率,避免流于形式的问题出现。内部经济审计结果的运用并非一朝一夕,同时问题的解决与整改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合理规划并结合长效机制,把审计结果真正落实到事业单位工作中,进而发挥审计结果的最大作用。
(五)加强整改,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进行全面整改,保证审计结果能够落到实处,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的行为规范,有效发挥审计结果的服务职能和作用。
首先,要想使审计结果得到有效整改,就需要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改变,需要相关人员能够认真、踏实地找到问题的根源,避免形式主义,放弃一切杂念私心,真真正正地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规范行为。其次,需要根据问题的类型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保证从根源上来解决问题。最后,需要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全面公开,发挥审计结果的警示作用,进而规范事业单位日后工作的行为,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四、结语
总之,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需要按照审计结果进行有效整改,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单位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将其作为基础,并积极引入信息化,为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同时,需要根据单位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审计方案,在保证审计覆盖面的同时提高审计质量,并且要不断地提高审计人员的创新思维和工作方法,进而将审计结果进行有效利用,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为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最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雅月. 新形势下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分析[J]. 中国市场,2024(30):159-162.
[2] 孙瑜. 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商讯,2024(10):163-166.
[3] 张玲玲,韦庆玲,赵丽萍,等. 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探讨[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4(7):106-108.
[4] 陈晓鑫. 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与方法[J]. 财会学习,2023(30):121-123.
[5] 祝兵.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流程优化设计[J]. 老字号品牌营销,2023(3):161-163.
[6] 迟永锋.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分析探究[J]. 国际商务财会,2022(2):49-51.
[7] 刘子萱. 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2018(13):160-161.
[8] 张新荣.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商业,2018(16):117-118.